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6篇“ 落叶松落叶病“的相关文章
- 天水市落叶松落叶病综合防治技术被引量:1
- 2024年
- 以天水市为例,阐述了落叶松落叶病病源、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分析了落叶松落叶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即积极营造混交林;加强林间管理;科学施药;严禁使用带病苗木,积极选育抗病品;加强林区监测,提高防治的精准性;建设绿色防治示范点,提高防治科学性,以期不断提高病害防治水平,促进落叶松健康生长,更好地维护天水市松林资源安全。
- 马建军
- 关键词:落叶松落叶病发病原因发病规律
- 落叶松落叶病营林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在落叶松的生长过程中落叶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病害,该病害的传染性极强,在落叶松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将会引起叶片的大范围脱落,落叶松的长势不佳,严重危害到营林效益,关于落叶病的防治一直是落叶松培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将对落叶松落叶病的危害及其与林分生态因子的密切关系加以探讨和研究,并论述营林防治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和避免落叶病的发生,从而为落叶松的健康茁壮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中国林业生产效益的稳步提升。
- 柯福超
- 关键词:落叶松落叶病
- 如何利用营林技术防治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生被引量:4
- 2018年
- 落叶松作为营林中较为常见的树种之一,其自身具有非常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但该树种容易产生落叶病,不仅影响落叶松营林的正常生长,还会影响落叶松的营林效益。因此,为了能够使落叶松营林的效果达到最佳,营林工作者们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对策,本文就落叶松落叶病与林分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落叶松落叶病营林技术防治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 丁哲
- 关键词:落叶松落叶病营林技术
- 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被引量:3
- 2017年
- 落叶松落叶病也叫早期落叶病,是一种常见的林木病害,主要危害落叶松人工林。叶部感病后,一般提早40 d左右落叶。若连续几年感病,便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使植株生长衰弱,导致最后枯死,往往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应及早防治。本文分析了天水市秦州区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林木病害防治工作的发展,控制该病害的发生,确保当地及周边县区造林绿化成果的安全。
- 侯攻科辛恒李永刚张小花杨学军李琳娜沈艳丽
- 关键词:落叶松落叶病
- 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合并防治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在林间应用25%嘧菌酯悬浮剂对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进行共同药效测定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药效测定中,200 g(a.i.)·hm^-2剂量防治落叶病效果为86.0%;250g(a.i.)·hm^-2和300 g(a.i.)·hm^-2剂量防治枯梢病效果分别为85.4%和87.1%。在防治试验中,250 g(a.i.)·hm^-2和300 g(a.i.)·hm^-2剂量防治落叶病效果分别达到87.1%和88.7%;使用相同剂量药剂防治枯梢病效果分别为86.7%和88.9%。建议林间应用防治剂量为200~300 g(a.i.)·hm^-2。两种病害在同一林分共同防治时,应重点考虑对枯梢病防治效果。
- 付晓霞王志明王选遥史丽雯张晓光李继平于海媛陈玲张余国李杰玲
- 关键词: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枯梢病嘧菌酯
- 10%苯醚甲环唑对落叶松落叶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对落叶松落叶病进行了防治试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随药剂质量浓度的提高,对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加强,当药剂质量浓度达到0.15 g.L-1时,抑制率达到90.9%;林间药效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药剂使用量的增加,防治效果增强,当使用量达到180 g.hm-2时,防治效果达到85.5%;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当药剂使用量为150 g.hm-2时,防治效果可达到77.7%。
