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篇“ 抗体持久性“的相关文章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10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2022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初次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和威海市为研究现场,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38名按照"0-1-6"程序完成5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的正常应答及高应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00 mIU/ml]的7~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T_(0)),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3 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婴儿的月龄、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出生胎次、分娩地点以及母亲HBV感染状况等信息。分别于2014年6—7月(随访5年)、2019年6—7月(随访10年)(T_(1)),采集对象静脉血2 ml,采用CMIA方法检测抗-HBs、抗HBc,对抗-HBs<10 mIU/ml者采用CMIA法检测HBsAg。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和线回归模型分析T_(1)时抗-HBs阳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1838名研究对象进行10年随访,共随访到1359名对象,随访率为73.94%(1359/1838);其中,男童占51.15%(625名)。研究对象抗-HBs阳率由T_(0)时的100.00%降为T_(1)时的53.44%(95%CI:50.59%~56.26%),降幅为46.56%,年均递减率为6.07%;研究对象抗-HBs GMC由T_(0)时的607.89(95%CI:579.01~642.62)mIU/ml降为T_(1)时的16.44(95%CI:15.06~18.00)mIU/ml,降幅达97.29%,年均递减率为3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_(1)时抗-HBs阳率较低,OR(95%CI)值为0.25(0.07~0.71);与T_(0)时GMC<1000 mIU/ml者相比,GMC≥1000 mIU/ml者的T_(1)时抗-HBs阳率较高,OR(95%CI)值为2.29(1.76~2.97)。多因素线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_(1)时抗-HBs GMC较低,β(95%CI)值为-0.50(-1.24~0.24);与T_(0)时GMC<1000 mIU/ml者相比,GM
孟鑫吕静静冯艺窦璇赵雪梁晓峰王富珍徐爱强颜丙玉颜丙玉
关键词:乙型婴儿抗体持久性
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成年人再次免疫后8年抗体持久性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价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再免)后8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2009年8-9月选择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作为研究现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8~49岁、本地常住人口、既往无HBV感染史和HepB接种史、健康状况良好者。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HepB初免的无应答成年人进行3剂次再免,分别于再免后1个月(T_(1))、2年、4年和8年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结果再免后T_(1)、2年、4年和8年时抗-HBs阳率分别为85.12%(549/645)、60.60%(283/467)、55.90%(199/356)和55.09%(222/403),其中前2年、3~4年和5~8年的年均递减率分别为15.62%、3.96%和0.36%;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53.92、21.43、15.02和13.68 mIU/ml,其中,前2年、3~4年和5~8年的年均递减率分别为62.69%、16.28%和2.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免后8年抗-HBs阳率和GMC均与T_(1)时抗-HBs水平独立相关,与T_(1)时抗-HBs GMC<100 mIU/ml者相比,T_(1)时GMC为100~和≥1000 mIU/ml者再免后8年抗-HBs阳率(OR值分别为14.13和62.91)和GMC(β值分别为1.88和3.24)均较高(均P<0.001)。再免后8年无HBsAg阳转者,抗-HBc阳转率为14.14%(57/403)。结论成年人HepB初免无应答者3剂次再免后,抗体在前4年衰减较快,5年后进入稳定状态,再免后8年多数人抗-HBs仍维持在保护水平之上;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再免1个月时的抗体水平有关。
