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7篇“ 文化典籍“的相关文章
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史的重写
2024年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历史悠久,其间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涌现了众多翻译家,诞生了大量译作。本文回顾和梳理了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史的研究,发现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重写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史的意义、内涵和路径,旨在扩大史料范围、拓宽叙述视角、深化研究内容、增强史料分析和阐释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谭晓丽王紫荻
关键词:中国文化典籍重写
费孝通翻译思想对民族文化典籍译介的启示
2024年
费孝通是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民族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其诸多作品为该领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在社会科学的翻译造诣却鲜为人知。实际上,费孝通对于翻译的兴趣贯穿其一生,更是伴随着其自身的学术研究而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翻译思想。从费孝通的翻译成就着手,阐述其“融通中西、求真至善”的翻译思想,并由此结合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从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关注“受众意识”与传播效果及采用深度翻译模式等方面,探讨其翻译思想对民族文化典籍译介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吴斐季恩琼杨永和
关键词:翻译思想
文化视域下文化典籍外译的民族经典性保真
2024年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蕴藏着丰富的水文化元素,涉“水”文化典籍外译成果的研赏,提供了发现文化典籍外译中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存在缺憾的机会,同时也为民族经典的传译在“道”“技”两端予以启迪,而民族经典性存续应是文化典籍外译成败的主客观依归。有效隔离文化典籍外译中的去民族性、去经典性、去文化性而实现民族经典性保真,需要深化传统文化的圆融思维和载道心法,更要摒弃以释代译、以媚为旨和以价论值的通俗取向。
朱浩然冯玉
关键词:水文化
19世纪中后期中华文化典籍英译史研究
2024年
19世纪中后期是中西翻译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鸦片战争后,国内“西学东渐”浪潮不断的同时,“东学西渐”之风也在逐渐兴起。本文依据英国人翻译中国文化典籍这段历史,运用社会史观研究方法分析这一翻译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原因,并按时间顺序依次梳理中期和后期英国传教士和外交官英译汉语典籍的具体情况。该研究能完善翻译史学科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最终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对外传播。
吕希沁
关键词:典籍翻译
多模态视域下文化典籍的新译——以漫画《孙子说》为例
2024年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著作,被誉为兵学经典,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灵活应变、因势利导、以少胜多等策略原则,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传统的英译研究多以文字模态为主,漫画版《孙子说》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孙子兵法》中的兵法原则和智慧,为中华典籍外译提供了新的版本。本文以漫画《孙子说》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模态视角,结合图文模态的互文性,与传统的单一文字模态译本进行对比,探讨多模态翻译在文化典籍译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期为其他优秀文化典籍新译提供思路和参考。
胡金燕
关键词:《孙子兵法》跨文化传播
生态翻译视角下中华文化典籍外译中的译者责任——以桂林石刻文本为例
2024年
受到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感召,大量中华文化典籍被译成外文,推向海外,但传播效果却差强人意。当前关于文化典籍外译的讨论多围绕字词表达或者内容传递展开,译者是翻译活动主体之一,但涉及译者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的研究甚少。本文在生态翻译视角下,探讨中华文化典籍外译中的译者责任,旨在帮助译者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目标,有效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周思颖
关键词:生态翻译典籍翻译翻译伦理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七大关系之摭议
2024年
长期以来,汉英两种语言因为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巨大差异而呈现出表达习惯上的七大关系。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由来已久,其准确性、流畅性关乎对外传播的效果和国家形象的建立。在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氛围中,如何有效处理好这些对比关系,并把它们运用到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实践中,就显得不可或缺。
周小雅陆道夫
关键词:典籍英译翻译策略
外交语境中文学语言翻译的原则与策略——以文化典籍中诗词格言的译法为例
2024年
文学语言进入外交语境后就被赋予政治内涵承担政治任务。因此,传统的文学翻译原则已无法满足外事翻译工作需要,必须根据外交语境的特点制定出新的翻译标准,才能完成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任务。以外交语境中的文学语言翻译为案例,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复合性原则,即政治等效+审美等效。准确传达讲话人的政治意图、政治内涵、政治倾向,同时亦展现其音形意之美,使译文和原文具备同等的政治等效和审美等效。
齐静静
需求导向、洲际互动与阶段性——少数民族文化典籍外译与传播规律个案研究
2024年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外译与传播有助于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然而此类典籍外译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其中的规律有待系统探索。文章选取《玛纳斯》《格萨尔》《蒙古秘史》的译传作为典型案例,总结其中共性,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由案例分析可知,这三者的译传过程呈现需求导向性、洲际互动性和阶段性特征。有鉴于此,此类典籍译传可以从典籍的内在价值与域外群体需求、译介与传播阶段、翻译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推进。
张羽
典籍里的中国》的文化典籍活态传播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典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继承与发扬。面对当下传播语境的变化,以文化典籍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要适应当下影...
王晓妮
关键词:文化典籍

相关作者

王君
作品数:29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典籍英译 文化典籍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文化 英译
钟书能
作品数:77被引量:54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构式 认知语言学 构式语法 翻译 语法构式
王宏印
作品数:79被引量:768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典籍翻译 翻译 回译 英译 文学翻译批评
陆耿
作品数:17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南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产业 文化典籍 《淮南子》 大众传播 《百家讲坛》
李春光
作品数:14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古籍丛书 四库全书 明末清初 清朝 文化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