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5篇“ 胃肠肽“的相关文章
- 一种母乳及大便胃肠肽检测试剂盒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母乳及大便胃肠肽检测试剂盒,涉及试剂存放结构技术领域,该母乳及大便胃肠肽检测试剂盒,包括盒体与盒盖,所述盒体的内部且靠近底侧处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矩形阵列的放置口,且放置口的中心处设有...
- 胡彬雅
- 添加胃肠肽奶粉的抗过敏功效及对胃肠肽自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探讨在普通牛乳中添加"等同母乳剂量"的生长抑素(SST)及胃动素(MTL),对牛乳过敏症的预防调节作用及其对自身胃肠肽分泌的影响。新生BN大鼠,给与3种喂养方式加皮肤涂抹致敏,喂养4周:纯母乳组、纯牛乳组、添加SST及MTL的牛乳喂养组(SST+MTL组),每周量化评定"临床损害"评分。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大便及血中的SST及MTL浓度。动物处死前测定胃排空比率及小肠推进比。结果母乳组、牛乳组及SST+MTL组的各项值分别为:IgE (ng/mL) 45.75±5.05,580.42±45.24,209.49±17.59;临床损害总评分为0.50±0.61,9.37±1.04,5.37±1.19;牛乳组IgE水平及临床损害评分均显著高于另两组(P<0.0001)。牛乳组的胃动力较母乳组显著低下,有明显小肠激惹及腹泻。SST+MTL组的胃动力较牛乳组有明显改善,腹泻症状轻症化,胃肠动力状况更接近母乳组。牛乳组大便及血中SST/MTL水平较母乳组均有显著低下,以大便中水平下降更为显著。SST+MTL组的大便中SST/MTL浓度较牛乳组提升约3倍,而血中SST/MTL浓度仅提升10%~20%。SST+MTL组的大便及血中SST/MTL水平更接近母乳组状况。结果表明普通牛乳中添加了SST及MTL后,能减轻牛乳的致过敏性,能提升其胃肠道耐受性,且SST与MTL在胃肠动力调节上有拮抗/平衡作用,而对幼崽血循环中胃肠肽水平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 谢咏梅汪志凌王丽媛高珊蔡晓唐
- 关键词:生长抑素胃动素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
- 粪菌移植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
- 肥胖是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脂肪的聚集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随着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改变、生存压力的增加,肥胖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新挑战和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且临床治疗效果不...
- 崔丽军
- 关键词:肥胖防风通圣丸
- 文献传递
- 添加胃肠肽的牛乳对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在牛乳中添加等同母乳剂量的生长抑素(SST)及胃动素(MTL),探讨其对食物过敏/不耐受的调节作用。方法挪威大鼠(BN)幼鼠给予母乳(母乳组)、牛乳(牛乳组)、添加SST的牛乳(SST组)、添加MTL的牛乳(MTL组)、添加SST+MTL的牛乳(SST+MTL组)5种方式喂养4周,并配合皮肤致敏。每周量化评定临床损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粪钙卫蛋白(FC)水平。葡聚糖蓝法测定胃排空比率及小肠推进比。结果母乳组、牛乳组、SST组、MTL组及SST+MTL组的总IgE水平分别为(45.75±5.05)μg/L、(580.42±45.24)μg/L、(290.38±22.88)μg/L、(424.26±22.17)μg/L、(209.49±17.59)μg/L;FC水平分别为(149.07±24.78)μg/g、(458.85±33.81)μg/g、(343.63±34.97)μg/g、(407.79±29.62)μg/g、(296.83±28.77)μg/g;第4周临床损害总评分分别为:(0.50±0.61)分、(9.37±1.04)分、(6.83±1.49)分、(7.00±1.14)分、(5.37±1.19)分。与牛乳组比较,SST组、MTL组及SST+MTL组的IgE、FC水平及临床损害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牛乳组临床损害最重,SST+MTL组临床损害最轻,SST+MTL组最接近母乳喂养天然状态。MTL组的胃排空比率最接近母乳组[(92.52±6.27)%比(100.00±9.70)%,P<0.05]。牛乳组有明显腹泻及小肠推进比过快,小肠推进比母乳组为(39.32±2.61)%,牛乳组为(71.96±4.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T+MTL组的肠动力有所下降,但这刚好对抗了牛乳过敏产生的腹泻,SST+MTL组小肠推进比为(38.90±2.65)%,母乳组为(39.32±2.6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乳中添加母乳剂量的SST及MTL使牛乳的致敏性及胃肠耐受性更接近母乳,SST有利于抑制过敏免疫损伤,MTL有利于改善牛乳的胃肠耐受性,且SST与MTL有拮抗平衡调节作用,二者同时添加,可协同提高牛乳的胃肠耐受性。
- 万雪梦谢咏梅汪志凌高珊王丽媛万朝敏
- 关键词:胃动素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钙卫蛋白
- 从胃肠肽角度论中药抑制食欲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0年
- 肥胖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民体质和健康。抑制食欲一直是减肥领域的研究热点,胃肠肽是调节食欲的重要因子之一。多项研究报道多种中药或复方可以调节胆囊收缩素(CCK)、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酪酪肽(PYY)影响食欲。本文整理近5年相关中药的研究报道发现:大黄、绿茶、啤酒花、葡萄籽、地黄、吴茱萸、葛根、黄连等单味药及柴疏四君汤、七味白术散等复方调节胃肠肽的报道较多;其中,葛根和黄连调节GLP-1抑制食欲效应和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学认为食欲亢进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而四气五味中药理论也支持利用性味各异的中药平衡脏腑功能的治法。结合现代医学味觉内分泌学说,中药调节胃肠肽抑制食欲值得进一步研究。
- 张萍金昕陶枫
- 关键词:肥胖胃肠肽中药四气五味胆囊收缩素
- 脑肠轴传输中的胃肠肽类激素被引量:49
- 2019年
- 脑肠轴是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化学信号,控制着肠和脑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由免疫、迷走神经和神经内分泌途径构成.脑肠肽(brain-gutpeptide,BGP)是脑肠轴中调节胃肠功能、参与调节胃肠生理活动一种小分子多肽,在脑肠互动中调控胃肠道疾病发挥重要作用.而胃肠肽类激素作为BGP的分子基础,不仅作用于胃肠道功能运动,还通过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影响全身的代谢、心血管功能甚至人类行为.本文对胃肠肽类激素与脑肠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期望能对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线索及思路.
