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2篇“ 微血管形成“的相关文章
- 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H亚型微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在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模型中对H亚型微血管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联合甲泼尼龙法复制SONFH模型。将5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0.88、0.43、0.21 mL/kg银杏叶提取物溶液尾静脉注射,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4周时Micro-CT断层扫描和HE染色观察股骨头外形、骨小梁结构及囊性变情况;治疗8周后,采用HE染色观察检测股骨头软骨表面光滑度和骨小梁密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检测股骨头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内皮黏蛋白(Emcn)表达。结果4周后Micro-CT断层扫描可见大鼠股骨头变形,骨小梁稀疏;HE染色结果可见骨小梁稀疏、断裂、股骨头坏死,Micro-CT断层扫描与HE染色结果一致,表明大鼠SONFH模型复制成功。8周后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及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股骨头坏死,但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骨小梁相对密集,股骨头坏死减少。各组大鼠CD31及Emcn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31和Emcn阳性率较空白组及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降低(P<0.05),银杏叶提取物高剂量组CD31阳性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mcn阳性率高于空白组(P<0.05),银杏叶提取物高剂量组CD31和Emcn阳性率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剂量与低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促进大鼠SONFH模型中H亚型微血管形成,改善股骨头周围血循,促进血管成骨耦合,延缓疾病进程。
- 向炜邱成张小敏王念武陈孝均吴佳奇江锋
-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银杏叶提取物血管形成
- 一种促微血管形成的生物墨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微血管形成的生物墨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生物墨水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由牺牲相材料A制备直径20微米以内的丝状微凝胶作为致孔模板;2)在所述丝状微凝胶的表面种植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周围细胞,得到...
- 欧阳礼亮窦博瀚周德志
- 人参皂苷Rg3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人参皂苷Rg3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有关。而微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环节,抑制微血管形成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本文从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参是苷Rg3防治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未来关于人参皂苷与肿瘤的相关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姜楠美张源
- 关键词:人参皂苷RG3肿瘤微血管
- 胃腺癌组织中CDGSH铁硫结构域2的表达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 2023年
- 目的:分析CDGSH铁硫结构域2(CDGSH iron sulfur domain 2,CISD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腺癌组织(胃癌组)及配对的癌旁组织(癌旁组)各357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ISD2、VEGF的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MVD值。分析CISD2、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MVD、CISD2和VEGF的两两相关性。结果:胃癌组中,CISD2和VEGF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70.87%比25.77%,61.34%比19.89%,均P<0.001)。CISD2、VEGF的表达与胃腺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及神经侵犯、肿瘤的TNM分期均相关(均P<0.05)。胃癌组中,CISD2阳性者的MVD值高于CISD2阴性者(35.67±6.06比31.98±4.87,P<0.001),VEGF阳性者的MVD值高于VEGF阴性者(36.64±6.08比31.38±4.54,P<0.001);癌旁组中亦然。胃癌组中,CISD2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6,P<0.001)。结论:CISD2在胃腺癌中高表达,且与组织学分化、浸润、转移及高微血管密度等相关。CISD2可能与VEGF共同参与胃腺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
- 邹冰清常艳华戴友爱梁加贝
- 关键词:胃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 用于检测退变椎间盘微血管形成的生物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两种用于分析退变椎间盘微血管形成的标志物和检测方法。这两种标志物是血红蛋白及其辅基血红素。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首次发现血红蛋白和血红素在人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在正常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本发明提供了...
- 郭寅龙闪亮史建刚徐锡明张菁苏越
- 胶质瘤病灶组织的肿瘤微血管形成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展
- 2023年
-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富含血管的实体肿瘤,以男性多见,胶质瘤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脑功能下降、记忆力丧失等,其发生和肿瘤内血管的生成有着很直接的关系。胶质瘤病灶组织很多均伴随有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可有效反映病灶组织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本文首先概述了胶质瘤的发病状况,探讨了胶质瘤病灶组织的肿瘤微血管形成状况,阐述了胶质瘤病灶组织的病理特征,最后进行了胶质瘤病灶组织的肿瘤微血管形成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律颖
- 关键词:胶质瘤病灶组织病理特征
