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9篇“ 微生物岩“的相关文章
一种原油在微生物中充注的模拟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油在微生物中充注的模拟方法,所述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心样品中饱和地层水,对其表征以获得其中水的孔径分布和含水饱和度;采用分段式恒压油相充注驱替,表征以获得各恒压阶段的孔径分布、油水分布和含油饱和度;...
杨巍孙秀建白亚东郭佳佳李红哲左洺滔
奥陶纪微生物研究进展
2024年
显生宙微生物常见于生物灭绝事件之前,而繁盛于生物灭绝事件之后,表明微生物与后生动物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其演替过程与重大生物事件存在密切联系。另外,在微生物储层中已发现了较多的大型油气田,使微生物的研究备受关注。目前微生物演替与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GOBE)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奥陶纪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微生物演替与后生动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它们发生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影响奥陶纪海相微生物发生演替的因素包括内在生物因素(如生物扰动、微生物与后生动物的共生作用等)和外部环境因素(如古地理演化、全球变冷、大陆风化作用增加养分供应、海平面升高、氧浓度升高、碳酸盐饱和度降低等)。对现阶段奥陶纪海相微生物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海相微生物发育的微生物群落类型和组构演化等微观因素可能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同时微生物的演替与后生动物大辐射之间,乃至与地球四大圈层(生物圈、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洲际的不同表现,还需进行更多的学科交叉研究,这对于研究影响海相微生演替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形成时的古环境、古气候具有重大意义。
邓亚梅肖传桃宋振宇漆鹏亮刘建中吴文明
关键词:微生物岩演替奥陶纪
四川盆地灯影组微生物组构元素富集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埃迪卡拉纪晚期(灯影期)微生物是地球生命—环境协同演化的产物。【方法】在四川盆地灯影组微生物沉积组构划分基础上,结合不同组构的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总结微生物组构控制下的元素富集特征。【结果与结论】四川盆地灯影组微生物发育纹层、凝块、泡沫绵层、葡萄花边和核形石组构。纹层组构发育放线菌Actinophycus、似肾形菌Renaclis、似葛万菌Girvanellas,凝块组构发育似附枝菌Epiphiton-resembling、似肾形菌Renaclis、曲线菌Tortofimria,葡萄花边组构发育放线菌Actinophycus,泡沫绵层组构曲线菌Tortofimria,组构阴极发光呈黑色和暗红色。扫描电镜下,微生物组构发育大量诱导白云(呈球粒状和叠层状)、蓝细菌化石,与微生物席或EPS伴生。灯四段微生物组构Fe、S元素含量增高。灯二段葡萄花边组构富集V、Y元素,凝块组构富集V、Y、Ni元素;V、Cr、Ni、Y、LREE、HREE和ΣREE在灯四段凝块及纹层组构均有富集,Cu元素富集在凝块组构中,Zr元素富集在纹层组构中。元素富集效应显示灯影组海水以贫氧为主,灯二段海水较均一,灯四段海水分层明显,海水部分氧化。
李柯然宋金民刘树根杨迪杨迪李智武任佳鑫金鑫夏舜田立洲王杉杉张阳
关键词:灯影组古环境
广西乐业上岗剖面三叠系底部微生物中的介形虫化石组合变化
2024年
通过对广西乐业上岗剖面三叠系底部微生物段微体化石的高分辨率采样和精细处理,共获得4756枚介形虫化石,鉴定出27属96种。群落分析结果显示存在2个介形虫组合,分别是Bairdia wailiensis-Liuzhinia antalyaensis-Bairdiacypris ottomanensis组合和Bairdiacypris ottomanensis-Liuzhinia antalyaensis-Paracypris gaetanii组合。微生物段下部属种多样性高,没有明显的优势种,而微生物段上部则以Bairdiacypris ottomanensis,Liuzhinia antalyaensis,Paracypris gaetanii为优势种。总体上呈现出生物多样性减少,优势度上升的趋势,可能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吉霞黄云飞孙鑫孙鑫代旭田力
关键词:微体化石介形虫微生物岩生物灭绝二叠纪-三叠纪
贵州松桃县盘石镇中寒武统清虚洞组微生物沉积微相及模式被引量:1
2024年
贵州松桃地区清虚洞组地层记录下了早寒武时期古杯生物灭绝后,微生物从逐渐繁盛到再灭亡这一完整的微生物演化序列。本文在实测盘石剖面,逐层采样磨制薄片鉴定分析的基础上对清虚洞组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含泥质条带微晶灰、葛万藻黏结灰、附枝藻藻格架灰、细小附枝藻灰、凯内拉藻藻格架灰、含凯内拉藻灰、上射小波托麦藻—尼科尔森藻藻格架灰、肾形藻灰、藻屑灰、砂屑灰、微晶灰、钙质泥12类沉积微相;建立了3类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泥—灰—藻灰、云质灰—白云及礁基—礁核—礁盖;构建了该地区钙藻受同沉积断层控制在盆地边缘成礁的碳酸盐镶边台地模式。
