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7篇“ 计算机导航“的相关文章
计算机导航和机器人导航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和机器人导航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2例可复性AAD患者,其中23例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计算机组),19例采用Mazor X脊柱机器人导航辅助手术(机器人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T值、身体质量指数、病因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螺钉植入时间、术中出血量、手腕部辐射暴露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Gertzbein分类法进行植钉准确度评估;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和NDI评价功能;末次随访时通过颈部三维CT观察螺钉状态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计算机组手术时间和手腕部辐射暴露量均明显多于机器人组(P<0.05),两组螺钉植入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9.6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采用Gertzbein分类法评估,两组均为安全植钉,两组螺钉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计算机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外,两组均未发生神经、椎动脉损伤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计算机组21例(91.3%)、机器人组18例(94.7%)患者寰枢椎获满意骨融合,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和机器人导航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均安全有效,但机器人导航能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辐射暴露。
邹鹏于小钧王晓东郝定均赵元廷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机器人导航计算机导航椎弓根螺钉
3D打印导航模板与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3D打印导航模板与计算机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3D打印导航模板与计算机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2-11,由2名研究者分别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所提取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3篇随机对照试验,其质量评价均为中等偏倚风险,4个回顾性研究,根据NOS量表进行评分,结果均>7分,为高质量文献;所纳入的文献共包含346例患者,其中3D打印组178例,计算机导航组168例。Meta分析显示,3D打印组和计算机导航组在手术时间(MD=-41.10,95%CI:-74.54~-7.67,P<0.05)、平均置钉(MD=-4.92,95%CI:-8.50~-1.35,P<0.05)和置钉准确率(RR=1.09,95%CI:1.04~1.15,P=0.001)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的术中出血量(MD=-10.97,95%CI:-29.38~7.44,P=0.24)、术中透视次数(MD=0.81,95%CI:-0.85~2.46,P=0.34)、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MD=0.10,95%CI:-0.50~0.70,P=0.73)和VAS评分(MD=-0.01,95%CI:-0.16~0.13,P=0.84)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81,95%CI:0.10~6.52,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计算机导航系统置钉相比,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的手术时间和平均置钉时间更短,且置钉准确率更高,安全性更高。本次Meta分析纳入的文献数量且质量有限,未来仍需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明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王一迪范利娟刘永辉王向阳崔宏勋
关键词:3D打印计算机导航系统椎弓根螺钉META分析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性评价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中骨隧道位置定位中的准确性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ACLR的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9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运用NoteExpress V3.0软件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项研究,共705例患者,其中导航组354例,常规组3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导航组骨隧道位置定位明显改善[股骨侧(MD=5.59,95%CI:1.21~9.97,P=0.01)、胫骨侧(MD=1.32,95%CI:0.20~2.43,P=0.02)];但两组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MD=1.76,95%CI:-0.17~3.70,P=0.07)、Lysholm评分(MD=0.49,95%CI:-0.16~1.14,P=0.14)、Tegner评分(MD=-0.08,95%CI:-0.35~0.20,P=0.58)、KT-1000前移距离(MD=0.01,95%CI:-0.49~0.52,P=0.96)、拉赫曼试验阳性率(RD=-0.01,95%CI:-0.09~0.07,P=0.75)及轴移试验阳性率(RD=-0.09,95%CI:-0.22~0.04,P=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有助于提升ACLR中胫骨、股骨骨隧道位置定位的准确性,然而并不能改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王锋毛宇翔谢旭华宋玉琼李靖龙
关键词:导航前交叉韧带重建骨隧道META分析
