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83篇“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文章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血栓形成凝血指标监测及治疗1例报告
2024年
本文报道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M4型)(CBFB基因阳性)患者,经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下肢微血栓形成,并总结其诊治经验。该患者经常规化疗后获完全缓解,但又于2年后复发,遂予行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患者接受移植后的常规治疗期间,动态观察其凝血相关指标[包括D-二聚体(D-dimer, 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血管性血友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 FM)]。在移植后100 d左右,患者出现黄疸及转氨酶升高,采用经右下肢股静脉置管行血浆置换治疗3次。在去除静脉置管1周后,患者出现左踝部指凹性水肿,血管B超检查提示其左下肢腓肠肌浅静脉丛有微血栓形成;凝血指标检测显示,D-D、vWF、FDP、FM等指标升高,AT-Ⅲ水平降低。予口服拜瑞妥5 mg/d抗栓治疗2周后,患者上述凝血指标渐趋正常,左下肢肌间静脉丛血栓和肢肿消失。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除密切检查血管B超,动态监测D-D、AT-Ⅲ、vWF、FDP、FM等凝血指标可预测移植相关微血栓和高凝状态,并为临床开展有效抗的凝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沈连军吴蔚吉薇王红孙幸施青青孙梅顾健倪军
关键词:凝血指标微血栓形成
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继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继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细胞增多(AML-M_(4Eo))的疾发展过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8月收治的1例IHES持续治疗4年继发AML-M_(4Eo)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2016年诊断为IHES,给予糖皮质激素及羟基脲治疗,4年后确诊为AML-M_(4Eo),核型为47,XY,t(12;13)(p13;q12),+21[1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到ETV6基因断裂重排,二代测序检测到RUNX1基因突变,给予地西他滨+DA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结论IHES的发机制尚不明确,早期的克隆性标志可能存在隐蔽性,长期监测患者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变化,对尽早发现疾进展、及时更改治疗策略十分重要。
刘娴黄丽芳邓金牛李钦璐孟凡凯汪智琼
关键词: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
肾移植术后新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
2021年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例肾移植受者新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4)的诊治经过,本例受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予2个疗程的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诱导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在缓解后化疗过程中出现复发,重度骨髓抑制,继发严重肺部感染,最终因肺部感染死亡。肾移植后新发急性髓系白血病较罕见,其发可能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有关,化疗过程中应警惕复发和重症肺部感染,总体疗效不佳,死率高。
刘秋浩蓝恭斌胡善彪代贺龙方春华谢续标彭龙开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化学药物治疗
CBFB-MYH11融合基因与成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CBFB-MYH11融合基因与成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4例伴CBFB-MYH11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阳性组)和89例CBFB-MYH11阴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阴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并随访其预后。结果阳性组血小板(PLT)水平显著低于阴性组,而胱抑素C(Cys-C)水平和骨髓红比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CD7阳性率为0.0%,阴性组为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伴预后基因突变的阳性率为29.4%,阴性组为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牙龈增生均为两组患者发初期常见的临床症状,阴性组贫血发生率高于阳性组,而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低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完全缓解(CR)率为78.9%,复发(RLP)率为21.1%,均高于阴性组(45.1%、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部分缓解(PR)率和无缓解(NR)率均为23.5%,阳性组PR率、NR率均为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达CR的时间显著短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阳性组生存时间长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发生存期长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FB-MYH11阳性是影响总体生存时间的有利因素,CD56的表达和年龄的增长是不利因素(P<0.05)。结论CBFB-MYH11阳性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PLT、CD7阳性率、预后基因突变率和贫血发生率较低,而Cys-C和骨髓红比较高;且CBFB-MYH11阳性患者对化疗敏感,预后较好,年龄与CD56阳性是预后的不利因素。
赵桂梅赵桂梅周汶静王念郑沁周娟周易
