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83篇“ 次区域“的相关文章
- 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关口计量管理数字化
- 2024年
- 案例摘要1背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公司”)服务区域毗邻港澳及东盟十国,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作为国家授权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中方执行单位,南方电网公司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越南、老挝和缅甸)的电网互联互通合作。2004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陆续建通与越南、老挝、缅甸电网局部互联的跨境输电线路。
- 无
-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东盟十国电力合作跨境
- “澜湄合作”构筑次区域粮食安全共同体
- 2024年
- 粮食问题关系发展与安全,既是经济命题更是政治命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各国自然资源禀赋高度互补,农业开发潜力巨大,是天然的合作伙伴。文章借助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和地缘政治经济学构建次区域粮食安全合作理论,就落实次区域粮食安全共同体的现实困境——复杂的内外环境,分析次区域合作的有利条件和挑战,提出了推动构筑次区域粮食安全合作命运共同体的可行路径。
- 佐国兵徐吕子
- 关键词:次区域合作粮食安全
- 中俄次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俄乌冲突下俄联邦政府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明显的东转迹象。提升次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促进中俄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健全外循环体系的重要一环。这就需要准确把握俄联邦政府产业链供应链“战略东转”与重塑的新机遇,加快构建以“东北—远东”为主导的区域价值链,扎实推进中俄次区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需要解决俄远东地区以下四方面问题: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和薄弱环节突出,即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安全问题。二是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小折射出来的有效需求不足,即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问题。三是财政与金融风险交叉,即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防范与化解问题。四是人口规模与结构性矛盾并重,即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问题。
- 李俊
- 关键词:次区域合作俄远东地区
-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青铜时代古玉造型艺术分析
- 2024年
- 根据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青铜时代古玉的考古资料,深入剖析古玉的造型特点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研究发现,青铜时代的古玉造型从简约的几何形状到复杂的动物、人物造型,每一种形态都反映了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和对美的独特追求。此外,古玉造型还承载着社会、宗教和政治的多重象征意义,为人们解读青铜时代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青铜时代古玉出土概况和古玉造型特点,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青铜时代古玉造型文化进行分析,以提升人们对古玉造型艺术的理解,并为进一步探索古代文明提供新的视角。
- 杨晓芳王胤章梁云坪万凡
- 关键词:青铜时代文化象征
- 基于SWOT分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合作探究
- 2024年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农业国际合作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更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合作持续深化,农业已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2024年11月22日,第三届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部长会议在昆明成功召开,各成员国就持续深化次区域农业合作、加快推进次区域农食系统可持续化和智慧化转型达成广泛共识。
- 徐佳利魏田军宛虹翔张纯如曹畅姜晔张斌
-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SWOT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智慧化
- 澜湄次区域减灾合作发展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
- 2024年
- 长期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一直深受灾害风险的威胁,给次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开展减灾合作是提升减灾能力的有效方式。该文为探析次区域内各国减灾合作机制和影响减灾合作关系的关键因素,建立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并引入灾害抗逆力与国际关系来探讨各国博弈策略动态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灾害抗逆力的提升无论是在随机因素影响强或弱的条件下,均不确定其能否促进合作发展局面的形成,国际关系的亲近则对于合作发展局面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各国对减灾合作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同时,我国当前的决策行为能够对合作局面产生促进作用。基于澜湄次区域内国家间合作演化规律的探讨,可进一步为各国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与优化减灾合作机制提供借鉴,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 何树红黄振雄
- 关键词:澜湄次区域
- 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协同演化研究
- 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具有发展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缘与政策优势。但是由于云南与研究区内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合作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学界关于次区域主体之间的协同研究相对较少。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的研究...
- 周丹
- 关键词:次区域经济合作
- 后冷战时代日本的湄公河次区域政策演进及总体特征
- 2024年
- 湄公河次区域是后冷战时代日本在东南亚地缘战略布局的新着力地带。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积极主导和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机制,先后倡导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印度支那综合开发论坛”(FCDI)、“印度支那产业合作工作组”、“日本—印支三国”首脑会议、“日本—湄公河”首脑会议等合作机制,广泛开展在次区域的各项合作,一度成为次区域最大的援助国和投资国,获得了较大的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日湄合作本质上是日本实施其地区政策构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试图确立其政治大国身份的战略手段。在后冷战时代日本的地区秩序构想中,无论是“扩大的东亚”(小泉内阁)还是“东亚共同体”(鸠山内阁)抑或是“印太构想”(安倍内阁),都有着重视湄公河次区域的政策连贯性。在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时,日本根据国际及地区形势变化、日美同盟状态及美国对外战略、中日间实力对比程度等进行阶段性调整,以保证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 孙传玲
- 关键词:湄公河次区域地区秩序
- 次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欧洲校园”的身份演进与运行机制
- 2024年
- “欧洲校园”是一个区位概念,也是上莱茵地区的三国五校自发形成的次区域联盟。从自组织的视角审视“欧洲校园”的发展脉络与运作机制,揭示了其身份是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并逐步实现次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在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发展过程中,“欧洲校园”经历了从合作伙伴到欧洲理想、再到实体法人的三次身份演进,是一种从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的非线性过程。“欧洲校园”正式成立后,其运作方式表现为资源互补下的利益空间一体化、制度协同下的跨境流动一体化、经费统筹下的项目合作一体化。此外,“欧洲校园”的演进与发展,也得益于欧洲国家间的制度同构、边境地区间的非线性协同以及校园合作间的身份认同。
- 王小栋苑大勇瞿铮刘全
-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
- 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 2024年
- 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序健康发展应从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加强投资融资风险管控,构建贸易争端多元化机制三方面着手。
- 况继明
- 关键词:投资融资风险管控贸易争端
相关作者
- 卢光盛

- 作品数:122被引量:70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 研究主题:周边外交 一带一路 大湄公河次区域 经济关系 地区主义
- 王松江

- 作品数:160被引量:488H指数:9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PPP项目 TOT BOT PPP TOT项目
- 胡志丁

- 作品数:80被引量:95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地缘政治 地缘环境 地缘 一带一路 政治地理学
- 屠年松

- 作品数:75被引量:40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大湄公河次区域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 李希昆

- 作品数:127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环境保护法 可持续发展 环境侵权 《环境保护法》 法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