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19篇“ 肝细胞性“的相关文章
槲皮素对肝细胞癌的增效减毒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4年
阿霉素、5-氟尿嘧啶和顺铂为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化疗药物,化疗的同时易产生明显的毒副反应和多药耐药,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开发新型有效药物降低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势在必行。槲皮素是一种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天然无毒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槲皮素的多种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已被逐步挖掘,如促凋亡、抗增殖、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等;槲皮素不仅能够增强化疗效果,还能够降低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本文总结了槲皮素对HCC化疗药物增效减毒效应的研究概况,并展望了槲皮素作为治疗HCC的辅助药物应用于临床的发展前景。
李兴强晁旭冯雪松
关键词:槲皮素肝细胞性肝癌化疗药物增效减毒
LncRNAAC073352.1对肝细胞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2024年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AC073352.1(LncRNA AC073352.1)对肝细胞癌(HCC)细胞(HepG2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分析LncRNA AC073352.1在肝细胞癌和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由于LncRNA AC073352.1该基因名称较长,以下均简称LncRNA)。常规培养HepG2细胞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仅加入培养基)、LncRNA敲低对照组(si-NC组,转染si-RNA空载质粒)、LncRNA敲低组(si-LncRNA组,转染敲低质粒)、LncRNA过表达对照组(pcDNA3.1-NC组,转染pcDNA3.1空载质粒)、LncRNA过表达组(pcDNA3.1+LncRNA组,转染过表达质粒),转染对应质粒24-48小时进行后续实验。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LncRNA的表达,并确定转染效率;CCK8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β-catenin、Vimentin、Slu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结组织相比,LncRNA AC073352.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高(P<0.0001)。qRT-PCR分析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si-LncRNA 组中LncRNA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01);与pcDNA3.1-NC组相比,pcDNA3.1+LncRNA组中LncRNA mRNA表达达量明显升高(P<0.0001),HepG2细胞敲低或过表达细胞模型构建成功。结论 LncRNA AC073352.1在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HepG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进而参与其增殖、侵袭和迁移。
高志辉吴琦李婷婷刘环环王洪伟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长链非编码RNA细胞增殖上皮间充质转化
基于腹腔镜超声影像组学模型术中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价值
2024年
目的:基于腹腔镜灰阶超声特征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探讨其在腹腔镜切除术中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前瞻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完成腹腔镜下切除手术,术中完成腹腔镜超声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74例(74个病灶)。记录与筛选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从腹腔镜灰阶超声图像的肿瘤区域提取、筛选特征并分别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模型预测MVI的效能。结果:74个HCC病灶中12个病灶的MVI为阳。根据筛选的临床特征、腹腔镜灰阶超声图像特征及联合筛选的临床特征分别构建HCC病灶MVI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将获取的数据集随机分为5份(4份为15个病灶,1份为14个病灶),采用五折交互验证的方法训练并测试模型的效能。基于腹腔镜灰阶超声特征的影像组学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具备最优的预测HCC的MVI效能,其较临床模型及联合Adaboost模型有着更高的ROC曲线下面积(0.836比0.696、0.804)、准确(0.852比0.687、0.838)、敏感(0.900比0.900、0.833)和特异(0.837比0.644、0.838)。结论:基于腹腔镜灰阶超声特征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是一种在腹腔镜切除术中预测HCC病灶MVI情况的潜在手段。
郭童瞳罗鸿昌王含章林小靖朱沭王单张万广
关键词:超声检查腹腔镜超声肝细胞性肝癌
FasL、Caspase-9表达水平对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判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前后肝细胞癌(HCC)患者Fas配体(FasL)、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HC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HCC患者FasL、Caspase-9水平。统计HCC患者复发情况,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FasL、Caspase-9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FasL、Caspase-9对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FasL水平降低(P<0.05),Caspase-9水平升高(P<0.05)。随访结束,介入治疗的HCC患者复发发生率为47.06%(32/68)。复发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个数、治疗后FasL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治疗后Caspase-9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OR=2.619,95%CI:1.126~6.092)、治疗后FasL(OR=2.134,95%CI:1.264~3.602)、治疗后Caspase-9(OR=0.975,95%CI:0.954~0.997)是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治疗后FasL、Caspase-9及两者联合检测对预测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灵敏度分别为78.12%(95%CI:59.56%~90.06%)、71.87%(95%CI:53.02%~85.60%)、93.75%(95%CI:77.78%~98.91%),特异度分别为72.22%(95%CI:54.57%~85.21%)、80.56%(95%CI:63.43%~91.20%)、72.22%(95%CI:54.57%~85.21%),AUC分别为0.794(95%CI:0.679~0.883)、0.785(95%CI:0.668~0.875)、0.867(95%CI:0.763~0.937)。结论 介入治疗后HCC患者FasL水平降低、Caspase-9水平升高。治疗后FasL、Caspase-9可作为临床评估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参考指标。
许冉常永闯杜晓阳曹语嫣岳宁双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FAS配体
E3泛素连接酶SYVN1的抑制物质在制备肝细胞癌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E3泛素连接酶SYVN1的抑制物质在制备肝细胞癌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采用的shRNA针对的靶点SYVN1在HCC患者癌组织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且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冯利杰沈玉先朱彤张丽君杨浩刘海博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替雷利珠单抗(TIS)联合索拉非尼(SRF)一线治疗方案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及树兰(杭州)医院诊治的不可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疗方案分为联合组(TIS联合SRF)和对照组(SRF)。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此外,关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安全。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61例,联合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分析表明联合组中位PFS、中位O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安全方面,两组手足综合症、转氨酶升高、食欲减退、蛋白尿、皮疹、腹泻、血小板减少和乏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8例(25.81%),毛细血管增生4例(12.90%),对照组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毛细血管增生。此外,无患者因不良反应死亡或中止治疗。结论较单药SRF比较,TIS联合SRF一线方案治疗不可切除HCC可提高DCR,延长中位PFS和OS,且安全良好。
姜静华胡益挺
关键词:索拉非尼不可切除肝细胞性肝癌
用于治疗肝细胞癌的双特异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肝细胞癌的双特异融合蛋白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GPC3抗原和NKG2D受体的双特异融合蛋白,所述双特异融合蛋白可以介导NK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同时提高NK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效...