颜丙玉吕静静冯艺曹传昭孟鑫梁晓峰王富珍徐爱强张丽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抗体持久性成年人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成人9年抗体持久性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成人初免后9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成人按照0-1-6程序不同种类HepB初免后的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初免后1月(T1)抗-HBs≥100 mIU/ml],于初免后9年(T2)采血定量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回归模型分析抗体持久性的影响因素。结果4022名随访对象中,抗-HBs阳率由T1时的100%降为T2时的78.37%;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由T1时的1551.83(95%CI:1488.30~1618.07)mIU/ml下降为48.16(95%CI:45.52~50.95)mIU/ml。与初免接种20μg重组酿酒酵母HepB(HepB-SC)者相比,接种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HepB-CHO)者T2时抗-HBs阳率和GMC均较高,其OR(95%CI)值和b(95%CI)值分别为1.52(1.19~1.95)和0.36(0.23~0.48)。与T1时抗-HBs GMC为100~999 mIU/ml者相比,T1时抗-HBs GMC为1000~1999、2000~9999和≥10000 mIU/ml者T2时抗-HBs阳率和GMC均较高,其OR(95%CI)值分别为4.64(3.62~5.95)、12.55(9.63~16.36)和16.82(10.61~26.66),b(95%CI)值分别为0.99(0.86~1.12)、1.87(1.76~1.97)和3.30(3.15~3.44)。T2时HBsAg阳转者9例,HBsAg阳转率为0.22%。结论成人HepB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初免后9年抗-HBs阳率和GMC均下降,但多数人抗-HBs阳率仍维持在保护水平;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初免疫苗类型和T1时抗-HBs的GMC有关。
冯艺吕静静曹传昭孟鑫梁晓峰王富珍徐爱强颜丙玉张丽
关键词:成年人乙型抗体持久性
儿童接种麻疹-流行腮腺炎-风疹减毒联合疫苗后3~5年的抗体持久性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观察在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及18月龄接种麻疹-流行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3~5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2016年分别在河北省招募8月龄时接种过1剂MR疫苗的18月龄儿童作为研究组1,在山西省招募8月龄、18月龄时分别接种过1剂MR疫苗和MMR疫苗的4岁儿童作为研究组2,在内蒙古自治区招募8月龄、18月龄时分别接种过1剂MR疫苗和MMR疫苗的5岁儿童作为研究组3,在北京市招募8月龄、18月龄时分别接种过1剂MR疫苗和MMR疫苗的6岁儿童作为研究组4。每组采集静脉血3 m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流行腮腺炎和风疹的IgG抗体。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3个研究组(研究组2、研究组3与研究组4)间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阳率。结果本研究共有650人纳入统计分析。150名18月龄儿童在接种1剂MMR疫苗后30 d的麻疹、腮腺炎与风疹抗体率分别为100%、91.33%、100%,抗体GMC分别为1846.87 mIU/ml、299.91 IU/ml、111.33 IU/ml。8月龄接种1剂MR与18月龄接种1剂MMR疫苗后3~5年的麻疹抗体率均在94%以上,腮腺炎抗体率均在79%以上,风疹抗体率均在71%以上,且3个研究组间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3~5年的麻疹抗体GMC均在830 mIU/ml以上,腮腺炎抗体GMC均在240 IU/ml以上,风疹抗体GMC均在31 IU/ml以上,3个研究组间麻疹与腮腺炎抗体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疹抗体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8月龄接种1剂MR与18月龄接种1剂MMR疫苗后3~5年的麻疹、腮腺炎与风疹抗体水平保持平缓趋势,未见明显下降。
光明肖艳慧闫绍宏孙丽赵伟陈维新董运强史兴华王娜范玮玮杨云凯刘小琴陈海平张振国罗林云
关键词:抗体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富含多糖肉苁蓉水提物对T细胞亚群及抗体持久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新疆栽培荒漠肉苁蓉水提物(aqueous extracts of cultivated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 in Xinjiang,AECCD)对小鼠T细胞应答和抗体持久性的影响,探讨其对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选取ICR雌小鼠60只(共两批小鼠,每批30只),每批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将低、中、高3个剂量的AECCD配伍模式抗原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为实验组,0.9%NaCl为空白对照组,OVA单独免疫组为阴对照组,铝佐剂(aluminium adjuvant,Alum)作为阳对照组,肌肉免疫2次,间隔2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gG抗体水平。结果AECCD能够显著增强脾细胞中CD4+、CD8+T细胞亚群的比例(P<0.05),显著提高CD4+CD44+和CD8+CD44+效应T细胞的表达水平(P<0.05);促进T细胞IFN-γ的分泌,也能够促进DC表面分子CD40和CD80的表达水平(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高剂量AECCD可以显著提高OVA诱导的IgG抗体表达水平的持久性(P<0.05)。结论AECCD能增强OVA蛋白诱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保持抗体持久性,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
冯双双李泉晓巴雪丽谭雅超赵兵张爱莲
关键词:T细胞应答免疫增强
