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98篇“ 政党政治“的相关文章
政党政治
施雪华著
韩国政党政治史纵论
2024年
韩国政党政治具有限定动态多变的特征,“六共”前属非制度性,其后步入轨道,对其研究需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韩国的政党制度具有强烈的排斥性,基本为保守主义政党独占,各政党名称及人员结构无论如何变更,均在其左右间转移,能否取得权,全在于是否通过“统合”克服危机、压制对手。进入21世纪韩国进步势力有所上升,但“新右派”崛起引人注意;作为民正党直系的“国民力量”是保守阵营右翼,尹锡悦府运行一年多后已呈“朝小野大”的执格局。
曹中屏
关键词:政党政治大选保守主义
民主党全代会之后,美国政党政治加速重组
2024年
8月19日至22日,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DNC)在芝加哥市举行。大会通过华丽的布景营造出喧腾团结的气氛,拜登、克林顿、奥巴马三任总统夫妇和杰克·肯尼迪·施洛斯伯格、杰森·卡特两位总统之孙以及多名民主党甚至共和党客相继登台演讲。在最后一天的最后环节,副总统哈里斯在万众欢呼中上场发表了半个多小时的演讲,正式接受2024年大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美国主流舆论认为,这次大会一扫一个月前民主党“临阵换帅”带来的阴霾,至少在表面上开得“很成功”。
陈佳骏吕奕骅
关键词:候选人提名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主流舆论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世界政党政治新模式
2024年
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的产物,由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不同于专制性的一党制,也不同于竞争性的两党制、多党制,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具体体现为五个“新”:一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党制度类型,即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协商的三位一体;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执方式,即执政党与参政党同心协力、国理;三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党关系,即政党在合作与和谐中长期共存;四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民主实现形式,即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有机结合;五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现代理方式,即形成力量凝聚、策优化、参与、增进共识的制度机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张献生
关键词:政党政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政党政治理路
2024年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党政治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的战略作用,体现为理论引领、历史因由与范式超越理路的具体演绎。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的“第二个结合”,从思维方法、建构主体与领导核心三个方面指明了中国新型政党政治在文明发展中的实践方向。而在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跨越过程中,中国近代以来的实践也表明政党政治有着引领后发国家文明先发跃升和推动文明整体性发展的必然性。与此同时,面对文明发展的西方困境,中国新型政党政治实现了现代文明建设的底层理念变革、人民主体赋能和政党优势转化,从而回答了文明“如何建构”“由谁建构”“谁来享有”“如何趋优向善”等基本问题。
叶子鹏郑宜帆
关键词:政治文明
从2024年大选看印尼政党政治新特点被引量:2
2024年
“五合一”的2024年印尼大选,是印尼民主改革时代的重要里程碑,将对印尼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佐科总统执近10年,在、经济、外交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开创了“佐科时代”。在佐科总统鼎力支持下,普拉博沃—吉布兰组合取得大选胜利,从中彰显了“佐科效应”。在本次选举中,年轻选民约占选民总量的52%,成为影响大选走向的“风向标”。此次大选也呈现出总统和议会选举选票分离、政党碎片化和政党卡特尔化同步加速、身份退潮和道德增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交织上升等新特点。总的来看,印尼民主的纠错机制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民主改革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但政党政治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许利平
