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1篇“ 淀粉积累“的相关文章
o2突变引起糯玉米籽粒淀粉积累差异研究
2024年
糯玉米是主要鲜食玉米类型,opaque2(o2)基因导入可增加籽粒赖氨酸含量,但同时引起籽粒皱缩、淀粉含量下降等,限制了其育种应用。为发掘优良糯玉米受体,以籽粒饱满圆型o2近等基因系(o2-NIL)糯2/wx1wx1o2o2和皱缩型黄糯2/wx1wx1o2o2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鲜食期、成熟期的百粒重和籽粒成分测定,发现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不同可能是导致2份糯玉米o2-NILs表型差异的主要原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发现授粉后10~24 d两糯玉米o2-NILs中6个淀粉合成基因动态表达模式不同,其中Sh1、Sh2、SSIIIa和SBEIIb差异较大。分析胚乳转录组数据,发现两糯玉米o2-NILs中24个海藻糖和糖基水解酶编码基因和48个o2胚乳修饰基因变化不同,以上结果表明淀粉合成关键基因前期表达量高,后期与对照无差异,且糖代谢基因表达变化有利于淀粉合成可能是糯2/wx1wx1o2o2淀粉含量和百粒重不受o2突变影响,籽粒性状明显优于黄糯2/wx1wx1o2o2的重要原因,同时多个胚乳修饰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该结果直接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o2突变体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韩洁楠张泽刘晓丽李冉上官小川周婷芳潘越郝转芳翁建峰雍洪军周志强徐晶宇李新海李明顺
关键词:糯玉米淀粉糖代谢差异基因
一种通过抑制MUL8基因表达促进淀粉积累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抑制MUL8基因表达促进淀粉积累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通过抑制MUL8基因表达促进淀粉积累的方法,利用RNAi技术抑制MUL8基因的表达,能够促进未成熟番茄果实中淀粉积累。本...
王家发李国斌陈雅妮袁黎侯晟灿张显张俊红魏春华李军华马建祥田树娟朱涛
GhTPPA2基因在促进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GhTPPA2基因在促进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积累方面的用途,以及在淀粉积累方面的用途。通过转基因方法将超表达GhTPPA2基因的遗传载体导入到烟...
张锐宋雨函魏云晓孟志刚李传宗刘思妤吴雅瑜梁成真王远
施氮量对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及相关超微结构的调节效应
2024年
为明确施氮量对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及相关超微结构的调节效应,选用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和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设置0(CK)、75、150、225和300 kg/hm^(2)共5个施氮量处理,测定不同施氮量处理的块茎淀粉含量、淀粉产量以及块茎淀粉粒、淀粉体的个数和粒径,并分析了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与淀粉粒、淀粉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 kg/hm^(2)时,‘克新22号’和‘克新19号’品种块茎的淀粉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不断降低的趋势。其中施氮量为0(CK)kg/hm^(2)时,2个品种的块茎淀粉含量均达最高。2个品种块茎的淀粉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施氮量为150 kg/hm^(2)时,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块茎的淀粉产量达到最高,为11.27 t/hm^(2);而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施氮量为225 kg/hm^(2)时,块茎淀粉产量达到最高,为8.99 t/hm^(2)。2个品种块茎淀粉粒和淀粉体的数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不断减少的趋势,淀粉粒和淀粉体的平均粒径随施氮量增加均呈不断变小的趋势,2个品种块茎微观淀粉粒的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不断降低的趋势,与块茎的淀粉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不断降低的趋势一致。2个品种块茎中粒径(d)<30μm的淀粉粒和淀粉体所占比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不断增加的趋势,d≥30~50和≥50μm的淀粉粒和淀粉体所占比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不断降低的趋势。其中施氮量为0(CK)kg/hm^(2)时,2个品种块茎中淀粉粒和淀粉体的数量最多、粒径最大,d<30μm的淀粉粒和淀粉体所占比例最低,d≥30~50和≥50μm的淀粉粒和淀粉体所占比例最高。综上所述,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及相关超微结构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大;应根据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块茎的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淀粉粒和淀粉体等超微结构的变化确定品种适宜的施氮量。
李勇杨焕春常向彩杨轶李静雯柏光兰庞丽
关键词:马铃薯施氮量块茎淀粉产量淀粉粒淀粉体
氮磷钾施用量对小麦旗叶^(13)C同化物分配、籽粒淀粉积累和肥料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探明节水补灌下华北平原小麦生产中氮磷钾肥的适宜施用量及其生理机制,可为小麦高产高效生产中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4个氮(N)磷(P_(2)O_(5))钾(K_(2)O)施用量,分别为:0、0、0 kg・hm^(-2)(F_(0)),180、75、60kg·hm^(-2)(F_(1)),225、120、105 kg·hm^(-2)(F_(2)),270、165、150kg·hm^(-2)(F_(3)),各处理均于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将0~4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0%,研究小麦旗叶光合能力、^(13)C同化物分配、籽粒淀粉积累和肥料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F_(1)处理的小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13)C同化物在各器官的分配量以及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淀粉积累量均显著高于F_(0),是其籽粒产量比F_(0)提高20.9%的重要生理基础。F_(2)和F_(3)处理上述指标及产量与F_(1)处理相比无显著增加,但肥料(氮/磷/钾)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分别降低了17.5%~58.4%和12.7%~50.7%。综上,本试验在节水补灌条件下,F能够促进小麦旗叶光合同化物生产和籽粒淀粉积累,获得了较高的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单晓宇魏庆薪于振文张永丽石玉
关键词:小麦氮磷钾施用量淀粉积累肥料利用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淀粉积累动态及其面包、面条加工品质研究
2024年
