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93篇“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的相关文章
恶性梗阻性黄疸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的价值及对其自护能力的影响
2025年
分析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胆管穿刺引流术中个性化护理的实施意义,并观察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88名恶性梗阻性黄疸并接受胆管穿刺引流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对照组44名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4名接受个性化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临床症状显现时长、生活质量评估分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自护能力评分更高,临床症状反应时间均更短,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是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促进实践,它不仅优化了手术与治疗的效果,还深刻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品质,是实现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路径。
李姝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个性化护理自护能力
超声引导下穿刺胆管引流术对阻塞性黄疸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对阻塞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2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采用解剖性左半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PTCD。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胆红素指标、功能指标、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胆汁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降低,研究组TBIL、DBIL、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降低,研究组ALT、ALP、GG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降低,研究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能够加速患者恢复,减轻黄疸程度,改善功能,加速免疫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吴光华廖春旭李旭巍林志高
关键词: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阻塞性黄疸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对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均为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收治的因梗阻性黄疸行穿刺胆管引流术的患者,研究时间线截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筛选样本量89例,按照双色球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4例)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疼痛、睡眠、知识掌握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患者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评估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降低均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使患者尽早恢复生理机能。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主动配合护理人员。
解梅朱琳琳周丽娟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个性化护理自我护理能力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024年
探究在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其对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穿刺胆管引流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纳入本次研究。并以掷骰子方式对其展开组别划分,常规护理为参照组(38例),个性化护理干预为研究组(38例),比较护理成效。结果 护理后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各项不良情绪评分明显更低,(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更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的治疗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尽快为患者改善不适症状,缓解不良情绪,还能有助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应用优势显著。
孙可可赵疃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自我护理能力
穿刺胆管引流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
2024年
目的 评价穿刺胆管引流(PTCD)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接受PTCD瘘道置入FCMS治疗的1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率66.7%(8/12),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PTCD成功率100%(4/4),PTCD引导下空肠穿刺引流(PJD)成功率100%(7/7)。总管长度≥1 cm者5例,PTCD瘘道成功置入FCMS;总管长度<1 cm者7例,PTCD瘘道成功置入FCMS的同时PJD瘘道置入塑料支架。12例患者均FCMS管腔置入单猪尾PTCD管固定FCMS,术后未发生急性胆管炎、出血、胆漏等并发症。FCMS留置6~9个月,未发生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FCMS移位等并发症。5例FCMS直接PTCD瘘道取出,7例FCMS及塑料支架通过空肠胆道镜(PJCS)取出。胆道镜(PTCS)或PJCS观察见吻合口上方局部胆管壁呈增生性改变,胆肠吻合口通畅,黏膜移行良好,未见明显瘢痕。拔除PTCD及PJD引流管后随访5~29个月,未发现狭窄复发患者。结论 PTCD瘘道置入FCMS是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FCMS管腔置入单猪尾PTCD管可预防FCMS移位,PJD瘘道置入胆管塑料支架可预防FCMS置入术后急性胆管炎。
何川琦张诚孔祥余杨玉龙
关键词:胆肠吻合口狭窄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急性胆管炎
DSA联合MRCP融合导航穿刺胆管引流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联合磁共振胆道水成像(MRCP)影像融合引导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ongial drainage,PTCD)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0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穿刺引导方式不同分为常规PTCD组30例和影像融合PTCD组30例。比较两组间靶胆管穿刺成功次数、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剂量、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常规PTCD组共行穿刺引流42次,其中左叶胆管引流14次,右叶胆管引流28次;影像融合PTCD组共行穿刺引流40次,左叶胆管引流14次,右叶胆管引流26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PTCD组与影像融合PTCD组胆管穿刺次数、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剂量及时间分别为(3.6±0.5)vs(1.7±0.4)次,(98.5±21.3)vs(45.7±16.5)ml,(548.2±63.5)mGy vs(298.5±50.8)mGy,(56.5±6.2)min vs(30.4±5.2)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融合PTCD组优于常规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融合PTC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常规PTCD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CP与DSA影像融合导引实施PTCD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可行,可指导介入治疗医师减少胆管穿刺次数、缩短X线辐射时间及曝光剂量,减少对比剂用量。
