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8篇“ 砂岩储集层“的相关文章
川中—川西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集层分类及成因
2024年
四川盆地中部和西部(川中—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岩石组分复杂、孔喉结构非均质强,含气和产能平面变化快,亟需明确储集层分类标准、发育机制及分布规律。以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为对象,通过薄片、物性、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分析微观孔隙结构,建立储集层分类评价标准,揭示岩石组分、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类型的控制。研究表明,须三段发育微裂缝、原生粒间孔、残留粒间孔、溶蚀孔和晶间孔5类储集空间,粒间孔喉发育程度是决定储集层品质的关键;基于分形特征,将孔喉系统划分为5个区间,结合中大孔喉占比、主流喉道等参数,实现4类致密储集层的精细划分;I类储集层具有“弱压实强溶蚀”特征,高石英颗粒、低泥岩和碳酸盐岩岩屑、适量火山岩岩屑是形成的关键,Ⅱ类储集层具有“强压实强溶蚀”特征,较多杂基、低泥岩岩屑、高长石颗粒是形成的物质基础,Ⅲ类和Ⅳ类储集层均具有强胶结特征,其中Ⅲ类储集层中钙质岩屑含量高,方解石胶结发育,Ⅳ类储集层杂基减孔明显。研究成果可指导该区致密储集层形成机制研究,也为致密储集层分类和成因关联分析提供一定借鉴。
金惠崔俊峰杨桂茹杨威肖佃师王志宏王民武雪琼薄冬梅
关键词:微观孔隙结构致密砂岩四川盆地
古老深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形成与保存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为例
2024年
为探讨古老深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与保存机制,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流体包裹体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长城系深砂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岩石学、储集空间等特征,进而阐明孔隙形成与保存机制。研究发现长城系主要发育潮道沉积环境的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具有中等结构成熟度和高成分成熟度特征,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岩屑粒内溶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6.6%;长城系砂岩压实作用普遍较强,胶结作用主要以石英和伊利石胶结为主,溶蚀作用以岩屑颗粒的酸性溶蚀最为发育,其次为石英的碱性溶蚀。研究表明: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长城系潮道砂岩粒度粗、分选较好、杂基含量少且成分成熟度高,是其原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原因;早期大气淡水的淋滤溶蚀、中期有机酸的溶蚀以及晚期的硅质碱性溶蚀为长城系次生孔隙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长城系砂岩储集层刚性石英颗粒含量较高,粒度较粗和分选较好,早期黏土包膜抑制石英次生加大边的形成,早期长时间浅埋、后期快速深埋的埋藏过程等因素有利于孔隙的保存。
刘恒宇刘明洁刘明洁任茵吴恩郁许晗钟寿康谭秀成谭秀成曾伟连承波
关键词:致密砂岩长城系鄂尔多斯盆地
东营凹陷滩坝砂岩储集层渗透率预测方法被引量:1
2023年
东营凹陷为中国东部最为典型的富油气凹陷之(王玉伟等,2022),其南部缓坡带沙四上亚段发育大量的滩坝砂体沉积(邓世彪等,2017),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开发潜力。但由于目的具有埋深大、单砂体厚度薄和储物性变化快等特点(周连德等,2016),滩坝砂的渗透率难以准确预测。只有采用地质与地震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充分挖掘滩坝砂的地震地质响应特征.
侯庆杰谢雨孔庆丰陈雨茂钱志王奇韵王玉萍
关键词:致密砂岩渗透率东营凹陷
基于人工智能井下砂岩储集层位置识别及方法优化研究
砂岩储集层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储之一,其分布广泛,蕴藏量大。在地下钻探过程中,井下砂岩储集层的位置识别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砂岩储集层位置识别方法主要是在地面进行井深测量后,与测井曲线人工划分步...
赵晏斌
关键词:机械钻速差分进化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古河道砂岩储集层成岩演化及主要胶结物来源被引量:1
2023年
成岩作用直接影响储集层物性演化进而控制储集层品质,厘清储集层成岩作用的相对先后顺序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观察、普通薄片、铸体(染色)薄片、扫描电镜(SEM)、阴极发光(CL)、X衍射、流体包裹体以及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古河道砂岩成岩演化过程及其主要胶结物来源进行研究,并定量分析了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对粒间孔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安组古河道砂岩储集层主要发育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平均孔隙度15.1%,平均渗透率19.5×10^(-3)μm^(2),属中孔低渗储集层;先后经历压实、早期胶结、中期溶蚀、晚期胶结和晚期交代等成岩作用;其中,铁方解石胶结物含量最高,高岭石分布最广泛。胶结作用是原始粒间孔隙体积减少的最主要贡献者,平均贡献量为37.5%;压实作用次之,平均贡献量为29.4%。方解石胶结物直接来源于与大气降水相关的成岩流体,白云石是早期方解石与薄煤、泥岩热演化产物联合供源,铁方解石则直接来源于薄煤和泥岩夹的热演化产物。本次研究建立了姬塬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古河道砂岩储集层的成岩演化序列,可为后续深入勘探、开发提供储集层评价基础。
杨尚锋鲍志东沈延伟高银山林艳波朱立华陈小宏丁圣朱博华齐晴李飞
关键词:延安组鄂尔多斯盆地
库车坳陷博孜气藏超深致密砂岩储集层现今地应力预测被引量:7
2023年
库车坳陷超深油气资源丰富,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井间产能差异明显。现今地应力在井轨迹部署、水平井施工、压裂设计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研究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在实测现今地应力基础上,构建地应力与测井参数的关系,利用BP神经网络实现了库车坳陷博孜气藏超深致密砂岩储集层现今地应力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是预测地应力的有效方法,地应力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误差较小,总体在10%以内;库车坳陷博孜气藏下白垩统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大,垂向主应力次之,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小,整体表现为走滑型应力机制,最大水平主应力在博孜气藏东部优势方位呈北东—南西向,在西部呈北西—南东向;砂泥岩互段相较于纯砂岩段,地应力波动强,局部存在突发高地应力;在博孜气藏东部沿北东—南西向、西部沿北西—南东向钻取的水平井井壁较为稳定,直井存在井壁垮塌的风险。
