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53篇“ 菜用大豆“的相关文章
大豆
本书主要对大豆的生产概况与发展前景、大豆高产优质的生物学基础、大豆栽培管理技术、大豆高效栽培模式、病虫害及其防治等作了介绍。
邢邯主编
关键词:栽培豆类蔬菜
大豆新品种衢鲜11号的选育
2024年
衢鲜11号是以育种中间材料南农10-1为母本,以夏大豆品种南农99-10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品种。株型收敛,平均株高59.8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出苗至采收鲜荚78.2 d(天);平均单株有效荚数31.1个,青荚绿色,弯镰刀形,荚型大,每荚粒数2.0个,鲜百荚重340.3 g,鲜百粒重83.3 g;标准荚长6.0 cm、宽1.4 cm,标准荚率61.5%,每667 m^(2)鲜荚产量730 kg左右,适宜浙江省及生态相近地区秋季种植。
雷俊汪寿根邵晓伟许竹溦余文慧陈润兴邢邯赵晋铭
关键词:菜用大豆系谱选育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与大豆间作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2024年
为提高玉溪地区鲜食玉米和大豆种植效益,文章以鲜食甜玉米SBS902、糯玉米燕禾金2000及大豆奎鲜5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8种和9种间作模式,分析不同间作模式下鲜食玉米和大豆的病害、产量及经济效益,筛选最佳间作模式供生产应。结果表明,鲜食甜玉米(糯玉米)-大豆间作较鲜食甜(糯)玉米净作增收效益显著。鲜食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的大豆霜霉病发病较轻,其中甜7间作处理的大豆商品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高22.0%~130.4%;甜6间作处理的鲜食甜玉米商品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高10.8%~84.4%。总毛收入上,甜7间作处理经济效益表现最佳,较其他处理高2.9%~61.1%。鲜食糯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玉米大小斑病发病较轻,其中糯4间作处理的大豆商品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高0.8%~102.5%;糯1处理(糯玉米净作)的鲜食糯玉米商品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高8.6%~45.0%。总毛收入上,糯8间作处理的总经济效益表现最佳,较其他处理高9.1%~78.0%。综合分析表明,甜7及糯8间作模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玉溪地区推广种植。
段永华管必莲左丽娟李双艳邓成忠李晓亮杨进成张钟
关键词:鲜食玉米菜用大豆间作
粤西地区反季节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2024年
反季节大豆经济效益高,市场应前景广阔。文章针对粤西地区反季节大豆生产中存在问题,总结反季节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旨在为粤西地区反季节大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任海龙陈希德孙大元袁清华孙铭阳刘冬梅索海翠
关键词:菜用大豆栽培技术
甲酸处理对大豆秸秆青贮品质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2024年
为了研究甲酸处理对大豆秸秆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试验采袋装青贮发酵的方法,以新鲜的大豆秸秆为原料,设3个处理组[对照组(不添加甲酸)及0.3%组(添加0.3%甲酸)和0.6%组(添加0.6%甲酸)],每组3个重复,青贮42 d,青贮结束后取样进行营养成分和微生物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0.3%组和0.6%组大豆秸秆青贮的干物质、总碳、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pH值、氨态氮/总氮及氨态氮、乙酸和丁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乳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6%组变形菌门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3%组、0.6%组甲型变形菌纲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组梭菌纲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3%组(P<0.05),0.6%组梭菌属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酸的添加没有显著促进乳酸菌的增殖,而对有害菌梭菌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且0.6%组的抑制效果优于0.3%组。说明添加甲酸对大豆秸秆青贮发酵品质有改善作,可抑制有害微生物及丁酸产生,其中以0.6%的添加水平最好。
邸桂俐李青洋唐厚旺刘长锴赵红玉曹雅楠孙庆龙唐云梦孙海霞
关键词:菜用大豆甲酸青贮品质微生物
大豆区域试验初报
2024年
为筛选适合云南省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以中品661为对照,2022—2023年对新育成的4个大豆新品种在5个州(市)开展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鲜荚亩产量710.3~747.4 kg,平均产量727 kg;生产试验鲜荚亩产量672.9~762 kg;参试品种鲜食口感3个为香甜柔糯型,1个为鲜脆型;华研4号高抗、滇大豆34号和滇大豆36号中感、滇大豆43号感大豆花叶病毒病;4个品种蛋白质+脂质含量(干基)均超过55%。4个新品种均达到审定所规定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要求,为进一步推广应提供了优良大豆品种贮备。
李秋萍梁洪睿温宪勤梁泉
关键词:菜用大豆农艺性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鲜籽粒VC含量
2024年
