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2篇“ 碱法提取“的相关文章
- 一种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及分离黑水虻幼虫蛋白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及分离黑水虻幼虫蛋白的方法,涉及超声波辅助提取蛋白领域,步骤如下:将黑水虻幼虫洗净并断食,真空干燥箱干燥后脱脂;将黑水虻幼虫脱脂粉与氢氧化钠碱性溶液混合,将上述混合体系放入超声波细胞破碎...
- 肖珊王际辉徐佳豪王波蔡燕雪陈璇
- 一种碱法提取藜麦蛋白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蛋白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法提取藜麦蛋白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藜麦蛋白提取方法,该方法提取温度为20‑30℃,优选25℃,pH为9.0‑10.0,料水比1:8‑1:12,提取时间15‑90min,不采用加...
- 郭庆刘胜囡
- 藕渣纤维素的碱法提取工艺优化及性能测定
- 2024年
- 目的优化藕渣纤维素的提取工艺,研究该纤维素的形貌结构及理化特性。方法以纤维素的含量为指标,以NaOH浓度、Na_(2)SO_(3)浓度和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提取藕渣纤维素进行组分分析和形貌结构表征。结果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NaOH浓度、Na_(2)SO_(3)浓度和提取温度对藕渣纤维素的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1.25 mol/L、Na_(2)SO_(3)浓度1.00 mol/L、提取温度80℃,此条件下样品纤维素含量84.31%,淀粉含量为0.80%、蛋白质含量为2.75%。红外光谱数据表明纯化样品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特征峰明显减弱,具有典型的纤维素峰,证明该方法有效提取了纤维素样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藕渣和提取的藕渣纤维素衍射曲线有较大的差别,且藕渣纤维素的衍射峰位置与已报道纤维素基本一致,证明所使用的提取方法并未改变藕渣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被除去后纤维素裸露表面发生聚集,形成褶皱结构;热分析表明藕渣纤维素的最佳热分解温度为265℃,所提取的纤维素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通过系列工艺优化实验获得了最优的提取工艺条件,所提取的纤维素具有较高的纯度,且与棉花纤维素的理化特性一致。
- 李亚洁易阳孙莹彭凯迪江雪玉
- 关键词:纤维素响应面法碱法提取
- 响应面法优化碱法提取狐臭柴叶多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优化狐臭柴叶碱溶性多糖(PLAP)提取工艺,探讨PLAP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采用狐臭柴叶经酸提取法提取的残渣为原料,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PLAP的提取工艺,通过抗氧化实验和抗肿瘤实验对PLAP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LAP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 g/mL、NaOH浓度为0.25 mmol/L、提取时间110 min、此条件下PLAP提取率为(11.80±0.50)%。PLAP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IC 50值分别为12.38、3.22和0.18 mg/mL。同时细胞实验表明,PLAP在一定范围内抑制A549细胞和HepG2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呈现剂量效应关系。本文为狐臭柴资源的充分开发、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杨丹丹朱玉昌周大寨
- 关键词:多糖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
- 超声辅助碱法提取无籽刺梨结合多酚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 2024年
- 为探究无籽刺梨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应用及开发,以无籽刺梨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法优化无籽刺梨结合多酚的提取工艺,以无籽刺梨游离多酚和V_(C)为对照,研究结合多酚对DPPH·、ABTS^(+)·、·OH的清除率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无籽刺梨结合多酚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4 mL/g、碱液浓度8 mol/L、超声时间47 min、超声功率250 W,该条件下结合多酚提取量为135.73 mg GAE/g,与回归模型预测值(135.77 mg GAE/g)接近,模型拟合极好。所得结合多酚对DPPH·、ABTS^(+)·的IC_(50)值分别为0.0599、0.0121 mg/mL,显著(P<0.05)优于游离多酚(0.168、0.0395 mg/mL)。在浓度0.02~0.1 mg/mL范围内,结合多酚·OH清除能力较强,与V_(C)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多酚总还原力优于游离多酚,2种多酚的总还原力与溶液浓度呈线性依赖关系。提取的结合多酚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使用,为无籽刺梨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秦毅臻何洋冯怡婷范方宇
-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
- 碱法提取蝉蛹蛋白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研究
- 2024年
- 目的 研究蝉蛹蛋白(Cryptotympana atrata protein, CA-P)的制备工艺及其免疫调节活性。方法 采用单因素法对影响CA-P提取的溶剂、料液比、氢氧化钠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沉降等电点进行优化。采用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低下模型评价CA-P的免疫调节活性,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香菇多糖250mg/kg·d)、CA-P低、中和高剂量组[125、250和500mg/(kg·d)]。以小鼠体重、免疫器官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率、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活性、血清中免疫球蛋和细胞因子为指标,对CA-P的体内免疫调节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CA-P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提[0.1mol/L的NaOH溶液、料液比1:20 (g:mL)、在60℃条件下搅拌提取6 h],酸沉(沉淀pH 4.0)。3个剂量的CA-P均对免疫低下小鼠的体重下降有改善作用,可显著提高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有效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增强NK活性。此外,CA-P干预组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细胞因子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2、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水平均有所提高。结论 采用碱提酸沉法可有效提取CA-P,且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活性。
