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2篇“ 血液毒性“的相关文章
- 基于机器学习的患者放疗后血液毒性预测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患者放疗后血液毒性预测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收集经过放化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信息、血液学参数信息和CT图像,构成数据集并预处理;对CT图像进行骨盆骨腔各结构的自动分割及骨盆的自动定位,从而计算出...
- 万觉锋 陈佳 石洁
- 体内细胞编辑治疗B细胞性血液恶性肿瘤及CAR--T治疗相关血液毒性研究
- 第一部分:通过肝靶向的腺相关病毒体内表达CD19BiTE治疗B细胞性血液恶性肿瘤【研究目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specific T-cell engagers,BiTE)是一种“现货型”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可高效...
- 宋志强
- 关键词:血液毒性
- 保护盆骨骨髓放疗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血液毒性影响
- 2024年
- 目的:评价保护盆骨骨髓(pelvic bone marrow,PBM)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于老年宫颈癌患者血液毒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41例接受术后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的老年宫颈癌患者资料,分为PBM保护组及未保护组,评估放疗期间发生血液毒性(hematologic toxicity,HT)等级以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最低值。计算不同辐射剂量下PBM接受照射的体积(V10、V20、V30、V40)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剂量学参数与HT等级及血细胞最低值的相关性。结果:与非PBM保护组相比,PBM保护组患者的HT发生率和放疗中断次数明显减少。降低PBM V20和V40受照射体积与较低的2级及3级及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呈显著相关性。全盆骨V20值为61%可预测2级及以上白细胞减少症,V40值为33.5%可预测3级及以上白细胞减少症。结论:PBM保护放疗显著减少急性HT和放疗中断次数。PBM V20和V40的增加与2级及3级及以上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
- 孙瑶尤金强蒋胜鹏王静王琦
- 关键词:调强放疗血液毒性宫颈癌
- 一种化疗诱发的血液毒性斑马鱼模型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吉西他滨诱发的血液毒性斑马鱼模型及其应用。该模型是利用斑马鱼造血发育过程与哺乳动物高度保守的特点,将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吉西他滨通过显微注射方法注入斑马鱼胚胎的主静脉,并在持续观察的期间内,表现出与临床肿瘤...
- 张译月林青 邓嘉龙 周紫媛
- 碘乙酸对大鼠的血液毒性
- 2024年
- 目的明确碘乙酸(iodoacetic acid,IAA)染毒对大鼠血液系统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IAA染毒后血常规参数和电解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和IAA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毒性及作用模式。方法选取48只雄性21日龄SPF级SD大鼠,使用不同剂量IAA(0、6.25、12.50和25.00 mg/kg)连续灌胃31天。检测全血血常规参数和血浆无机离子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两者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铁蛋白、转铁蛋白、铁调素、C反应蛋白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的变化。采用EDock生物信息学工具构建IAA分子与大鼠GAPDH分子的对接模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AA高剂量染毒对大鼠白细胞系统有明显抑制效应,总白细胞数目降低51.12%,且中性粒细胞对IAA尤为敏感,数目降低了73.66%(P<0.01),IAA高剂量染毒使大鼠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效应,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分别降低8.60%和8.70%(P<0.05)。但IAA对大鼠血小板系统无明显影响。IAA染毒显著降低大鼠血浆铁、磷、锌和钾含量,显著升高氯、钠和镁含量,而对钙含量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IAA染毒组铁含量降低67.09%,镁含量上升131.82%(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IAA染毒后大鼠血浆铁含量与白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参数水平总体相关性最强且呈正相关,与白细胞数目、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637、0.410和0.365(P<0.05)。与对照组相比,IAA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升高13.30%(P<0.05)。IAA中、高剂量染毒组转铁蛋白和铁调素含量分别显著升高12.73%和11.02%(P<0.05)。而各组血浆铁蛋白和GAP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AA与大鼠GAPDH对接模型显示IAA可结合酶活性中心第150位半胱氨酸。结论IAA对大鼠白细胞系统具有毒性效应,可引起炎症伴铁缺乏症,使红细
- 牟利屈家源赵欢刘长江
- 关键词:消毒副产物血液毒性铁代谢电解质平衡
- 雷公藤血液毒性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雷公藤用药历史悠久,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作为一种传统有毒中药,其血液毒性也不容小觑,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雷公藤相关研究,梳理分析血液毒性表现特点发现,患者临床表现轻重不同,重者可能会产生骨髓抑制,但发生率低,且大多可逆。由于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不同成分致血液毒性产生的机制各异。对雷公藤所含有的主要毒性成分进行归类梳理,并从抑制细胞周期、影响转录调节、致突变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总结其血液毒性作用机制,对雷公藤减毒的中西医防治措施进行整理与发掘,总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西药减毒机制,为其在临床的使用提供参考与依据。
- 郑肖庆丁樱徐闪闪郭婷
- 关键词:雷公藤血液毒性配伍减毒
