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51 篇“ 新生血管性 “的相关文章
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2024年 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属于难治性 青光眼,病理表现为虹膜及房角新生 血管 形成、新生 血管 膜收缩牵拉,使虹膜和房角黏连关闭,阻碍房水外流导致眼压升高,产生剧烈眼痛或头痛,进而损害视神经,造成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目前,治疗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主要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注射抗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局部或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以及抗青光眼手术等多种方法,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新生 血管 形成、保留视功能和改善症状。但由于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复杂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在临床上其治疗较原发性 青光眼更为困难,预后也更差。因此,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在不同病情下选择最科学的治疗策略。故文章将对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一综述。 陈尚瑞 赖铭莹 林佩洁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发病机制 西藏自治区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 2024年 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NVG)是临床难治性 青光眼,尤其西藏自治区高海拔地区,长期缺血缺氧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疾病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低海拔地区,若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则将加速微循环障碍,导致眼内产生大量新生 血管 相关因子,更加重NVG的难治程度。为规范自治区内NVG的诊疗工作,西藏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制定本共识,对高海拔地区NVG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期、治疗目标和原则、治疗流程提出指导性 意见。 范翔 范翔 安芳 罗布次仁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难治性青光眼 诊疗工作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微循环障碍 DOCK6在制备防治眼部新生 血管性 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DOCK6在制备防治眼部新生 血管性 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显示,DOCK6与眼部病理性 新生 血管 生成相关,通过有效减少DOCK6的表达,可阻止眼部新生 血管 的生成,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眼部新生 血管性 疾病,为眼部... 丁小燕 王友调控Ang/Tie信号通路治疗眼底新生 血管性 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抗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应用于眼底新生 血管 疾病领域以来,在提高视力、稳定疾病病变和在某些情况下逆转疾病方面显示了卓越的效果。但抗VEGF治疗需要频繁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患者治疗负担重,长期疗效受影响。前期临床研究发现,调控血管 生成素(Ang)/含免疫球蛋白样环和上皮生长因子样域酪氨酸激酶(Tie)通路在眼底新生 血管 疾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目前已发布了3个Ang/Tie通路阻断药物治疗眼底新生 血管 疾病的临床研究数据,其中靶向VEGF-A和Ang-2的双特异性 免疫球蛋白G1抗体faricimab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并达到终点,faricimab的2种延长治疗间隔(12周和16周)的给药方案均被证实有效。本文基于已发表的研究报告,就调控Ang/Tie通路在眼底新生 血管性 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总结分析Ang/Tie通路的作用机制以及未来药物的应用前景。 杨婧研(综述) 魏文斌关键词:抗新生血管生成 基于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疗法在新生 血管性 眼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疗法在新生 血管性 眼病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细胞因子扩增和激活NK细胞以及NK细胞输注的免疫疗法可以抑制视网膜/脉络膜血管 新生 、血管 渗漏和清除衰老的细胞,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颜华 王晓虹 董雪 宋尹婷 寇雪晶 刘育铭 何凯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患者眼内液中细胞因子表达的meta分析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NVG)患者眼内液中细胞因子的特征。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2022年6月以前发表的NVG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完成文献检索、纳入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使用I 2检验评估研究异质性 ,并使用相应的效应模型进行效应合并,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4篇文献,包括NVG组771例患者和年龄相关性 白内障组(对照组)727例患者。房水中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VEGF)质量浓度在2个组间合并效应值标准均数差(SMD)为8.79,95%可信区间(CI):6.43~11.14;白细胞介素(IL)-6在2个组间SMD为12.50,95%CI:9.41~15.58。NVG组患者房水和玻璃体液中VEGF、IL-6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VG组房水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质量浓度较对照组下降(SMD:-3.03,95%CI:-5.50~-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G组房水中IL-8(SMD:3.99,95%CI:1.14~6.85)、红细胞生成素(EPO)(SMD:9.62,95%CI:0.44~18.79)、胎盘生长因子(PIGF)(SMD:2.62,95%CI:1.38~3.8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MD:3.37,95%CI:1.87~4.87)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房水中IL-1β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VG患者房水中VEGF、IL-6、IL-8、EPO、PIGF、TNF-α质量浓度明显升高,PEDF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NVG潜在的治疗靶点或诊断指标。 