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636篇“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文章
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演变评估
2024年
生态文明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从流域尺度开展三峡库区生态系统定量评估,是库区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制定的科学基础,对库区未来“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元遥感影像,综合采用生态模型、统计分析等手段,对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格局、质量与服务演变趋势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间,三峡库区流域水体面积增加了283.25 km 2,主要由农田、城镇及森林转换而来。②流域上游区区域水源涵养量、水土保持量呈现增加态势,占流域总面积的64.5%;流域中下游山区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仍然较为严重,靠近城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水源涵养能力、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固碳服务有所下降。③库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总体逐渐提升,但在西部农田区域及长江岸带,由于受到人类活动胁迫,稳定性变差。为提升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建议按照“大流域统筹、子流域分区、差异化施策”的流域治理思路,做好“精准施治,一河一策”,提升上游自然区域森林、草地生态质量,调整河岸带湿地群落结构,从而提升上游地区水源涵养能力、岸边带与消落区生境功能与水土保持能力,这将是未来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张萍张进翁白莎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稳定性三峡库区
一种基于初级生产力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初级生产力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首先在目标河段等距选取至少六个实验区,在连续时间段内利用自动溶氧记录仪连续测定溶氧变化,得到各实验区底栖微生物群落的初级生产力,根据连续时间段内的初级生产力结果,计算...
苗令占李超然侯俊尤国祥吴军杨梓俊
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水文过程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在干旱区,水是形成绿洲的根本要素。干旱区高寒山地是维系西北干旱区绿洲存在、是当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稳定的水源地,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涵养水源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气候变化将改变山地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和水循环,加剧水资源短缺,威胁干旱区绿洲安全。回顾并综述了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在干旱区山地仍需要评估优于1 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变化趋势,从多尺度、多界面、多学科、多方法开展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水文过程影响的综合研究,以促进干旱区山地生态学的发展,为干旱区管理部门提供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科学的制定气候变化条件下水资源管理方案、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奠定理论基础,促进干旱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常学向赵文智田全彦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
基于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的拉沙山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及可行性研究
2024年
土壤生态系统被誉为是生物圈的能量储存介质,稳定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但系统内部各种生物作用和复杂过程很难直接观测,很难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评价其稳定性。近年来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示类群被广泛认可和利用,拟通过拉沙山区域13个固定大样地中的52个样方的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对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的可行性进行验证。采用宏基因技术共获取线虫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 ASV)963个,隶属于2纲10目41科67属,群落结构以食细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类线虫为主,群落以K—策略者(c-p 3—5)生活类群为主导。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线虫的成熟度指数均值为3.24±0.32,评价结果认为拉沙山区域土壤生态系统整体较为稳定,且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在空间上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通过利用样地监测获得的人为干扰强度与利用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所评价出的结果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表明稳定性较低的样地其人类活动干扰也较大;同时对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的评价结果与样地地表生态系统现状验证结果显示,在中海拔的区域主要因其河谷较深,同时两侧山体陡峭且时有塌方发生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不稳定且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偏低,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表生境状态相符,所以利用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评价区域大样地是可行的,该研究为未来区域的土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完善提供了新的指标。
王杨穆云飞孙旭辉刘雪婷宋正华杨贵伟李延鹏黄志旁肖文
关键词: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生态系统稳定性
基于PSR模型的塔里木河干流近20年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2024年
开展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实施生态修复的基础。以新疆塔里木河干流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涵盖13项指标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较不稳定”状态上升为“临界稳定”状态,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中游,下游受植被覆盖率低、地下水位下降、大风和沙尘天气多等自然因素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对较低,今后仍需作为重点区域加强治理。
魏光辉张环钟瑞森李江
关键词:PSR模型熵权生态系统稳定性塔里木河干流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以汾河流域为例
2024年
从汾河流域耕地外源胁迫视角出发,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土壤侵蚀、沙化、盐渍化、污染、遥感生态指数和植被生产力等监测指标.构建胁迫—抵抗—响应框架下动态稳定性评价模型,分析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两维图论聚类对耕地进行分区,并提出相应调控措施.结果显示:(1)2011~2021年,晋中盆地及其东北部所属的部分县区受土壤污染、盐渍化程度加重的影响较大,外源胁迫值略微上升,其他地区则以外源胁迫值降低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91.66%;抵抗值上升明显,98.69%的耕地处于上升状态,在空间格局上基本形成以晋中盆地和临汾盆地为双核心的增长区;83.13%的耕地处于响应值上升状态,下降区则集中在晋中盆地及东北部.(2)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总体明显上升,99.06%的耕地处于稳定性增加状态,晋中盆地以稳定性略微上升为主,下游临汾盆地及河谷地区则以显著上升为主,区域之间的稳定性差异逐渐缩小,核心原因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3)基于稳定性及其内涵指标,将研究区划分为黄土丘陵—核心治理区、晋中盆地—都市农业区、灵霍山峡—生态保障区、临汾盆地—保育缓冲区和河谷平原—稳产增产区,据此提出差异化的耕地保护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吕文宝徐占军杨丽琪祁强强岳鑫李哲
关键词: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汾河流域
盐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及景观模拟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滨海湿地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海陆交错地带,受海陆系统交互作用显著,分布着包括滨海盐沼、红树林、珊瑚...
