搜索到936篇“ 贫困线“的相关文章
共同富裕目标下易返贫致贫人口的识别分解与特征分析——基于弱相对贫困线方法
2024年
绝对贫困消除以后,精准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基础。结合绝对贫困人口和弱相对贫困人口的动态转换过程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基于包容性增长理论构建“增长-分配-识别-帮扶”四成分分解框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中国易返贫致贫人口的时空变化及变动原因。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全国弱相对贫困线逐年攀升,易返贫致贫人口占比由2011年的14.89%上升到2019年的19.94%;其中,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占比较城市更大、上升速度也更快。在省际差异化弱相对贫困标准下,广东、北京、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由于更高的生活成本及就业压力也会触发返贫致贫现象。易返贫致贫人口变动分解结果显示,除识别成分外,“增长-分配-帮扶”均可降低易返贫致贫人口占比,且帮扶的贡献仅次于增长成分。易返贫致贫人口呈现身体健康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低、无住房保障、家庭非农就业率低等特征,地区收入分配不平等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应将绝对贫困线与弱相对贫困线相结合来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内生发展与外源扶持相结合来缓解易返贫致贫人口占比,从而防止规模性返贫,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杨丹朱珠刘生龙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共同富裕
城乡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与量化分解——兼论相对贫困线的设定被引量:1
2023年
为构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动态识别以及量化分解城乡相对贫困变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5省数据,利用“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解框架和洛伦兹曲线量化分解方法研究城乡相对贫困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城乡相对贫困存在显著差异,使用全国统一的相对贫困线会低估城市相对贫困水平,高估农村相对贫困状况,需建立城乡差异化的相对贫困识别标准;城乡相对贫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精准帮扶政策实施带来的城乡收入分配差异,收入增长放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导致城市相对贫困不断增加,收入分配的减贫效应促使农村相对贫困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发现城乡差异相对贫困线是一个可兼顾识别准确度和简易度的权衡选择。因此,应继续实施精准帮扶政策,加大低收入者分配力度,将城乡差异线作为相对贫困标准,建立城乡差异化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机制。
祝振华张红丽李洁艳
关键词:相对贫困城乡差异
基于世界银行贫困线视角下的国际比较项目的应用研究
2022年
引言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ICP)起源于对国民生产总值国际比较的经验研究。迄今为止,ICP共完成了9轮,正在进行的是以2021年为调查基准年的第10轮ICP。随着ICP理论方法逐步发展并不断走向成熟,ICP参与经济体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大。
胡雪梅
关键词:ICP贫困线经济体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线的测度与分析
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新时期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成为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征上,贫困群体范围扩大,剥夺强度较以往有所加深,情况更为复杂,这些新特征的出现使得政府在精准识别相对贫困人口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李彦茹
关键词:城市居民家庭福利水平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被动句式口译策略研究——以纪录片《生活在法国贫困线以下》模拟口译实践报告为例
贫困一直是所有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笔者选择了纪录片《生活在法国贫困线以下》作为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的语料。该纪录片讲述了目前全球所关注的贫困问题,该纪录片最大的特征是被动句较多,且这些被动...
易兰
关键词:释意理论被动句式口译策略
我国城镇相对贫困线测度分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贫困问题是阻碍这一要求的最大挑战。目前我国于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意味着绝对贫困的彻底根除,但贫困问题并没有就此消失,相对贫困仍将代替绝对贫困长期存在,未来...
张洪赫
关键词:评价指标扶贫工作
基于灰色模型的我国收入贫困线标准预测被引量:1
2021年
运用灰色模型GM(1,1)对国家收入贫困线在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为收入贫困线标准变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2011年~2018年的国家收入贫困线数据作为预测指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精度为好,适宜做中长期预测。我国收入贫困线标准继续呈现上升的态势,但其增长速度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我国收入贫困线标准偏低,未来仍有一部分群体收入在贫困线之下。
黄康乐李红艳
中国地区贫困动态监测研究——基于地区贫困线和收入分布方法的估算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各机构均努力致力于脱贫任务和发展任务。监测国家、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以准确的方法比较贫困水平是制定全球减贫政策的重要一步。在2021年脱贫表彰大...
潘虹
关键词:贫困发生率
中国相对贫困线的设计:转移性支出的视角被引量:8
2021年
中国在消除了绝对贫困、进行扶贫战略转型之际,可以继续分城乡或将城乡融为一体、同时在省级层面或全国层面设定相对贫困线。另外,相对贫困线可以设为收入中位数的60%或50%。因此中国在设定相对贫困线时共有8种可选方案。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收入分组数据,并使用著名的FGT指标,本文旨在估算这些方案下的相对贫困发生率以及消除相对贫困所需要的转移性支出,为政府进行下一轮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安排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相对贫困发生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农村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总是最高的。城乡一体下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比城乡分开时更高,这时城镇内部的相对贫困发生率较低且增长缓慢;而城乡分开时,城镇内部的相对贫困发生率较高且上升较快。如果完全依靠公共资源消除相对贫困,城乡一体下需要的总转移性支出要比城乡分开的高,这时城镇需要的转移性支出较小;而城乡分开时,城镇需要的转移性支出较大并超过农村。本文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在减贫战略转向相对贫困的初期可以在省级层面分城乡使用较低的、收入中位数的50%作为相对贫困线,将来可以过渡到城乡一体的和更高的相对贫困线。同时,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市民化进程。
万广华胡晓珊
关键词:转移性支出城乡一体
相对贫困线测算及财政治理政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2021年
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我国扶贫事业的重心将由绝对贫困治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在扶贫视野转变下,扶贫政策的制定思想将由集中性贫困治理转向常规性贫困治理、由物质扶贫转向能力扶贫、由农村扶贫转向城乡兼顾扶贫。文章以江苏省为例,梳理脱贫攻坚成果及财政扶贫政策,并分别构建了城镇和乡村两条相对贫困标准线,最后分阶段提出了相对贫困治理财政政策建议。
陆帆姚凤民李志锋周雨卓
关键词:相对贫困贫困治理财政政策

相关作者

杨立雄
作品数:125被引量:1,257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研究主题:残疾人 共同富裕 社会救助 相对贫困 社会保障
陈立中
作品数:29被引量:356H指数:1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城镇贫困 贫困线 收入分配 贫困测度
顾昕
作品数:359被引量:3,373H指数:3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新医改 医改 全民医保 去行政化 医院改革
姚建平
作品数:78被引量:448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救助 儿童福利 福利 贫困线 低保标准
王荣党
作品数:45被引量:261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研究主题:贫困 指标体系 贫困线 农村 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