朱树青 陈瑾媛 周孟田 杜婕 许淑霞 李昊宇 梁远波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房水 玻璃体液 细胞因子 META分析 抗VEGF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治疗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抗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射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对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NVG)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 分析NVG病人47例(47眼)临床资料,其中25例(25眼)实施AGV植入术(AGV组),22例(22眼)行小梁切除术(小梁组)。2组病人术前均予以玻璃体腔内抗VEGF药物注射,术后完成全视网膜光凝,1年内定期随访。比较2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改善情况和手术前后眼内压(IOP)、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结果:抗VEGF治疗后,2组病人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虹膜面新生 血管 消退,且IOP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各时点,2组IOP均较术前和抗VEGF治疗后降低(P<0.05)。2组病人间比较,各时间点IO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改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V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小梁组(P<0.05)。结论: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AGV植入术治疗NVG安全有效。 赵思婕 戴青 范宇晨 王爱芹 饶紫璇 范元付 高自清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NVG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42只患眼)。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眼压、视力水平、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阻力系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眼压[(13.46±1.41)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15.73±1.52)mmHg],最佳矫正视力(0.87±0.11)高于对照组(0.73±0.13),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RI(0.52±0.10)低于对照组(0.67±0.11),EDV[(10.36±0.66)cm/s]、PSV[(35.09±2.11)cm/s]高于对照组[(9.02±0.79)、(31.38±2.24)cm/s],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5%,1/42)低于对照组(19.05%,8/42),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雷珠单抗能增强NVG的治疗效果,降低眼压,改善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并发症。 苏安乐 王昞 曲晓瑜 朱红娜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压 糖尿病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虹膜组织中VEGF和IL-17A表达及其意义 2024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DM)新生 血管性 青光眼(NVG)患者虹膜组织中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前瞻性 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接收的244例DM并发NVG患者为DM⁃NVG组,同时期本院收治的244例无新生 血管 的慢性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参照组,术中收集患者虹膜组织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虹膜组织VEGF和IL⁃17A表达;对DM⁃NVG患者随访1年统计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DM并发NVG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DM⁃NVG组VEGF、IL⁃17A阳性 率均高于参照组(均P<0.05);DM并发NVG患者虹膜组织VEGF、IL⁃17A表达与眼压、DM类型、NVG分期相关(均P<0.05);预后不良发生率为90.57%(221/244);预后不良组中眼压>21 mmHg、DM类型为2型、NVG分期为Ⅲ期、虹膜组织VEGF、IL⁃17A阳性 表达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均是DM并发NVG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DM并发NVG患者虹膜组织VEGF、IL⁃17A表达均升高,二者均与DM并发NV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是DM并NVG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屈晶 汪军红 杨安怀 杨北方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防治眼部新生 血管性 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防治眼部新生 血管性 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直接抑制RUNX1/CBFB依赖性 反式激活的RUNX1直接抑制剂Ro5‑3335与高效入胞、性 质稳定的RUNX1mRNA翻译过程抑... 丁小燕 周小迪
相关作者
王雨生 作品数:713 被引量:2,116 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脉络膜 文峰 作品数:180 被引量:442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研究主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多焦视网膜电图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眼底 孙晓东 作品数:313 被引量:714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 脉络膜新生血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 黎晓新 作品数:492 被引量:3,100 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BEVACIZUMAB 视网膜病变 赖铭莹 作品数:124 被引量:906 H指数:1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青光眼 玻璃体腔注射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 特发性黄斑裂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