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4篇“ 海马齿状回“的相关文章
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树突及Wnt5a/RhoA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激动剂组、左归降糖解郁方组、左归降糖解郁方+Wnt5a抑制剂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饲养、链脲佐菌素注射和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联用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Wnt5a激动剂组大鼠给予双侧海马立体定位注射Wnt5a激动剂Foxy-5各5μl,连续7天;左归降糖解郁方组给予左归降糖解郁方20.52 g/(kg·d)灌胃;左归降糖解郁方+Wnt5a抑制剂组进行灌胃给药和双侧海马立体定位注射Wnt5a抑制剂Box5,给药剂量和注射方法同上。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各组灌胃均连续4周。干预结束后采用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和旷场实验(活动次数)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检测大鼠的血糖和胰岛素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高尔基染色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的树突形态;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注射及免疫荧光检测齿状回神经元增殖水平;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齿状回Wnt5a、Ras同源物基因组成员A(RhoA)和Rho同源物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OCK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升高,不动时间显著延长,活动次数显著减少,海马齿状回中Brdu积分光密度值和Wnt5a、RhoA、ROCK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可见树突分支明显减少或断裂,长度缩短。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组和左归降糖解郁方+Wnt5a抑制剂组大鼠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Wnt5a激动剂组和左归降糖解郁方组大鼠不动时间显著缩短、活动次数显著增加、Brdu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升高,Wnt5a、Rho
杨蕙李薇雷诗卉姜帆刘检王瑾茜杨益王宇红
关键词:抑郁症齿状回树突神经元
复合频率刺激对后肢去负荷小鼠海马齿状回区颗粒神经元作用的电生理研究
2024年
目的近年来,失重环境对航天员神经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技术对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积极影响。复合频率(不同频率刺激模式组成)的rTMS对由失重环境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仍有待深入研究。探索复合频率刺激(combined frequency stimulation,CFS)对失重环境造成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电生理机制,对于脑科学及磁刺激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40只C57BL/6小鼠,所有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刺激组、后肢去负荷(HU)组、10 Hz组、20 Hz组和CFS(10 Hz+20 Hz,CFS)组。对除sham组以外的小鼠建立维持14 d的模拟失重效应并同期进行14 d的rTMS。通过蔗糖偏好实验和水迷宫实验验证CFS对负性情绪和空间认知能力的改善效果。最后,通过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颗粒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静息膜电位以及离子通道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行为学结果表明,CFS(10 Hz+20 Hz)显著改善了模拟失重小鼠的认知障碍和负性情绪;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HU操作后小鼠海马DG区颗粒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而CFS显著提高了神经元的兴奋性并改善了电压门控Na^(+)、K^(+)通道的动力学特性。结论复合频率的rTMS(10 Hz+20 Hz)能够有效地改善模拟失重小鼠的认知障碍和负面情绪,这种改善可能与CFS对神经元兴奋性以及Na^(+)、K^(+)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有关。因此,本文有望为CFS改善失重环境下所产生的空间认知和负性情绪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赵峻峤朱明强朱海军付蕊张泽王佳乐丁冲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神经元兴奋性离子通道
运动对抑郁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突触传递的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突触传递功能的变化并探讨运动对其影响。方法48只7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区组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运动组、氟西汀组,每组12只。采用CUMS方法制备抑郁动物模型,造模连续21 d。造模期间,运动组小鼠每天给予滚筒运动训练,氟西汀组小鼠在造模期间每日给予氟西汀腹腔注射(10 mg/kg),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焦虑样行为;采用全细胞记录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EPSC)、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IPSC)及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EPSC)、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IPSC)。采用SPSS 23.0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4组小鼠旷场中央区探索时间、活动总距离及糖水偏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5,18.41,28.81,均P<0.01),模型组小鼠旷场中央区探索时间[(47.81±3.51)s]、活动总距离[(19.63±1.24)m]及糖水偏好率[(55.63±9.11)%]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运动组小鼠旷场中央区探索时间[(59.87±3.25)s]、活动总距离[(23.18±1.24)m]及糖水偏好率[(69.03±8.22)%]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糖水偏好率低于对照组及氟西汀组(均P<0.01)。4组小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与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70,56.97,均P<0.01),模型组小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运动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且高于对照组(均P<0.01)。(2)4组�
夏玉平朱传安马增明陈进东
关键词:海马颗粒细胞突触传递全细胞记录小鼠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齿状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2025年
背景:经颅磁刺激已经被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兴奋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对照+磁刺激组(n=8),将16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痴呆组(n=8)、痴呆+磁刺激组(n=8),对照+磁刺激组与痴呆+磁刺激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2 h/d,连续刺激14 d。磁刺激结束后,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能力,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采集动作电位,分析阿尔茨海默病对动作电位的影响;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采集钾离子通道电流,分析其动力学特性对神经兴奋性的作用。结果结论:①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小鼠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后能够更加精准地找到确定原平台位置,阿尔茨海默病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找到平台次数下降,海马齿状回神经元退化,而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②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使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神经元更容易发生去极化,使神经元更易兴奋;③钾离子通道电流分析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使得瞬时外向钾通道半数激活电压增大,失活曲线向着去极化方向偏移,复活时间常数延长,使得延迟整流钾通道激活曲线向着去极化的方向偏移,而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延迟了钾离子通道的打开与关闭,抑制了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使得细胞内保持较高浓度K^(+),提高了神经元兴奋性;④结果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通过提高海马齿状回颗粒神经元兴奋性来缓解认知能力的衰退。
钱磊于洪丽赵秀芝朱俞灿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全细胞膜片钳K+通道水迷宫神经兴奋性
海马齿状回NALCN在小鼠社交行为中的作用
2023年
目的评价海马齿状回(DG)钠离子渗漏通道(NALCN)在小鼠社交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39只,6~8周龄,体质量18~22 g。取3只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DG NALCN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共表达情况。余36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8):对照组(C组)和NALCN基因敲减组(KO组)。KO组于海马DG注射NALCN腺相关病毒,C组注射对照病毒。病毒注射后3周行三箱社交实验和旷场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麻醉下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注射位置,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DG NALCN及其mRNA表达。结果小鼠海马DG NALCN和NeuN存在大量共表达,提示NALCN在海马DG神经元广泛表达。与C组比较,KO组海马DG NALCN及其mRNA表达下调,社交新奇偏好缺失(P<0.05),社交能力及旷场实验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DG NALCN参与小鼠社交记忆的调控,其表达下调可导致小鼠社交新奇偏好缺失。
王丽娟耿晓媛杨波张宇丁宁孙娜王涛赵军博姜丽华
关键词:齿状回钠通道社交障碍
一种分化海马齿状回类器官的诱导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化海马齿状回类器官的诱导方法与应用。该方法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诱导前先将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消化成单细胞悬浮液;(2)诱导生成拟胚体;(3)诱导生成端脑中背部;(4)诱导生成海...
