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7篇“ 气管内肿瘤“的相关文章
- 选择性动脉栓塞预防气管内肿瘤腔内治疗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选择性动脉栓塞在预防气管内肿瘤腔内治疗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行气管镜下腔内治疗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105例患者,其中6例为气管内肿瘤,对这6例患者的血管造影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血管造影发现气管内肿瘤供血动脉包括:甲状颈干(43%)、支气管动脉(36%)、内乳动脉分支(7%)、头臂干分支(7%)及锁骨下动脉分支(7%)。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气管镜下腔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性并发症,6例患者均未发生动脉栓塞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气管内肿瘤可能有特有的供血动脉。选择性动脉栓塞预防气管内肿瘤腔内治疗术中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沈斌侯忠衡李明国许建伟
- 关键词:气管内肿瘤支气管动脉栓塞出血
- 原发性肺癌术后继发或第二原发气管内肿瘤:系列病例报道及文献综述
- 2023年
-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肺癌根治术后出现继发或第二原发气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手段及疗效、预后尚不清楚。本文将通过归纳总结相关病例,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阐述。方法搜索广东省人民医院病历,筛选出5例肺癌术后出现气管肿物的患者,同时搜索PubMed从其他文献中筛选出9例病例。结果本单位的5例患者中4例的气管内肿瘤被认为是继发于肺癌。在治疗方面,对这5例患者的气管内肿瘤分别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术(n=2)、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n=1)、化疗(n=1)和姑息治疗(n=l)。接受CCRT治疗的患者获得最长的无进展生存期,为29.5个月。对于从其他文献中筛选到的9例患者,其中8例患者的气管内肿瘤被定义为转移。这9例患者的10个气管肿瘤分别进行了单独放疗(n=4)、CCRT(n=2)、单独化疗(n=2)和手术(n=2)。其中,1例单独接受放疗及1例接受CCRT的患者气管病灶均获得了完全缓解。结论肺癌术后的患者出现气管内肿物应需引起足够重视。CCRT是原发性肺癌术后气管内新发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
- 黄唯谭佩欣徐中标
- 关键词:气管癌
- 气管阻塞远端高频通气在巨大气管内肿瘤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气管阻塞远端高频通气在巨大气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7例气管内肿瘤患者中,管腔占位达70%~85%,致气管严重堵塞,择期在硬质气管镜下行肿瘤电切术。选择全身麻醉复合喉上神经阻滞、气管内表面麻醉,以质地较硬的支气管吸痰管经鼻插入气管并越过气管狭窄处,吸痰管接高频呼吸机通气。患者术中采用30°头低脚高位,以减少血液和分泌物流向气道远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循环情况以及术中低氧血症、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T2)、置镜完成时(T3)及手术开始后15 min(T4)和30 min(T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结果所有患者术中通气满意,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以上。患者T1、T2、T3、T4、T5时间点的心率[(101±11)、(85±9)、(89±11)、(87±12)、(88±10)次/min]、MAP[(95±9)、(84±9)、(87±9)、(81±9)、(81±8)mmHg]、PaO_(2)[(91±12)、(198±12)、(201±15)、(191±14)、(206±11)mmHg]及PaCO_(2)[(56±4)、(54±4)、(56±4)、(46±4)、(42±4)mmH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145、5.346、15.714、6.483,P=0.003、0.018、0.002、0.014)。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T2时间点患者的心率、MAP水平均较T1时间点显著降低,而PaO_(2)水平较T1时间点显著升高(P均<0.05);T3、T4、T5时间点患者的心率、MAP及PaO_(2)与T2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4、T5时间点患者的PaCO_(2)水平均较T2时间点显著降低(P均<0.05)。术中无体动、呛咳情况出现,无气胸、气道穿孔发生。结论重度气管阻塞远端行高频喷射通气用于气管内巨大肿瘤介入治疗,较好地避免了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和手术操作互不干扰。
- 朱广球王晓霞杨灵君吴小脉
- 关键词:硬质气管镜气管内肿瘤高频喷射通气
- 12例气管内肿瘤切除与气道重建术的麻醉处理的经验总结
- 目的:12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与气道重建术的麻醉处理的经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间12例行气管内肿瘤切除术与气道重建术的患者的麻醉处理的经验总结。对12例患者观察患者入室时、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
- 孙宇
- 关键词:气管内肿瘤麻醉