曹莉明张勇学崔进国刘佩陈静赵红恩王敏刘珊康志龙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超声引导下穿刺胆管引流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会师术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胆管引流(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会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常规行ERCP治疗困难或失败患者17例,应用超声引导下PTCD与ERCP会师术完成诊断及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2 d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TCD与ERCP会师术治疗,其中采取右侧胆管穿刺16例,左侧胆管穿刺1例;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取石和鼻胆管放置,对胆管梗阻或狭窄患者行胆管扩张及支架置入术。会师术前与术后2 d血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患者胆管梗阻症状完全解除,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PTCD与ERCP会师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易惠明唐大川王兵张剑张伟
关键词: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儿童移植术后孤立性双胆肠吻合口狭窄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儿童移植术后孤立性双胆肠吻合口狭窄(B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于第2、3段胆管胆肠吻合口放置引流管以长期支撑的左叶外侧段移植术后BAS患儿,予以PTCD治疗,记录治疗后并发症、拔管成功率、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及是否接受二次移植。结果对31例均成功完成PTCD。1例PTCD后苏醒延迟,考虑为麻醉相关并发症,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出血、感染及胆瘘等PTCD相关并发症。PTCD前血清总胆红素(64.09±24.40)μmol/L,治疗后首次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均正常、平均(19.98±3.99)μmol/L。对27例顺利拔除胆管引流管,成功率为87.10%(27/31),平均带管时间(7.0±3.7)个月;其余4例中,2例因间断发热仍需继续观察,2例因PTCD中发现部分胆管胆肠吻合口严重梗阻而拔除非梗阻段引流管并保留梗阻段引流管。31例均未接受二次移植术。结论PTCD治疗儿童移植术后BAS有效且安全。
王灏琛韩燕京金龙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穿刺术引流胆肠吻合
穿刺胆管引流术中采用增孔单管引流法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20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中采用增孔单管引流法治疗Bismuth-Corlette分型Ⅱ、Ⅲ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改良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行PTCD,改良组术中用增孔单管引流引流,对照组术中用双管引流引流。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7、30、90天抽取两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7、30、90天采用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改良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3.33%、86.36%,二者相比,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下降(F=90.872、62.765、36.552,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患者术后第90天血清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水平低(F=12.267、31.312,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不同时间对照组患者QOL评分下降(F=24.039、62.765、36.552,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患者术后第30、90天QOL评分高(F=8.128、12.934,P均<0.05);随时间延长,对照组患者QOL评分逐渐降低(F=4.615,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流管脱落发生率、引流管重置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PTCD中用增孔单管引流法治疗Bismuth-Corlette分型Ⅱ、Ⅲ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高。
郑宇石宝琪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恶性梗阻恶性梗阻性黄疸
超声定位引导下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引导下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c drainage,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创伤性应激反应、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4例MOJ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PTCD组和超声引导下PTCD组,各62例。超声引导下PTCD组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PTCD手术;常规PTCD组在常规的X线引导下进行PTCD手术。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手术指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创伤应激指标,如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质醇(Co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功能指标,如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功能指标,如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周,超声引导下PTCD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略高于常规PTCD组的83.87%,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引导下PTCD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常规PTCD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16%)明显高于常规PTCD组(59.68%)(P<0.05);术后3 d和术后1周,两组血清Cor、NE、hs-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超声引导下PTCD组血清Cor、NE、hs-CRP水平波动幅度小于常规PTCD组(P<0.05);术后1周,超声引导下PTCD组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常规PTCD组,而PT、APTT明显高于常规PTCD组(P<0.05)。结论超声定位引导下PTCD手术与常规X线PTCD手术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超声定位引导下PTCD手术用时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手术安全性更高,且可进一步减轻手术创伤性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功能和凝血功能,有助于术后快速恢复。
梁国胜赵艳生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应激反应凝血功能

相关作者

唐黛青
作品数:22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腹部热敷 饮食干预 肝癌介入 术后恶心呕吐
施亚周
作品数:22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研究主题:局部复发 原因及治疗 外科手术 超声导引 MILES术
尹秀芬
作品数:48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腹部热敷 饮食干预 肝癌介入 静脉炎
江水
作品数:10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市江宁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介入治疗 大咯血 胆管阻塞 胆管肿瘤
任碧芬
作品数:17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肝癌介入 腹部热敷 术后恶心呕吐 饮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