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49篇“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相关文章
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热射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 L]、TAT[2.6(1.5,7.2)ng/m L]、PIC[0.7(0.4,1.0)μg/m L]、t-PAIC[3.8(2.1,7.0)ng/m 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 L]、TAT[23.4(10.4,44.3)ng/m L]、PIC[2.0(0.9,5.2)μg/m L]和t-PAIC[17.0(8.3,44.1)ng/m 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t-PAIC为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联合t-PAIC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39~0.993,P<0.001),当TM>8.2 TU/m L、t-PAIC>8.7 ng/m L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69.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热射病患者的TM、TAT、PIC和t-PAIC可升高,TM联合t-PAIC对热射病诊断有临床价值。
何龙平宋景春彭恩兰钟林翠林青伟宋晓敏邓星平窦建林
关键词:热衰竭热射病血栓调节蛋白
外周血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探析
2022年
目的:探析外周血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s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诊治的66例脓毒症患者资料,根据治疗3个月内存亡情况分为存活组46例与死亡组20例,对其各项基础临床资料及外周血TAT、sTM、t-PAI-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各感染发生位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5、2.787、3.318、0.121;t=0.663、0.919,P>0.05),死亡组患者病情程度较存活组更严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高于存活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1、1.413、3.052、4.823;χ^(2)=16.659,P<0.05)。死亡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TAT、sTM、t-PAI-C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0,9.605,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AT、sTM、t-PAI-C与CRP、PCT水平及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TAT、sTM、t-PAI-C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外周血TAT、血栓调节蛋白、t-PAI-C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炎症反应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脓毒症患者早期检测及预后分析的参考指标,建议临床密切监测。
李一璞
关键词:外周血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脓毒症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体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体分子及其用途。更具体地,本公开的发明提供了特异性结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人源化抗体分子及其治疗TPA诱导的出血,尤其治疗在治疗缺血性卒中或心肌梗死后的全身性出血如脑出血或在TPA...
J·基思A·N·F·布朗P·巴克拉尼亚
文献传递
益气化痰祛瘀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祛瘀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住院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痰瘀阻肺型病人,按照受试者入选的先后顺序查阅随机对照表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益气化痰祛瘀方,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Hcy、t-PA、PAI-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舌质积分改善不明显(P>0.05),其他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咳嗽、咳痰较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喘息、纳呆、腹胀、口粘苔腻、面色或唇甲青紫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Hcy、PAI-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5.59±2.79)比(13.34±2.18)μmol/L、(61.13±8.30)比(45.03±8.68)pg/mL,P<0.05或P<0.01],t-P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0.69±0.12)ng/mL,P<0.01,且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化痰祛瘀方可能通过降低血Hcy水平减轻内皮细胞损伤,改善纤溶失衡状态,从而有效缓解COPD痰瘀阻肺证病人临床症候,延缓疾病进展。
徐升张念志徐经世
关键词:痰郁益气祛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9年
目的评估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对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化疗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1至2018年就诊于本院的60例第一次接受化疗治疗的EOC患者,分别在化疗开始时、化疗3个周期和6个周期后测定血浆tPA,按化疗开始时tPA水平分组(低tPA组:血浆tPA浓度<6.5 mg/L,37例;高tPA组:血浆tPA浓度>6.5 mg/L,23例)。在化疗进行3个周期和6个周期后,将血浆tPA浓度6.5 mg/L和5.1 mg/L作为临界值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化疗开始时血浆tPA浓度>6.5 mg/L的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较<6.5 mg/L组患者显著降低(34.8%比72.7%,P<0.006),同时5年内无病生存的概率也显著降低(39.3%比72.7%,P<0.014)。化疗开始时,血浆tPA浓度<6.5 mg/L的EOC化疗患者可获得更高的总生存率(RR=0.44,95%CI=0.19-0.98),但tPA血浆浓度对于预测无病生存率无明显特异性。结论卵巢癌患者第一次化疗开始前对血浆tPA浓度进行检测评估,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生存指标。
李宁郭文玲陈秀平石凡英
关键词: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卵巢癌化疗预后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非溶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模型中的神经毒性作用:基于循证医学的研究  背景: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是目前美...