陈琳孙倍成刘思远
腹腔镜与开腹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安全及短期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安全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月至6月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或开腹切除术治疗66例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分析。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成腹腔镜组(37例)和开腹组(29例)。比较2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输血、手术时间、门阻断时间、切口长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并发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花费。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34.86±28.64)mL,低于开腹组(283.10±90.28)mL(t=9.41,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24.30±20.42)min,低于开腹组(176.20±17.40)min(t=10.93,P<0.05);切口长度、术后第3天ALT、AST分别为(5.92±1.50)cm、(248.35±44.76)U/L、(244.68±55.62)U/L,均低于开腹组(17.59±2.29)cm、(306.48±38.81)U/L、(292.76±58.92)U/L(t=24.94,t=5.54,t=3.40;P<0.05)。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3.5%)低于开腹组(41.3%)(χ2=6.60,P<0.05)。腹腔镜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花费分别为(1.49±0.51)d、(1.59±0.55)d、(7.59±1.62)d、(28889.96±6471.64)元,早于或低于开腹组(2.48±0.51)d、(2.97±0.63)d、(11.66±1.90)d、(33381.73±11494.97)元(t=7.92,t=9.45,t=9.37,t=2.01;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肝细胞癌安全良好,近期恢复效果优于开腹切除手术,同时对癌术后的脏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加速康复。
武文陈炯余安尹帅韩成玉张亚伟
关键词:肝切除术病人安全康复
化浊解毒退黄方治疗肝细胞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退黄方治疗肝细胞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承德市中医院就诊的肝细胞黄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保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化浊解毒退黄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和碱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炎症因子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功指标TBIL、DBIL、IBIL、GGT和ALP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功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退黄方有助于肝细胞黄疸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和功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李德舫王勇张玉田苏飞
关键词:肝细胞性黄疸肝功能炎症因子
TRPV1对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预测
2024年
目的明确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家族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对H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及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验证TRPV1在HCC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通过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TRPV1对H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6(cyclin-dependent kinase 6,CDK6)的表达,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肿瘤增殖能力。最后,构建TRPV1共表达网络并进行富集分析。结果TCGA、GTEx和GEO数据库中,TRPV1在HCC组织中表达水平均下调(均P<0.001),且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更短有关(P=0.032),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91。过表达TRPV1可抑制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阻滞细胞周期进展,CDK4和CDK6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均P<0.05),敲低TRPV1则相反(均P<0.05)。稳定过表达TRPV1后裸鼠皮下瘤体体积减小(P=0.015),质量减轻(P=0.033),Ki-67蛋白阳表达水平下调(P=0.010)。TRPV1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剪接、细胞周期蛋白结合、细胞增殖等过程。结论TRPV1抑制了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在HCC中发挥抑癌作用,为HCC预后分析、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韦丽铃刘美良李德远杨钰肖苏洋黎婵华吴思黔宋安华曾小云
关键词:TRPV1肝癌增殖细胞周期

相关作者

姚登福
作品数:611被引量:1,325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癌 肝细胞 肝细胞癌 肝癌组织 肝细胞性肝癌
黎乐群
作品数:475被引量:1,935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肝细胞癌 肝肿瘤 肝癌 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吴玮
作品数:137被引量:285H指数:9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癌 肝细胞 肝癌组织 肝细胞癌 癌变过程
姚敏
作品数:149被引量:309H指数:9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细胞 GPC-3 基因转录 肝癌 肝细胞性肝癌
赛文莉
作品数:74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细胞性肝癌 肝细胞癌 肝癌 肝细胞 分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