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96篇“ 病原菌鉴定“的相关文章
一种香榧雌球花花腐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应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榧雌球花花腐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应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以及纯化,首先对患病雌球花进行75%酒精浸泡5s,然后采用2%次氯酸钠浸泡2min进行消毒处理,随后...
吴家胜胡渊渊宋丽丽喻卫武刘涛郇伟伟俞晨良叶浩杰
北京平谷区桃细性穿孔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拮抗筛选
2024年
为筛选对平谷区桃穿孔病有抑制作用的株,对桃穿孔病病原菌进行DNA测序鉴定后筛选拮抗。应用组织分离法从平谷区发病桃果实分离桃穿孔病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株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相似率分析,初步确定病原菌为树生黄单胞桃李致病变种Xanthomomonas arboricola pv. pruni。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病原菌的拮抗5株,其中株xj39抑效果最为显著,抑圈直径达到54.7 mm,株xj12次之,抑圈直径50.8 mm;经16S rDNA序列和rpoB基因序列比对及相似率分析,确定拮抗株xj39为大孢子链霉Streptomyces fimbriatus,株xj12为生二素链霉Streptomyces ambofaciens。田间防验结果表明,拮抗xj39发酵液对桃细性穿孔病防治效果为33%,与化学药剂春雷霉素处理无显著差异。
孙前军杨丽丹王睿琦杨海清卢彩鸽刘建斌杨俊刚梁子安王甲辰张殿朋
关键词:病原菌黄单胞菌拮抗菌菌株鉴定
南瓜果实蔓枯病病原菌鉴定
2024年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集食用、药用为一体的瓜类蔬菜,用作鲜食或加工。由于南瓜营养价值高、耐贮运、产量高、收益好等优点,南瓜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2023年3月作者发现河北地区南瓜地内南瓜果实蔓枯病发生严重,发病率超过60%,发病部位多集中于果实靠地面的部位,初期表现为水渍状小点,后期果实表面干裂,病斑逐渐变大形成龟裂的凹陷斑并有胶状物溢出,严重时会引起果实腐烂(图1),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张子玉东保柱孟焕文赵媛苗建军包立岚周洪友
关键词:蔓枯病病原菌鉴定瓜类蔬菜发病部位果实腐烂
云南蓝莓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初报
2024年
为明确引起云南蓝莓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利用常规组织分离纯化方法对患病的蓝莓植株根部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疑似病原菌株的致病性,然后结合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共享镰刀(Fusarium commune)可引起蓝莓根腐病的发生,这是该病在云南省的首次报道。该病原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为淀粉和乳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硝酸钾和蛋白胨,最适生长pH值为6~9,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研究结果为云南蓝莓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沈艳祝友朋
关键词:病原菌鉴定
北京地区剑叶金鸡菊白粉病病原菌鉴定
2024年
剑叶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 L.),原产于北美洲,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常作为绿化植物,广泛种植于我国各地的公园和庭院,具有观赏价值;种植在陡坡上,还具有稳固水土的作用[1]。金鸡菊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2],其花朵还能够提取色素用于食品加工行业[3]。
张子仪李佳涛杨静张燕
关键词:病原菌鉴定食品加工行业绿化植物白粉病观赏价值
红花龙胆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培养特性研究
2024年
枯萎病是红花龙胆栽培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引起红花龙胆枯萎病的病原种类及其侵染特性,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2个株,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ITS和Mcm7序列鉴定,2个株被鉴定为Clarireedia jacksonii,这是该在龙胆科植物上引起枯萎病的首次报道。致病性测定表明,该在15~35℃可侵染红花龙胆健康叶片,最佳侵染温度为25℃。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该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5,丝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
严凯李树江李敏张晓勇
关键词:枯萎病病原菌鉴定侵染特性
福建猕猴桃细性枯萎病的病原菌鉴定
2024年