蒋兴宇吴艳
α-突触核蛋白A30P突变影响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SNCA) A30P点突变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主要标志之一。已知PD的发生发展与大脑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的神经发生紊乱...
耿琦蔡月花王瑜冯旭蔡宁宁
关键词:神经发生海马齿状回小鼠
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在觉醒-睡眠周期中的放电活动变化
2023年
目的研究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神经元在觉醒和睡眠状态下的放电活动差异及其在海马尖波涟漪波和θ振荡发生时的放电活动变化。方法选取6只3月龄SPF级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体质量22~25 g。以背侧海马场电位活动和头颈部三维加速度作为小鼠脑功能状态的评判指标,将脑功能状态分为觉醒、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利用微电极阵列记录3种脑状态下小鼠DG神经元的峰电位发放活动,比较DG神经元在不同脑状态下的放电活动差异,并分析它们在海马尖波涟漪波和θ振荡过程中的放电活动特征。结果根据峰电位发放频率和峰电位谷-峰波宽特性将DG区神经元分为颗粒细胞、苔藓细胞和中间神经元3类。颗粒细胞(n=75)在NREM睡眠期的峰电位发放频率显著高于REM睡眠期和觉醒期(P<0.05);在NREM睡眠期海马尖波涟漪波振荡和REM睡眠期θ振荡发生时峰电位发放频率进一步增加(P<0.05)。苔藓细胞(n=27)在REM睡眠期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NREM睡眠期和觉醒期(P<0.05),但在NREM睡眠期与觉醒期的放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苔藓细胞在NREM睡眠期间海马尖波涟漪波振荡和REM睡眠期θ振荡发生时峰电位发放频率显著增加(P<0.05)。中间神经元(n=9)在REM睡眠期间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NREM睡眠期(P<0.05),但与觉醒期的放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间神经元在NREM睡眠期海马尖波涟漪波振荡发生时,既可呈现发放增强模式(67%),也可呈现发放减弱模式(33%)。在REM睡眠期θ振荡发生时,中间神经元发放频率下降幅度最大(P<0.05)。结论DG区颗粒细胞和苔藓细胞在睡眠-觉醒周期中展现出不同的放电活动特征;颗粒细胞在NREM睡眠期间发放活动最强,而苔藓细胞则在REM睡眠期间发放活动最强。
张海波杨叶陈辉王斌王博胡波
关键词:齿状回海马觉醒
青春期母本存在对小鼠认知能力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个体发育早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丰富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育和成体神经发生,尤其在婴幼儿时期。青春期同样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样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然而青春期社会环境对个体认知能力及神经发生的影响,却知之甚...
孔子玄
关键词:转录组测序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磁场对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K^(+)通道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ally-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MCR-WPT)具有传输距离较大、传输效率高、穿透性好等优点,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引起的生物电磁效应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本文通过研究MCR-WPT电磁环境对小鼠海马齿状回(DG)区神经元K^(+)通道特性的影响,为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的发展及其合理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每天对小鼠不间断辐射5 h,持续30 d,对比分析对照组和磁场暴露5 d、15 d、30 d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DG区神经元的瞬时外向K^(+)通道电流(IA)和延迟整流K^(+)通道电流(IK)的变化。结果磁场暴露组瞬时外向K^(+)通道的激活过程受到抑制、延迟整流K^(+)通道的激活特性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减少K^(+)的外流,增强了神经兴奋性,但磁场暴露组小鼠行为上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长期处于MCR-WPT电磁环境会改变K^(+)通道的电流-电压(I-V)特性和动力学特性,抑制IA和IK,改变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但这些变化并没有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
赵军张冰茜赵毅航王晓轩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

相关作者

金清华
作品数:48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清醒大鼠 海马齿状回 压力感受性反射 学习记忆 谷氨酸
王卫东
作品数:72被引量:26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成年大鼠 齿状回 5-溴脱氧尿核苷 神经发生 神经前体细胞
江文
作品数:181被引量:681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抗癫痫药物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5-溴脱氧尿核苷 齿状回
袁华
作品数:124被引量:732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次声 康复训练 次声作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 星形胶质细胞
蓝玲
作品数:49被引量:193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学习记忆 齿状回 肝细胞癌 褪黑素 神经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