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9篇“ 海原断裂“的相关文章
基于DEM地形特征因子的海原断裂带中东段构造活动性分析
2024年
海原断裂带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活动断裂带,也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原断裂带活动性研究对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格局和第四纪构造地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地质灾害预测和地质风险评估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本次研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该段各流域的地貌参数进行提取计算,定量获得该段各流域的地貌形态特征,最后对研究区的相对构造活动性程度进行分析。面积-高程积分(HI)表明断裂带两侧的地形梯度差异显著,断裂带及其南侧盆地坡度更大,山地更陡峭,地貌侵蚀作用也更强。流域盆地不对称度(AF)表明研究区内海原断裂带中东段由西至东发生掀斜的程度越来越小,流域盆地的形态也从不对称向对称变化。盆地延伸率(Re)则显示断裂北侧盆地的狭长程度要明显高于断裂南侧,但更倾向于由于早期构造活动或者地壳停止运动后的缓慢调整和变形造成。标准化坡降指数(SL)结果显示断裂带南侧河流坡降较大,北侧则较小;经过断裂的流域SL值中,王滩-黄鼠滩段(西段)明显要高于其他段,表明此段的地貌演化的活跃程度明显更高。地震活动则显示断裂东段地震更为密集,但西段受哈斯山段复杂的断层-褶皱系统影响较大,因此综合地形特征因子的分析结果,可以推断海原断裂带中东段存在断裂活动性差异。南侧地形陡峭、起伏较大且河流发育良好,表明该区域可能存在较活跃的构造活动,而北侧地形相对平缓、河流发育较弱以及较小的坡降指数,则表明该区域可能存在较弱的构造活动。
刘禄山周小虎王阳黄琪
关键词:海原断裂带活动性分析数字高程模型
利用构造地貌方法限定走滑断裂第四纪滑动速率的不确定性及意义:以海原断裂带为例
2024年
断层滑动速率是理解复杂断层系统应变分配与评估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在多种研究方法中,利用构造地貌学方法限定走滑断裂的第四纪滑动速率较为普遍.在青藏高原活动断裂体系中,海原断裂带承载了部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应变,其滑动速率的精细厘定也是高原构造变形动力学分析的重要参数.过去三十年间前人采用构造地貌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滑动速率研究,结果位于2.3~16 mm/a之间,不同研究间相差较大,因此引发了众多争议与困惑.在对已有研究进行详细评述的基础上,指出前人研究结果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是上级阶地与下级阶地重建模型的选择.结果认为,基于两种位移累积起始时间定义的模型得到的往往是滑动速率的上限或下限,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滑动速率真实值.当缺乏观测数据可以辅助判别两种模型的可靠程度时,应基于上、下级阶地废弃年龄同时对滑动速率进行限定,这是对滑动速率计算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的尊重和认可.海原断裂带滑动速率的评估将为后续基于青藏高原内部诸多活动断裂进行两种端元变形模型合理性的分析工作提供重要的方法借鉴.
王子君姚文倩刘静刘静王文鑫沈续文高云鹏徐晶
关键词:滑动速率海原断裂带构造地貌学
海原断裂壳幔速度结构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海原断裂构造区及邻区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处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几大地质单元交汇之处。区内活动断裂众多,强震频发,其中1920年Ms 8.5海原地震就发生在海原断裂上。海原地震也是近代以来发生的毁灭性地...
周海洋
关键词:海原断裂强地面运动地震层析成像地震危险性分析
基于时序InSAR误差校正的海原断裂带广域震间形变研究
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大型主控左旋走滑断裂带,构造活动强烈,其震间形变特征对于理解青藏高原的现今构造变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同时,古地震及野外地质勘测表明海原断裂带的天祝地震空区是强震孕育的高风险区。因此,准确厘...
刘洪志
关键词:海原断裂带地震危险性评估
基于InSAR的祁连—海原断裂带中西段断层转换区形变分配模式研究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主要边界断裂祁连-海原断裂带,传统上被认为是一条以“水平传递”式连续变形为特征的大型走滑剪切断裂带。而最新地质调查结果认为中部古浪-海原三联区不存在首尾相连的构造关系,来自冷龙岭的左旋走滑剪切作用终止于北...