田鹏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玛多县为例
2024年
本文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所在的玛多县为研究对象,从韧性、抵抗性、可持续性和变异性角度构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辨析指标间的异同并提出合理的指标量化与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玛多县生态系统动态仿真模型;进一步,利用所构建的动态仿真模型,对玛多县2000~2100年的生态系统演化历程生态状况演化趋势进行模拟仿真;最后,基于模拟结果对其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玛多县生态系统特征回归时间约为48.74a,韧性一般;生态系统崩溃时的食草强度与现状条件的食草强度之比为4.15,抵抗性较强;初始状态持续时间约为79.04a且朝着正向发展,可持续性较强;变异比率约为25.20%,变异性较大.玛多县生态系统稳定性综合评价结果为临界状态,需要从提高生态系统韧性和降低生态系统变异性的角度改善玛多县生态系统稳定性,确保其生态系统持续健康演替.
李佳颖胡官正曾维华
关键词:稳定性韧性抵抗性系统动力学
祁连山南麓露天矿区高寒草地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以青海木里-聚乎更矿区为例
2024年
高寒草原矿区生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开展高寒草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能够深刻揭示露天采矿活动及其生态修复工程对高寒草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祁连山南麓青海木里-聚乎更矿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煤矿开采前至修复完成后2002—2022年共9期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的网格化处理,以NDVI的均值(μ)、均方差(σ)和相对涨落值(δ)3个植被稳定性指数为依据,开展煤矿露天开采与整治修复过程对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揭示煤矿开采前至修复治理后全生命周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变异性与稳定性特征,并对比两次生态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①矿区天然草地背景区植被生态系统处于宏观稳定状态,NDVI相对涨落值δ<0.45;②与天然草地背景区相比,煤矿开采后矿区NDVI相对涨落值明显增加,与背景区阈值的差值可达0.97,说明矿区植被生态系统失稳;③2015—2017年第一次修复治理后,矿区NDVI相对涨落值未能有效降低,该值范围为0.28~1.10,覆土+人工建植在高寒草原矿区修复效果不显著;④2020—2022年第二次修复治理后,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改善,治理区NDVI相对涨落值降低至与天然草地背景区相似水平(0.07~0.59),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排序为矿区坑底平台>矿区矿坑斜坡>矿区渣山;⑤土壤改良显著提高了各地形条件下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植被正向演替,地形是影响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的主要因子,可通过优化矿区渣山与阴坡斜坡的治理措施来进一步提升矿山受损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效率。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寒草原矿区的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陈峰杨利亚冯海波周建伟熊瑞民朱怡
关键词:高寒草地
一种用于评估淡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估淡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包括:形成研究区域的水生生物数据和水环境因子数据指标原始数据集;通过水生生物数据得到每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对水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形成指标预处理数据集;对指...
刘心愿刘聚涛付莎莎张立昕沈丽琴汤显强黄佳聪吴召仕唐见黄琪

相关作者

韩洪凌
作品数:13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
研究主题:玛纳斯河流域 天山北麓 生态系统稳定性 环境演变 干旱区
周华坤
作品数:406被引量:3,930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高寒草地 青藏高原 草地 退化草地
王忠武
作品数:67被引量:331H指数:11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载畜率 放牧强度 放牧
于贵瑞
作品数:443被引量:8,408H指数:5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涡度相关 碳 热带季节雨林
崔丽香
作品数:10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CO2 硝氮 生化组成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