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5 篇“ 极端干旱区 “的相关文章
裸露与沙埋对极端 干旱区 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 2024年 为了评估沙漠公路防护林林带裸露与沙埋处理下的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动态特征,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乔木状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同化枝、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用凋落物分解袋法进行分解试验。结果表明:(1)3种凋落物的质量损失在2种处理下均存在显著差异,沙埋处理下凋落物质量损失大于裸露处理,至分解试验结束,裸露处理下梭梭、乔木状沙拐枣和多枝柽柳的失重率分别为7%、6.8%、18.1%;沙埋处理下梭梭、乔木状沙拐枣和多枝柽柳的失重率分别为23.7%、9.7%、21.9%;(2)分解过程中,2种处理下凋落物C、N、P含量变化不太一致,梭梭与乔木状沙拐枣同化枝的N与P含量均呈净富集状态,而C含量则呈现净释放状态;多枝柽柳叶的N和P含量分别呈净富集、净释放状态,C含量为富集-释放状态;(3)分解速率k值与相关因素分析表明,凋落物初始N、P、C:N与C:P含量对分解速率影响显著(P<0.01)。这些结果说明,在极端 干旱区 ,沙埋对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袁萍 韩欢 赵红梅 李从娟关键词:极端干旱区 凋落物分解 沙埋 极端 干旱区 防护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2024年 极端 干旱区 的生态系统不稳定,是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较为敏感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极端 干旱区 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否可以持续性维持,不仅影响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生态平衡,同时也会影响全球的生态平衡与稳定。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将影响植物多样性,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因此,在极端 干旱区 保护植物多样性的同时,要保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赵志慧关键词:极端干旱区 防护林地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新疆南疆极端 干旱区 典型暴雨的水汽特征及触发机制分析 2023年 为加强对南疆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和触发机理的认识,利用FNL和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 FY-2G静止卫星的黑体亮温(TBB)资料,对2019年6月24-28日南疆极端 干旱区 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南疆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发生在"两槽两脊"的纬向环流形势下,巴湖低涡、伊朗高压脊和辐合线是导致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黑海、里/咸海、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沿着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西南路径到达南疆盆地。低空急流引导着偏西北和偏西路径的水汽输送到南疆盆地,西南路径的水汽则在南疆西部500 hPa气旋性风场、 200 hPa高空西南急流的引导下翻越青藏高原输送到南疆地区。水汽收支计算表明:水汽的输入主要集中在南边界对流层高层和北边界对流层低层和高层;水汽的输出集中在东边界对流层低层和高层。南疆盆地南侧高大陡峭地形(昆仑山脉)的阻挡,使得从北部侵入的主导气流在山前辐合生成的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强降水的主要触发系统。辐合线以北的偏西北气流带来的水汽在山前堆积,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不断辐合并抬升,不稳定能量释放,对流系统在山前不断生成发展,造成和田等地区持续的强降水天气。 莫绍青 李耀辉关键词:极端干旱区 暴雨 水汽特征 极端 干旱区 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 2023年 叶片是植物获取资源的重要器官,研究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植物对环境要素变化的生态适应性。以塔里木盆地北缘不同生境下(绿洲、过渡带、荒漠)典型荒漠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结构和生理性状在不同生境间的差异,建立叶片性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解析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并揭示影响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叶片面积变异幅度最大(40%),比叶面积、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变异幅度最小(均为15%)。(2)多枝柽柳叶片厚度和叶片面积等结构性状以及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淀粉含量等生理性状在不同生境中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在荒漠生境中达到最高。(3)多枝柽柳叶片部分功能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叶片厚度、淀粉含量等与叶组织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叶片厚度与淀粉含量之间、可溶性糖含量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4)通过RDA排序分析发现,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含水量、pH、容重等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对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有较好的解释。研究表明多枝柽柳通过叶片功能性状变化以及性状之间协同-权衡的生态对策来适应极端 干旱 环境,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其叶片功能性状最关键的土壤环境因子,研究可为极端 干旱区 荒漠植被的科学管理、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张旋 李蕊希 郑洲 李泽厚 贡璐 罗艳 罗艳关键词:极端干旱区 多枝柽柳 生境 土壤理化因子 根区灌溉下不同灌水上下限对极端 干旱区 葡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明极端 干旱区 新型根区灌溉方式下不同灌水上下限对土壤水分分布规律、葡萄生长动态、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新型根区灌溉方式(RI),以地面沟灌(FI)作为对照,分别设置3个灌水上下限(W1:田间持水率50%~80%、W2:田间持水率60%~90%、W3:田间持水率70%~100%)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与沟灌相比,水平方向上根区灌溉处理沟垄两侧水分分布更均匀;垂直方向上根区灌溉处理40~8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比沟灌处理提高了2.98%~6.76%,促进了灌溉水向中深层入渗;同一灌溉方式下,土壤含水率随着灌水上下限的提高而增大。