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篇“ 粤杂122“的相关文章
两系法超级交稻122动态株型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对两系法超级交稻122苗期、分蘖盛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抽穗期、成熟期的株型结构进行调查分析表明,122与对照培67比较,生育前、中期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表现秧苗素质好,植株生长迅速,出叶速度快,分蘖优势强,功能叶叶片较长且窄,叶片开张角较大、叶面积空间较大;生育后期则表现为最后3片功能叶叶片较长且窄、剑叶直立,有效穗数较多,穗数、粒数、粒重较均匀,千粒重较大等特点。认为上述形态性状可作为两系法超级交稻的株型结构特征,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加以应用;122不同生育时期株型结构的性状值可作为华南两系超级交稻动态株型结构育种与栽培实践中,不同生育期形态性状选汰以及群体结构调控的参考指标。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黄农荣黄秋妹
关键词: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粤杂122株型结构
两系超级交稻122的选育被引量:4
2005年
122是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与优质恢复系R122(广恢122)测配而成的两系超级交稻组合,日产量达100kg/hm2以上,2001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并介绍了该组合的产量表现、主要农艺性状、米质、抗性等情况。
王丰柳武革廖亦龙李曙光刘振荣黄德娟彭惠普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粤杂122选育
两系法超级交稻122的动态株型结构研究
对两系法超级交稻122苗期、分蘖盛期、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抽穗期、成熟期的株型结构进行调查分析表明,122与对照培67比较,生育前、中期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表现秧苗素质好,植株生长迅速,出叶速度快,分蘖优势...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黄农荣黄秋妹
关键词:两系法超级杂交稻株型结构
文献传递
两系交稻新组合122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1
2004年
介绍了两系交稻新组合 12 2 (GD -1S/广恢 12 2 )的亲本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
王家生黄建文李传国吴玉坤郑海波程俊彪陈国荣宋进昌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粤杂122制种技术
两系交稻122在梅州的试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04年
12 2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光温敏核不育系GD -IS与广恢 12 2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新组合 ,于 2 0 0 1年 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在广东梅州种植 ,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米质较优、高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 ,适宜早、晚两造种植。
魏伟谦刘颖珊古子怀
关键词:杂交水稻粤杂122栽培技术
两系交稻122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04年
魏伟谦刘颖珊古子怀
关键词:水稻杂交粤杂122栽培
两系交稻1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4年
122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利光温敏核不育系GD-IS与广恢122交测配而成的优质高产新组合,于2001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在广东海州种植,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米质优、高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适宜早、晚两造种植。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魏伟谦刘颖珊古子怀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
122在梅州市推广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4年
122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GD-IS与广恢122配组配而成的两系交稻组合,经数年的推广应用,已有较大面积的应用,掌握推广中该组合的种性特征及栽培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该组合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温作宏巫达文张琳
关键词: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6两系超级交稻组合122的特性及制种技术要点被引量:3
2003年
李曙光王丰廖亦龙刘振荣柳武革
关键词:粤杂122制种技术水稻
122”准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002年
12 2”是利用CD -IS与恢复广恢 12 2成对测配而成 ,在配套准超高产栽培技术后 ,具有产量高、抗性强。
钟春环许杰浩
关键词:两系稻栽培技术水稻

相关作者

魏伟谦
作品数:7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农业局
研究主题:水稻 高产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稻 粤杂122 繁殖技术
廖亦龙
作品数:121被引量:650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选育 水稻 杂交水稻 不育系 杂交稻
王丰
作品数:237被引量:1,427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选育 水稻 杂交水稻 杂交稻 不育系
古子怀
作品数:11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产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稻 粤杂122 柑桔潜叶蛾 栽培技术
李曙光
作品数:94被引量:284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选育 杂交水稻 水稻 制种技术 不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