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篇“ 理想子女数“的相关文章
妇女理想子女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据的发现
2019年
理想子女是生育意愿的量维度。本研究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成人据,发现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均对妇女的理想子女均存在显著影响。家庭人均收入越高妇女的理想子女越少,城镇妇女的理想子女显著少于农村妇女,参加医疗保险的妇女的理想子女显著高于未参加的妇女。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创新对理想子女起抑制作用,而社会保障水平的完善对理想子女起促进作用。此外,出生年代和受教育程度对妇女的理想子女基本没有影响,而职业类型和生活满意度对妇女理想子女的影响则十分显著。
郑诗泽
关键词:理想子女数家庭人均收入医疗保险
环境质量变迁感知、主观幸福感对生育决策的影响研究
2024年
近年来,中国生育率持续下滑,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探讨生育率下降的多重因素时,环境因素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利用CGSS2021年的据,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居民对环境质量变化的个人感知既会显著直接影响他们的生育决策,也会通过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再进而影响其生育决策。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无论是对短期还是长期环境质量变化的个人感知,均会对居民的生育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当个人感知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时,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增加理想子女和实际生育。然而,这种影响并非普遍一致,而是在不同人群中呈现出差异性。这些发现为理解中国生育率下降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强调了环境因素在生育决策中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深化对环境因素与人口变化之间作用机制的理解,为政策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推动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曾远力
关键词:理想子女数生育决策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能否改变生育意愿?
2024年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以往研究往往从主观猜测的角度进行阐述。文章基于量化研究推进了人口学领域中这一主题研究。将理想子女作为衡量生育意愿的指标,采用均值分析、面板线性双重差分模型,基于样本所属生育政策对比分析了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前后同一人群的生育意愿。双重差分模型结果显示,受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影响,原属一孩半政策的女性生育意愿平均提高了0.164个孩子。这与一孩半政策女性对子女较多的需求效应有关,又与全面二孩政策相配套的政策措施降低了生育经济成本有关。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提高其他人群的生育意愿。据此,建议重点支持原属于一孩半政策妇女的生育,促其将生育意愿转换成生育现实。
梁同贵李安琪
关键词:生育政策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
利用惩罚泊松回归研究人口低生育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低生育率国家,如今中国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截至2021年,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低至1.3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将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问题。因此本文分别利用四种惩罚泊松回...
徐瑛聪
关键词: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
育龄夫妇家庭教育支出与再生育意愿研究——基于CSS2019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人口总体呈现出自然增长率持续下滑的趋势,总和生育率已经跌入“低生育率陷阱”,为了积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释放出受生育政策抑制的生育潜力,政府出台了“全面三孩”的生育政策,却将生育意愿的争论矛头指向了生、养孩子成本攀升...
关大芳
关键词:理想子女数家庭教育支出
南充市城区育龄人群理想生育意愿调查研究
2022年
目的了解南充市城区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为相关的人口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9—10月,使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和自编问卷对南充市城区内265名育龄期人员进行匿名调查。调查研究对象生育意愿量,分析其理想生育年龄。结果调查对象理想子女为0、1、2和3的人分别为19(7.2%)、99(37.4%)、144(54.3%)、3(1.1%),平均理想子女为(1.5±0.6)个。在理想子女≥1个的246名调查对象中,理想孩子性别为男孩、女孩、儿女双全、无所谓的人分别为14(5.7%)、57(23.2%)、118(48.0%)、57(23.2%)。理想子女≥1个的调查对象理想生育第1个孩子的平均年龄为(26.6±2.6)岁;理想子女≥2的调查对象理想生育第1个和第2个孩子的平均年龄为(26.0±2.5)岁和(30.2±2.8)岁。结论南充市城区的育龄人群理想子女集中在2个或1个,理想子女的性别偏好主要为儿女双全、女孩或对性别无要求,理想生育年龄在适龄范围内。
刘宇丹兰玉查红燕陈世苹唐巧王丹丹杨再婷
关键词: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生育性别偏好生育年龄
生育意愿的代际传递:父母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7
2022年
代际生育传递深刻影响人口动态,文章利用家庭层面的调查据,从观念和行为两个维度探究父母对青年子女(14~35岁)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在塑造子女生育意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代际影响主要源于态度和价值观的传递,因为父母的生育意愿正向影响子女的生育意愿,而父母的生育行为(子代的兄弟姐妹)对后代的生育意愿没有独立作用。年轻子女经历生育事件之后,尽管母亲的影响不再显著,但父亲依然持续影响成年儿子的生育意愿。这些结论契合中国的家庭、代际和性别关系特征,且得到泊松回归、有序logit和多项logit模型回归结果的印证。与以往仅关注母—女代际传递,或只考察观念和行为中单项社会化机制的研究不同,文章从更全面的视角为生育意愿的代际传递路径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对育龄青年生育观念的再转变和生育意愿的提升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卿石松
关键词: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代际传递社会化
应对人口挑战,把握人口机遇
2021年
对于人口问题,应该看到其客观必然性,同时也要注重主观能动性;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乱作为,也不能轻视大意,任其发展而不采取措施。虽然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发展较快,但是仍然有主动作为的时间窗口,只要把握好机遇,主动积极作为,就能将人口问题带来的挑战应对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生育率落实好中央关于“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的相关部署,推动实现自主生育,努力促进生育率适度回升,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国内和国际范围的调查都发现,无论实际生育水平是高是低,一般家庭的理想子女大都为两个左右。
关键词:人口均衡发展老龄化问题理想子女数
阶层认同和社会流动预期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兼论低生育率陷阱的形成机制被引量:1
2021年
"养不起"与"不想生"中国已成为一个低生育率的国家。关于低生育率的原因,学术界普遍认为是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降低。根据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我国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为1.96个,个人打算生育的子女平均为1.75个,生育意愿低于更替水平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认为生育意愿低的直接原因是生育成本高,即所谓"养不起"。
陈卫民李晓晴
关键词:更替水平生育意愿生育成本理想子女数生育状况阶层认同
两孩政策效果追踪评估与未来趋势分析被引量:15
2021年
科学评估生育政策效果,需要合适的指标、标准和参照对象。不同于以往基于宏观指标和政策前后对比的方式,基于生育政策城乡有别的历史背景,借鉴自然实验的方法提出采用城乡对照方式评估生育政策效果的新思路,并综合利用宏观统计据和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城镇二孩总和生育率或一孩家庭二孩生育比例的上升,还是城乡二孩生育差距的缩小,都印证支持生育政策调整发挥了短期效果。然而,生育政策调整的长期效应不容乐观。城镇家庭生育二孩的比例总体依然较低,且生育意愿存在下行风险。更重要的是,队列比较发现,女性初婚年龄持续推迟,而理想子女则持续下降,“90后”和“00后”倾向于不生育(理想子女为0)的比例有所提高。这预示着支撑生育政策长期效果的基础非常薄弱。发挥生育政策潜力,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必须深刻认识到新生代女性婚姻和生育观念的变化。
卿石松陈滔程丽跃
关键词:理想子女数男孩偏好

相关作者

贾志科
作品数:47被引量:363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研究主题:生育意愿 性别偏好 影响因素 青年 理想子女数
风笑天
作品数:309被引量:5,643H指数:4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独生子女 青年 生育意愿 生育 城市
李伯华
作品数:27被引量:69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育龄妇女 流动人口 抽样调查 生育意愿 生育状况
卿石松
作品数:47被引量:755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性别歧视 就业能力 性别角色观念 代际传递 生育意愿
吕红平
作品数:129被引量:424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口 生育 生育意愿 计划生育 出生性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