灌溉方式、灌水上下限及其交互作用对葡萄新梢、果实生长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RIW2处理灌水量较FIW3处理降低了30.08%,新梢长度减小了20.32%,单果重增加了22.90%,增产8.21%。根区灌溉处理中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大小均表现为RIW2>RIW3>RIW1;根区灌溉方式相较于沟灌,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27.40%~42.64%,节水增产效果显著。综合考虑葡萄生长、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等,试验条件下根区灌溉方式下灌水上下限为60%~90%田间持水率最优,可为极端 干旱区 葡萄产业制定科学灌溉方案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郭佳昌 孙西欢 马娟娟 郭向红 郑利剑 孙瑞峰关键词:极端干旱区 葡萄生长 极端 干旱区 典型内陆河生态基流计算研究2023年 目前,计算河流生态基流的方法有很多,以往研究已针对不同的河流进行了实践检验,但针对内陆干旱区 尤其是极端 干旱区 内陆河生态基流的计算尚未见报道。基于以往研究,本文综合运用蒙大拿(Tennant)法和90%保证率河流最枯月平均流量(Qp)法计算了我国典型内陆河——叶尔羌河及其支流生态基流。计算得到叶尔羌河阿尔塔什断面汛期和非汛期日均生态基流分别为61.50 m^(3)/s和41.00 m^(3)/s,出山口喀群水文断面汛期和非汛期日均生态基流分别为64.48 m^(3)/s和42.98 m^(3)/s;提孜那甫河莫莫克断面汛期和非汛期日均生态基流分别为9.12 m^(3)/s和3.04 m^(3)/s,出山口江卡水文断面汛期和非汛期日均生态基流分别为8.50 m^(3)/s和2.83 m^(3)/s。通过与以往研究文献、规划报告及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Tennant法和Qp法可有效地运用于我国干旱区 内陆河生态基流的计算中。 阿迪力江·吾拉木关键词:水文学 生态基流 干旱区 极端 干旱区 葡萄水肥协同效应2023年 【目的】研究极端 干旱区 滴灌葡萄提质增效的水肥协同模式。【方法】以多年生无核白葡萄为材料,展叶期(营养生长期)设置低水低肥(低水平)、中水中肥(中水平)和高水高肥(高水平)3种配施处理,膨大期和成熟期(生殖生长期)在展叶期的基础上加设低水低肥(低水平)、中水中肥(中水平)和高水高肥(高水平)3种情况,共计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设置田间水肥协同试验,研究水肥协同对葡萄生理生长的影响。【结果】水肥协同下,葡萄叶面积指数随着水肥用量的增加整体呈递增的趋势,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均为中水平水肥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产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及固酸比要优于其他处理,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随着水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适宜的水肥协同可以有效的促进葡萄的生理生长。【结论】葡萄最优水肥模型为全生育期中水平水肥处理,即总灌水量8925 m 3/hm^(2)、总施肥量240 kg/hm^(2)。 张超 白云岗 郑明 肖军 丁平关键词:无核白葡萄 叶面积指数 净光合速率 极端 干旱区 胡杨蒸散发环境响应及其区分研究 水资源是我国西北极端 干旱区 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植被耗水规律的研究对于提高植被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紧张具有重要的意义。蒸散发(ET),包括土壤蒸发(E)与植物蒸腾(T),是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荒漠河岸林作为... 孙慧莉关键词:涡度相关 环境响应 地下水 极端 干旱区 多年生荒漠植物微生物生态学 本书以极端 干旱区 荒漠多年深根植物骆驼刺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土壤物理学、微生物生态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控制实验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方式,对干旱 环境中骆驼刺叶际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功能特征... 曾凡江极端 干旱区 土壤呼吸对储水灌溉和冻融循环的响应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揭示中国极端 干旱区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储水灌溉与季节性冻融叠加作用下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极端 干旱区 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灌溉水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按照1199.4 m~3/hm^(2)低灌溉定额分为灌水和非灌水处理,将冻融循环分为冻结期、冻融期和解冻期3个时间段,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对各处理地块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极端 干旱区 储水灌溉在季节性冻融作用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增强,土壤碳排放量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被改变,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提高粮食产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对水分和温度的响应程度不同。整个冻融过程中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出:解冻期>冻结期>冻融期的规律。冻结期、冻融期和解冻期3个时期的土壤CO都表现为源,但在夜间极低温度时土壤CO由源转化为汇。[结论]储水灌溉调控了整个冻融期土壤呼吸的过程,改变了极端 干旱区 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水分与季节性冻融叠加作用下,储水灌溉地块土壤呼吸速率相对未储水地块随温度的波动更为剧烈,但与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水分加剧了其随温度的波动。 杨世君 高雅玉 柯浩成 李泽霞关键词:土壤呼吸 储水灌溉 极端干旱区
相关作者
司建华 作品数:175 被引量:2,474 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额济纳绿洲 极端干旱区 黑河下游 树干液流 柽柳 冯起 作品数:313 被引量:3,092 H指数:3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额济纳绿洲 极端干旱区 黑河流域 黑河下游 民勤绿洲 曾凡江 作品数:238 被引量:1,716 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骆驼刺 疏叶骆驼刺 干旱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拐枣 李卫红 作品数:416 被引量:4,592 H指数:4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河下游 塔里木河 地下水埋深 干旱荒漠区 干旱区 李向义 作品数:80 被引量:768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油莎豆 极端干旱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 水势 骆驼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