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1篇“ 蓟马科“的相关文章
红带滑胸针蓟马(缨翅目:蓟马科)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2025年
【目的】明确红带滑胸针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为滑胸针蓟马属昆虫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Illumina平台对红带滑胸针蓟马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基于18种蓟马科和1种管蓟马科外群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CGs)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红带滑胸针蓟马与其他蓟马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红带滑胸针蓟马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984 bp,包含37个基因(13个PCGs、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基因间隔区有19处,最长间隔区长度为25 bp;基因重叠区有10处,最长重叠区长度为23 bp。基因组拥有缨翅目中大部分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组成和排列顺序,AT含量为72.9%,具有明显的AT偏好性。13个PCGs中,除cox1以TTG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均以ATN为起始密码子;nad6以TAG为终止密码子,nad2和cox2以不完整的T为终止密码子,其余10个基因以TAA为终止密码子。22个tRNA基因中,除trnR、trnS2和trnY缺少TΨC环,trnS1和trnV缺少DHU臂环外,其余17个基因具有完整的三叶草结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红带滑胸针蓟马与腹突皱针蓟马(Rhipiphorothrips cruentatus)聚在同一小分支上,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红带滑胸针蓟马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组成和基因排列顺序较保守,与蓟马科其他物种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排列一致。针蓟马亚科为单系性,其中,红带滑胸针蓟马与腹突皱针蓟马的亲缘关系最近。
毛加梅李佳瑾王自然郭俊张宏瑞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区分蓟马科微小昆虫的简并引物、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区分蓟马科微小昆虫的简并引物、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设计了鉴定蓟马科微小昆虫的引物,并开发了基于常规PCR的分子鉴定技术。通过试验证明:本发明的基于常规PCR的分子鉴定技术可以实现对蓟马科微小昆虫的种...
陆明星卢玉云雷欣蕊钱素菊杜予州盛桂林倪畅
蓟马科九种昆虫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与系统发育研究
蓟马科Thripid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缨翅目Thysanoptera锯尾亚目Terebrantia,是锯尾亚目中物种数量最为庞大的一个科,其中包含290余属2100余种,该科包括四个亚科,蓟马亚科Thripi...
李成文
关键词:缨翅目蓟马科基因重排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
警惕新外来入侵害虫——股带针蓟马Hercinothrips femoralis(缨翅目:蓟马科)
2023年
【目的】股带针蓟马,又称温室条带蓟马,是一种多食性农业害虫,寄主超过50种,在一些国家被列为检疫性生物。2020年9月,在北京发现其成虫和幼虫危害海芋叶片,本文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分子鉴定数据、分布地区及寄主植物等数据,以期为其准确鉴定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拍打法收集标本;采用非破坏性方法提取单头蓟马DNA,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COⅠ)的部分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制作永久玻片进行形态鉴定。【结果】结合形态和分子数据鉴定其为股带针蓟马,海芋是该种新记录的寄主植物。股带针蓟马与该属其他种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种前翅的亚中部浅色带比端部暗带短。COⅠ分子序列分析表明,北京种群与国外种群聚集成一个分支,序列相似性高达100%。【结论】应采取进一步调查、监测和管理措施,防止该种外来有害蓟马的传播。
曹婧钰刘若思王军
关键词:入侵害虫
中国带蓟马属群(缨翅目:蓟马科)形态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
蓟马属群(Taeniothrips genus-group)属于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蓟马亚科(Thripinae),通常具有2对单眼鬃,单眼间鬃极度延长,头在复眼后收缩,两颊轮...
