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5篇“ 松辽盆地北部“的相关文章
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技术
2024年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岩性复杂、储层致密、裂缝发育以及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低、储层有效性评价难等问题,提出“原岩+成分+结构”的三维岩性识别新方法;利用声波-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M,利用中子-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N,建立了基于M、N的变骨架密度有效孔隙度模型;通过研究基岩导电机理,校正裂缝附加导电性,建立了含裂缝储层含气饱和度模型;综合考虑有效孔隙度、次生孔隙度及裂缝发育程度,确定了基岩储层有效厚度标准及有效储层分类标准。应用结果表明:该套技术岩性解释符合率可达87.5%,气层识别符合率达88.5%,孔隙度、饱和度计算精度满足储量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储层地质勘探及储量评价提供技术保障。
高涛王春燕王海燕金雪英覃豪
关键词:岩性识别有效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储层分类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北部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对策被引量:1
2024年
松辽盆地是中国陆上面积最大、地温梯度最高的热盆,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针对地热资源规模及有利区不落实,地热开发利用起步晚,相关核心关键技术、工程配套等不成熟,难以指导地热资源效益开发等问题,从地温梯度、岩石热导率及大地热流研究入手,重点剖析了松辽盆地北部地热资源赋存特征,依据其分布特征,探讨地热资源开发对策,建立配套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具有高温热盆特点;地热资源主要为水热型和岩热型2类,中浅层水热型砂岩地热水北好南差,滨北林甸、黑鱼泡等地水层厚度高达200 m,孔隙度普遍大于20%,是最有利的地热水发育区;深层岩热型地热资源厚度大、温度高,资源规模大,是油区生产用能替代的主要资源;分类型建设地热开发试验区,攻关地热开发技术瓶颈,加大对地热供暖项目的政策支持,促进地热技术研发,为地热能效益开发提供保障。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北部地热资源先导试验区优选及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春瑞陈春瑞王峥李晶李士平
关键词:地温场松辽盆地北部
松辽盆地北部地下水对铀矿找矿的指示意义分析
2024年
松辽盆地北部是全国重要的铀矿产区,地下水为地区铀矿的寻找提供了有效信息。以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了松辽盆地北部不同地理位置的地下水样品,通过分析样品中的铀含量,试图探索出地下水中铀含量与地表铀矿脉出露程度之间的可能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地下水的铀含量与铀矿位置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铀矿脉出露较多的地区地下水铀含量也较高;地下水的径向流动性可以反映出铀矿脉的延伸方向,从而协助确定铀矿的勘探方向和范围;地下水的水化学性质,如溶液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下水中的铀溶解与迁移,这为铀矿脉的寻找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因此,松辽盆地北部的地下水对铀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该研究成果能为松辽盆地北部及其他类似地区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蔡其彤
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地下水铀矿找矿
松辽盆地北部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与勘探潜力被引量:2
2024年
松辽盆地作为一个多套优质烃源岩大面积发育的大型陆相叠合盆地,由于受多期构造与沉积的复合控制和改造,油气藏富集规律复杂多样。为进一步落实松辽盆地北部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基于全油气系统新概念,将松辽盆地北部划分为2个全油气系统:以青山口组为生油岩,嫩江组为区域盖层的储盖组合,形成了常规油、致密油、页岩油多类型有序成藏的上部石油系统;以沙河子组为烃源岩,登娄库组为区域盖层的储盖组合,形成了营城组火山岩、沙河子组砂砾岩等多种气藏差异富集的下部天然气系统。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油气藏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常规-非常规油气的共生特征与油气分布情况。上部石油系统青山口组源岩经过生烃增压、幕式排烃后,地层压力释放,页岩储层形成自封闭体系,内部干酪根持续生烃、油气原位成藏,形成大规模连续分布的“立体式”页岩油藏;扶余油层致密油受生烃增压作用的控制、油气向下“倒灌”,形成断裂下排-横向运移、源-储侧向对接充注成藏。下部天然气系统沙河子组源岩持续生烃,受源储关系、储层特征和输导通道等成藏要素的耦合控制,形成中央古隆起“源储叠置、不整合输导、淋滤层聚气、高部位富集”,营城组火山岩气藏“下生上储、深断裂通源、高部位聚气”和沙河子组致密气“自生自储、断裂控砂、超压控富”等3种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对松辽盆地不同类型油气资源分布预测和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白雪峰白雪峰李军辉陆加敏孙立东李军辉李笑梅杨亮
关键词: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沙河子组成藏规律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富烃页岩形成环境与成因被引量:1
2024年
通过古地温、古地貌、沉积环境定量恢复及地质事件综合研究,分析青山口组富烃页岩形成环境及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富烃页岩R_(o)介于0.75%~1.60%,游离烃含量高,介于(4~12)mg/g,形成于古地温梯度(50~70)℃/km的高温热盆背景;在拉伸大地动力学及热沉降背景下形成了正断层密集断裂带控制的页岩层系,两凹一凸的古地貌为页岩形成演化提供富集场所;湖相温湿气候及岩浆热液为藻类繁殖成为厚层富烃页岩发育奠定物质基础;缺氧的半深湖—深湖还原—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埋藏。综合分析表明,构造、湖相沉积与古地温耦合作用奠定了富烃页岩的构造背景和热动力条件,温湿气候、缺氧环境及火山热液带来的营养物质是富烃页岩形成的重要原因。
付秀丽付秀丽李军辉崔坤宁郑强贾琼崔坤宁
关键词:古地温梯度火山活动青山口组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北部晚二叠世林西组天然气发现及意义
2024年
东北地区二叠系连续分布,发育广泛,尤其是上二叠统林西组暗色泥岩发育,沉积厚度大,分布稳定,具有良好的资源勘探前景,是上古生界有利的油气勘探层位。近年来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取得了诸多进展,肇深8井营城子组所产天然气被证实来源于石炭—二叠系,四深1井见多层石炭—二叠系天然气显示(任战利等,2006),但在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却未发现石炭—二叠系泥岩类及油气显示。
张海华耿树峰张健张健陈树旺
关键词:松辽盆地晚二叠世页岩气
松辽盆地北部成熟老探区石油持续增储上产潜力与技术对策
