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26篇“ 民族政治“的相关文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近现代的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构建:积极效应与经验启示
2024年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构建”是中国近现代民族政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面相”,是中国历史发展中存在的众多“族类群体”演变至近代以后,在向“少数民族”转换的过程中的重要议题。近现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构建产生了积极效应,并主要集中于少数民族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政党认同、政权建设和少数民族身份自觉及自身发展等方面,这些效应重点反映了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发展演变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少数民族进一步自觉并团结凝聚形成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格局。而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国家社会”场域看,国家政治应能对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可能隐含的结构性因素进行合理规约,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上,朝着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努力。
王江成
关键词:民族政治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政治认同
印度民族政治转型中的媒介变革赋能
2023年
在印度民族政治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包含着媒介变革的赋能。然而,既往研究在探讨印度教民族主义何以取代世俗民族主义、印人党何以击败国大党的动因时,对历史拐点之处的“媒介变革赋能”却较少触及。事实上,受益于对“信息技术超级大国”的追求,印度国内很快就完成了从印刷媒介、电子媒介转向网络媒介的变革。正是这一变革的赋能,使得“电视+印地语”“网络+印度教”先后成为印度教民族主义复兴的重要技术平台。正是依托这一平台,使得印人党可以有效动员“识字率低且方言众多”的广大印度教教徒,抢占全印最大“票仓”,进而击败秉持世俗民族主义且对新媒介适应性严重不足的国大党,开启全面执政的历程。简言之,媒介变革的赋能,是印度民族政治转型的重要推力。
程中兴
关键词:印度教民族主义媒介变革
民族政治学两个核心概念的共性表达与反思
2023年
概念是学科研究的基础,而概念的清晰表达则是学科解释及应用的前提。在概念化时代,民族政治学却不掌握自身概念表达的话语权,已成为困扰学科精准定位和长远发展的桎梏。选取民族政治学研究中,“民族”和“民族国家”两个核心概念,对中外名家的重要观点,进行梳理、分析和审视,找出广受认可的共性表达,呈现一种相对客观、规范和界限的认识语境。在对共性表达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遵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要求,跳出“概念争论”而强化“概念表达”,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民族政治学理论话语体系。
杨文帅
关键词:民族政治学民族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政治“大一统”的历史发展及其价值研究
在当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为切实做到古为今鉴,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政治“大一统”的价值,使其服务于现代中国,本文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等理...
韩国祥
关键词:政治制度民族政策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民族政治学理论的三种基本类型及现实影响
2023年
学界对西方当代民族政策模式的基本性质的系统性总结提炼不足,致使不能较好地呈现其宏观的理论格局,让人无从了解西方的某种民族政策处于何种位置。根据本体论取向可以概括出西方民族政治学理论的三大基本类型:个体本位型、群体本位型和整体本位型。个体本位型理论强调个体权利优先,主张对群体性差异采取无视态度;群体本位型理论强调群体平等,主张肯定群体性差异并将其制度化;整体本位型理论强调社会团结,主张对群体性差异进行限制。确定基本类型的目的不在于归类,而在于定位。作为理想型的三种基本类型并不能将所有的西方国家民族政策严格归类,很多民族政策处于两个类型之间。但三种基本类型的划分提供了对西方民族政策进行定位的坐标,借此可以确定不同政策在整个宏观理论格局中的基本方位。
吴孝刚
关键词:个体本位群体本位
从血缘认同到政治认同:女真人认同变迁研究——兼论北方民族政治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2023年
女真人对部族分支的认同具有血缘认同、地缘认同双重性质,后来成为猛安谋克制度的基础。伴随地缘认同发展起来的地域集团,超越前国家社会组织,成为女真人向国家演进的起点,并由此形成政治认同。在地域集团的对外扩张中,民族认同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处于剧烈变化之中,金政权趋于成熟之后,作为金朝统治民族的女真民族共同体才最终定型。古代北方民族民族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认同、政权认同具有依赖性,当其政权瓦解之后,其民族共同体即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融入其他民族
杨军
关键词:女真人北方民族民族认同政治认同
中国历史叙述中的民族政治——以“汉化”语义流变为例
2023年
在近现代中国民族区域研究中,“汉化”是一个相当关键,但又极富争议的概念。冯乃希的文章全面梳理“汉化”一词在近现代学术史上的语义流变,深入分析其中历史观和民族政治论述的变迁,揭示了“汉化”表述充满争议性的思想渊源。作者指出,“汉化”并非一个本土概念,其基本的预设与理念均源自近代欧洲,并始终扎根于现代西方世界;近年来围绕“汉化”的种种争论,实质是沿用特定知识生产体系,将西方式现代性内在的压迫性、不平等性代入到其他非西方现代语境时所产生的歧义。
冯乃希
关键词:汉化民族区域历史叙述
中国民族政治学八十年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是对中国民族政治学这一门学科学术史的综述。民族政治学在中国已有80年的发展历史,它不仅形成了初具体系的学科体制与专业规范,还积累了很多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对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边政学、初创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的民族政治学,分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术史梳理,阐明两者各自的时代大背景与基于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现实而产生的课题意识;还进一步对21世纪初期中国民族政治学学科建设的进展与成就展开了详细论述,对近20年以来中国民族政治学的主要成就作出必要归纳,指出在中国存在着"复数"的民族政治学的研究路径以及它们各自在研究中国民族政治相关问题时所分别具有的学术性价值。
周星
关键词:民族政治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学科建设
民族政治学教材出版的现状与策略应对
2022年
随着民族政治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民族政治学教材出版也迎来了良好发展局面。当前高校及科研院所对民族政治学课程的定位不甚明晰,教材编写未能形成科学体系且内容繁杂,经典阅读尚付阙如。教材市场虽需求旺盛,但却存在供给稍显不足的现象,以及认知不一与竞争无序的态势,教材缺乏数字化与立体化,教材出版缺乏经营作者的战略举措并且售后服务不足。因此,必须促进民族政治学课程体系建设,并在推动教材体系与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教材的规范化出版,促进出版机构与教材编纂者相互协作,实施特色精品教材出版战略,促进教学资源平台朝着数字化与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实施经营教材编写者的战略措施以及做好教材出版售后服务。
肖军
关键词:民族政治学教材出版
中华民族共同性及其增进理路:一个民族政治学的解释被引量:12
2022年
增进共同性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方向,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从民族政治学的视域出发,有助于厘清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基本内涵与增进理路。中华民族共同性源生于政治公共性与民族文化性的内在统一,是全体人民共同依存与彼此关怀而生的积极关联性。对全民积极关联性内涵的把握,有助于排除纯粹同质性、多数强制性和封闭排他性等认知误区。与此同时,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还需认清共同性阙如可能带来的民族政治问题与隐患。对此,就需要明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各族人民对增进共同性的呼唤,通过增进全民关联的意愿性、意义性和使命性,延展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宽广度、提升共同性的厚重感、推进共同性的持续性。由此,各族人民彼此与共的积极关联得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性也随之高质量增进。
徐欣顺
关键词:民族政治学

相关作者

于春洋
作品数:111被引量:227H指数:7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民族政治发展 共同体意识 民族
周平
作品数:210被引量:2,428H指数:3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中华民族 多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族际关系 政治学研究
贺冬
作品数:27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政治 吐蕃王朝 军事 军事制度 军事战争
青觉
作品数:118被引量:57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 民族理论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 民族地区 民族理论研究
于春江
作品数:37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主流意识形态 民族政治发展 青年 新自由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