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1篇“ 异硫氰酸苯己酯“的相关文章
一种DCC生产中异硫氰酸杂质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CC生产中异硫氰酸杂质的处理方法,以甲作为溶剂,向甲和DCC的混合液中加入环胺,控制温度50℃以下搅拌反应1小时,经水洗除去部分生成的脲,随后向DCC粗品内加入...
茹成明崔全胜杨国杰王乐强李耀鹏姜琳超
异硫氰酸甲酰稳定性指示性气相分析方法开发和验证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异硫氰酸甲酰稳定性指示性气相分析方法。方法:气相色谱柱DB-1(30m×0.25mm×0.25μm);载气:氦气;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起始柱温为100℃,维持1.3min,每分钟15℃的速率升温至200℃,然后以每分钟5℃的速率升温至240℃,再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300℃,维持6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300℃;柱流量:1.0m L/min;进样量:1μL。结果:专属性、线性、定量限、检测限、精密度、溶液稳定性、准确度经验证,结果均良好。结论:本法可用于异硫氰酸甲酰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赖丽红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
异硫氰酸对K562/G01细胞伊马替尼耐药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体外观察异硫氰酸(PHI)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G01细胞伊马替尼耐药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HI和伊马替尼单独或联合处理对K562/G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PHI和(或)伊马替尼作用下K562/G01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PHI处理K562/G01细胞后P—gP、P210^bcr-abl蛋白、磷酸化P210^bcr-abl蛋白(p-P210^bcr-abl)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HI单独处理24h可抑制K562/G0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PHI浓度由0增至40Ixmol/L,细胞增殖抑制率由0增至(51.22-4-1.41)%,凋亡率由(3.764-1.46)%增至(35.354-3.70)%。浓度分别为10、20、40txmol/L的PHI与不同浓度伊马替尼联合处理后,伊马替尼的IC50分别为(10.494-1.24)、(6.334-1.42)、(0.854-0.17)μmoL/L。PHI20txmol/L和浓度为10、20Ixmol/L的伊马替尼分别共同作用24h后,K562/G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3.624-4.23)%和(55.414-4.35)%,较单用伊马替尼组及单用PHI组均明显升高。PHI浓度由0增至40txmol/L分别作用7h后,K562/G01细胞P210^bcr-abl/β-actin比值由0.9444-0.034降至0.392±0.025,p-P210^bcr-abl/β-actin比值由0.9064-0.019降至0.3614-0.021,但P—gP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PHI能抑制K562/G0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PHI与伊马替尼联合有协同作用,可部分逆转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210^bcr-abl和p-P210^bcr-abl蛋白表达有关。
吴荣娟黄轶群马旭东
关键词:异硫氰酸苯己酯伊马替尼K562
异硫氰酸诱导伊马替尼耐药K562/G01细胞株凋亡的组蛋白调控机制研究
2012年
目的体外观察异硫氰酸(PHI)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G01细胞株的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组蛋白调控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PHI作用前后K562/G01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HI处理K562/G01细胞株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3,组蛋白H3、H4乙酰化状态,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 PHI可以诱导K562/G01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PHI终浓度为0,10,20,40μmol/L时,K562/G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6±1.46)%,(8.89±2.31)%,(18.10±3.56)%,(35.35±3.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n=3,P<0.05);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procaspase-3的表达下降;组蛋白H3、H4乙酰化及组蛋白H3K4甲基化水平均上升,而H3K9甲基化水平下降,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结论 PHI能诱导K562/G01细胞凋亡,可能与PHI对组蛋白的乙酰化及甲基化调控有关。
吴荣娟黄轶群马旭东
关键词:组蛋白类
异硫氰酸(PHI)对HL-60细胞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异硫氰酸(PHI)对HL-60细胞株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对HL-60细胞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与经典的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联合用药,探讨PHI影响PI3K/Ak...
杨惠聪
关键词:异硫氰酸苯己酯PI3K通路信号转导通路
文献传递
异硫氰酸(PHI)对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G01细胞株的作用及逆转耐药的机制研究
目的:体外观察PHI(异硫氰酸)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G01细胞株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逆转耐药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HI和/或伊马替尼对K562/G...
