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篇“ 绢丝昆虫“的相关文章
采自云南省的一种野生绢丝昆虫的分子鉴定与茧质性状调查
2016年
云南省是我国大蚕蛾科(Saturniidae)绢丝昆虫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采自云南省楚雄地区的一种野生绢丝昆虫进行分子鉴定,并调查其茧质性状。提取该野生绢丝昆虫的蛹基因组DNA,以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 DNA COⅠ)片段通用引物PCR扩增,获得一段长度为574 bp的mt DNA COⅠ基因片段(Gen Bank登录号:KR812471)。基于mt DNA COⅠ基因序列比对,该野生绢丝昆虫与柞蚕属(Antheraea)的明目大蚕蛾(A.frithi)同源序列的相似度为99.47%。应用Kimura-2-Parameter模型计算该野生绢丝昆虫与2种明目大蚕蛾及其他19种柞蚕属绢丝昆虫的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其与明目大蚕蛾的遗传距离仅为0.005;构建的进化树中,该野生绢丝昆虫也是最先与明目大蚕蛾聚在一起。此外,该野生绢丝昆虫的成虫形态特征与已有文献描述明目大蚕蛾的特征相符。综合分子鉴定结果与成虫的形态特征,确认该野生绢丝昆虫为明目大蚕蛾(Antheraea frithi)。供试明目大蚕蛾所生产的茧为黄褐色,有茧柄,无茧孔,平均茧大小为20 mm×38 mm,平均单粒茧质量6.55 g,平均茧层率10.8%,初步认为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白兴荣柴建萍唐芬芬张永红邵榆岚朱峰
自然界中非鳞翅目绢丝昆虫
2012年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我们总结了各种非鳞翅目绢丝昆虫的特征、生活史、习性以及分布状况,同时也阐述了这些昆虫吐丝的目的以及利用现状。
潘彩霞张宇骏董小龙柴春利成国涛
关键词:绢丝昆虫生活史
绢丝昆虫樟蚕线粒体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Long-PCR方法,克隆并测定了樟蚕(Eriogyna pyretorum)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樟蚕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15,327bp,基因组碱基组成为39.17%A,11.55%C,7.63%G,41.65%T,共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AT富含区(A+T-rich区)。樟蚕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与鳞翅目其他昆虫相同。除cox1和cox2基因外,其他蛋白编码基因含有典型的ATN起始密码子;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有11个使用TAA作为终止密码子。预测了22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发现除trnS1(AGN)缺少DHU臂外,其他的tRNA具有典型的三叶草结构。
洪桂云姜绍通于淼杨英刘彦群魏兆军
关键词:绢丝昆虫樟蚕蚕蛾总科线粒体基因组
红河州野生大蚕蛾科绢丝昆虫资源调查初报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2008—2009年对云南省红河州部分自然保护区大蚕蛾科野生绢丝昆虫资源的调查,已知红河州大蚕蛾科有7个属10个种,其中具有缫丝价值有待开发利用的有明目大蚕蛾、钩翅大蚕蛾等;同时,介绍了它们的特征、特性及其在红河州的自然地理分布情况。
江秀均刘敏储一宁廖鹏飞钟健
关键词:绢丝昆虫
野生绢丝昆虫栗蚕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养技术与资源利用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凤云齐荣和李树英李亚洁孟宪民戚俐徐亮宿桂梅
关键词:栗蚕生物学特性驯养技术茧丝蛹蛋白
云南省天然彩色绢丝昆虫资源与利用
<正>世界上生产的家蚕茧丝和其它主要天然或人工纤维的织物,都需要使用染料进行印染,才能使各种织物赋于多彩而稳定的颜色,以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和各种颜色的喜好。生产上使用的染料约有10-15%含有对人体有害或致癌的物质。生产...