5μg和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5年抗体持久性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比较5 μg和10 μg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初免后5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 选用5 μg(重组啤酒酵母)和10 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初免的新生儿,并在接种第3剂次后1~6个月(T0)和5年(T1)后分别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抗-HBs,比较两剂量接种后正常应答和高应答(T0时抗-HBs ≥ 100 mIU/ml)者T1时的抗体率(抗-HBs ≥ 10 mIU/ml)和平均抗体浓度(GMC);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接种剂量与抗体持久性的关系。结果 HepB 5 μg组和10 μg组分别共有1 883名和1 495名观察对象纳入分析,T1时抗-HBs阳率分别为49.92%(943/1 883)和75.92%(1 135/1 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75,P〈0.001);GMC分别为10.23(95%CI:9.38~11.16)mIU/ml和28.91(95%CI:26.65~31.35)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36,P〈0.001)。10 μg组T1时抗-HBs阴转者抗-HBs滴度分布与5 μg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HepB初免剂量与T1时抗-HBs阳率和抗-HBs滴度均独立相关[P〈0.001,OR=1.44(95%CI:1.20~1.73);P〈0.001,β=0.27(95%CI:0.14~0.40)]。结论 新生儿使用10 μg重组HepB初免后5年抗-HBs持久性优于5 μg重组HepB。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剂量抗体持久性新生儿
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4年抗体持久性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4年时抗体持久性.方法 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威海4个市为研究现场,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75个乡镇,以抽取的乡镇中所有按照&quot;0-1-6&quot;程序初次接种5μg重组酿酒酵母HepB的4147名婴儿为入组对象.第3剂次后1~6个月时采集静脉血2 ml,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为10~〈100 mU/ml者共717名,即低应答者.按照&quot;0-1-6&quot;程序为低应答者再次接种3剂次HepB(共494名),并于再次免疫后1个月、4年时(分别简称为T0和T1时)采血,采用CMIA法检测抗-HBs、抗-HBc和HBsAg,同时收集其基本情况及基础免疫等信息,共随访了315名.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回归模型分析T1时抗-HBs阳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 315名随访对象中,男占52.4%(165名),女占47.6%(150名).T0时抗-HBs阳率(抗-HBs≥100 mU/ml者所占的比例)为83.8%(264/315),T1时降为16.5%(149/529),抗-HBs阳率年递减率为33.38%;T0时抗-HBs的GMC为473.15 mU/ml,T1时降为17.37 mU/ml,年递减率为56.23%.多因素分析显示,与T0时抗-HBs〈200 mU/ml者相比,T0时抗-HBs在400~〈600、600~〈800、800~〈1000、≥1000 mU/ml者T1时抗体率较高,OR(95%CI)值分别为4.29(1.03~17.84)、4.53(1.25~16.47)、4.19(1.10~15.97)和9.13(2.91~28.63).与T0时抗-HBs〈200 mU/ml者相比,抗-HBs在400~〈600、600~〈800、800~〈1000、≥1000 mU/ml者T1时抗-HBs的GMC较高,b(95%CI)值分别为0.84(0.06~1.62)、1.13(0.46~1.79)、1.33(0.65~2.01)和1.88(1.33~2.44);足月婴儿较早产婴儿T1时抗-HBs的GMC更高,b(95%CI)值为0.86(0.04~1.68).结论 HepB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T1时抗-HBs的GMC仍保持在保护水平以上;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抗体持久性主与再次免疫的抗体水平相
吕静静颜丙玉刘甲野冯艺吴文龙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张国民徐爱强张丽
关键词:婴儿
儿童接种不同免疫程序国产麻疹-流行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后3年抗体持久性分析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 分析儿童接种不同免疫程序国产麻疹-流行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3年时的抗体率及抗体水平.方法 于2015年7月,选择浙江省衢州市的开化县和常山县为研究现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免疫规划信息系统选择最后1剂次接种国产MMR满3年(36-38个月)的儿童,共170名,作为常规免疫接种组(8月MR组);选取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建立的2针MMR队列中171和173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8、18月龄时接种MMR(8月MMR组)和12、22月龄时接种MMR组(12月MMR组),并在其完成初免MMR后以及最后1剂次MMR满3年后,分别采集静脉血2-3 ml,用ELISA法检测麻疹、流行腮腺炎和风疹的IgG抗体.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抗体率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差异.结果 514名调查对象中,男为248名(48.25%),女为266名(51.75%);接种国产MMR后3年麻疹、流行腮腺炎和风疹病毒的抗体率分别为98.1%(504例)、93.4%(480例)和88.1%(453例),抗体GMC分别为1012.33 mU/ml、502.87 U/ml和50.53 U/ml.3组麻疹病毒抗体率均在97%及以上;3组中12月MMR组流行腮腺炎病毒的抗体率最高,为98.8%(171/173),8月MR组和8月MMR组分别为88.2%(150/170)和93.0%(159/171)(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风疹病毒的抗体率也是12月MMR组最高,为94.8%(164/173),8月MR组和8月MMR组分别为82.9%(141/170)和86.6%(148/171)(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2).麻疹、流行腮腺炎和风疹病毒抗体GMC最高的均是12月MMR组,分别为1217.30(1119.35-1323.82)mU/ml、717.07(643.83-798.65)U/ml和62.54(56.21-69.58)U/ml;麻疹和流行腮腺炎病毒抗体GMC最低为8月龄MR组,分别为812.01(734.52-897.67)mU/ml和363.28(305.42-432.11)U/ml;风疹最低为8月MMR组,为44.10(39.08-49.76)U/ml;以上差异均有统