唐杰王琳霖任静孙珮婕马慧罗振峰苏中堂
关键词:钙藻碳酸盐岩台地清虚洞组
四川盆地蓬莱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二段微生物储层成作用:对优质储层形成与演化的启示被引量:1
2024年
四川盆地蓬莱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二段(灯二段)微生物广泛分布,被视为深层碳酸盐的潜在油气勘探目标。与常规的孔隙型和溶缝洞型优质储层不同,灯二段碳酸盐主要由微生物白云组成,其优质储层成因及成演化过程尚不清晰。研究基于野外露头和钻井取芯资料,结合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CT扫描等测试手段,对灯影组微生物白云储层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深入理解成作用对孔隙形成及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微生物储层以低孔、特低渗,裂缝-孔隙(洞)型微生物石白云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残余格架溶孔、粒内溶孔及中小型溶洞为主,并发育少量晶间孔及晶间溶孔;灯二段经历了多种成作用的叠加改造,其准同生溶蚀及早表生溶蚀作用是提高孔隙度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四川盆地埃迪卡拉系微生物优质储层成因的认识,为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益信息。
王雅萍鲍志东张连进杨东凡文雯钟原唐攀
关键词:储层成因灯影组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铜川桃曲坡奥陶纪微生物结构类型和形成环境研究
裴礽奕
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膏盐体系微生物特征、成因及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碳酸盐-膏盐旋回性沉积,厚度600-900m,微生物是非常重要油气储集层类型之一,为了解碳酸盐-膏盐体系微生物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以露头剖面、钻井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
魏柳斌王前平师平平武春英白海峰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叠层石
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沉积模式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0
2023年
为建立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的沉积模式,明确微生物沉积的主控因素,利用钻井、心、薄片等资料,从中观和微观尺度开展了精细的沉积微相分析。在研究区识别出8种相,其中微生物包括凝块石和叠层石,并将叠层石划分为波状凝集叠层石、波状骨架叠层石和层状细粒叠层石。这些相在垂向上有序组合,发育了潮下—局限潟湖沉积、潮下带凝块石、浅潮下—潮间带叠层石—颗粒滩复合体、潮间带叠层石等4种相组合。连井层序地层格架内微相对比显示,微生物丘和颗粒滩主要发育在层序的上部,且在灯四段由下至上发育规模变大。平面上,丘滩体在台地边缘发育规模大,向局限台地内规模减小且分布连续性变差。综合以上认识,提出了灯影组四段微生物的沉积模式。凝块石主要发育在浪基面之下的潮下带,水动力弱,局部微生物捕获黏结颗粒形成凝块。波状凝集叠层石主要发育在潮间带下部,各种菌类等微生物繁盛,受强烈的波浪和潮汐作用的影响,微生物捕获黏结大量鲕粒、似球粒等颗粒。波状骨架叠层石主要发育在能量中等的潮间带上部,主要受潮汐作用的影响,微生物通过诱导沉淀和原地钙化作用形成泡沫绵层,并捕获黏结少量球粒。层状细粒叠层石主要发育在潮间带上部,微生物沉积作用以诱导沉淀为主。
李安鹏高达胡明毅胡明毅朱传勇戴逸晨
关键词:微生物岩叠层石层序地层灯影组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微生物储层形成机理与主控因素
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灯影组微生物近年来连续取得的天然气钻探成功,展现了其蕴藏的巨大资源潜力。不仅如此,国内外多个盆地微生物中也获得了油气发现,表明微生物具有良好的储集能力。随着勘探研究的深入,灯影组不同尺度下微生物...
徐哲航
关键词:油气资源微生物岩成岩序列四川盆地

相关作者

吴亚生
作品数:148被引量:681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物礁 微生物岩 塔里木盆地 二叠纪末 二叠纪
姜红霞
作品数:52被引量:15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礁 微生物岩 海平面下降 二叠纪末 古生态
宋金民
作品数:127被引量:1,307H指数:26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 灯影组 碳酸盐岩 地质意义
王建功
作品数:98被引量:73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松辽盆地 湖相碳酸盐岩 微生物岩 下干柴沟组
杨浩
作品数:21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
研究主题:微生物岩 二叠纪-三叠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介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