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55篇“ 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文章
一氧化氮吸入配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气指标、肺动脉参数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一氧化氮吸入(iNO)配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PPHN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HFOV治疗,观察组接受iNO配合HFOV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肺动脉参数、左心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肺动脉参数、左心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脉内径、肺动脉压力(PAP)、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均较对照组低,动脉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左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左心室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左心室输出量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配合HFOV治疗PPHN患儿效果显著,可调节血气指标及肺动脉参数,改善左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余佳万俊邹博群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吸入高频振荡通气血气指标
一氧化氮吸入助力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2024年
本项目旨在评估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通过统计性调研,航天中心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期间共收治62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NO吸入治疗法。对照组的治疗包括氧气治疗、碱处理和液体管理。
孙丽聪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吸入吸入治疗液体管理治疗法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生存质量多因素回归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参照《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行常规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分组。将预后良好(氧合指数较基础值增加>20 mm Hg或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患儿纳入生存质量良好组,将预后不良(症状无改善或放弃或病死)患儿纳入生存质量差组。统计患儿基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PHN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影响因素对PPHN患儿生存质量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质量差组低血压、急性肾损伤患儿[32.26%(10/31)、29.03%(9/31)]占比高于生存质量良好组[12.36%(11/89)、7.87%(7/89)],血清IL-1β、vWF、HMGB[(35.63±4.37)ng/L、(235.64±15.68)%、(28.64±3.37)μg/L]及血常规RDW水平[(21.87±4.18)%]高于生存质量良好组[(29.37±4.28)ng/L、(218.37±14.28)%、(24.47±3.19)μg/L、(17.58±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低血压、急性肾损伤,血清IL-1β、vWF、HMGB高表达是PPHN患儿生存质量差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各因素联合预测PPHN患儿生存质量差的AUC为0.934(95%CI:0.893~0.975,P<0.001)。结论低血压、急性肾损伤,血清IL-1β、vWF、HMGB水平与PPHN患儿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同时各因素联合能够有效预测患儿生存质量。
王会影李正川张江华冀京雷范雪爱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人性化护理+前馈控制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应用
2024年
深入剖析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联合应用人性化护理+前馈控制的临床效用。方法 设定2022.05-2024.05为研究时间范围,共计符合研究标准者50例,划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比较指标差异。结果 数据结果比较,联合组神经、生长发育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优势明显(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联合前馈控制为PPHN护理打开新思路,利于患儿发育,具有推广价值。
郑文平余熙慧高维岩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人性化护理前馈控制
不同机械通气方案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4年
目的对比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应用不同机械通气方案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PPHN患儿,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分成两组,每组4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频机械通气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接受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两组均治疗2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以及相关血清指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2 d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下降,且观察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2 d后NT-proBNP、CK-MB水平降低,且观察组NT-proBNP、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高频振荡通气与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于PPHN患儿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减轻心肌损伤。
张姗姗丁婧秦好奇张茜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多巴酚丁胺血气分析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清CXCL8、CXCL12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患儿血清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8(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CXCL8)、CXCL12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08/2023-05月作者医院收治并给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PPHN患儿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出院时临床转归结局分为死亡组(n=32)和存活组(n=103)。比较两组PPHN患儿血清CXCL8、CXCL12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PPHN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8、CXCL12对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PPHN患儿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儿血清CXCL8、CXCL12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水平升高、血清CXCL12水平升高、早产、出生时Apgar评分0~3分、合并并发症是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PPHN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吸入一氧化氮早期反应则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CXCL12联合检测对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PPHN患儿死亡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8,大于血清CXCL8、CXCL12单独检测(AUC分别为0.762、0.714)。