关键词:身份政治民粹主义
个人化:特朗普对美国政党政治的挑战
2024年
2016年11月8日,地产商人、电视人唐纳德·特朗普以素人的形象横空出世,成功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成为2016年度的黑天鹅事件。特朗普执后,刻意与传统的建制派拉开距离,其标新立异的策,鲜明的个人风格,处处以“离经叛道”的总统形象示人,给美国政党政治以及全球都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更有甚者,在2020年度大选结束后,他拒绝承认败选,在权交接之际,鼓动其支持者,酿成了2021年1月6日攻击国会山的事件,舆论哗然,举世震惊,深刻侵蚀了美国的政党民主与政党政治
杨云珍苏磊
关键词:政党政治政党民主特朗普
“莫迪3.0”时代印度政党政治走势的成因及影响
2024年
2024年印度大选是印度政党政治走势的关键节点。相较于国大党执和印人党执时期,“莫迪3.0”时代的政党政治发生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生态上,从印人党一党独大到政党联盟回归;参与上,从客崇拜到理性选择;意识形态上,进一步强化印度教民族主义;选举策略上,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全方位介入。背后的原因既有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结构失衡的矛盾,也有大国崛起叙事与国内群体割裂的矛盾,还有对外扩张雄心与国家实力不足的矛盾,以及“宗教化”与多元文化传统的矛盾。这些新变化不仅使印度的联盟回归、莫迪光环褪色,民粹情绪升温、极化加剧,还会促使印度紧跟“印太战略”、维持“倚美制华”,将在多个领域与中国展开竞争与合作。印度政党政治走势反映出,以不同的方式执掌、参与和影响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发展状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符合国情的政党政治制度,彰显出巨大的国家理效能优势。我国要坚持制度自信,汲取人类政党政治文明成果,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戴永红刘知乐韩瑞萌
关键词:政党政治政党制度印度大选
美国政党政治结构转型及其对2024年大选的影响
2024年
自2016年美国大选以来,美国政党政治开启并持续经历着复杂的结构转型。虽然这一转型目前尚未完成,但已在两党、共和党及民主党内三重结构性维度取得不同程度进展并渐趋清晰地预示着未来方向,为我们观察2024年美国大选提供了分析框架。就两党结构而言,传统极化视角已无法勾勒其全貌,极化、钙化与部落化“三化”叠加成为理解这一转型的关键。就共和党内结构而言,“让美国再次伟大”从理念到派系的重塑效应推动该党基本完成了从“里根共和党”到“特朗普共和党”的转型。就民主党内结构而言,进步派、温和派与中右派的博弈成为近年来该党转型面临的主要障碍,而随着拜登退选和哈里斯崛起,进步派及其理念将可能引领民主党的转型方向。上述结构转型逻辑驱动2024年美国大选在政党胜选联盟构建、选举议题塑造及力量重组等方面表现出新特点。以此为背景,美国对华策也将在安全、经济和社会人文等领域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如何进一步落实“旧金山愿景”将是2024年美国大选后中美关系走向的关键所在。
李奕昕王浩
关键词:政党政治美国政治共和党民主党
功能衰微与泛化:苏丹政党政治的演变与特点
2024年
在苏丹坛上出现过的政党大致可以分为宗派政党、左翼政党伊斯兰政党、地区政党权党五种类型。从政党体系的角度看,苏丹经历过多党制、一党制和权党主导下的多党制三种政党体系。多党制是殖民时代延续下来的政党体系,体系中的主导政党是宗派政党。后两种政党体系是军队干后建立的,这一过程涉及政党与军队的“共谋”。政党在军队干中扮演了积极角色,主动引入军队的力量以打击对手或追求自己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党之间非制度化竞争的表现。从长期来看,军队的介入削弱了政党生活中的制度化功能。自巴希尔执以来,政党的社会基础逐渐流失,代表与表达功能弱化。与此同时,各类社会组织开始发挥本应由政党行使的代表和表达功能。这些组织通过非制度化方式参与,它们的兴起是苏丹社会泛化的表现。在泛化社会中,政党作为制度化参与渠道的作用受到了极大限制。
张璡
关键词:政党体系政党政治泛政治化

相关作者

周淑真
作品数:143被引量:49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研究主题:政党制度 政党政治 政党 中国共产党 多党合作
徐锋
作品数:44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政党政治 民主 政党 政治发展 政党制度
徐万胜
作品数:76被引量:14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日本政治 政党政治 安倍内阁 日美同盟 自民党
王韶兴
作品数:75被引量:499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政党政治 政党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吴韵曦
作品数:42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政党政治 欧洲政治 社会民主党 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