关键词: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CpG ODN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荷瘤小鼠免疫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两种CpG ODN序列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注射WEHI-3细胞构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分别皮下注射PBS无菌缓冲液、CpG 1826、CpG Seq14,观察治疗后各组小鼠的一般状况、生存时间、瘤结节生长、理切片等,综合评价两种CpG ODN的治疗效果。结果:皮下接种1×10~6个WEHI-3细胞,成功建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肿瘤组平均生存时间20.87天,CpG 1826组32.60天,CpG Seq14组28.35天,两种CpG治疗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明显较肿瘤组长,P<0.05;实验初期,肿瘤组及两CpG治疗组小鼠较正常组小鼠体重增长明显,终末期体重明显下降;肿瘤组小鼠瘤结节较同期两CpG治疗组小鼠大,且增长速度快;肿瘤组小鼠肝脏、脾脏、肿瘤组织中均可见广泛瘤细胞浸润,CpG治疗组肝脏、脾脏中瘤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脾脏白髓区明显较对照组扩大,小鼠免疫功能增强,减少了肿瘤细胞的器官浸润;两实验组小鼠注射CpG部位均未见红肿、硬结、坏死等不良反应。结论:CpG 1826、CpG Seq14直接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的免疫治疗,均可增强小鼠抗肿瘤作用,延长生存时间,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张亦琳张王刚曹星梅何爱丽赵万红王瑾古流芳陈社平
关键词: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PGODN免疫治疗
伴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伴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Mo L)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初诊AMMo L中20例伴CBFβ-MYH11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年龄,性别,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和预后。结果 81例AMMo L患者中伴CBFβ-MYH11阳性者占24.69%(20/81),该组男女比例为3∶1,发中位年龄(8~70)38.5岁。初诊时中位白细胞数41.5×(1.05~138.8)109/L,大于100×109/L者占20%(4/20)。经1个疗程达完全缓解(CR)者16例(80%),2个疗程达CR者3例(15%),总CR率95%。5年RFS率及OS率分别为51.8%和51.3%。结论伴CBFβ-MYH11阳性的AMMo L患者诱导治疗CR率高,有较长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早期中断治疗和基因定量监测持续不转阴为疾复发的主要原因。治疗过程中定量监测CBFβ-MYH11表达及其变化趋势对早期预测疾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许倩张茵
关键词:预后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4)患者的免疫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分型通过免疫分型评价患者预后。结果25例患者中,髓系抗原总表达率为100%。其中CD13、CD33表达比例80%以上,CD117、CD64表达比例在50%-80%之间,CD14达为16%。淋系抗原总表达率为55.6%,单个抗原表达率均小于20%,HLA-DR、CD34及CD38表达率为64%-88%。采取化疗的23例患者中,单一表达的例占60.8%,缓解率为71.4%;杂合表达的例占39.2%,缓解率为55.6%。结论杂合表达的AML-M4患者的预后比单一表达的AML-M4患者差,其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朱原辛贾韬毛建平王莹赵利东
关键词: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白血病免疫分型预后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
2015年
患者女性,59岁,因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活动后气促半个月入院。急性程,患者重度贫血貌,齿龈肿胀,颈部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3cm×3cm,胸骨压痛(+)。
赵佳强余文俊邱进锋周园园尹俊
关键词: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流式细胞术激素
细胞肉瘤致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提高对细胞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以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细胞肉瘤误诊发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42岁男性患者,3个月前因出现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术后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小肠间质瘤,予伊马替尼治疗2月余效果不佳。1周前始出现持续腹胀伴恶心、呕吐再次入院治疗。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积极行骨髓穿刺并将手术标本复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确诊为细胞肉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BFβ/MYH11),患者情逐渐加重,并失去手术及化疗时机,且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及随访。结论临床较少见及表现不典型是细胞肉瘤误诊的主要原因,部分例早期确诊并治疗可延缓疾白血病转归,改善预后。
庄鑫段华新杨扬彭浪
关键词:粒细胞肉瘤肠梗阻胃肠间质瘤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IgA肾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2年
目的提高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IgA肾的认识。方法对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IgA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导致乙型肝炎毒激活与复制,激活的乙型肝炎毒导致IgA肾的发生。结论携带乙型肝炎毒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及早行抗乙型肝炎毒治疗,可能会降低IgA肾的发生风险。
张征李晓周立宇常春康苏基滢张曦宋陆茜

相关作者

周惠芬
作品数:41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造血干细胞 细胞遗传学
薛永权
作品数:360被引量:973H指数:1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细胞遗传学 荧光原位杂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易位
潘金兰
作品数:290被引量:713H指数:1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荧光原位杂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临床和实验研究 易位
陈竺
作品数:356被引量:1,919H指数:2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维甲酸 染色体易位
曹琪
作品数:34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 细胞遗传学 融合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