- 宫颈癌放化疗急性血液毒性相关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放化疗过程中与造血器官辐射损伤所致急性血液毒性(AHT)相关的临床特征和剂量学参数,为临床治疗计划制定中相关感兴趣区的剂量约束条件设置和不良组织反应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56例在我院接受放化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应用单因素(χ^(2)和t检验)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宫颈癌患者临床因素和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3级AHT的关系。临床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关注的放疗周期内是否化疗、以及骨盆骨(BM)和股骨头(FH)结构的剂量体积剂量评价参数Vx、和Dmean。结果纳入病例AHT的发生率为30.4%(169/556)。临床因素的χ^(2)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化疗、患者年龄和病理分期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AHT的相关因素为BM和FH的mean dose、V5、V10、V15、V20、V25,以及FH的V35等剂量学参数与AHT的发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骨盆V15为A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1),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骨盆V15的阈值84.29%。结论关注的放疗周期内是否化疗、患者年龄和病理分期可作为AHT的预测因子;BM的V15为A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制定治疗计划时需将骨盆V15控制在84.29%以下可有效减少≥3级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
- 岳海振岳海振尤静吴昊姜晓燕程金生
- 关键词:宫颈癌放化疗受试者工作曲线
- 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血液毒性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分析针对本院宫颈癌中晚期患者,应用同步放化疗或序贯放化疗的有效机制。方法 限定时间:2020.07-2022.07;限定对象:宫颈癌中晚期患者;研究方法: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分析组干预效果较参比组佳(P<0.05)。结论 针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应用同步放化疗更利于降低血液毒性,可推广。
- 安娜
- 关键词:同步放化疗序贯化疗宫颈癌中晚期血液毒性
-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血液毒性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 基于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分析3种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上市后的不良事件(AEs)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共29个季度AEs,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CDK4/6抑制剂AEs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CDK4/6抑制剂相关性血液毒性报告共有7 872份,各抑制剂血液毒性AEs占总AEs比例依次为哌柏西利(80.31%)>瑞博西利(15.36%)>阿贝西利(4.33%)。血液毒性常见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哌柏西利(2 982/6 322,47.17%)和瑞博西利(613/1 209,50.70%)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报告占比较阿贝西利(117/341,34.31%)更高,血液毒性主要发生在药物开始使用后60 d内(1 630,61.86%),哌柏西利中位时间最长,且用药90 d后仍有32.9%的患者存在血液毒性,不同CDK4/6抑制剂血液毒性临床表现及发生强度存在差异。结论 哌柏西利、阿贝西利、瑞博西利均会导致明显的血液毒性,其中阿贝西利致血液毒性报告最少,但要警惕阿贝西利致贫血后导致死亡的风险。用药后的2个月内密切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关注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等水平,警惕CDK4/6抑制剂相关血液AEs的发生。
- 董俊丽宋海斌张韶辉郭珩
- 关键词:血液毒性药品不良反应
- 疏肝健脾补髓方防治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维持治疗卵巢癌所致血液毒性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补髓方防治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维持治疗卵巢癌所致血液毒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及医联体科室符合纳入标准的卵巢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PARPi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肝健脾补髓方同步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血液毒性发生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贫血、血小板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26.7%(8/30)比53.3%(16/30)、23.3%(7/30)比50.0%(15/30)、20.0%(6/30)比46.7%(14/30)]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56±1.33)d比(4.21±2.00)d、(7.33±0.38)d比(9.26±1.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发生情况轻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疏肝健脾补髓方可减轻血液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缩短发生时间,同时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安全性尚可,维护了PARPi治疗的应答持续性。
- 戴波姚昌菊郑磊吴悦张梅
- 关键词:卵巢癌血液毒性
相关作者
- 夏昭林

- 作品数:327被引量:1,611H指数:1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氯乙烯 基因多态性 慢性苯中毒 苯中毒 流行病学
- 宋向荣

- 作品数:103被引量:220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 研究主题:1-溴丙烷 SD大鼠 亚急性 原药 矽肺
- 李宏玲

- 作品数:77被引量:239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 研究主题:1-溴丙烷 三氯乙烯 1,2-二氯乙烷 血液毒性 亚急性
- 郭会军

- 作品数:433被引量:1,450H指数:20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艾滋病 中医药 HIV/AIDS 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治疗
- 梁振江

- 作品数:55被引量:235H指数:7
-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腺样体肥大 婴儿 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