- 孙明哲李亚梅邓新焕郑晓杰李晓燕
- 关键词:免疫调节
- 超声辅助碱法提取甘蔗渣木聚糖的条件优化
- 2024年
- 甘蔗渣中含有50%以上的综纤维素,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功能性低聚木糖资源。本论文研究了甘蔗渣木聚糖的提取条件,比较不同碱法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再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得出最佳的提取方案。相较于高温碱法提取,在同等提取量的情况下,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的条件更温和、方便,提取效果好。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得出最优的提取条件及流程为:甘蔗渣与13%NaOH以料液比为1∶25 g/mL混合后,放入超声功率为240 W的超声波清洗机中,调节超声温度为60℃,恒温超声25 min后,过滤出甘蔗渣且少量多次清洗得到滤液,调节pH为弱酸性,加入等体积95%乙醇,密封沉淀3 h以上,用5 000 r/min离心15 min,提取率可达到36.91%。
- 严鹤松何旻熹李婵娟
- 关键词:甘蔗渣木聚糖超声波
- 超声-酶辅助碱法提取黑木耳膳食纤维及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 2024年
- 以提取多糖后的黑木耳残渣粉末为原料,采用超声-酶辅助碱法提取黑木耳膳食纤维(AADF),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确定了AADF的最佳提取工艺,进一步通过小鼠体内实验探究了AADF的降血糖功效。结果表明,在料液比(g∶mL)1∶15、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50 min、耐高温α-淀粉酶用量5.0%(以黑木耳残渣粉末的质量为基准,下同)的最佳工艺下,AADF提取率为69.18%。28 d经AADF干预糖尿病小鼠饮食期间,模型高剂量组[每天AADF灌胃量为200mg/(kg·bw)]与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的糖尿病小鼠相比,空腹血糖值下降13.72%、口服糖耐量降低16.95%,血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升高,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以及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得到提高,与模型阳性组[每天二甲双胍灌胃量为100 mg/(kg·bw)]各项生理指标相近;肝脏组织病理学分析也表明,AADF对糖尿病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 杨帆孙孝帆李德海王璐王楠楠王鹏
- 关键词:黑木耳膳食纤维小鼠降血糖活性
- 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藜麦蛋白的工艺研究
- 2023年
- 以藜麦为原料,采用碱法结合超声波提取藜麦蛋白,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藜麦蛋白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为200W、超声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25、浸提温度为45℃、浸提时间为2.5h、pH值为9.0的条件下,蛋白提取率为80.64%,蛋白含量为89.65%。
- 吴月红
- 关键词:超声波蛋白提取率
- 响应面法优化碱法提取藜麦淀粉及其性质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形貌和理化特征等进行研究。方法:选用ZL-01藜麦为原料,以氢氧化钠作为提取液,室温下以一定范围的固液比、氢氧化钠浓度、浸泡提取时间为条件,对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藜麦淀粉的形貌特征进行研究,对胶稠度、透明度、淀粉糊化曲线(RVA)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碱法提取藜麦淀粉最佳工艺为固液比1∶6、氢氧化钠浓度0.3%、提取时间10 h,此时藜麦淀粉提取量预测值为0.477 g。以最佳工艺提取藜麦淀粉,实际提取量为(0.478±0.004) g。预测值和实际值相对误差为0.0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验证试验说明此模型预测参数准确,表明此模型用于藜麦淀粉提取工艺优化真实可靠。形貌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藜麦淀粉颗粒呈不规则多边形,大小为0.4~1.5μm,晶体结构为C型,结晶度为43.6%。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藜麦淀粉属于中米胶长度且易加工,由于颗粒较小,初始透明度较低(16%),且随时间增加,透明度下降至11%。结论:藜麦淀粉具有糊化温度低、衰减值高、回生值高等特点,且易于加工,可为藜麦淀粉相关产品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潘自强张琦潘鑫高娅邬晓勇
- 关键词:淀粉提取响应面法RVA
相关作者
- 赵谋明

- 作品数:1,236被引量:7,322H指数:38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酶解 酱油 抗氧化活性 稳定性 抗氧化
- 林恋竹

- 作品数:87被引量:3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蛋白酶酶解 提取物 胆酸盐 总糖 多酚
- 肖安风

- 作品数:360被引量:493H指数:13
-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
- 研究主题:虾青素 琼脂 法夫酵母 单宁酶 卡拉胶
- 蒋开喜

- 作品数:235被引量:83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研究主题:加压浸出 浸出 氧化铝 钴 焙砂
- 孙世利

- 作品数:143被引量:51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红茶 绿茶 英红九号 茶叶 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