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13篇“ 蓝光照射“的相关文章
观察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5年
旨在探讨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应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方法的成效及其安全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间收治的60名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这些患儿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接受连续性蓝光照射,而实验组则接受间隔性蓝光照射。本研究主要比较了两组在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恢复速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儿的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此外,实验组的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也较短(P<0.05),并且实验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隔性蓝光照射作为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不仅安全而且有效,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加速新生儿的康复过程。
杜玉静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安全性
舒适护理作为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护理方式的临床价值
2025年
探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期间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医院挑选出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对象,均在院内采取蓝光照射治疗,并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19.41±0.91)h、胎便转黄时间(1.72±0.47)d和黄疸消退时间(5.37±0.87)d均短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23.24±0.85)h、胎便转黄时间(2.05±0.58)d和黄疸消退时间(7.52±0.95)d,且护理后研究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182.74±8.76)μmol/L、直接胆红素(17.85±2.52)μmol/L、间接胆红素(160.18±9.74)μmol/L均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194.28±9.45)μmol/L、直接胆红素(20.34±3.46)μmol/L、间接胆红素(165.24±15.24)μmol/L,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期间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症状消退,控制血清胆红素水平。
吴林灵陈芳
关键词:舒适护理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
双歧杆菌、维生素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5年
分析双歧杆菌、维生素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74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新生儿采用维生素D+蓝光照射治疗干预,观察组新生儿则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使用双歧杆菌治疗,评估临床疗效变化。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的胆红素相关指标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干预中,采用双歧杆菌、维生素+蓝光治疗干预方法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李红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双歧杆菌维生素D蓝光照射治疗临床症状
早期益生菌辅助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
2025年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益生菌辅助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例NHB患儿,随机分为蓝光组和辅助组,每组56例。蓝光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辅助组早期应用益生菌辅助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即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电解质水平(血钾、血钠、血钙、血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皮疹过敏、电解质紊乱、腹泻、恶心呕吐)。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辅助组的TBil、DBil、IBil均低于蓝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的CD3^(+)、CD4^(+)、CD4^(+)/CD8^(+)均高于蓝光组,CD8^(+)低于蓝光组(P<0.05);辅助组的血钾、血钠、血钙、血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蓝光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益生菌辅助间歇蓝光照射能在不明显影响NHB患儿电解质水平同时,积极改善NHB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及免疫功能,且联合应用益生菌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岳红星阚翼刘智慧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益生菌血清胆红素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2025年
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7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参与研究,所有患儿均于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人民医院2023年4月-2024年6月接收,采取信封法分为对照组(蓝光照射治疗)和观察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每组35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黄疸消退时间更短,血清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黄疸实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同时有较高的安全性。
陈研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NHB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胆红素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BIL、I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34),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NHB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缩短黄疸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胆红素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
刘婉春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酪酸梭菌活菌散蓝光照射胆红素免疫球蛋白
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10月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全程无缝衔接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每日喂奶量多于常规组,每日睡眠时间、每日哭闹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短于常规组,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常规组,黄疸指数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01)。结论: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促进患儿生理指标和黄疸相关指标改善,提高家属满意度。
石洁栾淑娴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
鸟巢式护理配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症状改善及体格发育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配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症状改善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2组患儿均行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鸟巢式护理,对比2组患儿各项指标变化、黄疸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黄疸指数]、不良反应、体格发育情况(体质量、身长、头围)。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更短,血氧饱和度更高,安静睡眠时间更长,每日摄入奶量更多(P<0.05)。护理前,2组患儿的TBiL、DBiL、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TBiL、DBiL、黄疸指数比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前,2组患儿的体质量、身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体质量、身长、头围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配合蓝光照射可改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的症状、黄疸指标,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儿体格发育。
陈小珍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血清总胆红素
中药药浴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黄疸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中药药浴联合蓝光照射在黄疸新生儿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高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药浴治疗,持续治疗5 d,比较2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黄疸消失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每日平均排便次数、血清胆红素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较对照组(79.49%)高,黄疸消失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为(4.25±0.41)d、(2.04±0.32)d,短于对照组的(5.34±0.89)d、(2.89±0.35)d,每日平均排便次数为(4.32±0.49)次,多于对照组的(2.87±0.32)次(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结合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为(112.52±12.39)μmol/L、(7.12±1.15)μmol/L、(104.32±10.52)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38.77±12.58)μmol/L、(8.67±1.19)μmol/L、(128.63±12.04)μ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目皮肤发黄、烦躁啼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积分为(0.68±0.12)分、(0.72±0.14)分、(0.59±0.11)分、(0.71±0.14)分,低于对照组的(0.87±0.14)分、(0.93±0.16)分、(0.82±0.13)分、(0.89±0.15)分(P<0.05);2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蓝光照射可增强黄疸新生儿疗效,缩短黄疸消失时间,降低胆红素水平,安全可靠。
周玲王义盟
关键词:中药药浴蓝光照射血清胆红素
间断性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
2025年
探讨间歇式蓝光照射与药物联合治疗对小儿黄疸治疗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自2021年1月到2024年9月在凭祥市住院的97名新生儿黄疸患儿,其进行随机化分组,并对其进行了干预效果分析。结果 比较治疗效果,研究组的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有意义(P<0.05)。结论 间歇式蓝光照射疗法在儿童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能够使病人的胆红素浓度得到明显的提高,降低了对神经功能的损害,降低了对肝脏的伤害,保证了儿童的疗效,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保持了儿童的身心健康,这是一种适宜于普及的方法。
莫之本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关作者

赵佳
作品数:217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乙炔氢氯化 催化剂 乙炔氢氯化反应 离子液体 氯乙烯
李小年
作品数:955被引量:1,340H指数:18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催化剂 乙炔氢氯化 催化加氢 负载型 离子液体
宫鑫
作品数:14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蓝光照射 视网膜色素上皮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光刺激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蔡善君
作品数:119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
研究主题:玻璃体淀粉样变性 家族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 蓝光照射 人视网膜色素
李海辉
作品数:24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蓝光照射 视网膜色素上皮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单抗 黄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