白兴荣
文献传递
珍稀绢丝昆虫柳蚕的DNA条形编码与系统进化初步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DNA测序技术获得柳蚕(Actias selene)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Ⅰ基因(COI)5′端574 bp的片段,作为用于柳蚕种质资源分子鉴定的DNA条形编码(GenBank:FJ358505)。测定的柳蚕COI基因序列与其它大蚕蛾科绢丝昆虫的COI序列一样,均表现出偏好于碱基T的倾向(AT skew=-0.179)。在所分析的蚕类昆虫中,柳蚕与合目大蚕蛾的遗传距离最小(0.120),而与蓖麻蚕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38)。构建的NJ和UPGMA分子树中,大蚕蛾科的柳蚕属、柞蚕属、蓖麻蚕属、大乌桕蚕属、栗蚕属均各自形成一个支系,并且明显形成两个分支:大蚕蛾族(saturni-ini),包括柳蚕、柞蚕和栗蚕;眉纹大蚕蛾族(attacini),包括蓖麻蚕和大乌桕蚕。这一结果与传统分类一致。
濮佳明武松霍锡敏王欢夏润玺李喜升王振东罗朝斌刘彦群
关键词:柳蚕系统进化
九种绢丝昆虫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序列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为探讨鳞翅目中绢丝昆虫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子进化特征,本研究测定了中国柞蚕Antheraea pernyi野生型和放养型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数据库的17条序列,对总共9种绢丝昆虫(2科3属)的12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软件MEGA3.1进行碱基组成、变异位点的统计和分子进化分析,分别用类平均聚类法((UPGMA)、邻接法(NJ)、最小进化法(ME)、最大简约法(MP)重建系统发生树。测定的中国柞蚕野生型的12SrRNA基因序列(427bp)与放养型"豫早1号"的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对齐后共鉴定80个变异位点,50个简约信息位点。碱基组成分析显示在科属间具有明显差异,AT含量蚕蛾科高于大蚕蛾科;在A和T碱基的使用上,大蚕蛾科偏好使用T,而蚕蛾科则偏好使用A。与动物中常见的以转换为主的碱基替换模式不同,所分析的9种昆虫中除桑蚕属内部为转换与颠换基本一致外,其余物种间均是颠换多于转换。进化分析支持柞蚕属、樗蚕属和桑蚕属的单系。基于UPGMA法的进化树支持琥珀蚕是柞蚕属的较原始类型,而NJ、ME和MP法则支持印度柞蚕是较原始的类型,因此,柞蚕属种间的进化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刘彦群靳向东秦利鲁成向仲怀
关键词:绢丝昆虫蚕蛾科RRNA基因碱基组成系统发生关系
绢丝昆虫柳蚕血液羧酸酯酶活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是一类催化水解羧酸酯生成羧酸和乙醇的非特异性酯酶,参与多种药物、环境毒物和致癌物的解毒,以及脂质的运输和代谢,它能够与进入昆虫体内的有机磷杀虫剂快速结合,将杀虫剂在到达靶标作用...
邵引刚
关键词:柳蚕血液羧酸酯酶酶活力
绢丝昆虫柞蚕卵黄原基因(Vg)5’端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本论文主要是对柞蚕卵黄原蛋白基因5'端调控区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柞蚕/(Antheraea pernyi/)是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的一种野生绢丝昆虫,本文根据...
李锋
关键词:柞蚕卵黄原蛋白DNA克隆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桂慕燕
作品数:28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家蚕 蓖麻蚕 RAPD 绢丝昆虫 RAPD分析
向仲怀
作品数:452被引量:2,262H指数:2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家蚕 桑树 基因 转基因家蚕 转基因
陈元霖
作品数:37被引量:167H指数:10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蓖麻蚕 家蚕 RAPD DNA 基因组
刘朝良
作品数:155被引量:463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家蚕 柞蚕 卵黄原蛋白 柳蚕 桑叶
李锋
作品数:18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卵黄原蛋白 CDNA克隆 柳蚕 绢丝昆虫 克隆及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