吴荣娟
关键词:异硫氰酸苯己酯K562细胞株伊马替尼
文献传递
异硫氰酸抑制骨髓瘤细胞Notch信号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研究异硫氰酸(phenylhexyl isothiocyanate,PHI)在体外对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抑制的分子机制,用不同浓度PHI与RPMI8226细胞共同孵育,用MTT比色法检测PHI处理后细胞增殖抑制;用DAPI染色观察PHI处理后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HI处理后瘤细胞Notch1、Jagged2、BCL-2和p-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PHI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抑制瘤细胞增殖,诱导瘤细胞凋亡,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HI可以下调瘤细胞中Notch1和Jagged2蛋白的表达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同时降低BCL-2和p-Akt的表达。结论:PHI在体外能够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发生与PHI抑制Notch信号及其下游靶基因p-Akt和BCL-2的表达有关,PHI可能成为新一代的Notch信号抑制剂,是一种潜在的骨髓瘤治疗药物。
洪秀理张泽川赵江宁鹿全意
关键词:NOTCH信号PI3K/AKT多发性骨髓瘤
异硫氰酸对骨髓瘤细胞株U266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天然化合物异硫氰酸(PHI)体外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的增殖抑制作用,分析PHI对骨髓瘤细胞中甲基化转移酶(DNMT)的影响,探讨PHI抑制骨髓瘤细胞増殖的机制,为PHI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多发性骨...
张泽川
关键词:U266
文献传递
异硫氰酸调控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组蛋白乙酰化及诱导细胞凋亡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研究异硫氰酸(PHI)对肝癌SMMC-7721细胞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台盼蓝拒染直接计数法观察PHI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PHI对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HI对SMMC-7721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HI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与0 μmol/L作用组比较,5、10、20、40和80 μmol/L的PHI对SMMC-7721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PHI可诱导SMMC-7721细胞产生凋亡,PHI作用于SMMC-7721细胞7 h后,10、20和40 μmol/LPHI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9%±2.4%、17.5%±4.2%和54.5%±5.4%,明显高于0 μmol/L PHI组(4.5%±2.3%,P<0.05).PHI作用于SMMC-7721细胞3 h时,与0 μmol/L PHI组比较,10、20和40 μmol/L PHI组中Bcl-2、Procaspse-9和Procaspse-3的表达下降,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上升,而Procaspase-8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作用7 h时,这种变化趋势更加明显.PHI作用于SMMC-7721细胞3 h时,与0 μmol/L PHI组比较,10、20和40 μmol/L PHI组中组蛋白H3的乙酰化分别增加了1.87倍、2.43倍和3.67倍,组蛋白H4的乙酰化分别增加了1.29倍、1.45倍和2.25倍;作用7 h时,这种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结论 PHI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调控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影响其表观遗传学,并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赖亚栋马旭东黄轶群许向农王小众Dicky JW ChiaoDelong liu
关键词:异硫氰酸苯己酯组蛋白乙酰化凋亡肝癌SMMC-7721细胞
异硫氰酸对SMMC-7721细胞甲基化和乙酰化组蛋白表达及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异硫氰酸(PHI)在体外对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的作用,观察PHI对SMMC-7721细胞甲基化和乙酰化组蛋白表达及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锥虫蓝拒染直接计数法观察PHI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PHI对SMMC7721细胞凋亡的作用;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PHI作用后SMMC-7721细胞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及组蛋白H3、H4乙酰化状态的改变。计量资料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HI处理后的细胞增殖受抑制;0、10、20、40μmol/LPHI处理7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0%±2.33%、6.85%±2.43%、17.50%±4.15%、54.50%±3.41%,差有统计学意义(F=34.22,D〈0.05);PHI显著提高组蛋白乙酰化H3、H4及甲基化H3K4水平,抑制组蛋白甲基化H3K9表达。结论PHI可能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同时能调控组蛋白甲基化,影响其表观遗传学特性,可能作为新的抗癌药物。
黄轶群马旭东赖亚栋王小众CHIAO Jen-weiLIU De-long
关键词: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异硫氰酸苯己酯组蛋白甲基化酰化

相关作者

马旭东
作品数:113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组蛋白甲基化 异硫氰酸苯己酯 乙酰化
黄轶群
作品数:48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研究主题:异硫氰酸苯己酯 组蛋白甲基化 乙酰化 RNA干扰 套细胞淋巴瘤
郑瑞玑
作品数:37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漳州市医院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异硫氰酸苯己酯 INK4 EB病毒
蒋少红
作品数:13被引量:53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研究主题:异硫氰酸苯己酯 MOLT-4细胞 白血病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抗菌药物
吴荣娟
作品数:11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研究主题:异硫氰酸苯己酯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耐药性 免疫组织化学 伊马替尼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