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篇“ 比利时杜鹃“的相关文章
- 比利时杜鹃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功能分析
- 2025年
- 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是植物花青素糖苷化的关键酶。为研究杜鹃花3GT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从红比利时杜鹃中克隆了一个3GT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命名为Rh3GT,分析、测定并验证了该ORF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表达水平、酶学功能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Rh3GT全长993 bp,编码330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为亲水稳定的弱酸性蛋白,隶属糖基转移酶家族(GT-B型),PSPG box结构域中第44位为谷氨酰胺(Q);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比利时杜鹃Rh3GT与越橘Vc3GT和黑果越橘Vm3GT的亲缘关系最近;Rh3GT在根中几乎不表达,在茎、叶、花中均有表达,且在盛开期花瓣中表达量最高;花瓣瞬时过表达Rh3GT后发现其总花青苷积累也显著增加;Rh3GT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大小约为36 kDa,与理论预测值接近;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经过变性纯化和稀释复性后的Rh3GT重组蛋白可催化矢车菊素和UDP-葡萄糖合成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3GT活性。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杜鹃花花青苷生物合成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为潜在的杜鹃花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 鄢毅铖吴泽航姜宇航胡高源杨宇杰谢晓鸿吴月燕贾永红
- 关键词:比利时杜鹃原核表达
- 进境比利时杜鹃中杜鹃塞弗特菌的检疫鉴定
- 2024年
- 从进境比利时酒红杜鹃种苗花芽上获得1株真菌分离物8033-2,通过形态学特征比较、内部转录间隔区(ITS)、翻译伸长因子(EF-1α)以及RNA聚合酶Ⅱ第二大亚基(RPB)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方法对分离物进行了鉴定。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分离物8033-2初期菌落白色,茸毛状,气生菌丝较多;后期菌落致密,正面深灰色,背面橄榄绿色。分生孢子单细胞,平滑,近球形或椭圆形,灰褐色,大小为8.04(6.32-11.49)×5.60(4.38-7.40)μm。其ITS、EF-1α、RPB序列与GenBank中多株杜鹃塞弗特菌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00%、100%和99.90%;基于ITS、EF-1α和RPB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物8033-2与杜鹃塞弗特菌处于同一分支。人工伤口接种健康杜鹃花芽引起褐变枯死症状。根据上述结果,将分离物8033-2鉴定为杜鹃塞弗特菌Seifertia azaleae,这是我国口岸首次截获该种检疫性有害生物。
- 龚静如田沂民徐飞虞天华周淑辉易建平
- 关键词:杜鹃
- 比利时杜鹃花类黄酮3'-羟化酶(F3'H)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类黄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是植物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探究比利时杜鹃花(Rhododendron hybridum Hort)F3’H基因的功能及表达特性。【方法】以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及盛花期的根、茎、叶为实验材料,从比利时杜鹃花转录本数据库中筛选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关键酶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序列信息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反转录(RT-PCR)技术克隆RhF3’H基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比利时杜鹃花花瓣不同时期的花青素含量,利用RT-qPCR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花瓣和成熟期的不同组织进行RhF3’H基因表达量分析;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过表达载体35S:RhF3’H-GFP重组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验证;构建p1302-RhF3’H过表达载体对比利时杜鹃花花瓣进行侵染。【结果】成功获得比利时杜鹃花RhF3’H基因长度为1557 bp,编码518个氨基酸,具有保守的F3’H结构域,属于P450超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比利时杜鹃花RhF3’H与龙眼和荔枝F3’H蛋白亲缘关系最近;RT-qPCR结果显示,RhF3’H在比利时杜鹃花不同花瓣时期和根、茎、叶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不同花瓣发育时期中,盛开期和衰败期中RhF3’H基因的表达量较高,与花青素含量结果相一致;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RhF3’H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成功构建P1302-RhF3’H瞬时过表达载体,相较于CK和p1302,p1302-RhF3’H在杜鹃花花瓣中显著高表达,其花青素含量也显著增加。【结论】RhF3’H基因在花瓣细胞膜中表达,表达模式与花青素积累趋势一致;过表达RhF3’H基因促进了花青素的合成。
- 吴泽航杨中义鄢毅铖贾永红吴月燕谢晓鸿
- 关键词:花青素亚细胞定位
- 比利时杜鹃与爆杖花杂交亲和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以比利时杜鹃‘西玛’为母本,野生杜鹃爆杖花为父本,通过常规授粉、NAA涂抹柱头、重复授粉、切割柱头、加热花粉、延迟授粉6种授粉方式进行杂交,授粉后对花粉管进行荧光观察,统计子房膨大率、坐果率、蒴果种子数、萌发率、绿苗率等亲和指标,探讨授粉方式对亲和性的影响,最后对该组合进行亲和性评价。结果表明:常规授粉未获得后代,在对杂交亲和性的分级评定中,杂交后代的绿苗率、绿苗系数和单位可育种子数均为低等,可育性综合评价为不育型。采用NAA涂抹柱头法、重复授粉法、加热花粉法、延迟授粉法均能有效提高比利时杜鹃‘西玛’×爆杖花组合杂交成功率。
- 尹杨萍关文灵宋杰李叶芳杜娟
- 关键词:比利时杜鹃授粉亲和性
- 红比利时杜鹃花瓣来源的黄酮醇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从红比利时杜鹃(Rhododendron×hybridum Hort)花瓣组织中获得一个具有较高启动活性的启动子,该启动子全长1235bp,能高效启动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esis,FLS)基因...
- 贾永红吴月燕俞辰杰
- 比利时杜鹃花 RhDFR 基因克隆及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是植物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能够催化二氢黄酮醇生成无色花青素。该试验以红色和白色比利时杜鹃花(Rhododendron hybridum Hort.)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为实验材料,利用反转录(RT-PCR)和RACE技术克隆RhDFR基因,利用植物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RhDFR酶活性,利用qRT-PCR技术定量分析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RhDFR基因,构建pET-28a-RhDFR原核表达载体对RhDFR蛋白进行制备和纯化,为进一步探究杜鹃花DFR基因功能以及花色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成功获得比利时杜鹃花RhDFR基因全长1253 bp,其开放阅读框1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含有1个NADPH结合保守基序和1个底物结合区域,具有高度保守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比利时杜鹃花RhDFR蛋白与越橘(Vaccinium corymbosum)DFR蛋白亲缘关系最近。(2)ELISA试剂盒分析显示,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DFR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红花初开期和白花盛开期的DFR酶活性最高。(3)qRT-PCR分析显示,不同器官中RhDFR基因的表达量为花瓣最高,雄蕊最低;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中,红色花的RhDFR基因表达量高于白色花。(4)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RhDFR并诱导表达出大小约为38 kD的蛋白,与理论值相近。研究认为,杜鹃花中DFR酶活性的功能多样化,DFR基因与比利时杜鹃花花瓣的颜色有关。
