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76篇“ 消化道再出血“的相关文章
- 院内致命性消化道再出血预测关键指标的智能筛选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院内致命性消化道再出血预测关键指标的智能筛选方法,包括: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数据库中提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指标数据并计算结局标识;对指标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以处理异常值,去除多余的指标和缺失值严重无法进行分析的...
- 李静黎檀实李雪岩贾立静赵宇卓潘舒笑
- 125I粒子条-门静脉支架联合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预防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观察125I粒子条-门静脉支架联合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PTVE)预防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125I粒子条-门静脉支架植入联合PTVE治疗的原发性HCC伴MPVTT患者,统计治疗后随访期间上消化道再出血、支架通畅性和生存时间。结果 16例均成功接受125I粒子条-门静脉支架植入联合PTVE,未见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随访15~1 620天,中位随访时间207天;期间10例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其中4例死亡),中位再出血时间为185天,治疗后1、3、6及12个月累积无上消化道再出血率分别为87.50%、68.18%、53.03%及26.51%;5例门静脉支架闭塞,11例支架均通畅,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252天,治疗后1、3、6及12个月累积支架通畅率分别为100%、93.33%、84.00%及31.50%。共14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210天,治疗后1、3、6及12个月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75%、74.04%、60.58%及13.46%。结论125I粒子条-门静脉支架联合PTVE对预防HCC伴MPVTT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有一定效果。
- 余佳泽张子寒周馨杨敏捷马婧嶔张雯刘清欣罗剑钧颜志平
- 关键词:门静脉主干癌栓
- 老年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再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联合运用多个指标建立老年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再出血(AUGIRB)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1例老年(年龄≥65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消化道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31例)和无再出血组(130例)。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AUGIRB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UGIRB独立预测指标,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对AUGIRB的预测能力,确定最佳截断值,计算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运用Bootstrap重抽样法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格拉斯哥-布拉奇福德出血评分(GBS)、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老年患者是否发生AUGIRB有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OR=11.150,95%CI:1.888~65.852,P<0.05)、GBS评分(OR=2.503,95%CI:1.523~4.114,P<0.05)为老年患者合并AUGIRB的独立危险因素,ALB(OR=0.764,95%CI:0.626~0.932,P<0.05)和FIB(OR=0.065,95%CI:0.011~0.370,P<0.05)为老年患者合并AUGIRB的保护因素。上述4个指标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979。模型预测能力的内部验证表明,C指数为0.986。结论研究中拟合的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对老年患者合并AUGIRB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金珊珊张俞黄秋萍陆健
-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再出血LOGISTIC回归
- 集束化护理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后分流道失效所致上消化道再出血的防治效果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所致上消化道再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在我院成功进行TIPS手术治疗的60例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分流道失效所致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分流道失效所致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朱丽红梁美华
- 关键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上消化道出血集束化护理
- 院内致命性消化道再出血预测关键指标的智能筛选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院内致命性消化道再出血预测关键指标的智能筛选方法,包括: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数据库中提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指标数据并计算结局标识;对指标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以处理异常值,去除多余的指标和缺失值严重无法进行分析的...
- 李静黎檀实李雪岩贾立静赵宇卓潘舒笑
- 文献传递
- 血清IL-6与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检测对上消化道再出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检测对上消化道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RDW对上消化道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284例患者中90例发生再出血,发生率为31.69%。再出血组血清IL-6、RDW水平均高于非再出血组(P均<0.05)。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凝血酶原时间、是否接受支持治疗、Hb、RBC、HCT、IL-6水平、RDW是影响上消化道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凝血酶原时间≥16 s、未接受支持治疗、IL-6水平升高、RDW升高是上消化道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IL-6、RDW联合检测的特异度(89.98%)、灵敏度(86.62%)、阳性预测值(89.37%)、阴性预测值(85.19%)均高于单独指标检测(P均<0.05)。结论血清IL-6与RDW联合检测对上消化道再出血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孙喜斌张玉虹左路广高咏梅张斌
-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白细胞介素6红细胞分布宽度再出血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1月-2017年12月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组则在常规基础上增加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干预。比较效果。结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组比较常规治疗组,在疗效、病情改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生存质量等方面更好,且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常规方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效果好,可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
- 李蔼媚
- 关键词:根除幽门螺杆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大数据视角下的急诊致命性消化道再出血核心指标解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索一种应用大数据算法筛选急救数据库中能够用于评估急诊致命性消化道院内再出血的核心指标。方法基于解放军总医院急救数据库,应用数据检索技术,以库中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的647例次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入院首次血红蛋白(Hb)<90g/L或未进行Hb化验者]。根据入科12h内是否输血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存在院内致命性再出血,313例次)和未再出血组(不存在院内致命性再出血,334例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征、血气、化验指标集合数据以及消化道再出血发病标识,综合使用粗糙集算法、遗传算法以及元胞自动机算法的融合算法,计算出影响消化道再出血的关键指标。根据筛选结果将关键指标分为生命体征关键指标、血气关键指标、血常规关键指标、凝血关键指标和生化关键指标。结果对499项指标进行了机器融合算法计算,反复筛选5次后,共筛选出24项关键指标,其中生命体征关键指标3项,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温(T);血常规关键指标7项,包括白细胞计数(WBC)、嗜酸粒细胞(EOS)、单核细胞(MONO)、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凝血关键指标3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生化关键指标5项,包括肌红蛋白(MYO)、氯化物(chloride)、葡萄糖(GLU)、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血气关键指标6项,包括pH值、乳酸(Lac)、氧饱和度(SO2)、剩余碱(BE)、碳酸氢盐(HCO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论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从急救数据库中筛选出24项用于评估急诊致命性消化道院内再出血的核心指标,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贾立静张恒赵宇卓李梅李静张政波黎檀实
- 关键词:急救消化道出血数据挖掘
- 长期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长期(≥3个月)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发生再出血的影响。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确诊存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长期服药史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96例患者,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62例患者(阳性组),余34例患者为阴性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阳性组进一步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以14C呼气试验判定根除幽门螺杆菌情况。经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情况。观察组患者均获幽门螺杆菌根除。观察组的上消化道再出血率为6.5%(2/31),与对照组[29.0%(9/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1,P=0.028),而阴性组为14.7%(5/34),与观察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长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其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
- 李燕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上消化道出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对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3个月以上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入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伴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使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黏膜组织吉姆萨染色病理检查对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56例,阴性30例,将阳性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仅对28例观察组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探讨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情况变化。结果在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上,观察组(7.14%)、对照组(28.57%)及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7.14%)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而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出血病因上,对照组出血性胃炎占比(75.00%)显著比消化性溃疡占比(25.00%)高(P<0.05)。结论当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时,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出血性胃炎居多,临床可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在不妨碍抗凝剂的使用上,可有效减少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
- 符方方刘杰谢燕贤范旭升
- 关键词:上消化道再出血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相关作者
- 张媛

- 作品数:11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廊坊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 雷贝拉唑治疗 雷贝拉唑 硫普罗宁
- 李志伟

- 作品数:106被引量:5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断流术 肝硬化
- 梁学刚

- 作品数:18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廊坊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桡动脉 肝癌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介入诊疗 门静脉癌栓
- 刘倩

- 作品数:22被引量:126H指数:8
- 供职机构:廊坊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穴位埋线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质子泵抑制剂 H.PYLORI 阳性消化性溃疡
- 任辉

- 作品数:18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 研究主题:断流术后 断流术 再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 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