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5篇“ 知识界“的相关文章
知识界被引量:1
2000年
安东尼奥.葛兰西曹雷雨
关键词:知识分子
庚子事变后中国知识界对“东北局势”的认知探析
2024年
庚子事变后,“东北局势”日趋危急。面对此等情形,中国知识界开始寻找拯救东北的图存之道,其中尤以清廷官员为代表的士人知识分子与学为代表的学生知识分子表现最为明显。然而,上述两个群体对“东北局势”的认知竟呈现出明显的分歧。张之洞等士人知识分子希冀在东北实行开门通商的策略,而学生知识分子则主张奋起抗争。可以说,清末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排满”思潮勃兴与“中华民族”观念产生与发展的交叉时期,以致他们对东北的认知产生了分化。
董学升
关键词:庚子事变中国知识界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知识界对日本移民东北的关注与思考
2024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大规模移民,妄图以此种方式永久占领东北,这也引起了中国知识界的高度关注.他们借助报刊等媒介,对日本向东北移民的情况进行大量的追踪报道,揭露了日本移民东北的实质.日本移民东北的阴谋因而得以让国人知晓.不仅如此,中国知识界还对日本移民东北的趋势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得出日本移民东北必将以失败告终的结论.与此同时,痛定思痛后的中国知识界还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并促成了“东北学”的兴起.通过观察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知识界尤其是知识精英对日本移民东北的关注与思考,可以看出不甘屈服的中国学人在国家危亡之际“以文救国”的情怀,以及中国社会对日本侵占东北的坚决拒斥.
董学升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中国知识界东北移民
歧路与抉择:论20世纪40年代后期知识界的杨墨论与美苏观
2024年
杨墨思想的复兴是近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现象之一2。对杨墨思想的全新认识与阐释中,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比附尤其值得注意。20世纪40年代的内战与冷战格局中,知识界又普遍存在将这一比附进一步具体为美苏两种制度与道路之辨。相关认识与论辩既是中国传统思想现代转化的重要体现与组成,又紧密地联系着知识者的选择与命运,密集地呈现着转折与离散的时代中知识界的分化、聚散的历史特征。
严靖
关键词:中国传统思想知识界近代思想史比附
战后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研究 1945-1949
近代以来,“社会主义”一直是知识界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本书聚焦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当时社会主义思潮的成因、话题、性质与结果。书中所阐发的一些问题,如知识界对“社会主义”...
李颖作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对建立“新民族哲学”的思考
2024年
1939年,萧一山发出了“建立新的民族哲学”的倡议,得到众多学者附议与思考。这一倡议在目的上直接服务于抗战建国,在政治立场上则附和国民党政府文化统治政策,企图通过对民族性的强调掩饰其基于阶级立场的反共的政治目的,客观上构成了国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抗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建立“新民族哲学”的主流路径是将国民党实权派哲学直接等同于“新民族哲学”,一方面为其在传统文化中寻求理论依据,一方面为其赋予新道统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者破解了“民族哲学”这一伪概念,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革命实践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在“新民主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了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新民主主义哲学”,实现了对“新民族哲学”的超越。
周伟义
关键词:国民党中国共产党
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知识界的“法典化之争”及其影响
2024年
1814年,蒂堡与萨维尼围绕德意志通用民法典的编纂问题发生公开论战。随着德意志知识界以法学学者为主的知识分子不断参与,论战逐步升级。法典化派与反法典化派围绕通用民法典的内容、形式和编纂方式展开论战,其焦点是当时德意志是否具备通用民法典的编纂条件。这场论战发生的背景是等级宪法的模糊与自然法法典的僵化所构成的特殊法律状况,以及法国入侵所促进的民族情绪的高涨与邦国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在这种背景下,通用民法典编纂问题引起了德意志知识界的重视。这场论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德意志法律思想的历史化。这场论战促进了不同知识领域的交流与碰撞,为德意志法学的科学化发展奠定了理论与体系基础,也为《德国民法典》的编纂指明了方式与原则,甚至影响了他国的法学与法典编纂。这场论战折射出近代德意志统一道路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邢益波
关键词:历史法学派德国民法典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界对列宁学说的宣传和阐释——基于对1949—1956年中国主要理论报刊的研究
2024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界对列宁学说的宣传和阐释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宣传内容上,列宁的国际主义思想、知识分子和文化理论以及过渡时期理论是知识界着力阐释的方面,它们渐次在三个历史时段被主要理论报刊集中述及。在宣传方式上,主要理论报刊最初表现出结论式的论断多于学理性研究的特点,国内民众借以认识列宁国际主义思想的文献比较有限。1951年至1953年间,知识界开始注重通过引述列宁著作原文、类比经典文献的方式来阐明原理,因而对列宁知识分子和文化理论的阐释更加细致和深入。1953年后,列宁过渡时期理论在更为宽广的文本基础上得到传播,列宁著作内容进一步得到学理性的解读。相关的宣传和阐释既推动了列宁学说的中国化、大众化,加深了国内民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群体在建设新社会这一问题上的良性互动。
吴文珑
关键词:列宁学说知识分子新中国
《朔方备乘》与晚清知识界的价值取向
2024年
《朔方备乘》为清代学者何秋涛于咸丰年间所撰关于清代北疆史地的集大成之作,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该书的大量印行,在作者辞世二十余年后的光绪时期才得以实现。除去何氏故友黄彭年等人的直接推动外,边疆地区局势的变动、印刷技术的发展,以及“西学”的盛行,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该书学术史地位的形成。这一事例也折射出晚清学术风向同社会局势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白昆
关键词:西北史地学阅读史
发现“吉隆坡王”:近代中国知识界关于叶来的历史书写
2024年
华侨领袖叶来享有“吉隆坡王”之誉。19世纪后期,叶来为清末知识界留意,其事迹经梁启超之手而广为人知。辛亥前后,叶来的历史书写渗入抗清排满,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意涵。在抗战期间,关涉叶来的历史书写既被用以动员华侨驰援祖国,又为日本侵略势力所利用。随着华侨史研究的展开,专业史家廓清叶来生平经历,最终将其还原为一代南洋侨领。知识界围绕叶来进行的知识考古历程,折射出知识生产与社会变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
李瑞璞
关键词:华侨领袖历史书写知识生产

相关作者

肖高华
作品数:29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知识界 国民政府时期 边疆 审计监督 政制
刘擎
作品数:85被引量:379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研究主题:自由主义 知识界 政治正当性 民族主义 身份政治
郭双林
作品数:58被引量:16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章士钊 清末 晚清 知识界 门罗主义
白冰
作品数:12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研究主题:知识界 苏俄 向量空间 二十四节气 取象比类
刘超
作品数:250被引量:1,960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软件工程 软件测试 逆向工程 软件开发 面向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