- 蒋宝鑫汪庆昊杨国霞贾永红谢晓鸿吴月燕
- 关键词:原核表达
- 比利时杜鹃花花青素合成酶基因(RhANS)克隆及其功能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花青素合成酶(ANS)是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探究比利时杜鹃花(Rhododendron hybridum Hort.)ANS基因的功能及表达特性,本研究以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时期花瓣及盛花期的根、茎、叶为试验材料,利用反转录(RT-PCR)和RACE技术克隆RhANS基因cDNA序列;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Waters UPLC-Qtof)技术分析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阶段花瓣中花青素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阶段花瓣和不同器官中ANS基因相对表达量;将RhANS基因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纯化出目的蛋白,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目的蛋白RhANS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从比利时杜鹃花克隆得到RhANS基因cDNA全长序列1350 bp,开放阅读框(ORF)序列1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含有2-酮戊二酸双加氧酶家族基因结构域2OG-FeⅡ-Oxy;比利时杜鹃花花青素含量随着花的开放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RhANS基因表达量在比利时杜鹃花4个花期的花瓣和不同器官(根、茎和叶)中均表达。不同花发育时期RhANS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呈上升趋势;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出大小约为40 kDa的蛋白,与理论值相近。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表明,目的蛋白具有ANS酶活性。本研究为杜鹃花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蒋宝鑫杨国霞吕思佳贾永红谢晓鸿吴月燕
- 关键词:原核表达
- 比利时杜鹃花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黄烷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是植物花青素(anthocyanin)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本研究以红色比利时杜鹃花(Rhododendron hybridum Hort.)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为实验材料,利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对比利时杜鹃花黄烷酮3-羟化酶(Rhododendron hybridum Hort.flavanone 3-hydroxylase,RhF3H)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花瓣RhF3H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构建pET-28a-RhF3H原核表达载体对RhF3H蛋白进行制备和纯化;构建pCAMBIA1302-RhF3H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拟南芥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比利时杜鹃花RhF3H基因全长为1245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092 bp,编码363个氨基酸,含有Fe2+结合基序和2-酮戊二酸结合基序的双加氧酶超家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比利时杜鹃花RhF3H蛋白与越橘F3H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分析表明,在不同发育时期花瓣中,红色比利时杜鹃花RhF3H基因的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初开期表达量最高;原核表达结果表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RhF3H诱导蛋白大小约为40 kDa,与理论值相近;成功获得转基因RhF3H拟南芥植株,PCR鉴定和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GUS)染色证明RhF3H基因整合到拟南芥植株基因组中。qRT-PCR、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分析显示,相对于野生型,RhF3H在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中显著高表达,其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也显著增加。本研究为探究杜鹃花RhF3H基因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杜鹃花花色的分子机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蒋宝鑫吴泽航杨国霞吕思佳贾永红吴月燕周若一谢晓鸿
- 关键词: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
- 一种红比利时杜鹃再生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比利时杜鹃再生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该技术主要包括四大部分:一是以嫩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二是愈伤组织继代扩增;三是愈伤组织芽的诱导;四是愈伤组织根的诱导;红比利时杜鹃花作为一种国内外重要...
- 何凡吴月燕贾永红
- 文献传递
- 红比利时杜鹃花瓣RhCHS基因启动子及花色育种应用
- 本发明从红比利时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花瓣组织中获得一个具有较高启动活性的启动子。该启动子全长1477bp,能高效启动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的表达,本发...
- 贾永红吴月燕
相关作者
- 陈训

- 作品数:215被引量:1,324H指数:19
- 供职机构:贵州科学院
- 研究主题:马缨杜鹃 种子萌发 顶坛花椒 杜鹃 黄褐毛忍冬
- 贾永红

- 作品数:40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葡萄 比利时杜鹃 杜鹃花 原核表达 功能分析
- 吴月燕

- 作品数:253被引量:1,259H指数:18
- 供职机构: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葡萄 杜鹃花 红葡萄 樱桃番茄 基因
- 路黔

-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贵州科学院
- 研究主题:比利时杜鹃 腐殖土 有机复合肥 叶色 菜园土
- 刘才富

-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贵州科学院
- 研究主题:比利时杜鹃 叶色 腐殖土 繁殖方法 快速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