2024年
松辽盆地北部已进入较高程度勘探开发阶段,常规的油气发现与开采难度不断增大。从历次油气资源评价过程出发,介绍了油气勘探理论和油气资源评价技术进步带来的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石油资源潜力变化。以超级盆地思维为引领,结合页岩层系内页岩油成藏理论研究取得的新认识,重新梳理了中浅层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根据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对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常规油、致密油的剩余资源潜力与分布规律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松辽盆地北部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具体攻关建议。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共发育上部、中部和下部3套复合含油气系统,包括10个简单油气系统,构成了中浅层全油气系统,预测常规油和致密油待发现资源量在30×10^(8) t以上;常规油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复合含油气系统的萨尔图油层和葡萄花油层,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的源上葡萄花油层、龙虎泡阶地近源斜坡区的多层位以及西部远源斜坡区的萨尔图油层,具有亿吨级高效增储和快速上产的资源潜力;致密油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复合含油气系统的高台子油层和下部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扶杨油层,大庆长垣中南部和三肇凹陷内的宋芳屯-肇州低隆起的扶余油层以及齐家-古龙凹陷的高台子油层,有望形成2个亿吨级、2个5000万吨级勘探开发新场面。精细勘探,精准开发是成熟老区换发新活力的有效途径,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助推了老油田原油的持续高产和稳产。
李国会战剑飞康德江刘强孙海雷韩雪吴伟张金友李操
关键词:松辽盆地油气资源复合含油气系统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2024年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是大庆油田重要的页岩产油层,主要发育泥纹型和夹层型2种类型的页岩油,其中泥纹型页岩油已经在Q9油层取得效益勘探,夹层型页岩油近2年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部分探井取得较好效果,展现了一定的资源规模,是大庆油田增储建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基于钻井、测井、岩心和实验分析资料,通过对青山口组沉积相、砂体分布、储层宏微观特征和含油性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结果表明: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北部和西部物源,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浊积砂和砂质碎屑流,夹层砂岩在全区大面积分布,沿着物源方向逐渐减薄;夹层型页岩油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和溶蚀孔,有效孔隙度一般为6%~12%,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晶间孔、有机生烃缝等,砂岩和页岩均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源储一体近距离运移立体成藏,砂岩、页岩普遍含油,在成熟烃源岩内为纯油区,大规模连续成藏;按照有效烃源岩范围、砂岩分布范围、储层特征、黏土矿物含量、油水关系等地质条件,综合划分了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发育的有利区带,初步估算资源量潜力为25×10^(8) t,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主要参数对比结果表明,齐家南和古龙西地区夹层砂岩相对较厚、源岩品质相对较好,是近期增储建产的现实区带。
蒙启安蒙启安吴伟张金友王金伟吴伟孙祖宇康德江刘帅王金伟张智聪于丹
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地质条件勘探潜力
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扶余油层源下致密油富集模式及主控因素被引量:3
2024年
基于地球化学、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地质特征、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及富集模式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泉头组上覆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优质烃源岩,环凹鼻状构造发育,沉积砂体大面积连续分布,储层整体致密;②优质烃源岩、储层、断裂、超压和构造等多要素配置联合控制扶余油层致密油富集。源储匹配关系控制致密油分布格局;源储压差为致密油富集提供充注动力;断砂输导体系决定油气运移和富集;正向构造是致密油富集的有利场所,断垒带是向斜区致密油勘探重点突破区带;③基于源储关系、输导方式、富集动力等要素建立扶余油层致密油3种富集模式,一是源储对接油气垂向或侧向直排式:“源储紧邻、超压驱动、油气垂向倒灌或源储侧向对接运聚”;二是源储分离断裂输导式:“源储分离、超压驱动、断裂输导,油气通过断层向下运移到砂体富集”;三是源储分离断砂匹配式:“源储分离、超压驱动、断裂输导、砂体调整、油气下排后通过砂体侧向运移富集”;④油源条件、充注动力、断裂分布、砂体以及储层物性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扶余油层致密油的差异富集,齐家—古龙凹陷扶余油层具有较好富集条件,勘探程度低,是未来致密油探索重要新区带。
王小军王小军李军辉白雪峰王贵文李军辉金之钧王贵文杨庆杰李杰郑强蔡俣
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扶余油层主控因素
松辽盆地北部相对保真地震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区储层薄、分布零散、地震识别难度大,储层预测对地震资料构造成像精度、相对保幅性要求更高。相对保真地震处理技术是一种恢复振幅相对关系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近地表Q补偿、炮检域分步地表一致性技术的组合应用,...
赵忠华刘浩宇晏丰张阳
关键词: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相关作者

冯子辉
作品数:233被引量:2,234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北部 原油 塔里木盆地 地质实验
张金友
作品数:48被引量:53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页岩油 松辽盆地北部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古龙
霍秋立
作品数:111被引量:954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北部 烃源岩 海拉尔盆地 青山口组
付广
作品数:516被引量:3,661H指数:41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盖层 天然气 油气 松辽盆地 泥岩盖层
梁江平
作品数:56被引量:62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北部 扶余油层 致密 资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