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8 篇“ 电荷结构 “的相关文章
基于QGA_fmincon的雷暴云电荷 结构 反演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QGA_fmincon的雷暴云电荷 结构 反演方法,基于三维大气电场数据进行雷暴云电荷 结构 反演。本发明假定雷暴云的荷电模型为球对称电荷 模型,推导三维大气电场时间序列与模型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组,提出雷暴云的荷电模... 夏翔 张灿灿 刘伟 牛智星 车永华 周志维 朱超 熊贲 胡道科 陈宇飞 朱恩荣 韩宝豆 王江燕 陈翠 范颖帆 林冬新 王兴国一种基于大气电场数据的雷暴云电荷 结构 推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气电场数据的雷暴云电荷 结构 推测方法;实施方式为;(1)利用点电荷 模型对偶极性和三极性电荷 结构 下的地面电场进行模拟,(2)根据地面大气电场的演变曲线来反推雷暴云中电荷 结构 并进行分析。本发明根据点电荷 模... 张源源 宗文瑜 孟繁辉 黄树华 孙贞雷暴单体合并过程中电荷 结构 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的模拟研究 邓洁青海东北部地区一次雷暴过程电荷 结构 成因数值模拟 2023年 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通过对青海东北部地区2011年7月29日一次雷暴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模拟,分析了青海东北部地区雷暴的电荷 结构 演变特征并从微物理方面讨论了其过程主要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对流过程中霰粒子比含水量分布广,雹粒子比较少,以液态降水为主。青海地区雷暴以三极性结构 为主,在上升气流比较弱时电荷 结构 呈现出下正中负的电荷 结构 ,结构 整体电荷 密度分布较低,底部正电荷 区与负电荷 区深厚,霰粒子在下荷正电,冰晶在上荷正电。随着上升气流增大,冰晶粒子随着上升气流抬升碰并时荷正电在负电荷 区上形成比较强的正电荷 区,中部负电荷 区主要是由霰粒子所携带负电荷 形成,霰分布广且贴近地面,霰粒子在较低地方主要荷正电荷 形成下部弱的正电荷 区,随着降水过程拖拽霰粒子下部正电荷 区消失,此时霰粒子对下部弱正电荷 区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蔡彬彬 郭凤霞 张坤 张志伟 邹迪可 初雨 吴泽怡关键词:电荷结构 青海和北京地区不同个例雷暴云电荷 结构 特征差异的数值模拟分析 2022年 利用加入起电、放电参数化方案的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Version 3.7.1),WRF3.7.1_ELEC],分别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大通地区和华北地区北京西部山区的两次雷暴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两个不同地区雷暴个例的电荷 结构 特征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对发生在两个地区的雷暴个例,模式均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雷暴的移动方向、回波强度以及形状的变化特征。对比两个个例不同发展阶段雷暴云电荷 结构 可以看出,除了在发展旺盛阶段两个地区的雷暴云电荷 结构 自下而上均为“+-+-”的四层结构 ,在发展初始阶段和消亡阶段,两个地区雷暴云电荷 结构 明显不同。造成两个雷暴个例在雷暴云初始和消亡阶段电荷 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云中霰粒子混合比和有效液态水含量的差异。 李江林 李江林 张彤 余晔 李亚珺 张彤关键词:青藏高原 华北平原 雷暴云 电荷结构 数值模拟 暖云降水主导的广州“5·7”暴雨中电荷 结构 特征模拟研究 为了认识2017年5月7日发生在广东的一次暖云降水主导的极端暴雨过程中对流单体中的电荷 结构 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本文利用加入了起放电参数化方案的WRF数值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首先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 张坤关键词:暴雨 WRF 电荷结构 文献传递 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层云区域的电场探空观测和电荷 结构 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基于自主获取的双金属球电场探空仪穿云观测数据,结合地面大气电场、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等综合观测资料,对华北平原地区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层云区域内的探空电场和电荷 结构 进行研究。