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94篇“ 微血管减压“的相关文章
- 一种微血管减压手术垫片置入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血管减压手术垫片置入装置,包括前套管、后套管、指旋套、内鞘杆、驱轮,前套管与后套管结构相同均为同径的圆管状,指旋套设置在前套管与后套管之间并转动连接二者,内鞘杆设于前套管和后套管内部,并且长度大于前...
- 朱伟杰
- 一种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体位固定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体位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材领域,提供一种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体位固定装置,包括床架以及位于床架上方的用于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体位固定装置包括位于床架上方的支撑床板,以...
- 郭华胡国文吴雷肖烽吕世刚李同
- 显微血管减压术中颅骨开窗导板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微血管减压术中颅骨开窗导板。显微血管减压术中颅骨开窗导板包括静脉窦体表投影描记导板;静脉窦体表投影描记导板包括本体以及挂接部,本体与挂接部连接;挂接部用于挂接于患者耳后外缘...
- 李钊赵长地苗兴路陆益栋方义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对比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在年轻和老年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14年9月—2018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患者病历资料中提取需分析数据。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年轻组和老年组。年轻组为年龄<60岁患者;老年组为年龄≥60岁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①两组在MVD术后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事件,但有术后短期并发症及术后长期并发症发生,老年组略高,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术后1个月Barrow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复发患者的BNI、非复发患者的BNI以及无痛间隔月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均不是TN患者出现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长期并发症、术后1个月BNI≥P-3级、复发患者的BNI评分≥P-3级、非复发患者的BNI评分≥P-3级、无痛间隔≤73个月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尽管老年TN患者的合并症发病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但是老年患者在MVD后的并发症发病率和疼痛缓解状况与年轻患者相当。
- 杜娟赵婧李杨杨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老年
- 顽固性偏头痛显微血管减压术远期疗效
- 2024年
- 目的总结顽固性偏头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 decompression,MVD)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顽固性偏头痛的病例资料,均行MVD并开展7年随访;其中眶上神经痛14例,耳颞神经痛20例,枕大神经痛16例。结果MVD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即刻疗效:总治愈率为96%、总有效率为98%。长期随访结果显示:MVD对顽固性偏头痛总有效率92%,总治愈率76%。结论MVD是顽固性偏头痛确切有效治疗手段,可获得满意远期疗效。
- 郭桐萁沈旭辉王志超张佩斯李付勇
-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视觉模拟评分远期随访
- 三叉神经痛个体化微血管减压手术策略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策略及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27例;发病年龄为(58.3 ± 9.0)岁。根据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估患者术前疼痛分级及手术疗效。其中术前BNI Ⅳ级27例,Ⅴ级19例。46例患者手术均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结合术中血管情况采取显微镜手术完成10例,内镜完成手术12例,内镜和显微镜双镜联合24例。探明责任血管后,予以涤纶垫棉减压。术后通过电话或者门诊跟踪随访患者。结果:46例TN MVD患者,43例(93.5%)术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3例(6.5%)术后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Ⅱ级)。4例患者术后出现面部麻木、感觉减退,2例出现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Ⅱ级1例、Ⅲ级1例),8例出现颅内积气,4例出现术后发热,2例皮下积液。经过治疗,颅内积气、发热均治愈,皮下积液1例消失,1例持续存在。46例患者随访中位时间为16.2(1~33)个月,3例术后BNI Ⅱ级患者2例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1例复发加重(BNI分级Ⅳ级)。结论:责任血管的复杂程度是制定TN MVD策略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结合术中具体血管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是TN治疗值得借鉴的手术策略。
- 洪文明陈东辉张芳汪惊涛王斌王斌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探究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实际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一年(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相关治疗研究,将其按照三叉神经痛治疗措施的不同对照分组,即参照组(射频热凝术)和研究组(显微血管减压术),分析比较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指标、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期间的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指标改善程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期间只有1例患者出现口唇疱疹,而参照组射频热凝术治疗期间高达7例患者出现口唇疱疹、共济失调等并发症(P<0.05);研究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射频热凝术,该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疼痛,控制并发症,但会加剧氧化应激指标。
- 卢熊伟詹傲岳林张召卫正洪
-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氧化应激指标
-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侧方扩散反应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侧方扩散反应(LS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10—2022-03行MVD治疗的92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LSR监测。在术后1周、1 a时,根据Cohen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疗效,0级为治愈。结果92例均监测到LSR,术中充分减压后LSR消失81例(消失组),LSR未消失11例(未消失组)。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 a。术后1周时,LSR消失组的治愈率、缓解率优于LSR未消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时,2组治愈率、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S行MVD术中采用LSR监测,有助于辨别、确认、避免遗漏责任血管。术中LSR消失提示近期疗效较好,但对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有限。
- 刘二勇李红伟尤浩君张志中邵轶普杨波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 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通过分析面肌痉挛(HFS)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建立HFS患者MVD术后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MVD的HFS患者267例,将MVD后未复发的患者与复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MVD后HFS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来绘制列线图、校准曲线和受试着工作特征(ROC)曲线图。结果本组患者中,复发的患者有58例,未复发的患者有209例,复发率为21.72%;年龄、异常肌反应(AMR)消失与否、责任血管数量、病程是影响HFS患者MV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55岁、异常肌反应未消失、责任血管2根及以上以及病程5年以上是HFS患者MV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校准曲线和ROC曲线显示评估HFS患者MVD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论年龄≤55岁,病程≥5年,术中AMR未消失,责任血管2根及以上是HFS患者MVD术后复发的危险指标。
- 李涵南成睿郭丽斯赵宗茂刘力强
- 关键词: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异常肌反应
- 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4日至2023年3月25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MVD的患者385例。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发生PONV分为PONV组(203例)和非PONV组(18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D患者发生PONV的影响因素。结果 385例患者中男164例,女221例,年龄24~80岁,平均(56.3±11.0)岁;其中面肌痉挛148例,三叉神经痛237例。术后24 h内发生PONV 203例,发生率为52.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吸烟史(OR=0.290,95%CI:0.161~0.521,P=0.000)、血管与神经粘连(OR=2.381,95%CI:1.115~5.084,P=0.040)、责任血管数量越多(OR=2.426,95%CI:1.132~5.198,P=0.023)、垫片数量越多(OR=1.665,95%CI:1.187~2.335,P=0.003)、麻醉时间越长(OR=1.006,95%CI:1.001~1.012,P=0.031)、未预防使用止吐剂(OR=0.535,95%CI:0.300~0.953,P=0.034)、使用七氟烷(OR=33.315,95%CI:14.102~78.707,P=0.000)、术后镇痛泵舒芬太尼使用量越多(OR=1.029,95%CI:1.010~1.049,P=0.003)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PONV。结论 MVD患者PONV发病率较高,手术操作、患者本身因素、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等因素均可导致PONV的发生。在MVD手术时长一定的情况下,对于术中血管与神经粘连、责任血管数量多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止吐剂、减少术中吸入类麻醉药物使用、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能够有针对性的预防PONV的发生。
- 李博然马艳辉王天龙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恶心呕吐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 于炎冰

- 作品数:493被引量:1,255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 减压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
- 张黎

- 作品数:478被引量:1,348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 减压术治疗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
- 梁维邦

- 作品数:205被引量:69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减压术治疗
- 倪红斌

- 作品数:189被引量:57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疗效分析
- 俞文华

- 作品数:297被引量:53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痛 球囊压迫 半月节 微血管减压 经皮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