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56 篇“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 “的相关文章
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膜孔蛋白OprD2基因突变与耐 药分析2023年 目的分析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膜孔蛋白OprD2基因突变与耐 药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的亚胺 培南 耐 药与敏感的铜绿 假 单胞菌 株共90株,均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膜孔蛋白OprD2表达量降低的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株进行基因序列检测。分析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和标本来源情况,比较耐 药组与敏感组OprD2的mRNA表达量,分析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的抗菌药敏感性结果、OprD2基因突变类型。结果90株亚胺 培南 耐 药与敏感铜绿 假 单胞菌 中,仪器法最低抑菌浓度≥8μg/ml、纸片抑菌圈≤15mm共45株,纳为耐 药组;仪器法最低抑菌浓度≤2μg/ml、纸片抑菌圈≥19mm共45株,纳入敏感组。90株亚胺 培南 耐 药与敏感铜绿 假 单胞菌 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40.00%)、神经内科(33.33%),标本类型主要为痰(41.11%)。耐 药组铜绿 假 单胞菌 OprD2基因的mRNA表达量为0.32(0.03,1.23),低于敏感组的0.70(0.06,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株均对亚胺 培南 、哌拉西林完全耐 药,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 耐 药率较低,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完全敏感,而无耐 药性。45株耐 亚胺 培南 株菌中,检出OprD2基因突变或缺失40株,占比88.89%;其中终止密码提前7株、非中断突变及PCR扩增阴性均5株、移码突变13株。结论OprD2基因突变或缺失,会导致膜孔蛋白OprD2表达量明显下降,促使铜绿 假 单胞菌 对亚胺 培南 产生耐 药。 万会林 诸君 孔燕关键词:亚胺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某院连续5年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临床分布及其耐 药性变迁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IRPA)的分离情况和耐 药性变化,为IRPA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统计2017年1月—202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IRPA检出率、科室来源、标本来源、耐 药率以及治疗常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值,并分析治疗常用抗菌药物DDDs值与铜绿 假 单胞菌 耐 药性的关系。结果2017—2021年4170株铜绿 假 单胞菌 中检出IRPA 1114株,检出率为26.71%,各年度检出率分别为31.09%、30.05%、27.64%、26.66%、23.18%,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7.347,P<0.001)。IRPA主要来源于干部保健病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内科,分别占54.76%、11.85%、8.26%;IRPA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44.30%)。IRPA主要分离自痰、尿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别为80.61%、5.92%、5.39%;IRPA检出率最高的标本类型为咽拭子(54.17%)。IRPA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 和环丙沙星的耐 药率均为先升后降;除美罗培南 外,对其他检测抗菌药物的耐 药率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2021年IRPA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 药率较低,对其余7种抗菌药物都有较强程度的耐 药,尤其对美罗培南 耐 药率>80%。总DDDs 2018年起逐年降低,5年中DDDs值在该院常用抗菌药物中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IRPA耐 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DDDs值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IRPA主要分布于干部保健病房,标本来源以痰为主,5年中IRPA耐 药性与常用抗菌药物DDDs无线性相关。IRPA耐 药性有所控制,但依然较为严峻,医院应加强各项感染防控措施,有效控制IRPA的耐 药和感染。 冯江涛 赵建平 杨国安 李敏关键词: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用药频度 耐药性变迁 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 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 药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感染患者12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100例对亚胺 培南 敏感的铜绿 假 单胞菌 感染者作为对照组。首先,分离病原菌,分析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 药情况;其次,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20株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菌株对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对其他类型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 药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4周、入住ICU、机械通气、之前使用过亚胺 培南 、联用抗菌药物>3 d均为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98、1.758、2.201、2.517、2.088,P<0.05)。结论: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菌株对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且住院时间≥4周、入住ICU、机械通气、之前使用过亚胺 培南 、联用抗菌药物>3 d均为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尽早给予预防措施,防止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感染的情况发生。 董业峰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耐亚胺培南 耐药性 重症监护病房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耐 药机制和分子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的耐 药特征及其耐 药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9月广州市某医院ICU分离的37株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imi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使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分析菌株的抗菌药敏感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聚类分析,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以及oprD2基因,并对阳性株进行测序。结果37株IRPA的抗菌药敏感性结果显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 药率均很高,而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 药率很低。37株IRPA有11株检出携带金属酶基因,其中7株blaVIM-2,4株blaIMP-9。oprD2缺失和有意义突变合计33株,占89.2%。PFGE分析结果显示菌株高度克隆多样性,但携带金属酶基因的11株菌被分成了两个带型簇。结论本实验证实oprD2基因缺失,发生有义突变,是铜绿 假 单胞菌 对亚胺 培南 耐 药的主要机制;携带blaVIM-2和blaIMP-9的IRPA菌株有在ICU引起暴发流行的风险。 