计算机导航辅助与单纯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胫骨骨道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计算机导航辅助与单纯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骨道的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73例PCL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导航辅助关节镜下行PCL胫骨骨道重建(导航组),39例采用单纯关节镜下行PCL胫骨骨道重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损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后抽屉试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及导针钻孔次数);于术后1 d MRI上测量移植物与胫骨骨道间角度及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上胫骨骨道出口位置;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ROM、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导针钻孔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12.8个月。均未见血管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感染等围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再损伤,无需进行翻修手术。两组胫骨骨道出口位置测量数据显示,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航组移植物与胫骨骨道间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导航组后抽屉试验阴性、1+、2+、3+分别为30、3、1、0例,对照组分别为33、5、1、0例,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ROM、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下PCL胫骨骨道重建可快速且准确地制备具有良好位点及方向的骨道,术后功能评分与
曲迪张静李利平付海涛张东芳唐新宇韩新坤戚超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重建计算机导航关节镜
计算机导航辅助胸椎椎弓根置钉后路病灶清除治疗胸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2024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9例胸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6.8±11.0)岁。入组患者均有胸背部疼痛,13例(68.4%)患者伴有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入组患者均行一期后路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选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9例患者椎弓根螺钉位置Ⅰ级112枚,置钉准确率93.3%(112/120)。入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9±6.6)个月。19例患者术后胸背部疼痛均明显减轻,功能明显改善。术后2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入组患者VAS评分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4、P=0.157)。术后2周,ESR、CRP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3个月ESR和CRP基本降至正常,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ESR、CRP与术前及术后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464、P=0.053,t=1.711、P=0.102)。13例伴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患者的ASIA分级由术前B级1例,C级2例,D级10例,恢复至末次随访时D级2例,E级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1、P=0.009)。19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等情况发生,均未复发。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手术治疗胸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具有置入椎弓根置钉准确性高的特点,一期胸椎后路可有效清除病灶组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治愈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张耀张强赵昌松陈佳敏马睿
关键词:计算机导航胸椎
计算机导航引导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钉在腰椎峡部裂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比较计算机导航引导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钉在腰椎峡部裂手术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新疆军区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7例L5椎体双侧峡部裂患者资料。全部为男性;年龄(24.0±4.3)岁,根据置钉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13例,采用计算机导航置钉)和对照组(34例,采用徒手置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置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椎弓根螺钉的重新置钉率、椎弓根螺钉与上终板夹角度数、双侧椎弓根螺钉夹角度数、置钉准确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并评估内固定失效及峡部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置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螺钉重置率7.7%(2/26)显著低于对照组26.5%(18/68),椎弓根螺钉与上终板夹角度数、双侧椎弓根螺钉夹角度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为92.3%(24/26)显著大于对照组70.6%(4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7.0(5.0,14.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JOA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满意度:研究组优10例,良2例,中1例;对照组优27例,良3例,中3例,差1例。研究组内固定失效1例,1例患者发生钛缆棘突切割,峡部骨性愈合12例;对照组内固定失效2例,2例患者发生钛缆棘突切割
李璐遥黄晓夏马锐马锐李强李强安伟滕勇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
计算机导航辅助骨盆软骨肉瘤切除手术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手术和传统手术对骨盆软骨肉瘤功能和肿瘤学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术治疗的骨盆软骨肉瘤136例,男65例、女71例,年龄(46.07±13.37)岁(范围13~73岁);原发性120例、继发性16例,其中普通型软骨肉瘤109例(病理分化程度分级Ⅰ级7例、Ⅱ级83例、Ⅲ级19例)、去分化软骨肉瘤21例、间叶型3例、透明细胞型2例、黏液型1例;12例为多发骨软骨瘤病恶变;Enneking分期ⅠB期104例、ⅡB期32例;按解剖部位分类为骨盆Ⅰ区14例、Ⅱ区1例、Ⅲ区13例、Ⅰ+Ⅱ区16例、Ⅰ+Ⅳ区16例、Ⅱ+Ⅲ区47例、Ⅰ+Ⅱ+Ⅲ区25例、Ⅰ+Ⅱ+Ⅲ+Ⅳ区4例。所有病例按照切除边界分为囊内、边缘、广泛切除,计算机导航手术(导航组)45例、非导航手术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术前肿瘤分期、手术特征、外科边界分类、肿瘤学指标、重建方法、术后并发症及骨与软组织肿瘤功能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MSTS)。结果导航组未发生计算机导航系统相关的手术并发症。导航组与非导航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68.56±37.82)个月(范围6~197个月)和(76.85±52.60)个月(范围5~225个月)。导航组和非导航组MSTS分别为(25.43±2.854)和(24.56±4.19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1,P=0.237)。导航组边缘切除10例、广泛切除35例,非导航组囊内切除12例、边缘切除32例、广泛切除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7,P=0.004)。导航组术后局部复发4例(8.9%,4/45),非导航组20例(21.9%,2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P=0.046);导航组复发患者最终截肢2例、再次切除2例,非导航组最终截肢6例、再次切除14例。导航组3例(7%,3/45)发生远处转移,非导航组18例(20%,1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8,P=0.034)。导航组和非导航组术后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3.3%、72.6%,三年、五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1.1%、84.4%
