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674篇“ 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文章
-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2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临床相关指标的改变,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在药物持续浓度方面,观察组在用药后15min、30min、2h、6h和12h时,药物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有助于降低血压,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具有较好的药物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帅孙海月
- 关键词:非洛地平缓释片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药物浓度
- 一种无创的血管内皮功能评估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实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创的血管内皮功能评估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实现方法,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的身份信息识别及处理模块、前臂压迫缺血模块、双臂同步血压测量模块和测量结果显示与打印模块;本发明方法基于单侧前臂...
- 夏灵林章玉圆张顺东苏海
- NAD+激活SIRT3/IDH2信号通路改善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 2025年
-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改善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渗透泵构建高血压小鼠模型,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aline)和高血压组(AngⅡ),每天补充NAD+前体——烟酰胺单核苷酸(300 mg/kg),4周后检测小鼠血压、内皮舒张功能、脉搏波传导速度。采用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评估体外内皮细胞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mtROS水平;采用RT-PCR检测mtDNA、SIRT3、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的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羟基-2′-脱氧鸟苷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NOS、eNOS、SIRT3、IDH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补充NMN降低了高血压小鼠血压(P<0.001),改善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度(P<0.001);体外实验中,NMN可改善AngⅡ刺激所致的内皮细胞舒张功能下降(P<0.05)和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P<0.001)。机制上,NMN提升了SIRT3活性(P<0.001),进而增强了IDH的活性(P<0.001),从而改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相反,敲低IDH2后将减弱SIRT3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P<0.001)。【结论】NAD+可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管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3/IDH2信号通路降低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水平。
- 丘雨旻陈曦张建宁刘张弛朱秋霞张美信陶军吴杏
-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应激
- 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血管内皮功能指标、B型尿钠肽(BNP)及载脂蛋白A-1(APOA-1)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9月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45例,持续低流量给氧、药物抗感染、抑制气道炎症、支气管扩张等常规治疗+前列地尔治疗)和B组(45例,常规治疗+前列地尔+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BNP、APOA-1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素-1(ET-1)、BN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一氧化氮(NO)、APOA-1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B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大于A组(均P<0.05);治疗期间B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注射用益气复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患者APOA-1、BNP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 冯岩荣娜张银桥
- 关键词:注射用益气复脉慢性心力衰竭血管内皮功能B型尿钠肽载脂蛋白A-1
-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性心脏病(H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封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HHD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52例,贝那普利)与研究组(52例,螺内酯+贝那普利),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运动耐量指标,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内皮素-1(ET-1)、血栓素A_(2)(TXA_(2))水平均降低,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I_(2)(PGI_(2))、反应性充血(RH)状态下肱动脉(BA)血流量、BA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ET-1、TXA_(2)水平低于对照组,NO、PGI_(2)、RH状态下BA血流量、FM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峰值耗氧量(PVO_(2))、峰值氧脉搏(PO_(2)P)、运动时间、无氧阈、6 min步行试验(6MWD)水平均提高,峰值心率(PHR)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PVO_(2)、PO_(2)P、运动时间、无氧阈、6MWD水平高于对照组,P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HHD利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升其运动耐量,且不会额外增加不良反应。
- 赵祎马丽娜
-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螺内酯贝那普利血管内皮功能运动耐量
- 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和外周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评估
- 2025年
- 目的评估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和外周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二者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注册研究。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或反应性充血指数(RHI)将入组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CMD)组(CFR<2.5)和无CMD组(CFR≥2.5)或外周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MED)组(RHI<1.67)和无MED组(RHI≥1.67)。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发生CMD和MED的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MED和CMD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142例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年龄69.0(59.0,74.0)岁,男性占比66.9%(95/142)。分组结果为:(1)依据CFR:CMD组73例,无CMD组69例;(2)依据RHI:MED组57例,无MED组85例。本研究中,CMD和MED的患病率分别为51.4%(73/142)和40.1%(57/14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增快、慢性肾脏病、心房颤动(房颤)、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升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增加是CMD的危险因素,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评分、左心房内径和RHI上升是CMD的保护因素;房颤和血红蛋白升高是MED的危险因素,CFR上升是MED的保护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有临床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率增快和RHI上升仍分别是CMD的危险和保护因素;CFR上升仍是MED的保护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FR与lg尿白蛋白/肌酐比值、lg心肌肌钙蛋白T、lgN末端B型利钠肽原及心率呈负相关;RHI与CFR呈正相关。结论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CMD和MED患病率均较高,且两者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心率增快和RHI上升分别是CMD的危险和保护因素,CFR上升是MED的保护因