董美学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代谢组学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体及其用途
&lt;b&gt;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异性结合至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lt;/b&gt;&lt;b&gt;TPA&lt;/b&gt;&lt;b&gt;)或&lt;/b&gt;&lt;b&gt;TPA&lt;/b&gt;&l...
盖伊·里德
文献传递
丙泊酚通过抑制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引起神经毒性损伤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明确丙泊酚对体外培养的发育期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加入外源性tPA能否逆转丙泊酚对发育神经元的毒性损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发育期小鼠海马神经元分为4组: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ro组)、tPA组和丙泊酚+tPA组(Pro+tPA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Pro组在培养液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为5、10、30μmol/L,继续孵育不同的时间(1 h、2 h、3 h、6 h);tPA组在培养液中加入tPA,终浓度为1μmol/L,继续孵育6 h;Pro+tPA组在在培养液中同时加入tPA(终浓度1μmol/L)及丙泊酚(终浓度10μmol/L),继续孵育6 h。检测各组神经元凋亡率及凋亡指标acti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ro组神经元的凋亡率及acti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C组显著上调(P<0.05)。Pro组tPA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Pro+tPA组的神经元的凋亡率及acti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Pro组(P<0.05)。结论:丙泊酚可通过抑制神经元释放tPA而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小鼠发育期海马神经元产生毒性损伤作用,外源性加入tPA可部分逆转丙泊酚的神经毒性作用。
梁超仓静薛张纲
关键词:丙泊酚毒性损伤
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05年11月~2012年12月所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共纳入129例患者,根据用药史分为rtPA组(63例)及rtPA联合尿激酶组(66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发病到用药时间;基线及用药7、30、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溶栓后的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各随访时间点NIHSS及BI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rtPA组与rtPA加尿激酶组相比,NIHSS改善略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6 h内无禁忌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与rtPA静脉溶栓无显著性差异。
李莹陈辉刘楠黄勇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尿激酶时间窗
PDR患者血浆、眼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与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t-PA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表达,并评价VEGF表达与t-PA、PA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来自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的PDR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t-PA、PAI的含量。结果 PDR组血浆中VEGF(63.12±16.25)pg·mL-1、PAI(10.27±7.62)ng·mL-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14.39±10.48)pg·mL-1、(0.28±0.11)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PDR组血浆中t-PA(19.91±9.90)ng·mL-1与对照组(12.00±2.61)ng·m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房水中VEGF(291.21±45.04)pg·mL-1、t-PA(5.38±2.40)ng·mL-1、PAI(0.53±0.31)ng·mL-1均高于对照组(30.60±11.70)pg·mL-1、(3.87±1.32)ng·mL-1、(0.16±0.09)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组玻璃体中VEGF(527.62±79.00)pg·mL-1、t-PA(10.41±6.33)ng·mL-1、PAI(7.72±2.32)ng·mL-1的表达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7.58±8.31)pg·mL-1、(3.68±2.48)ng·mL-1、(0.27±0.13)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匀P<0.05)。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三者比较,VEGF表达:玻璃体>房水>血浆;t-PA表达:血浆>玻璃体>房水;PAI表达:血浆、玻璃体均高于房水,但血浆和玻璃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的表达与t-PA及PAI的表达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VEGF、t-PA、PAI可能参与了PDR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VEGF与t-PA、PAI在PDR的发展中可能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武淑玲杨默迟袁进萍
关键词: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相关作者

吴忠均
作品数:110被引量:330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联合转染 小鼠 真核表达质粒
郑树森
作品数:1,390被引量:4,289H指数:2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癌 肝脏移植 肝癌肝移植
时德
作品数:309被引量:1,837H指数:20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外科手术 静脉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
唐小龙
作品数:86被引量:268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冠状病毒 腺病毒载体 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转录因子
刘志华
作品数:361被引量:1,049H指数:1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辛伐他汀 心力衰竭 冠心病 家兔 心室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