探空系统上升和下降阶段均处于该MCS层云区域中,此时雷暴正处于成熟阶段。完整的上升阶段探空数据表明,该MCS层云区域内存在6个正、负极性交替的电荷 区,主正电荷 区的高度范围为8.2~9.5 km,对应温度层-20~-14℃;主负电荷 区高度范围为7.4~8.2 km(-14~-10℃);紧靠下方为一个薄正电荷 区;最上方为一负极性电荷 屏蔽区;0℃层附近有一对正、负极性电荷 区。探空下降阶段(间隔约1 h)获取的层云区域电荷 分布与上升阶段大致对应,但电荷 层所处高度以及厚度和电荷 密度均有所差异。 张鸿波 郄秀书 郄秀书 蒋如斌 刘明远 陈志雄 蒋如斌 刘瑞婷 陈志雄 郑天雪 陈洪滨关键词:电荷结构 雷电辐射源探测与电荷 结构 识别 雷电放电过程产生了宽频段的电磁场辐射,对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和处理可为研究辐射源的时空发展提供依据。针对一套VLF/LF频段及VHF频段双频探测系统,介绍了其在雷电辐射源探测定位中的应用。讨论了基于VHF辐射源特征识别所在电... 石立华 刘波关键词:雷电 雷电定位 雷暴 电荷结构 一次暖云降水主导的暴雨过程中电荷 结构 特征及其成因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认识以暖云强降水为主导的对流单体中的电荷 结构 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利用加入了起放电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模拟了2017年5月7日广州局地突发的以暖云降水为主导的特大暴雨过程,分析讨论了此次过程中一个单体成熟发展阶段的电荷 结构 的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此次以暖云降水为主导的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单体对流强度较弱,云顶高度低于同地区典型对流过程,强回波区由大雨滴形成,范围较小,顶较低,对流运动向0℃层以上输送的过冷水较少,不利于冰相粒子形成,导致大小冰相粒子含量均较少,其中含量最多的冰相粒子为雪花,其次依次为霰、冰晶、冰雹。云内起电较弱,以非感应起电为主。非感应起电主要以对流区中-15℃层以下正的起电率为主,感应起电率以对流区中的负极性为主。对流区中空间净电荷 呈三极性结构 ,其中中部负电荷 区和底部正电荷 区中心电荷 密度及电荷 区范围相当,上部正电荷 区相对较弱,范围较小。对流区外围仅有弱的中部负电荷 区和底部正电荷 区。中部负电荷 区由带负电荷 的冰晶和雪花共同主导,上部正电荷 区由带正电荷 的雪花主导,底部正电荷 区主要是由带正电荷 的霰粒子及带正电荷 的雨滴主导。强起电区和放电区重合,主要集中在回波中心上部35~50 dBZ的对流区。 张坤 郭凤霞 谭涌波 蔡彬彬 刘泽 张志伟 初雨 邹迪可 吴泽怡关键词:暴雨 WRF 电荷结构 青海地区两次雷暴过程电荷 结构 数值模拟研究 根据观测分析推测高原地区雷暴多为三极性电荷 结构 ,底部拥有较大的次正电荷 区,但没有能表明中国内陆高原特殊型雷暴云上部正电荷 区是否参与放电,这种雷暴云上部究竟有没有正电荷 区的存在?这种雷暴的电荷 结构 究竟是反极性结构 ,还是具有... 蔡彬彬关键词:电荷结构 水汽通量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郭凤霞 作品数:90 被引量:455 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雷暴云 闪电 电荷结构 数值模拟 雷暴 谭涌波 作品数:104 被引量:419 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雷暴云 闪电 电荷结构 气溶胶 张义军 作品数:365 被引量:2,483 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闪电 雷暴 雷电 电场变化 地闪 师正 作品数:35 被引量:144 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雷暴云 数值模拟 电荷结构 气溶胶 闪电 郄秀书 作品数:278 被引量:1,466 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闪电 地闪 雷暴 电场变化 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