- 刘娅薇惠华英谭周进
- 关键词:脑肠肽脑肠轴
- 胃肠肽类激素及脂肪细胞因子与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结构和骨密度的相关性
- 背景: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以软骨丢失和骨赘形成为主要特征,可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肥胖是OA发病公认的一个危险因素,特别是在负重...
- 吴娟
- 关键词:胃肠肽类激素脂肪细胞因子骨密度
- 加味枳术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胃肠肽激素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汤治疗急性脑梗死(AIS)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胃肠肽类激素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76例AIS并发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加味枳术汤治疗,疗程2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电图、血清胃肠肽类激素和肠道菌群的变化;并记录两组营养状况和临床预后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后胃电图参数均显著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后血清GAS、MTL水平显著升高,SS和VI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后粪便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计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肠球菌和肠杆菌计数显著降低(<0.05),观察组治疗后菌群计数均优于对照组(<0.05);两组血清营养及临床预后指标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加味枳术汤能够显著促进AIS并发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调节胃肠激素及肠道菌群比例,从而有利于改善营养状态,提高临床预后,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吴辉姚汉云刘慧王成锑李麟颖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胃肠功能障碍加味枳术汤肠道菌群胃肠激素
- 母乳胃肠肽表达与其过敏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母乳过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母乳中生长抑素(SST)及胃动素(MTL)的含量变化,探讨母乳过敏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23例母乳过敏症患儿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分析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收集患儿大便及母乳,以23例正常婴儿作对照,放射免疫法检测大便及母乳中SST与MTL含量。结果大便中SST与MTL含量(pg/mg)分别为:患儿组32.6±8.9,2.3±3.7;对照组56.2±12.7,21.6±4.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中SST、MTL含量(pg/mg)分别为:患儿组236.7±28.9,159.4±36.7;对照组412.6±36.7,216.8±5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中有腹泻的占91.3%(20/23),呕吐的占86.9%(21/23),血便的占69.6%(16/23)。其中95.7%(22/23)有C-反应蛋白(CRP)增高,87.0%(20/23)大便隐血阳性,73.9%(17/23)外周血相升高,39.1%(9/23)有大便白细胞。胃肠镜下以表浅糜烂渗血多见,肠镜下83.3%(10/12)有淋巴增生及浸润,嗜酸粒细胞浸润占25.0%(3/12)。结论对临床上消化道症状迁延不愈的纯母乳喂养婴儿,要警惕母乳过敏症的可能。母乳中SST与MTL含量的降低可能是母乳过敏的原因之一。
- 谢咏梅高珊王丽媛汪志凌蔡晓唐周晖
- 关键词:食物过敏生长抑素胃动素
- 胃肠肽激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后的变化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后胃肠肽激素的变化情况。方法以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是否行血液透析治疗分为观察组A(29例未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B(5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另选4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的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血清胃泌素、血清瘦素水平高于观察组A,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B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为34.0%,明显高于观察组A的24.1%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脏是胃肠肽激素的主要生物降解和清除场所,血液透析治疗可影响患者胃肠肽激素的血清水平,增加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是引起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
- 张静郭立华姜琦李笑蕾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胃肠道症状
相关作者
- 曲瑞瑶

- 作品数:75被引量:331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脾虚证 血管活性肠肽 实验性脾虚证大鼠 胃肠运动 P物质
- 王伟

- 作品数:4,104被引量:17,381H指数:39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星形胶质细胞 海拔 细胞周期 冠心病 儿童
- 章丽金

- 作品数:15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胃肠肽 神经降压素 EGF NT 四氯化碳
- 孟旸

- 作品数:16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脾虚证 实验性脾虚证大鼠 P物质 电-机械活动 胃肠肽
- 曾文红

- 作品数:26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脾虚证 实验性脾虚证大鼠 胃肠运动 血管活性肠肽 胃肠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