为建立大豆鲜籽粒V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30 g/L偏磷酸溶液低温提取样品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1 g/L偏磷酸溶液∶甲醇=96∶4(V/V),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43 nm,柱温25℃,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VC质量浓度范围为2~40μg/mL时,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8.14%,相对标准偏差为1.70%。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离度好,结果准确,重复性也比较好,适于测定大豆鲜籽粒VC含量,为优质大豆的选育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钟文娟石盛佳陈四维戢沛城龚一耘牟方生
关键词:菜用大豆VC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豆百粒重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2024年
为探明大豆主要品质性状与百粒重的关系,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全国不同地区的51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及百粒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51个大豆品种中亚油酸含量的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油酸含量,不同氨基酸含量的变异幅度均比较小;依据12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51份大豆品种分成4个类群,类群Ⅰ为综合性状比较均衡的23个品种,类群Ⅱ为粗脂肪含量和亚油酸含量高的15个品种,类群Ⅲ为油酸含量高的12个品种,类群Ⅳ只有1个品种,具有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高的特点;主要品质性状与百粒重的关联度依次为:天冬氨酸含量>棕榈酸含量>谷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油酸含量>亮氨酸含量>粗蛋白含量>精氨酸含量>粗纤维含量>粗脂肪含量>亚油酸含量。因此,在大豆大粒品种的育种过程中,可以优先对天冬氨酸含量、棕榈酸含量、谷氨酸含量等性状进行选择。
任海龙刘冬梅袁清华孙铭阳张闻婷索海翠
关键词:菜用大豆百粒重品质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
大豆新品种浙农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4年
浙农20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23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审定编号为浙审豆2023002,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佳等特点。区试平均生育期79.4 d;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28.2 cm,主茎节数7.7节,有效分枝数3.3个;单株有效荚数29.1个,标准荚率72.6%,标准二粒荚荚长5.5 cm、荚宽1.5 cm,平均每荚粒数2.0粒;鲜百荚重304.3 g,鲜百粒重79.2 g;籽粒椭圆形,种皮淡绿色,子叶黄色,口感香甜柔糯。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15和SC18株系,感炭疽病。2020—2021年浙江省鲜食春大豆区域试验667 m^(2)平均产量836.8 kg;2022年生产试验667 m^(2)平均产量660.0 kg,适宜在浙江及周边地区春季种植。
沈立龚亚明刘娜冯志娟冯志娟王斌张古文
关键词:菜用大豆农艺性状栽培技术
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大豆3种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明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大豆中蔗糖、蛋白质和维生素C(V_(C))3种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大豆贮藏保鲜和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4℃(低温)和-20℃(速冻)贮藏条件下,分别于0 d、5 d、10 d测定川鲜豆1号、川豆155和川鲜豆2号3个大豆品种的蔗糖、蛋白质含量,在-20℃(速冻)和-70℃(超低温)贮藏条件下,分别于0 d、15 d、30 d、45 d、60 d、90 d测定3个大豆品种的V_(C)含量。【结果】4℃和-20℃贮藏,3个大豆品种蔗糖含量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2种贮藏温度下蔗糖含量差异显著。4℃贮藏,蔗糖含量前5 d下降缓慢,5~10 d急剧下降,损失率为50.8%~60.9%;-20℃贮藏,蔗糖含量下降较缓慢,5~10 d损失率低于10%,-20℃贮藏可显著抑制采后大豆蔗糖含量的下降。蛋白质含量在4℃贮藏10 d内呈上升趋势,-20℃贮藏10 d内小幅下降,4℃贮藏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20℃贮藏,-20℃贮藏抑制采后大豆蛋白质的合成。V_(C)含量在-20℃和-70℃贮藏90 d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下降幅度较缓,均小于10%。【结论】-20℃贮藏条件下大豆蔗糖、蛋白质和V_(C)含量变化较小,宜作为大豆采后短期保鲜贮藏方式。
钟文娟石盛佳陈四维宫勋戢沛城牟方生
关键词:菜用大豆营养物质VC贮藏

相关作者

张古文
作品数:93被引量:516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菜用大豆 NACL胁迫 豌豆 嫁接 菜用豌豆
林国强
作品数:101被引量:361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菜用大豆 大豆 选育 春大豆 鲜食大豆
顾卫红
作品数:140被引量:40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西瓜 菜用大豆 西瓜新品种 选育 南瓜
龚亚明
作品数:95被引量:279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菜用大豆 豌豆 栽培技术 选育 茄子
杨红娟
作品数:114被引量:28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西瓜 菜用大豆 西瓜新品种 选育 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