张辉鞠玮徐珂宁卫科尹国庆王志民于国栋
关键词:白垩系致密砂岩BP神经网络
砂岩储集层凝灰质溶蚀作用的差异性及其物性响应——以珠一坳陷惠州—陆丰地区古近系文昌组为例被引量:5
2023年
储集层显微分析为基础,通过主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陆丰地区典型洼陷带古近系文昌组砂岩中凝灰质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蚀变产物组合进行分析,并结合储集层物性特征,探讨不同凝灰质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酸性、中性、基性和碱性4类凝灰质杂基;酸性凝灰质经历强蚀变、蚀变产物难溶蚀的演化过程,蚀变沉淀大量高岭石,不能有效增孔升渗;中性和碱性凝灰质则表现出凝灰质强溶蚀、残余凝灰质强蚀变的演化过程,凝灰质溶蚀粒间孔发育,但自生石英、磷灰石和伊利石等蚀变产物使孔隙结构变差,凝灰质溶蚀作用最终导致储集层增孔不升渗;基性凝灰质以凝灰质溶蚀-蚀变产物强溶蚀的演化过程为主,粒间凝灰质与蚀变成因的浊沸石均可溶蚀成孔,凝灰质溶蚀作用能够显著改善储集层物性。
靳子濠远光辉张向涛操应长操应长李晓艳傅筱涵
关键词:惠州凹陷溶蚀作用
陇东地区HQ区块东部长8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相划分
2023年
为确定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HQ区块东部长8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相及其演化规律,综合铸体薄片、岩石物性、岩心、测井等资料,在划分单砂岩心成岩相和测井相后,采用优势相法,对研究区长8含油系成岩相进行分类,筛选出对油气勘探有利的成岩相,预测其有利成岩相带展布。依据成岩作用的影响,可将目的成岩相划分为5类:剩余粒间孔与长石溶蚀相、绿泥石胶结剩余粒间孔相、绿泥石与伊利石强胶结相、自生碳酸盐胶结相和黏土杂基压实相。剩余粒间孔与长石溶蚀相为研究区最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相类型,有利成岩相总体上呈条带状展布,连续性较好,分布面积较大,研究区中部是有利成岩相带的主要发育区。
彭晓勇刘国利王兵魏涛任利剑王巍任江丽
关键词:储集层特征成岩相有利相带
多尺度河流相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及控制因素分析:以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8段为例
2023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下石盒子组8段(盒8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观察、岩石样品显微组分鉴定及定量、孔隙结构分类及定量表征,从砂体结构特征、砂岩类型、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多手段、多尺度全面剖析河流相砂岩,探讨河流相致密砂岩有效储集层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心滩(或边滩)粗砂岩与河道充填沉积细砂岩之间在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粗砂岩孔隙类型以溶蚀孔隙为主,呈粗大的、连通成片的管状孔喉,有效孔喉主要为半径大的孔喉;细砂岩孔隙主要为黏土矿物晶间孔隙,在空间分布上主要为小球状或短管状,呈孤立状零散分布,有效孔喉大都集中在小孔喉部分。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强硅质胶结、较强机械压实致密化模式,中粗粒岩屑砂岩为强机械压实致密化模式,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强压实、较强硅质胶结致密化模式,砂岩致密化模式的差异,导致现今储集层中中粗砂岩的粗大孔喉和有效孔喉的比例、流体可动用能力、物性大小及相关程度明显高于细砂岩
毕明威孙娇鹏陈世悦周兆华张满郎钱爱华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盒8段
中深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特征与孔隙演化定量研究:以沧东凹陷南皮斜坡孔店组二段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孔二段埋深普遍大于3000 m,埋藏史较长、致密化严重,而成岩特征和孔隙演化问题是该区进行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关键。本研究基于沉积岩石学、储集层地质学以及基本的岩石矿物学理论和相关分析测试的基本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南皮斜坡孔二段储集层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成岩作用的类型及特征;结合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地温埋藏史,建立了针对研究区中深储集层成岩演化的序列;建立了定量模型,利用“回剥法”在充分考虑沉积及不同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个成岩阶段的孔隙演化特征和孔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孔二段储集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2-B期,储集层先后经历了压实作用、早期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晚期胶结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主要的储集层减孔因素并贯穿成岩过程始终。
韩国猛刘炎鑫吴雪松纪友亮牟连刚杨朋段润梅袁雪花郭秋霞
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演化

相关作者

谢忠怀
作品数:34被引量:52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研究主题:储集层 东营凹陷 泥页岩 成岩作用 砂岩储集层
张守鹏
作品数:76被引量:68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
研究主题: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储层 古近系 成岩演化
钟大康
作品数:191被引量:2,438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塔里木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孔隙演化
蔡东梅
作品数:40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密井网 煤储层 井震结合 沉积微相 地震沉积学
孙致学
作品数:214被引量:77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缝洞型油藏 SUB 井网 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