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6篇“ 永久性房颤“的相关文章
- 通痹定悸方治疗冠心病永久性房颤(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研究
- 温欣
- 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利用经胸阻抗心动图评价心力衰竭伴永久性房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经胸阻抗心动图监测的受试对象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排除141例受试者,最终纳入的46例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作为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组,4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统计并比较两组受试者临床基线资料及经胸阻抗心动图的血流动力学结果。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心室率、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血压病、糖尿病、谷丙转氨酶、肌酐清除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伴永久性房颤组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率变律性、胸液传导性、系统阻力、每搏外周阻力指数、射血前期、左心室射血时间分别为1.95(0.70)L/min、1.10(0.50)L/(min·m^(2))、-211.00(122.00)%、27.00(6.00)1/kΩ、308.03(136.35)kPa·s/L、406.60(176.20)dyne·s/(cm5·beat·m^(2))、82.00(21.00)ms、291.50(31.00)ms,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60(1.60)L/min、2.10(0.80)L/(min·m^(2))、-67.00(71.00)%、26.00(5.00)1/kΩ、163.01(112.48)kPa·s/L、190.25(144.10)dyne·s/(cm5·beat·m^(2))、77.00(11.00)ms、309.50(31.00)ms。心力衰竭伴永久性房颤组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率变律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系统阻力、每搏外周阻力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射血前期长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射血时间短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液传导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明显下降,系统阻力及每搏外周阻力指数明显升高,射血前期延长及左心室射血时间缩短,同时心率变律性更低。
- 荆宗鹏张晶晶薛宗乾
- 关键词:心力衰竭永久性心房颤动血流动力学
- 2型糖尿病合并永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永久性房颤与不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下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及合并病之间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辨证思路和可参考的临床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
- 王燕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永久性房颤中医证候
- 基于GEO数据库永久性房颤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潜在有效药物预测
- 2023年
- 目的探讨PAF的治疗靶点及药物,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方法利用GSE2240芯片,选择GPL96基因注释平台采集10例PAF患者和20例窦性心律对照者右心耳芯片数据。应用limma软件包筛选DEGs;应用clusterProfiler软件包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应用STRING11.0在线数据库进行PPI分析,筛选关键基因;应用CMAP数据库筛选与DEGs负相关的小分子药物。结果PAF组共筛选出184个DEGs。GO:DEGs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KEGG:DEGs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HIF-1信号通路等。PPI:10个关键基因,其中7个表达上调,3个表达下调。成功筛选到11种与永久性房颤DEGs负相关的小分子药物,其中布美他尼、石蒜碱最有潜力成为治疗PAF的有效药物。结论NKCC1是PAF潜在的治疗靶点;布美他尼,石蒜碱是潜在治疗PAF的有效药物。
- 周斌王艳赵明明刘洪云王英芝周纪星
- 关键词:永久性房颤基因表达计算生物学
- 肾虚脉宁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 目的在团队的“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探讨心房颤动及心力衰竭的病机演变特点,并探讨以肾虚脉宁方药为代表方剂干预肾虚血瘀型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研究肾虚脉宁方药治疗肾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探...
- 漫富婧
- 关键词:永久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永久性房颤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永久性房颤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老年永久性房颤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加用中药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T-BNP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ee氏心衰积分、中医证候积分、E/e′、NT-BNP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ee氏心衰积分、中医证候积分、E/e′、NT-BNP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常规西药加用中药治疗老年永久性房颤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疗效良好且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 魏伟荣华山黄亚聪林伟青樊院院王凌玲王晓磊
- 关键词:老年永久性房颤中西医结合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左房重塑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左房重塑的影响。方法纳入160例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例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依据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均实施房颤规范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房颤规范治疗基础上口服缬沙坦,观察组在房颤规范治疗基础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两组均治疗6个月,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心电图参数、超声心动图指标、内皮功能以及炎症因子、并发症各项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的P波最大时限(P_(max))、P波离散度(Pd)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的Pd≥40 ms比例、心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均缩短,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球形指数(LASI)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能明显降低血压水平,保护患者心功能,抑制患者左心房重构,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周娇鸣
- 关键词:高血压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房颤伴失眠患者的效果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房颤伴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永久性房颤伴失眠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掷骰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口服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和谷维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5-羟色胺、P物质]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及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物质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2.0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房颤伴失眠患者可改善失眠症状和睡眠质量,降低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提高P物质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效果优于艾司唑仑和谷维素治疗。
- 郭中建
- 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永久性房颤失眠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神经递质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永久性房颤型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探究
- 2022年
- 对老年永久性房颤型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时,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研究病例随机抽取我院42例老年永久性房颤型心功能不全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04-2021.04。将入选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在治疗中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西药+阴复律汤口服+药液足浴)。比较两组患者的BNP(B型利钠肽)变化情况、心率变化指标、临床疗效率等。结果:干预后,研究组BNP、心率等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值<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76.19%,P值<0.05。结论:针对老年永久性房颤型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贾云霞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心功能不全
- 希浦系统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希浦系统起搏(HPCS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行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150例。其中95例患者采用HPSCP治疗,为HPSCP组;55例患者采用双心室起搏治疗,为双心室起搏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功能参数、起搏参数差异。结果组间比较,术前两组患者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试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HPCSP组QRS时限较双心室起搏组缩短(P<0.05),LVEF、LVEDD、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大于双心室起搏组(均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QRS时限均较术前缩短(均P<0.05),LVEF、LVEDD、6 min步行试验距离也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术后,HPCSP组患者LVEF、LVEDD、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大于双心室起搏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感知、阈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HPCSP组患者术后阻抗降低(P<0.05)。HPSCP组患者术后5个月心功能分级较术后即刻时降低(P<0.05),三尖瓣、二尖瓣反流患者比例与术后即刻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CSP组患者中成功行希氏束起搏术71例(74.74%),左束支区域起搏术24例(25.26%)。结论HPCSP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心脏功能,且保证了心室同步性收缩,具有一定的短期效果,可应用于临床。
- 付蕾何浪孙国建李前进沈法荣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永久性房颤
相关作者
- 李毅刚

- 作品数:201被引量:82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心血管病学 导管消融 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 王冬梅

- 作品数:792被引量:1,862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介入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吴钢

- 作品数:142被引量:697H指数:1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血管病学 导管消融 肺静脉
- 孙立平

- 作品数:10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抑郁 中风后抑郁 冠心病 稳心汤 痰瘀互结型
- 张爱爱

- 作品数:37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内超声 人工智能 ADAMT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