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篇“ 纹状体黑质变性“的相关文章
- 磁共振壳核面积测量对帕金森病和纹状体黑质变性的鉴别诊断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通过MRI壳核面积测量为纹状体黑质变性(SND)和帕金森病(PD)两种临床容易混淆的疾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SND 9例,PD17例和正常人17例常规磁共振成像资料,通过MRI对壳核面积进行测量。结果 SND患者的壳核面积较PD患者及正常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PD患者和正常组壳核面积差别无显著意义。SND主要表现为在T2加权像可见壳核边缘高信号和壳核萎缩,部分患者可见桥脑十字征。轴位T1加权像可见小脑中脚萎缩等MRI表现,矢状位T1加权像可见小脑、桥脑和延髓萎缩等MRI表现。结论MRI壳核面积测量有助于SND和PD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 吴武林娄明武王小宜周晓亮陈蕾梁文彬廖伟华
- 关键词:纹状体黑质变性帕金森病磁共振成像面积测量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和纹状体黑质变性MRI比较研究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又称Steele-Richardson-Olszewski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属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一种类...
- 吴武林娄明武王小宜廖伟华
- 关键词: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纹状体黑质变性MRI
- 文献传递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和纹状体黑质变性的MRI表现比较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MRI鉴别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纹状体黑质变性(SND)和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8例PSP(PSP组)、9例SND(SND组)、12例PD(PD组)和正常人12名(对照组)的常规MRI资料,测量中脑面积、桥脑面积、桥脑前后径和小脑中脚的宽度,计算所有受试者的桥脑面积与中脑面积比(桥脑面积/中脑面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各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SP组中脑面积[(85.8±12.0)mm^2]最小,与SND组[(133.2±8.4)mm^2]、PD组[(133.5±10.8)mm^2]和对照组[(135.9±7.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分布范围(66.0~98.2mm^2)与SND组(116.2~142.1mm^2)、PD组(110.8~146.2mm^2)和对照组(121.7~145.8mm^2)没有交叉。PSP组桥脑面积/中脑面积(5.9±0.8)最大,与SND组(2.9±0.5)、PD组(3.8±0.3)和对照组(3.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分布范围(5.0~7.2)与SND组(2.2~3.5)、PD组(3.3~4.6)和对照组(3.2~4.2)没有交叉。SND组桥脑面积/中脑面积、桥脑面积、桥脑前后径和小脑中脚的宽度[2.9±0.5、(384.8±62.6)mm^2、(18.6±2.0)mm和(12.94-2.4)mm]最小,与PSP组[5.9±0.8、(500.1±21.8)mm^2、(22.7±1.7)mm和(16.3±1.1)mm]、PD组[3.8±0.3、(500.2±25.8)mm^2、(23.7±1.0)mm和(16.8±1.1)mm]和对照组[3.8±0.3、(508.8±20.6)mm^2、(23.2±1.2)mm和(16.4±0.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PD组和对照组中脑面积、桥脑而积、桥脑面积/中脑面积、桥脑前后径和小脑中脚的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测量有助于PSP、SND和PD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 吴武林娄明武王小宜廖伟华
- 关键词:神经变性疾病纹状体黑质变性帕金森病磁共振成像
- 纹状体黑质变性的症状和临床过程
- 2005年
- 帕金森(Parkinson)病在高龄化社会的发病率很高,是占运动障碍者很高比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引起医学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选译自《臨床医》杂志2004第30卷第11期,就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作系统阐述,内容详尽,新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专辑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陈谅教授审校。
- 横地房子
- 关键词:纹状体黑质变性帕金森病症状神经变性性疾病帕金森综合征病变部位
- 纹状体黑质变性病人的护理体会
- 2000年
- 纹状体黑质变性病变主要累及黑质和纹状体,也有不同程度的小脑、植物神经、锥体束和锥体外系受损,主要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运动功能障碍。我院自1982年共收治2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 王丹玲王颉程小杰谭敬华
- 关键词:病人护理体会纹状体黑质变性
- 纹状体黑质变性及其与帕金森病的鉴别被引量:1
- 1999年
- 1961年Adams剖检50例临床诊断为震颤麻痹的病例,其中大部分病例见黑质及蓝斑神经细胞脱失、变性,并见有胞浆内的Lewy小体。但有4例除黑质改变外,纹状体、特别是双壳核也见有明显的神经细胞脱失、变性,称之为纹状体黑质变性(SND)。至今国外见有散...
- 王耀山
-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纹状体黑质变性
- 纹状体黑质变性24例临床及4例病理分析
- 1999年
- 为探讨纹状体黑质变性(SND)的临床病理和特点,观察24例SND的临床表现、CT和脑干诱发电位,并对4例尸检进行神经病理检查。结果表明,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高、动作缓慢、主动运动减少、面具脸及齿轮样肌张力等锥体外系征,同时伴有小脑受损征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10例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见明显的脑干传导功能障碍。死亡4例平均病期为3.6年。神经病理见壳核、苍白球、尾状核、黑质及蓝斑明显的神经细胞脱失、变性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与帕金森病的主要鉴别点是病期短,震颤不明显,伴随小脑受损和植物神经受损征,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BAEP改变更明显,镜下检查未见到Lewy小体。
- 张景华王耀山牛平徐惠琴曲方陈蓓
- 关键词:纹状体黑质变性神经病理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和纹状体黑质变性MRI比较研究
- 本文收集自2002年4月至2008年9月收治住院和门诊的、经临床诊断为PSP(进行性核上性麻痹)8例,SND(纹状体黑质变性)9例和PD(帕金森病)12例患者,采用Quattrone A等和Slowinski J等测量脑...
- 吴武林
- 关键词: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纹状体黑质变性MRI表现影像诊断
- 文献传递
- 纹状体黑质变性的基底节区18F-FDG PET研究
- 目的:研究多系统萎缩的纹状体黑质变性型(MSA-P)与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在18F-FDG PET显像上的差异。方法:11例临床诊断多系统萎缩纹状体黑质变性型和25例病程匹配的临床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头部18F...
- 冯涛李伟芦林龙王拥军
- 文献传递
- Shy-Drager综合征与纹状体黑质变性MRI-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7
- 1997年
- 目的:探讨Shy-Drager综合征(SDS)、纹状体黑质变性(SND)MRI异常信号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分别对SDS、SND各1例脑标本进行MRI扫描与病理对照研究。使用自旋回波(SE)序列扫描,对照MRI图像所显示的异常信号行标本大体及镜下观察。结果:SDSMRI显示壳核对称性短T2低信号,病理改变为神经细胞数量减少,铁元素过度沉积;SNDMRI显示双侧壳核等T1、长T2信号,病理证实为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并坏死,胶质增生、毛细血管增多、脂褐素增多。
- 鲁晓燕陈巨坤王鲁宁王鲁宁
- 关键词:纹状体黑质变性病理学NMR
相关作者
- 吴武林

- 作品数:25被引量:148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多系统萎缩 MRI 扩散加权成像
- 王小宜

- 作品数:196被引量:1,12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扩散加权成像 MRI表现 脑胶质瘤
- 廖伟华

- 作品数:148被引量:75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扩散加权成像 MRI表现 星形细胞瘤
- 王拥军

- 作品数:1,836被引量:25,807H指数:5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卒中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病 脑卒中 脑梗死
- 李伟

- 作品数:67被引量:304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血管病 左旋多巴 多巴 遗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