- 白花蛇舌草多糖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Th1/Th2漂移及肿瘤微血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多糖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Th1/Th2漂移及肿瘤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6 mg/kg)组及白花蛇舌草多糖高(400 mg/kg)、低(200 mg/kg)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白花蛇舌草多糖组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顺铂组腹腔注射给药,3次/w。共给药2 w。记录所有小鼠给药前后的体温、体质量、移植瘤体积;给药后检测血清IFN-γ、TNF-α、IL-2、IL-4、IL-10、VEGF水平及外周血血小板和T细胞亚群、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脏器指数、肿瘤指数、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并检测肺组织Bcl-2、Bax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温、体质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骨髓有核细胞、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小板计数、CD3^(+)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血清IFN-γ、TNF-α、IL-2水平和肺组织中Bcl-2 mRNA表达显著降低,移植瘤体积、MVD、肿瘤指数、CD8^(+)T细胞比例及血清IL-4、IL-10、VEGF水平和肺组织Bax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温、体质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骨髓有核细胞、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小板计数、CD3^(+)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血清IFN-γ、TNF-α、IL-2水平和肺组织Bcl-2 mRNA表达显著升高,移植瘤体积、MVD、肿瘤指数、CD8^(+)T细胞比例及血清IL-4、IL-10、VEGF水平和肺组织Bax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花蛇舌草多糖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逆转Th1/Th2向Th2漂移及肿瘤微血管形成有关。
- 李燕华李丛元赵方允张雪谭飞龙夏洪颖
- 关键词:顺铂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H1/TH2
- 胃癌患者血清IL-17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癌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采集空腹血,检测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分析胃癌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IL-17、VEGF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IL-17与VEG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L-17[(63.19±5.14)pg/mL]、VEGF[(246.89±12.87)pg/mL]水平高于对照组[(33.12±3.28)pg/mL、(58.76±5.3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IL-17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早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IL-17水平、VEGF水平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2、0.688,IL-17诊断效能良好,VEGF诊断效能一般;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L-17水平与VEGF水平呈明显正相关(γ=0.628,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内IL-17表达远高于健康人,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存在密切关系,早期检测IL-17能够辅助胃癌诊断,且IL-17与微血管形成存在正相关性,或可通过VEGF参与胃癌进展及转移。
- 胡淑敏吴晶晶李珂孙克
- 关键词:胃癌白介素-17微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miR-181c通过靶向抑制RECK促进人A549细胞的迁移及微血管形成
- 2022年
- 目的探讨miR-181c对肺癌细胞迁移及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癌症转录组数据分析网站UALCAN分析TCGA数据库中肺癌miR-181c和带有Kazal基序的反向诱导带有Kazal基序的反向诱导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基因表达,miRNA靶基因预测网站Targetscan预测其靶向关系;将miR-181c模拟物、抑制物及阴性对照物转染至A549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RECK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EC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表达;TranswellTM检测细胞迁移能力;ELISA检测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分泌,用培养上清液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小管形成实验检测微血管形成;双荧光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81c与RECK基因的直接靶向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组织,肺癌组织中miR-181c显著高表达,而RECK显著低表达;Targetscan预测表明miR-181c在RECK的3′非翻译区(3′-UTR)有结合域;miR-181c下调RECK的表达,而上调MMP2、MMP9的蛋白表达;促进A549细胞迁移和VEGF-A分泌,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增强HUVEC分化成管的能力;双荧光报告基因实验证实RECK是miR-181c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miR-181c可直接靶向RECK促进人A549肺癌细胞的迁移及微血管形成。
- 刘翠华赵方新孙鹏韩文杰红梅武建强张烜
- 关键词:A549肺癌细胞细胞迁移微血管形成
- miR-455-5p靶向RECK基因对A549细胞迁移及微血管形成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miR-455-5p靶向RECK基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A549迁移及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UALCAN网站对TCGA数据库中肺癌miR-455-5p和RECK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分析,miRanda在线预测miR-455-5p与RECK基因的靶向关系,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进行靶点验证;A549细胞中分别转染miR-455-5p模拟物、抑制剂及阴性对照后,qRT-PCR检测mi R-455-5p及RECK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ECK、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TranswellTM小室试验检测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ELISA法检测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的表达;用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体外微管形成试验检测微血管形成能力。结果肺癌组织中miR-455-5p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而RECK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miR-455-5p在RECK基因的3′-UTR区有结合域,RECK为miR-455-5p直接调控靶基因。miR-455-5p下调靶基因RECK的表达,而上调MMP2、MMP9蛋白表达;miR-455-5p可明显促进A549细胞迁移及分泌VEGF-A,并增强其诱导HUVEC分化成管的能力。结论mi R-455-5p通过靶向RECK上调MMPs和VEGF-A,来促进NSCLC细胞A549的迁移及微血管形成。
- 刘翠华赵方新孙鹏红梅武建强张烜
- 关键词:RECK基因非小细胞肺癌迁移微血管形成
相关作者
- 程飚

- 作品数:297被引量:1,720H指数:20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创面愈合 增生性瘢痕 瘢痕 成纤维细胞 创伤修复
- 黄勇

- 作品数:143被引量:67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创面愈合 封闭式负压 引流治疗 封闭式负压引流 乳腺癌
- 齐晓光

- 作品数:17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胰腺肿瘤 肿瘤标志物 SMAD4基因 SIRNA干扰 SMAD4
- 柯尊富

- 作品数:48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NLR 淋巴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 耿舰

- 作品数:57被引量:249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SARS 病例报告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