杨悦彤
关键词:INSAR断层形变
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前祁连—海原断裂带闭锁程度及地震危险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利用2015—2021年GPS速度场,采用负位错程序反演祁连—海原断裂带的闭锁程度及滑动亏损速率,结合断层面小震分布特征研究2022年门源M_(S)6.9地震震前异常特征,综合分析该断裂带各段的地震危险性,并根据跨断层GPS剖面获取断裂带滑动速率,对区域地壳变形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2022年门源地震前,冷龙岭断裂处于强闭锁状态,并且闭锁深度在15 km,滑动亏损速率也较大,小震分布也相对较少,这些特征与中强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金强河断裂、冷龙岭断裂西段和托莱山断裂东段现今闭锁程度较高,闭锁深度深,滑动亏损速率大,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进一步结合小震分布和2022年门源地震前闭锁特征,认为未来需关注托莱山东段的中强地震危险性。祁连—海原断裂带现今走滑速率为3.9~4.3 mm/a,说明该断裂带整体运动一致性较好,挤压速率从西段的2.9 mm/a向东逐渐减小为1 mm/a,说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的地壳形变主要以祁连山上的地壳短缩和祁连—海原断裂带上的左旋走滑运动为主。
刘雷朱良玉季灵运庄文泉刘传金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地壳变形
利用背景噪声资料研究海原断裂带及邻区Rayleigh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被引量:1
2023年
海原断裂带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NWW走向大型边界断裂带,为了研究该区域地壳速度结构与变形特征,使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布设的跨海原断裂带流动地震台阵(SACHY-Array)和研究区域内固定地震台站共61个台站(40个流动台站和21个固定台站)的垂向连续波形数据.采用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提取了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周期范围为5~30 s、分辨率1°×1°的Rayleigh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图像.结果表明,短周期5~10 s内,河西走廊过渡带东部、鄂尔多斯地块西北部以及银川地堑南部均呈现低速异常体,祁连造山褶皱带东段表现为相对高速体;海原断裂带西南侧快波偏振方向为NWW、NW向,鄂尔多斯西缘及邻区快波偏振方向主要为近NS向,各向异性方向与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15~30 s周期内,河西走廊过渡带东部及银川地堑南部的低速异常逐渐减弱且范围不断减小,15 s周期左右,河西走廊过渡带东部的低速体在烟筒山断裂带下方有错断的趋向,陇中盆地中央、鄂尔多斯西南缘均存在高速异常体;方位各向异性方向与短周期基本一致,不过各向异性强度较弱.本文认为,海原断裂带是高低速过渡带,位于断裂带北侧的河西走廊过渡带表现为低速异常,而位于南侧的祁连褶皱造山带表现为高速异常,海原断裂带及邻区具有复杂的地壳结构,并可能存在局部的地壳破坏变形;地壳方位各向异性作为地壳变形的重要约束指标,说明了海原断裂带及邻区各向异性可能主要由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的剪切变形所产生,青藏高原的NE向推挤作用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动力来源.
车子强吴忠良高原
关键词:海原断裂带地壳方位各向异性
2016年以来门源2次6级地震的应力触发及其对祁连-海原断裂带地震危险性的指示被引量:3
2023年
祁连—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边界断裂带,调节着青藏高原北东向的推挤和阿拉善地块的东向运动.前人动力学模拟指出,该断层有效摩擦系数可低至0.05,远小于通常在库仑应力计算及相关地震危险性分析中采用的0.4.本文基于库仑应力理论讨论了2016年门源6.4级对2022年门源6.9级地震的应力触发,并讨论了其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危险性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随着有效摩擦系数降低,断层面最大库仑应力加载可达0.013 MPa,表明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可以增加2022年门源6.9级地震震源区的地震危险性.库仑应力随着有效摩擦系数的降低而增加,暗示祁连—海原断裂带的低有效摩擦系数可以促进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对2022年门源6.9级地震的应力触发.本文同时给出了祁连—海原断裂带两个库仑应力增强的区域,即西段的托莱山断裂和中段的天祝空段,这两个区域同时也是历史大震破裂空段和断层高闭锁段,预示着这两个断层段未来地震危险性高,值得进一步关注.
石富强石富强王朋涛苏利娜苏利娜朱琳朱琳
关键词:库仑应力地震危险性青藏高原东北缘
祁连-海原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及地震危险性被引量:14
2022年
祁连—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重要的活动断裂带,调节着青藏高原北东向推挤作用和阿拉善地块的东西向运动。已有地震地质和数值模型结果显示,祁连—海原断裂带目前存在几个强震破裂空段且其上应力积累显著、断层闭锁程度高,2022年1月8日门源MS6.9地震即发生在祁连—海原断裂带西段的断层高闭锁、应力积累显著的破裂空段。为进一步认识祁连—海原断裂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性,本文收集整理了青藏高原北部的强震破裂模型,并基于分层黏弹性流变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北部1900年以来的强震对祁连—海原断裂带的库仑应力加载。结果显示,祁连—海原断裂带西段的木里—江仓断裂和托莱山断裂以及中段的金强河—老虎山断裂应力增强显著,最大库仑应力加载可达1 MPa以上。显著的强震库仑应力加载、强震破裂空段与已有数值模型给出的高应力积累区域和断层高闭锁区域吻合,这表明祁连—海原断裂带西段的木里—江仓断裂和托莱山断裂以及中段的金强河—老虎山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高,亟需进一步关注。
朱琳戴勇石富强邵辉成
关键词:库仑应力地震危险性
2022年门源M_(S) 6.9地震前祁连-海原断裂带闭锁程度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1研究背景祁连-海原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边界带的一条大型走滑断裂带,不仅控制着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几何和构造格局,而且在调节东北缘地壳物质相对于阿拉善地块的向东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断裂以左旋走滑为主,全长约1000 km,由西向东主要由托莱山断裂、冷龙岭断裂、金强河断裂、毛毛山断裂、老虎山断裂海原断裂组成(Tapponnier et al,1976,2001;Peltzer et al,1988;Zhang et al,1991;Gaudemer et al,1995;Zheng et al,2013;Daout et al,2016)。断裂现今地震活动性较强,据历史资料记载,自1900年以来,在祁连-海原断裂带上发生多次中强地震,如1920年海原8½级、1986年门源M_(S) 6.4、1990年天祝-景泰M_(S) 6.2、2016年门源M_(S) 6.4等地震,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 6.9地震也发生在托莱山和冷龙岭断裂上(李振洪等,2022;Yang et al,2022)(图1)。
刘雷朱良玉庄文泉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相关作者

刘静
作品数:107被引量:88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古地震 海原断裂 地震 青藏高原 探槽
邵延秀
作品数:71被引量:32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古地震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海原断裂 阿尔金断裂
单新建
作品数:386被引量:2,207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INSAR 同震形变 汶川地震 形变
冉勇康
作品数:148被引量:3,394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古地震 地震 晚第四纪 大地震 探槽
雷生学
作品数:31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地震局
研究主题:拉分盆地 地震 海原断裂带 海原断裂 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