- 文献传递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气管内肿瘤疗效探讨(附24例病例报告)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气管内肿瘤的疗效及毒副效应。方法:对24例气管内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前后临床症状、Karnofsky评分、气促等级、肺功能、气道再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4例患者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咯血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气管内肿瘤,可以使肿瘤体积缩小,减轻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咯血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
- 王一帆丁广成孙艺媛秦德华时昌立孟三彦
- 关键词:胸部肿瘤气管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12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与气道重建术麻醉诱导方法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12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与气道重建术的麻醉诱导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间12例行气管内肿瘤切除术与气道重建术的患者,于手术时观察麻醉诱导后3 min(气管未插管前)、气管插管时、麻醉诱导后10min(为气管插管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及状态。结果所有患者于观察的时间区段中,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患者术前无呼吸困难,肺功能、血气分析、末梢血氧饱和度均正常,以及不考虑气管肿瘤位置、大小情况下,行气管内肿瘤切除术与气管重建术时可以使用快速静脉麻醉诱导,且安全、可靠。
- 孙宇谭文斐
- 关键词:气管肿瘤麻醉
- 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单侧支气管内肿瘤1例
- 2019年
- 原发性肺淋巴瘤(PP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NHL)仅占原发性肺肿瘤的0.3%,原发性肺霍奇金淋巴瘤更为罕见[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侵袭性强,最常发生在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骨骼,是一种极为罕见的PPL类型[2-4],因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12岁女孩儿罹患ALCL,病初因咳嗽、发热等非特异性表现,以肺炎治疗。发现其他部位转移后,开始系统诊治,最终明确诊断。对化疗反应良好,但最终放化疗间歇期骨髓抑制,导致感染,继而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死亡,从起病至死亡病程仅4个月余。
- 朴美英李威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肺炎治疗化疗反应化疗间歇期脓毒症休克NHL
- 气管内肿瘤切除气管重建术4例麻醉处理被引量:1
- 2018年
- 气管内肿瘤会导致气管直径变窄,引起气管狭窄,患者多因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就诊,大多数患者有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多呈端坐位,三凹征。
- 王珍罗爱林李世勇郑红波
- 关键词:气管重建术气管内肿瘤麻醉处理肿瘤切除刺激性咳嗽气管狭窄
- ECMO辅助下罕见巨大气管内肿瘤切除术麻醉管理一例被引量:5
- 2018年
- 患者,女,53岁,158 cm,54 kg,因"反复咳嗽气促2年,加重4月"入院。术前一般情况可,未见明显口唇紫绀,术前BP 142/71 mm Hg,HR 70次/分,近20 d来,患者行走60~70m出现气促,无明显诱因下静息状态下出现憋喘,夜间睡眠无憋醒史。术前诊断:气管肿瘤:性质待诊;高血压2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内肿瘤切除、气管重建术"。
- 朱小兵吴论伍嘉艳杜燕燕萧治恒
- 关键词:麻醉管理气管内气管肿瘤气管导管
- 以支气管内肿瘤样病灶为表现的支气管内结核1例
- <正>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年,加重伴气喘2月入院。3年前出现反复咳嗽、咳白色粘痰,外院按"慢性支气管炎"诊治,病情反复。2月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伴胸闷、气促,活动后明显,故入院。查体:体温:36.2℃,全...
- 陈思雨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刘玺诚

- 作品数:142被引量:1,255H指数:2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儿科 支气管镜 纤维支气管镜 睡眠障碍
- 李玉玲

- 作品数:47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 败血症 红皮病型银屑病
- 苏跃

- 作品数:66被引量:2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 研究主题:单肺通气 全身麻醉 胸科手术 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 江沁波

- 作品数:44被引量:839H指数:1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儿童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镜 儿科 支气管异物
- 姜英

- 作品数:18被引量:279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纤维支气管镜 儿童 哮喘 儿科 哮喘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