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6篇“ 承灾体“的相关文章
社交媒数据支持的城市脆弱性评估——以深圳极端天气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度和强度的显著增强,对高密度城市中公众和基础设施等造成严峻威胁,揭示和评估城市脆弱性对提升城市韧性具有重大意义。相对传统数据在极端突发害事件中的应用局限,社交媒数据包含了实时且丰富时空信息而呈现出巨大潜力。研究以2018年“山竹”台风害3个时间序列阶段和深圳76个街道的空间分布为例,获取并预处理害期间相关微博数据后,分别基于LDA模型和SnowNLP模型训练得到公众害感知脆弱性和公众情绪脆弱性,并基于语料库构建进一步细分得到6种类型的基础设施脆弱性。研究发现这3种脆弱性的集中峰值呈现依次滞后的时间序列特征以及南北圈层差异和“哑铃状”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针对性提出提升城市脆弱性时空协调性的相关建议,对城市害韧性提供一定规划指引。
范雅婷李越凡涂伟李云
关键词:社交媒体公众情绪
风暴潮风险预警技术研究
2024年
4月2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海洋害公报》显示,2023年,影响我国的海洋害以风暴潮和海浪害为主,伴随赤潮、绿潮等生态害,总来看,风暴潮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重,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9%。风暴潮害给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本文对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风暴潮风险预警技术进行研究介绍。
孙际钰王永增鹿原
关键词:直接经济损失风暴潮灾害海洋灾害多源遥感数据承灾体生态灾害
广西公路自然害风险信息化普查技术研究
2024年
针对为全国公路运营管理提供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开展了自然害综合风险公路信息化普查技术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便于操作的普查技术标准。创新性地引入“信息化普查仿真”理念,将自动化检测车与无人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化三维实景普查的全新思路,并研发了相应的数字信息化SOA架构普查平台分析和管理数据库。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公路自然害风险普查,可有效提高公路普查的效率、缩短普查周期、节省普查费用,并可向其他领域拓展。
林小雄
关键词:自然灾害风险自动化检测
基于MapGIS深度学习的数据提取工具设计与实践
2024年
国务院决定2020—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针对普查工作中数据基数庞大、提取困难等问题,通过以国产MapGIS软件平台为基础,结合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探索实践出一套完整的提取工作流程,形成可应用的深度学习提取工具,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空间信息领域对复杂数据的解释与分析能力。为有效开展自然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周丹张国伟张凯潘明敏范素海
关键词:承灾体MAPGIS平台
基于精细化空间格局的城市脆弱性评估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目前流域内部跨行政区单元空间精细化模拟并用于评估城市洪涝害工作的空白,本文着重聚焦精细化经济指标空间分布并将多源数据融合,构建了基于精细化空间格局的城市脆弱性评估系,量化了深圳河流域脆弱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数据不足以准确模拟流域GDP密度,结合多源数据是进行GDP空间精细化更加有效的办法;深圳河流域GDP密度与第二、三产业空间化结果显示出高度一致性,产值密度最高达617214万元/km^(2);流域两岸脆弱性等级存在显著差异和区域特征,深圳侧脆弱性明显高于香港侧,高脆弱性地区约占流域面积的8.8%。研究结果有助于识别害危险性大小和损失程度,提高城市洪涝害评估的精确性。
徐宗学徐宗学陈浩杨芳
关键词:承灾体脆弱性精细化深圳河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洪涝脆弱性评估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降低洪涝害对北京市的损害,制定了一个同时考虑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脆弱性评估框架,运用熵权-TOPSIS算法对指标数据客观赋权并得到标准化后的脆弱性指数,将初始权重和脆弱性指数分别作为输入和输出数据集代入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进而得到优化权重;进一步结合ArcGIS技术对洪涝脆弱性进行评估,并利用自然断点法将洪涝脆弱性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表明:①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城市POI密度、植被覆盖率和排水管网等指标对北京市洪涝脆弱性影响显著;②北京市洪涝脆弱性在空间上呈现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城市中心区脆弱性等级高,边缘地区脆弱性低。研究成果对于降低北京市洪涝脆弱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权重优化模型及脆弱性评估模型也可应用到其他城市。
袁旭山刘京会宋珂
关键词:洪涝灾害TOPSISBP神经网络ARCGIS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震害简析及调查建议
2024年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此次强地震,正值深夜,极震区村镇自建房屋损毁严重,地震造成共计151人死亡,983人受伤,其中甘肃省117人死亡,785人受伤;青海省34人死亡,198人受伤。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员中,因砂土液化引起的泥流致死20人,占死亡人数的13.2%;房屋倒塌致死131人,占死亡人数的86.8%。
高永武阚文亮
关键词:地震震害极震区泥流砂土液化承灾体
空地一三维建模技术在房屋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是中央到地方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而房屋建筑是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自然害综合风险普查中的重点调查对象。传统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的实景三维模型分辨率低,建筑物细部纹理模糊,难以全面地观测建筑物裂痕或危裂缝情况。本文提出一种航空影像融合近地影像的空地一三维建模方法,经验证,本文方法能丰富房屋建筑物实景三维模型的侧面纹理,提高了模型分辨率,更能精确地满足房屋精细化调查的需求。
马淑芳
关键词:三维建模
贵州省普通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普查工作与风险点发育分布特征分析
2024年
结合贵州省普通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风险普查工作,对其风险点发育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完善公路风险点和基础设施属性数据库,查明全省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风险点数量、类型、风险等级及发育分布特征,为公路地质害风险管控及后续自然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汝炬
泥石流效应特征反演——以7·12四川平武县黑水沟泥石流为例
2024年
建筑结构的分布格局、结构形式等因素影响泥石流冲击过程和致表现。泥石流冲击存在绕流现象、放大作用和遮蔽效应,泥石流与建筑群之间存在复杂的流固耦合模态,但针对这类泥石流效应的过程与机制仍不清晰。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调查泥石流效应特征,反演泥石流冲击流场分布和建筑损伤过程,提出了一套建筑群对泥石流的动力响应特征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泥石流流场存在放大作用。面对泥石流冲击,建筑群的破坏导致沟道区域流速增加20%,建筑群区域流速增加46%。(2)泥石流流场存在绕流现象。建筑群阻碍泥石流直进输运,导致建筑拐角之间存在局部压力高度集中现象。(3)在建筑群中存在明显的遮蔽效应。失去建筑的上游遮蔽保护可使下游建筑受到的泥石流冲击强度增加120%。(4)泥石流致过程中,建筑群周边与内部的泥石流冲击特征差异明显。在建筑群外围,受前排建筑破坏的影响,泥石流流线后排建筑受泥石流冲击时刻提前10 s,泥石流冲击强度增加速率达2.1倍;(5)泥石流对建筑群内建筑冲击强度分为冲击力急剧增加—缓慢增加—逐渐稳定三个阶段,对应泥石流流深增高、缓慢淤积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为泥石流易发区村落城镇的建筑规划布局和防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姚鸿坤邹强蒋虎周文韬陈思谕周斌
关键词:建筑群泥石流

相关作者

王静爱
作品数:282被引量:3,569H指数:33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自然灾害 土地利用 中国地理 脆弱性 中国自然灾害
荣莉莉
作品数:88被引量:719H指数:16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复杂网络 突发事件 网络 模糊神经网络 承灾体
李小涛
作品数:95被引量:43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遥感 遥感监测 洪涝灾害 遥感数据 变差函数
庞治国
作品数:143被引量:39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遥感 北斗 遥感数据 地表水体 土壤水分
杨秋珍
作品数:81被引量:261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热带气旋 巨灾风险 台风 温度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