李卓宇刘巍峰邓志平金韬李远蒋协远鱼锋张清牛晓辉
关键词:骨盆软骨肉瘤
机器人辅助及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置换手术的不良事件被引量:1
2024年
机器人辅助及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具有操作可重复性高、稳定性好、精确度高的优点,近十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机器人辅助及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可能出现一些特有的不良事件。机器人及导航设备或流程环节出现问题,如注册失败、存储光盘损坏、建模错误、控制程序损坏等,导致机器人辅助手术被迫停止而改为徒手手术。文献报道这类不良事件导致机器人辅助手术终止的发生率高达22%。跟踪器固定针周围可出现皮肤软组织感染,甚至发生骨髓炎。针道周围软组织感染多数症状较轻,经局部换药等处理可以治愈。经针道骨折发生率低,文献多为个案报告。经检索目前文献报道中经针道骨折29例,发生在股骨骨干17例(59%)、股骨干骺端3例(10%)、胫骨骨干7例(24%)、胫骨干骺端2例(7%)。10例(34%)为无移位或隐匿性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获得治愈;19例(66%)骨折发生移位,其中4例(14%)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14例(48%)采用髓内钉固定、1例(3%)最终行全膝关节翻修术。固定针导致的神经、血管损伤也有个案报告。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特有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很低,其中多数比较容易处理。但术者要保持警惕,规范手术操作,如安装固定针时应仔细,尽可能避免此类特殊事件的发生。
李海峰安浩铭柴伟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
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比较计算机导航系统(Knee3软件,Brainlab公司,德国)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就诊的12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访时间为3个月,全部获得随访。其中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计算机辅助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1例。记录术前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浓度(HGB)、髋-膝-踝角、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牛津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术中资料,包括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后资料,包括血红蛋白浓度、手术并发症VAS评分、膝关节影像学假体角度(α,β,γ,σ)、髋-膝-踝角、关节活动范围及牛津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传统组为(1.62±0.40)h,导航组为(1.97±0.5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传统组为(150.32±60.69)mL,导航组为(128.85±57.0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VAS评分传统组为(3.63±0.73)分,导航组为(2.98±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传统组血红蛋白浓度为(103.44±11.89)g/L,导航组为(108.82±9.3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α,β,γ,σ,髋-膝-踝角、关节活动范围及牛津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降低了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贫血程度,提高假体角度与下肢力线的精准度,但对短期的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无明显优势。
赵云超李晓明王恒俊王恒俊郭东辉郭东辉杜长宇
关键词:短期疗效力线关节活动度
计算机导航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经皮置钉内固定术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进行计算机导航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患者作为植骨组,24例单纯进行计算机导航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作为非植骨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AVH)、Cobb角等情况。2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且随访资料完整,末次随访时均已取出内植物。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末次随访时AVH、cobb角,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VH丢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很好地重建椎体高度,避免椎体高度丢失,且患者远期疼痛缓解更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孟德福韦节秀孙庆海李栋张庆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植骨计算机导航

相关作者

牛晓辉
作品数:521被引量:1,836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骨肿瘤 骨肉瘤 骨巨细胞瘤 外科治疗 软组织肉瘤
田伟
作品数:1,021被引量:3,265H指数:29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脊柱 椎弓根螺钉 机器人辅助 脊柱外科
张清
作品数:203被引量:602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骨肉瘤 骨肿瘤 骨巨细胞瘤 外科治疗 计算机导航辅助
鱼锋
作品数:90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骨肿瘤 计算机导航辅助 骨样骨瘤 骨巨细胞瘤 计算机导航
孙国文
作品数:115被引量:30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股前外侧皮瓣 计算机导航技术 股前外侧 颌骨 颌骨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