- 王艳艳韩雪婷谢钟磊宋昱袁帅姚顺徐亚妹崔晓通周京敏
- 关键词:心力衰竭
- 马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与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马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杞县中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服用国产马尼地平,持续治疗3个月,定期随诊;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3个月血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整理所有患者治疗后第3月血压达标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对比2组血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个月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IL-6、TNF-α和ET-1均降低(P<0.05),而IL-10和NO则升高(P<0.05);与治疗后第1个月比较,治疗后第3个月SBP和DBP、血清IL-6、TNF-α和ET-1均降低(P<0.05),而IL-10和NO则升高(P<0.05)。治疗后第3个月血压达标率高于治疗后第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3个月达标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明显(P<0.05);未达标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达标组血清IL-6、TNF-α和ET-1低于未达标组(P<0.05),而血清IL-10和NO高于未达标组(P<0.05)。结论马尼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 孙红艳王晓雪宋诚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马尼地平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
- 利拉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对老年肥胖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对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武夷山市立医院接收的老年肥胖T2DM患者15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单用德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血糖控制效果,治疗前后肥胖指标[体质指数(BMI)、腹围、臀围]、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功能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68%vs.89.61%,χ^(2)=4.167,P=0.041)。治疗12周后,2组BMI及ET-1、VEGF、IL-6、TNF-α、FINS、FCP水平和HOMA-IR降低,腹围、臀围减小,NO、IL-10水平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6%vs.15.58%,χ^(2)=0.182,P=0.668)。结论利拉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治疗老年肥胖T2DM患者,能显著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患者体质量,减轻血管内皮损伤,调节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胰岛功能,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郑弟蓉吴灵莉
- 关键词:肥胖老年利拉鲁肽血管内皮功能胰岛功能
- 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积分、Lp-pla2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2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1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IFN-γ)、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a)、Lp-pla2和血管内皮功能[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都下降,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FN-γ、TNF-a和Lp-pla2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0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 VCAM-1和ET-1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O都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降低Lp-pla2,改善患者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
- 李尚洪卢磊
-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不稳定性心绞痛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血管内皮功能
- 瑞舒伐他汀对吸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能否改善吸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方法选取120例吸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以及F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4、0.95、0.84、0.92、1.16、1.74、1.26、0.67、1.05、1.76,P均>0.05)。治疗1、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IL-6、TNF-α、VEGF、ET-1、NO以及FMD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5、2.73、2.64、3.57、3.05、2.85、2.15、2.10、2.22、2.17;3.08、3.20、3.09、4.37、6.32、6.28、5.15、5.47、6.01、4.75,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速度。
- 蔡晓盛周觉陶凯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吸烟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
相关作者
- 朱旅云

- 作品数:233被引量:1,140H指数:1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内皮功能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足
- 胡丽叶

- 作品数:163被引量:63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血管内皮功能 胰岛素抵抗 随访研究 心室肌细胞 2型糖尿病
- 李晓玲

- 作品数:107被引量:45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血管内皮功能 2型糖尿病 随访研究 内皮功能 胰岛素抵抗
- 黄岚

- 作品数:1,067被引量:2,538H指数:2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损伤血管 冠心病患者 血管平滑肌细胞
- 王广宇

- 作品数:94被引量:363H指数:10
- 供职机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内皮功能 随访研究 2型糖尿病 内皮功能 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