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34篇“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相关文章
-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小分子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属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涉及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涉及通式(I)的芳基羧酸类化合物、具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前药分子或它们的混合物,其制备方法和作为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剂的用途。具...
- 李英霞耿美玉黄荀熊樱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及其抑制剂抗血吸虫作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血吸虫病是一种被忽视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也是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唯一有效药物。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吡喹酮已在大规模血吸虫病化疗中应用了40余年,长期大规模使用导致部分地区血吸虫对其产生了抗性,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抗血吸虫药物作为候选替代药物。近期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在血吸虫的生长发育以及繁殖等阶段中均起关键作用,被认为是治疗血吸虫病的潜在药物靶点。本文总结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抑制剂在抗血吸虫药物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抗血吸虫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 王宇昕许静夏超明
- 关键词:血吸虫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和去乙酰化酶SIRT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P300)和去乙酰化酶SIRT2(SIRT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38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为病例组,36例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两组中P300和SIRT2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差异;分析病例组中P300和SIRT2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乳腺癌患者中P300和SIRT2蛋白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和Log rank test统计学方法分析P300和SIRT2蛋白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P300蛋白低表达率高于对照组、SIRT2蛋白低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P300蛋白在肿瘤最大径>5 cm的低表达率高于≤5 cm、在TNM分期Ⅲ~Ⅳ期的低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低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在Ki67高表达的低表达率高于Ki67低表达、在LuminalB型中的低表达率高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2蛋白在组织学分级3级中的低表达率低于1~2级、在肿瘤最大径>5 cm的低表达率高于≤5 cm、在Ki67高表达的低表达率低于Ki67低表达、在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中的低表达率低于HER2阳性型和TN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和SIRT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1.77,P<0.001);P300蛋白低表达比高表达总体无病生存率低(P=0.046)。结论 P300和SIRT2蛋白可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P300蛋白低表达可能提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较差。
- 段彦林金柔梅思思田世维黄玉鑫徐澍
- 关键词:病理特征组蛋白乙酰化
- 弓形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A对虫体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探究弓形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A对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影响,在弓形虫ToxoDB数据库获取基因全长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大量纯化His标签重组蛋白质,免疫实验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纯化。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用不同浓度的抗体作用于弓形虫并提取全虫蛋白,进行Western-blot验证,分析其是否对虫体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产生影响。ALP2a蛋白质是组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MYST-A与ALP2a可能形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物共同参与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拟通过分子互作实验验证两者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纯化重组蛋白质His-MYST-A。His-MYST-A免疫小鼠以及兔子,并获得了特异性多克隆抗体。IFA分析结果表明:在细胞内的虫体中和游离速殖子中,弓形虫MYST-A均在虫体细胞质内广泛分布。MYST-A对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抗体浓度的增加,泛素化、单甲基/二甲基化、丙二酰化、琥珀酰化的修饰水平均增强(尤其是55 kDa处),说明该蛋白质起负调控作用。分子互作实验验证MYST-A与ALP2a两者发生相互作用。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弓形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A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调控作用,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对了解弓形虫的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新型弓形虫疫苗研制及药物靶标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 姜宁程昶尹德琦张义伟桑晓宇冯颖陈冉
- 关键词:弓形虫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 一种基于纳米酶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酶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方法,属于纳米生物分析检测领域。本发明通过CuBi<Sub>2</Sub>O<Sub>4</Sub>与K<Sub>4</Sub>[Fe(CN)<Sub>6</Sub>]原位...
- 王光丽陈彦如孙冬雪董玉明
- 一种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发明构建了一种利用降低G‑Quadruplex‑Cu(II)金属酶活性的电化学方法来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G‑Quadruplex‑Cu(II)有金属...
- 李金龙程文婷胡亮易永祥许传军胡凯张兆利
- 家蚕组蛋白乙酰转移酶BmMOF调控杆状病毒BmNPV侵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 家蚕(Bombyx mori)不仅是研究昆虫遗传学及免疫学的模式生物,也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因其仅具有先天性免疫缺乏获得性免疫,在饲养过程中较易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
- 白世梅
-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乙酰化修饰
- 水稻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基因OsGCN5响应盐胁迫过程的功能研究
- 我国有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的生产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表观遗传调控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胁迫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共同催化。本...
- 赵新茹
- 关键词:盐胁迫表观遗传组蛋白乙酰化生理响应
- 基于“Cu(II)to Cu(II)”机理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Cu(II)to Cu(II)”机理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首先CoA中的巯基与Cu(II)原位产生CoA‑Cu(II)复合物,可以视作具有多个腺嘌呤作为侧基的纳米链状复合物,该复合...
- 胡宇芳刘佳月卢彦美
-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KAT7抑制剂WM-3835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KAT7抑制剂WM-3835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WM-3835(0、10、20、30、40μmol/L)处理人输尿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SV-HUC-1,膀胱癌细胞系UM-UC-3和T24,48 h后通过噻唑蓝实验观察WM-3835对正常尿路上皮细胞和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WM-3835对膀胱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WM-3835对膀胱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增殖标志物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神经钙粘素(N-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WM-3835可以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同一浓度下对正常尿路上皮细胞杀伤作用较小;不同浓度的WM-3835处理膀胱癌细胞UM-UC-3和T24后,膀胱癌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有效抑制,迁移能力显著减弱。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和免疫印迹实验显示,膀胱癌细胞经WM-3835处理后,增殖相关标志物cyclin-D1和PCNA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MMP9和N-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下调。结论WM-3835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成为膀胱癌化疗用药的潜力。
- 王旺熊康平钱开宇王行环
- 关键词:膀胱癌迁移细胞周期化疗用药
相关作者
- 胡宇芳

- 作品数:10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孵育 金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 王邃

- 作品数:191被引量:204H指数:8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孵育 电化学发光 萃取 金电极
- 郭智勇

- 作品数:230被引量:261H指数:8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电化学发光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
- 张青青

- 作品数:7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孵育 DNA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配位聚合物
- 胡丹丹

- 作品数:52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阻抗 乙酰化反应 末端转移酶 电化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