结论PPHN患儿血清CXCL8、CXCL12水平升高与接受一氧化氮治疗的不良临床转归有关,且CXCL8、CXCL12水平升高是PPHN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CXCL8、CXCL12联合检测对接受一氧化氮治疗PPHN患儿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闫晓燕司鑫权艳华焦东菊翟淑芬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内膜剥脱术后持续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后持续肺动脉高压(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接受诊疗的CTEPH患者20例,所有入组患者经多学科讨论确定CTEPH经PEA后PH,均采用BPA进行治疗。治疗前评估患者运动耐量、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将BPA治疗前与最后1次BPA时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6 min步行距离(6MWD)采用配对Wilcoxon检验分析;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平均肺动脉压、心脏指数和血管阻力(PVR)等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WHO心功能分级采用McNemar检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合计130支病变血管,共进行了46次BPA治疗。术后6MWD[447(415,485)m]较术前[389(335,470)m]显著改善(Z=6.52,P<0.05),术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72.0%±1.9%)较术前(64.0%±2.7%)显著改善(t=2.14,P<0.05)。术后血浆NT-proBNP[(351.9±129.9)pg/ml]、mPAP[(24.2±1.9)mmHg]、PVR[(3.0±1.4)WU]较术前[分别为(982.5±426.2)pg/ml、(33.0±2.1)mmHg、(8.0±1.6)WU]显著减低(t值分别为3.38、1.22、2.10,P均<0.05)。术后WHO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级分别为14、4、2、0例)较术前(Ⅰ、Ⅱ、Ⅲ、Ⅳ级分别为0、13、5、2例)显著改善(χ2=20.17,P<0.05)。术后肺动脉夹层发生4例次,咯血发生1例次,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BPA能显著改善CTEPH患者PEA术后持续PH的运动耐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有效。
王金志陶新曹谢万木张帅张竹赵蕴伟李宜珊蒋阿娜王昊黄强翟振国
关键词: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起始剂量10、20、40ppm的一氧化氮吸入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2024年
目的对比观察起始剂量10、20、40 ppm的一氧化氮吸入(iNO)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42例PPHN患儿按照iNO起始剂量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14例,低剂量组iNO起始剂量10 ppm,iNO 0.5~1.0 h后经皮氧饱和度(TcSO_(2))上升≥20%或需吸入氧浓度下降≥20%,iNO剂量不变;否则增加到20 ppm,再继续治疗0.5~1.0 h,如改善仍未达到上述标准,再增加到40 ppm,至总时间2.0 h;中剂量组iNO起始剂量20 ppm,iNO 0.5~1.0 h后TcSO_(2)上升≥20%或需吸入氧浓度下降≥20%,iNO剂量不变,否则增加到40 ppm,至总时间2.0 h,若仍无效,则停用iNO;高剂量组iNO起始剂量40 ppm,剂量一直保持不变,至总时间2.0 h。比较各组不同时点氧合指数(OI)、肺动脉压(PAP)、血压、iNO不同剂量例数及TcSO_(2)开始上升所需时间、1 h完全显效、1 h较0 h需增加iNO、2 h完全显效、2 h较1 h需继续增加iNO例数和iNO后2 h NO_(2)、治愈比率。结果开始iNO后,高剂量组TcSO_(2)开始上升时间低于中、低剂量组(P均<0.05)。iNO后1 h,高、中剂量组完全显效率均高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中、低剂量组OI较基线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低剂量组较高剂量组有更多的病例需增加剂量(P<0.05)。iNO后2 h,低剂量组仍需继续增加剂量的病例高于中剂量组(P<0.05)。iNO后2 h,高、中、低剂量组OI和PAP均较基线显著下降(P均<0.05)。高剂量组呼出气中NO_(2)浓度高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均<0.05)。未发现出血和严重脑室内出血。结论相较于10 ppm,起始剂量20 ppm的iNO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PPHN患儿,更能迅速起效,同时也是相对安全的。当20 ppm的iNO不能迅速显效时,可及时增加到40 ppm。
邓攀攀王模奎杨介梅宗小敏唐磊梁萍
关键词:一氧化氮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疾病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对早产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以及氧合指数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在早产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持续肺动脉高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加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肺动脉收缩压、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O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肺动脉收缩压(SP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在早产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中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促进通气,还可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吴淑媛聂红琴鲁雪平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一氧化氮氧合指数
超声对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心超声对机械通气治疗的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新生儿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确诊MAS合并PPHN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患儿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胎龄(37.7±2.0)周,其中轻度肺动脉高压12例、中度肺动脉高压2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26例。按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42例、撤机失败组18例。撤机时,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的部超声评分较低,肺动脉收缩压较低,左室射血分数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撤机成功组还是撤机失败组,治疗前与撤机时之间的部超声评分及PaCO_(2)、PaO_(2)、氧合指数(OI),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环收缩峰值位移、三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部超声评分和肺动脉收缩压升高是MAS合并PPHN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升高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部超声评分、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及三项指标联合预测MAS合并PPHN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撤机失败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76、0.75、0.93。结论心超声在预测MAS合并PPHN机械通气治疗患儿撤机结局中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实践中可将部超声评分、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张佩刘红艳王慧夏世文
关键词: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动脉高压撤机

相关作者

杜立中
作品数:406被引量:3,092H指数:2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早产儿 婴儿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陈运彬
作品数:228被引量:1,439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早产儿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吴杰
作品数:23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足月儿 持续肺动脉高压 肺表面活性物质 西地那非联合 呼吸窘迫综合征
杜岚岚
作品数:31被引量:278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高流量 呼吸窘迫综合征 极低出生体重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梁树
作品数:13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激光光凝术 持续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