为明确近年来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猕猴桃苗圃新发生的一种细性病害病的原,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流行规律,采用稀释分离法对采集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获得的细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常规的细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反应、Biolog鉴定、16S rDNA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l)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猕猴桃病株上获得9株细株,将其接种在健康的猕猴桃植株后,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基本一致,且从接种后病株的茎秆和根部又重新分离到与原落形态相同的细。柯赫氏法则证实这9株细株为猕猴桃细性枯萎病的致病。这9株株在NA培养基上的落形态一致,均呈不规则型、扁平,并逐渐向四周扩散,不产生粘稠状物质,不会使培养基变色;在TTC培养基上,落颜色呈暗红色,产生可扩散至培养基中的红褐色色素,其流动性较差;在YDC培养基上,落呈乳白色。经综合分析,这9株细株均被鉴定为假茄科雷尔氏(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生化型Ⅲ和演化型Ⅰ(亚洲组),序列变种14。这是首例青枯侵染猕猴桃的报道。以上研究结果为制定猕猴桃细性枯萎病精准有效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季梦婷陈长江罗流河林志坚詹梦琳杨丙烨胡方平蔡学清
关键词: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引起山西省葡萄白纹羽病的病原菌鉴定
2024年
葡萄(Vitis vinifera L.)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是世界重要的果树之一,其经济价值较高,用途多样,可以鲜食、酿酒、制干和制汁等^([1])葡萄白纹羽病在世界范围内常见,其病原菌为座坚壳(Rosellinia spp.),能严重危害树体健康^([2])该病害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根部表面覆盖一层白色至灰白色的丝层,地上部分生长衰弱,最终导致植株死亡^([3])。
王萌吴林娜陈鹏召李兴红张玮燕继晔
关键词:木质藤本植物白纹羽病病原菌鉴定田间症状葡萄属葡萄科
六盘水地区魔芋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侵染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软腐病是魔芋栽培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明确引起六盘水地区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侵染特性,从7个魔芋产区采集病害材料,对分离到的16株病株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生物学特性和侵染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6株病株的病原菌为海芋果胶杆(Pectobacteriumaroidearum)和方中达迪克氏(Dickeya fangzhongdai),其中P.aroidearum分离率高达81.25%,是六盘水地区魔芋软腐病主要病原菌;2种病原菌对魔芋叶柄和叶片的侵染速度快于球茎,同时还能引起番茄、甘薯、胡萝卜、西葫芦、马铃薯和萝卜等植物组织腐烂;D.fangzhongdai在28~35℃范围内能快速增殖和侵染魔芋,最适生长和侵染温度为30℃,P.aroidearum在20~30℃时增殖和侵染最快,最适生长和侵染温度为28℃。
冯道黄显进刘羽吴林秀严凯李树江方玉梅郭丽娜陈志霞张晓勇
关键词:魔芋软腐病病原菌鉴定侵染特性
樱桃果实采后致腐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2024年
为有效防止采后樱桃腐烂,减少果品损失,先后对4批次室温贮藏的我国山东和美国产地新鲜健康甜樱桃进行观察,对初现病斑和腐烂樱桃果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株进行鉴定,并接种健康樱桃果实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批次从贮藏期开始腐烂的樱桃果实中共分离出12株真和16株细代表株,其中10株真具致病性,涉及6个种,分别鉴定为Alternaria sp.、Fusarium sp.、Epicoccum sorghinum、Dothiorella viticola、Nothophoma quercina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8株细具一定的致病性但致病力较弱,涉及6个种,分别鉴定为Pantoea sp.、Bacillus sp.、Tatumella sp.、Gluconobacter sp.、Phaseolibacter sp.和Sphingomonas sp.。不同产地采后腐烂樱桃分离的真和细种类不同,其致病力也存在差异。这一研究可为樱桃采后致腐病原的进一步防治以及采后防腐保鲜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孙文馨经盛红施恒松杨丽娜朱峰董京萍纪兆林
关键词:樱桃采后腐烂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相关作者

李宝聚
作品数:605被引量:2,890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究主题:诊病 黄瓜 番茄 多主棒孢 手记
胡美姣
作品数:195被引量:1,02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芒果 采后病害 杧果 生物学特性 采后
高兆银
作品数:183被引量:84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芒果 杧果 采后病害 采后 生物学特性
石延霞
作品数:430被引量:1,927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瓜 多主棒孢 番茄 诊病 诱导抗病性
蒋军喜
作品数:143被引量:557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病原鉴定 猕猴桃 病原菌鉴定 杀菌剂 毒力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