面食在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包和面条主要由小麦粉制成,因其感官吸引力、适口性、低成本和储存稳定性而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淀粉在决定小麦的理化性质和蒸煮品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含量及积累动态对小麦的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以6类12个不同面包和面条品质的小麦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各品种籽粒中的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对11个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进行表达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开花24d后优质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明显低于劣质品种;面条优质小麦花后24d支链淀粉含量迅速增加,开花后36d优质品种的支链淀粉较高;开花24d后面包劣质小麦总淀粉含量最高,面包优质品种最低,其他类型品种的平均总淀粉含量差异不大;面包优质和面包面条兼优小麦的SBEI在灌浆后期表达量较高,面包优质小麦SBEIIb在灌浆中期的表达量较高,与优质小麦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相吻合;直链淀粉含量及直支比低的小麦品种面粉的面包、面条品质较好。在面包、面条加工过程中,通过降低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能有效提高加工品质,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比值可以作为评价面包、面条品质的指标,为今后的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郭宪峰邓红成马栋申浩巨伟王灿国訾妍
关键词:小麦面包面条淀粉含量
不同播期对薏苡籽粒中淀粉积累规律、产量及药用品质的影响
2024年
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对薏苡籽粒中淀粉积累规律、产量及药用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最佳播种时间。本研究选取‘仁薏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播期,在开花后不同时间段测试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收获期测定产量、检测成熟籽粒中药用指标成分。结果表明,薏苡籽粒中总淀粉含量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成熟期总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过早播种会影响籽粒中总淀粉、支链淀粉积累,过早或过晚播种都会影响籽粒直链淀粉积累。不同播期处理对薏苡药用指标成分和产量产生影响。适时播种,籽粒中的药用品质成分(浸出物,三油酸甘油酯)含量和亩产量都较高,过早或过晚播种都会使药用成分和产量降低。因此,根据贵州气候特点和春耕时间,结合籽粒中的营养品质、药用品质和产量综合分析,贵州薏苡最佳播种时间应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宋智琴敖茂宏杨小雨
关键词:播期薏苡淀粉含量
早春日光温室印度南瓜果实淀粉积累相关酶活力研究
为选育果实淀粉含量高、适于早春日光温室栽培的印度南瓜,以Agol、雪2父、S8844、无名绿4份高代自交系种质为试材,研究果实发育期间(授粉后14、21、28、35、42 d)淀粉含量动态变化及其与AGPase、GBSS...
马玮张蒙史玉滋疏琴孙廷珍薄凯亮王福利段颖王长林
关键词:印度南瓜淀粉合成酶
山药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为探讨山药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机制,以大和长芋山药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块茎膨大期各类淀粉含量、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以及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山药块茎膨大期总淀粉、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积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种植后150 d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88.35%,总淀粉含量的增加主要是支链淀粉积累;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分支酶(SBE)与支链淀粉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是直接参与支链淀粉积累的重要功能酶。AGPase、SSⅡ、SSⅢ、SBEⅡ基因的表达量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是支链淀粉积累的关键因素。SBE对淀粉积累表现为直接正效应,AGPase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在直链淀粉积累中体现为直接正效应。这些研究对揭示山药块茎淀粉合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索宁宁张艳芳高圆丽赵令敏葛明然刘杰才霍秀文
关键词:山药块茎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
灌水对冬小麦群体、花后干物质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优化北方晚熟冬麦区冬小麦节水灌溉方式,于2018—2020年连续2年进行田间试验,第一年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CK)、越冬期1水(W)、拔节期1水(J)、孕穗期1水(B)、越冬期+拔节期2水(WJ)、越冬期+孕穗期2水(WB)、拔节期+孕穗期2水(JB)以及生产上采用的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3水(WJB)共8个处理;在第一年试验结果基础上,第二年设置CK、W、B和WB共4个处理,调查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群体、花后干物质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越冬水W更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群体总茎数;与CK相比,灌水处理(B除外)显著提高花前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早期灌水(如W)有利提高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转运量,而后期灌水(如B)有利提高花后积累同化物向籽粒分配量;花前贮藏同化物与花后积累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因夏闲期降水而异;随灌水次数及灌水总量增加,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增大。成熟期不同器官干物质含量和比例表现为籽粒(约50%)>茎鞘+叶片(约33%)>颖壳+穗轴(约17%);灌水提高了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而降低了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灌越冬水W或孕穗水B处理的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较高,而直/支比值较低。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总量,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而直/支比值降低。籽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表现为JB>WJB>WB>WJ>W>B>J>CK,灌2水和灌3水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冬小麦群体发育、花后干物质和籽粒淀粉积累以及节水等因素,本试验条件下以WB处理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冬小麦节水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张晓琪李红玉杨思杨珍平高志强
关键词:灌水冬小麦干物质淀粉

相关作者

罗兴录
作品数:152被引量:977H指数:20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木薯 木薯品种 淀粉积累 土壤理化性状 生理特性
朱新开
作品数:262被引量:3,317H指数:3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籽粒 弱筋小麦 籽粒 专用小麦
封超年
作品数:186被引量:2,634H指数:30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籽粒 弱筋小麦 专用小麦 籽粒
郭文善
作品数:267被引量:3,610H指数:3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弱筋小麦 小麦籽粒 籽粒 冬小麦
彭永欣
作品数:156被引量:2,244H指数:28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籽粒 弱筋小麦 专用小麦 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