康一
关键词:地理分布系统发育
寄主营养和次生代谢物质对牛角花齿蓟马(缨翅目:蓟马科)产卵选择的影响
2023年
为探究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的产卵选择及寄主营养和次生代谢物质对其产卵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观测了牛角花齿蓟马在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红豆草Onobrychis cyri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4种豆科牧草叶片上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同时测定、分析了牧草主要营养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与蓟马产卵选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无选择条件下,牛角花齿蓟马在苜蓿上产卵量最高,为59.1粒/复叶,其次是草木樨,15.7粒/复叶,在红豆草和红三叶上的产卵量仅为0.9粒/复叶和1.1粒/复叶。卵孵化率在苜蓿上最高,为85.05%,在草木樨和红豆草上分别为40.09%和39.18%,红三叶上最低,为5.48%。两两选择条件下,牛角花齿蓟马明显偏好在苜蓿叶片上产卵,在其他牧草叶片上不产卵或产卵量极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牛角花齿蓟马的产卵量与寄主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r=0.722,P=0.002),卵孵化率与可溶性蛋白(r=0.673,P=0.004)和淀粉(r=0.586,P=0.017)含量显著正相关。牛角花齿蓟马产卵量分别与寄主总酚(r=-0.771,P<0.001)、简单酚(r=-0.724,P=0.002)、单宁(r=-0.755,P=0.001)和黄酮(r=-0.672,P=0.004)4种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说明寄主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有利于牛角花齿蓟马产卵,总酚、简单酚、单宁和黄酮含量高,对蓟马产卵具有抑制作用。
崔晓宁席驳鑫赵晓东胡桂馨李昌宁张博鸿彭斌
关键词:牛角花齿蓟马寄主植物产卵选择次生代谢物质
中国蓟马亚科昆虫多样性及区系分析(缨翅目:蓟马科)被引量:2
2022年
为明确中国蓟马亚科(Thripinae)昆虫多样性及其区系特点,在对中国蓟马亚科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为依据,对中国蓟马亚科昆虫的多样性和区系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蓟马属(Thrips)物种丰富度和数量均最高,为中国蓟马亚科的优势类群;中国蓟马亚科区系成分复杂,分区间相互交汇渗透的特点明显;属级和种级单元数目均以华南区最多,具有典型的华南区特征;属级单元区系与西南区的关系密切,种级单元区系与华中区和西南区的关系密切;特有属、种共计2属97种,特有种丰富,特有现象明显。
胡庆玲王志平李妍玉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蓟马亚科区系分析
中国蓟马科(缨翅目:锯尾亚目)分类研究
蓟马科(Thripidae)是缨翅目锯尾亚目中最大的科,目前全世界已知4亚科290属2100多种。除少数捕食性外,蓟马科绝大多数种类为植食性,其中很多种类是农作物、果树、蔬菜和园林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有些还能传播植物病毒...
王朝红
关键词:蓟马科缨翅目锯尾亚目物种分类地理分布系统发育
基于COⅠ的中国蓟马科(缨翅目:锯尾亚目)昆虫的系统发育探讨
蓟马科Thripidae隶属于缨翅目Thysanoptera锯尾亚目Terebrantia,是锯尾亚目Terebrantia中最大的一个科。目前全世界有280余个现生属,其中中国已知97属。蓟马科Thripidae中大部...
王阳
关键词:系统发育
文献传递
内蒙古地区管蓟马科昆虫多样性及区系特点研究
2019年
对内蒙古地区管蓟马科昆虫种类及区系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内蒙古地区管蓟马科昆虫有2亚科9属19种.其中,简管蓟马属为优势属,占总属数量的42%.典型的古北种占总种类的32%,共6种;古北和东洋共有种占68%,分布有13种.通过区系分布组成可以看出,蒙新区有特有种2种,占11%.另外,在整个区系分布中,除蒙新区以外,华北区分布蓟马种类最多,占79%.东北区分布种类最少,占21%.
曹少杰赵宪林
关键词:管蓟马科多样性

相关作者

冯纪年
作品数:124被引量:474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缨翅目 蓟马科 马属 新种记述 苹果蠹蛾
童晓立
作品数:73被引量:606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缨翅目 新种记述 马属 蓟马科 英文
张维球
作品数:59被引量:670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缨翅目 新种记述 蓟马科 马属 美洲斑潜蝇
韩运发
作品数:9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缨翅目 蓟马科 新种记述 马属 乳油
党利红
作品数:19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缨翅目 管蓟马科 马属 英文 新纪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