周勇 和鹏 侯水平 陶霞 张晶 胡玉山 吴新伟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耐药 金属Β-内酰胺酶 脉冲场凝胶电泳 骨科感染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骨科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IMPRPAE)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骨科住院治疗的101例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时期敏感铜绿 假 单胞菌 感染患者135例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伤、合并骨髓炎、混合感染、侵入性操作、近1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近1个月使用亚胺 培南 /美罗培南 是骨科感染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患者多发伤、合并骨髓炎、混合感染、侵入性操作、近1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近1个月使用亚胺 培南 /美罗培南 是骨科感染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的危险因素。针对高危因素,加强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王旭晓 江琰笛关键词:骨科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 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OprD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膜孔蛋白OprD2基因突变与耐 药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分离自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中的亚胺 培南 耐 药与敏感的铜绿 假 单胞菌 株各30株,采用VITEK 2全自动细菌药物敏感性鉴定系统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亚胺 培南 耐 药组与敏感组OprD2基因的表达量,挑选OprD2基因表达显著下降的耐 药株进行编码区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测序。结果耐 药组OprD2基因的表达量较敏感组显著下降(P=0.048)。与X63152序列比较,11株OprD2表达量显著下降的菌株都存在基因变异,变异率为100%,均发生在编码区,变异位点呈现多样性。其中c.308C→G、c.344A→C、c.379G→C、c.471G→C、c.508T→C、c.553G→C、c.556-558CCG→GGC与c.565-566TG→AC的错义突变引起膜孔蛋白L2、L3茎环结构上的氨基酸改变,将会影响亚胺 培南 的结合。另外还发现127、169-171、175、177、604、628-630、688、719、785、826、828、842-843、886、901、928-930、934、936、944-945、1039、1041、1274这些位点的碱基突变均引起氨基酸的改变,还检测到c.1114-1115delAT以及其他的无义突变,其中12号菌株发生了OprD2基因的大片段缺失。结论OprD2基因的突变和缺失会引起膜孔蛋白OprD2表达量下降,从而导致铜绿 假 单胞菌 对亚胺 培南 产生耐 药。临床分离的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菌株的OprD2基因变异具有多样性。 白婷婷 王丹 范英子 杨向贵 周琴 许颖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耐药机制 重症监护室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的耐 药性及耐 药机制研究 2020年 目的分析2017~2019年某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IRPA)的耐 药性及耐 药机制,为耐 药株的治疗和控制其蔓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凤凰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26株IRPA的药敏,使用PCR方法对金属酶基因VIM、IMP;主动外排系统基因MexA、MexB、OprM;外膜蛋白OprD2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26株IRPA仅多粘菌素B均敏感,对美罗培南 的耐 药率高达88.5%,其他9种抗菌药物的耐 药率低于54%。26株均未检出VIM、IMP,均检出MexA、MexB、OprM,16株未检出OporD2。结论该院ICU IRPA主要耐 药机制是MexA、MexB、OprM外排泵系统基因和高表达混合编码膜孔蛋白OporD2基因缺失。 张丹 张伟铮 罗世荣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耐亚胺培南 耐药基因 耐药机制 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的耐 药性分析2019年 目的分析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的耐 药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对比2016年与2017年铜绿 假 单胞菌 对耐 亚胺 培南 及其他抗生素的耐 药性。结果 2016年与2017年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耐 药率分别为耐 药率为12.8%(33/257)与36.0%(88/245)(P<0.05),对头孢类药物的耐 药率稳定(P>0.05),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 药率不断降低(P<0.05)。结论近期以来,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的耐 药性不断增加,对头孢类药物的稳定,但对于其余常规药物耐 药率降低,尤其对阿米卡星的耐 药性最低。 玛依拉.阿布都热依木 屈涛 党楠 易婷曲关键词:耐亚胺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率 东莞地区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oprD基因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东莞地区oprD基因突变对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至2017年东莞地区2家医院的110株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临床分离株,PCR法扩增基因oprD并测序分析其序列突变类型。结果:110株确认为亚胺 培南 耐 药菌株,其中3株oprD基因PCR扩增阴性。余107株阳性菌株进行oprD基因测序发现其中7株无突变,84株有框码移位(其中有8株发现携带插入序列ISPpu21、IS1394、ISPpu29以及ISPst2),16株有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形成1个位置提前的新终止密码子进而引起其肽链异常),基因突变率高达90.91%。结论:广东东莞地区铜绿 假 单胞菌 oprD基因突变导致其氨基酸改变或(和)移码突变,影响oprD与IMP结合是本组铜绿 假 单胞菌 对亚胺 培南 耐 药的主要机制。 陈丹娜 李飞 李丽娟 梁德志 王凤平 张拔山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耐药 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耐 药特征及其耐 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耐 药特征及其耐 药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东莞地区2家医院110株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假 单胞菌 ,采用VITEK2系统分析临床菌株耐 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行同源性分析,PCR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以及oprD基因,并对阳性株进行测序;对oprD基因无中断突变株,利用qRT?PCR检测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 110株耐 亚胺 培南 铜绿 单胞菌 PFGE分析结果显示高度克隆多样性。PCR法检测出18株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的菌株,主要类型是:IMP?25,VIM?2,SIM?2。PCR法检测出107株阳性菌株,测序结果表明有意突变率高达93.46%(100/107),类型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以及提早终止突变。7株oprD mRNA表达量均降低。结论本实验进一步证实了oprD基因缺失,发生广泛有意突变,mRNA表达减少以及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产生是铜绿 假 单胞菌 对亚胺 培南 耐 药的主要机制。 李飞 李丽娟 梁德志 王凤平 张拔山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PFGE 亚胺培南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