何寒青李倩严睿周洋唐学雯邓璇谢淑云陈直平
关键词:抗体队列研究
正常和高应答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后5年抗体持久性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 B)正常和高应答新生儿基础免疫后5年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Hep B基础免疫正常和高应答且未进行加强免疫的新生儿,分别于基础免疫后1~6月和5年采血检测乙肝病毒(HBV)表面抗体(HBs Ab)、HBV核心抗体(HBc Ab)和HBV表面抗原(HBs Ag),分析HBs Ab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在1 883名新生儿调查对象中,HBs Ab阳率从Hep B基础免疫后1~6月的100%降至基础免疫后5年的49.92%,几何平均浓度(GMC)从525.62(95%CI:504.65~547.47)m IU/ml降至10.68(95%CI:9.83~11.61)m IU/ml。母亲HBs Ag阳、阴、不详的新生儿基础免疫后5年HBs Ab阳率分别为76.19%、50.29%、47.67%(χ2=6.83,P=0.033),GMC分别为16.45m IU/ml、10.66m IU/ml、10.52m IU/ml(F=0.59,P=0.553)。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础免疫高免疫应答者、母亲HBs Ag阳者基础免疫后5年HBs Ab阳率分别高于正常免疫应答者和母亲HBs Ag阴者。新生儿Hep B基础免疫后5年内HBV突破感染率为0.85%(16/1 883),未发现慢感染者。结论 Hep B基础免疫正常和高应答新生儿在免疫后5年约一半儿童HBs Ab仍处于保护水平,新生儿基础免疫后抗体持久性与其基础免疫后抗体反应水平和母亲HBs Ag感染状态相关。
冯艺颜丙玉吕静静刘甲野吴文龙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张国民张丽徐爱强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新生儿免疫持久性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3年抗体持久性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3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选择山东省章丘市北部相邻的3个人口流动较小的乡镇,在其全部79个村中选择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人群,共24237名。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者11590名,按照以村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20μg重组酵母HepB(HepB-SC)、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对其中的6386名正常应答(2869名)和高应答(3517名)者进行随访(调查基本情况、HBV感染史、HepB免疫史、吸烟史、饮酒史、慢病史等),共随访4677名,随访率为73.24%。于初次免疫后1个月(T1)和3年(初免后3年)采集血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阳和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4677名随访对象中,男占43.06%(2014名),女占56.94%(2663名)。T1时抗-HBs阳率为100%,初免后3年为80.99%(3788例);T1时抗-HBs的GMC为1413.48(95%CI:1358.86~1470.30)mU/ml,初免后3年为60.33(95%CI:56.97~63.90)mU/ml。与初次免疫接种20μg HepB-CHO者相比,接种20μg HepB-SC、10μg HepB-SC和10μg HepB-HP者初免后3年抗-HBs阳率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5(0.50~0.84)、0.52(0.41~0.67)和0.31(0.28~0.45),其抗-HBs的GMC亦较低,b(95%CI)值分别为-0.33(-0.47~-0.20)、-0.41(-0.55~-0.
吕静静张丽颜丙玉刘甲野冯艺宋立志陈士玉周立波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徐爱强
关键词:成年人免疫抗体持久性

相关作者

张丽
作品数:538被引量:3,761H指数:29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疫苗 麻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乙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徐爱强
作品数:453被引量:3,917H指数:30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麻疹 乙型肝炎疫苗 死亡率 疫苗
吕静静
作品数:79被引量:390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疫苗 抗体持久性 初次免疫 免疫后 成年人
冯艺
作品数:50被引量:286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疫苗 抗体持久性 初次免疫 免疫后 成年人
颜丙玉
作品数:88被引量:557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疫苗 抗体持久性 初次免疫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