- 张崇颖王志明王晓林于立民田云
- 关键词:落叶松落叶病
- 落叶松落叶病与林地土壤关系的研究
- 2009年
- 通过对吉林省伊通县落叶松人工纯林落叶病病情与林地土壤关系调查发现:生长在白浆土类土壤上的落叶松纯林病情明显重于生长在暗棕壤土类土壤上的落叶松纯林。经两个土类A层(腐殖质层)、B层(淀积层)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及落叶松根际施肥试验表明:林分病情的轻重与林地A层(腐殖质层)、B层(淀积层)土壤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含量关系不显著,与B层(淀积层)土壤的吸湿水含量、pH值,容重等关系显著,而与A层腐殖质层的关系不显著。确定了林地B层(淀积层)土壤质地粘重、板结、透水透气性差及酸性增强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 唐广张建军谢崇敬于明凯
- 关键词:落叶病理化性质
- 白水江林区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被引量:4
- 2003年
- 落叶松落叶病在白水江林区1年完成1次侵染循环。每年6月下旬~7月上旬为病源侵染高峰期,海拔2300m以上、树势衰弱的林分发病程度最重,日本落叶松较华北落叶松、波氏落叶松抗病。于病源侵染高峰期,采用安林Ⅰ号、Ⅱ号烟剂防治,效果在70%以上。
- 李保明
- 关键词:落叶松落叶病侵染循环病源烟剂
- 落叶松落叶病的生态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1
- 1996年
- 根据吉林省近千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病情与10个林分因子关系的标准地调查分析,推导出长白落叶松落叶病病情指数与其相关的林分生态因子──林分类型、密度、林龄、枝下高、土壤、地形的数学模型:y=15+21C11+6C12+9C13-23C21-15C22-C23+3C31+19C32+19C41+9C42+8C51-10C61(磐石模型);y=21.0+16.5C11+2.9C12+4.9C13-22.6C21-15.0C22-1.7C23+0.4C31+15.8C32+16.9C41+7.4C42+7.9C51-9.5C61(吉林模型);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磐石模型:0.605、0.723、0.634、0.627、0.323、0.426,复相关系数0.919;吉林模型:0.657、0.75、0.69、0.64、0.42、0.49,复相关系数0.931。用此两公式对应判对。对磐五县1987~1991年141块标准地判对率为72.3%,对1987~1992年全省823块标准地的应用判对率为67.4%。提出该病林分病情生态预测预报技术和造林营林措施为主的生态控制技术。
- 王东升孙礼何平勋高峻崇曹丽君宋福强
- 关键词:落叶松落叶病生态控制长白落叶松
- 落叶松落叶病的生态因子及其生态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3
- 1995年
- 通过1987-1991年在吉林省磐石等3个县(市)17个林场300余块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人工林标准地调查、定点现实试验和统计分析表明,落叶松落叶病(MycosphaerellaLarici-leptolepis)的林分病情指数与林分密度、林分类型、平均枝下高、土壤种类、林龄和林分地形有密切关系;对1990年103块标准地的数量化理论1分析,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23、0.605、0.627、0.323、0.634、0.426,复相关系数为0.919.标准差为0.94,由此确定落叶松落叶病的生态模型为Y=15-23C_(11)-15C_(12)-C_(13)+21C_(21)+6C_(22)+9C_(23)+19C_(31)+9C_(32)+8C_(41)+3C_(51)+19C_(52)-10C_(61),式中Y为林分病情指数,C_(11)-C_(62)为林分生态因子(水平)。并由此确定了落叶松落叶病林分病情的预测预报技术和营林、造林控制技术。
- 何平勋王东升高峻崇曹丽君赵连书孙礼
- 关键词:落叶松落叶病生态模型测报生态因子
相关作者
- 张锡芝

- 作品数:9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泥河林业局
- 研究主题:落叶松落叶病 落叶病 落叶松 舞毒蛾 测报
- 刘国荣

- 作品数:32被引量:92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落叶松 落叶松枯梢病 病害 枯梢病 检疫
- 张启云

- 作品数:5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落叶松落叶病 落叶松 落叶病 森林害虫 叶部病害
- 王志明

- 作品数:82被引量:264H指数:9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落叶松 落叶松枯梢病 生物学 害虫 生物学特性
- 王志军

- 作品数:2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
- 研究主题:落叶松落叶病 落叶病 落叶 落叶松 林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