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96篇“ 异氟醚吸入麻醉“的相关文章
- 丙泊酚TCI静脉麻醉比照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优势探究
- 2024年
- 探究丙泊酚TCI静脉麻醉比照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优势。方法 把2021年5月到202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把患者从1-64进行随机编号,按照号码的单双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相同,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泊酚TCI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的长短,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拔管时与拔管后10分钟的躁动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受麻醉的干扰较轻,生命体征平稳,安全性高,躁动不明显。结论 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相比,丙泊酚TCI静脉麻醉的麻醉效果更稳定,生命体征无较大波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躁动得到有效的控制,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王洪亮
- 关键词:异氟醚
- 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效果对比
- 2024年
- 综合研究针对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实际效果。方法 自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内总共从我院病例管理系统中任意选择48例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普通组,各24例。研究组手术期间应用异丙酚麻醉,普通组则应用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达到97.92%,显著高于普通组的85.42%,P<0.05);围术期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处于正常范围,但观察组更优于其普通组,P<0.05;研究组的麻醉诱导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普通组,P<0.05;研究组的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 针对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无论是采用异丙酚麻醉或是异氟醚吸入麻醉,均能够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总体而言前者效果更佳,且其在缩短苏醒、诱导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以及稳定生命体征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不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汪枫林
- 关键词:异丙酚麻醉异氟醚吸入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效果对比
- 2024年
- 目的 对比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2月于京山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麻醉,观察组给予异氟醚吸入麻醉,对比2组患者麻醉效果、认知功能、苏醒质量、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12 h、48 h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12 h、48 h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过程中选择异氟醚吸入麻醉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疼痛程度、认知功能,整体麻醉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杜传昱韩雪
- 关键词:异丙酚异氟醚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 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万载县人民医院拟行LC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组(30例)与异氟醚组(30例)。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泵注麻醉,异氟醚组则应用异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警觉-镇静量表(OAAS)]、血流动力学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麻醉苏醒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氟醚组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MAP高于异丙酚组,HR低于异丙酚组(P<0.05);异氟醚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异丙酚组(P<0.05);异氟醚组术后MMSE评分低于异丙酚组,术后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高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均可为LC治疗提供良好麻醉条件,二者麻醉效果相当,但后者更有利于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苏醒更快,但存在一定术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
- 李辉王赢
- 关键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异丙酚异氟醚
- 不同麻醉药静脉诱导对犬异氟醚吸入麻醉效果的影响与安全性分析
- 陈冬妮
- 异氟醚吸入麻醉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对围术期小鼠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异氟醚吸入麻醉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对围术期小鼠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异氟醚组、手术组、2%异氟醚+手术组,每组20只。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术后1、3、7 d认知功能,测定海马组织炎性反应及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术后1、3、7 d,与2%异氟醚组和手术组比较,2%异氟醚+手术组小鼠逃避潜伏期[(77.36±13.48)s vs.(66.71±4.54)s、(64.47±4.43)s]、[(51.63±8.43)s vs.(46.37±5.69)s、(45.72±5.71)s]、[(30.85±4.56)s vs.(21.13±3.24)s、(22.36±3.18)s]显著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13.16±4.25)s vs.(35.36±4.48)s、(36.14±4.42)s]、[(19.48±6.37)s vs.(37.64±6.33)s、(37.15±6.28)s]、[(23.69±5.54)s vs.(39.15±6.34)s、(38.63±5.43)s]显著缩短,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海马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11.97±1.35)vs.(14.15±1.48)、(15.67±1.51)]、[(34.74±1.52)vs.(31.92±1.44)、(31.96±1.52)]、[(35.69±1.48)vs.(32.14±1.51)、(31.96±1.52)]显著增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56.71±1.87)%vs.(48.63±1.45)%、(48.34±1.69)%]、[(59.64±1.57)%vs.(49.63±1.51)%、(49.45±1.58)%]、[(63.49±2.62)%vs.(50.68±2.45)%、(50.38±2.44)%]显著增高(P<0.05)。结论异氟醚吸入麻醉可引起围术期小鼠认知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诱导神经元凋亡、加重神经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 彭景徐兰真
- 关键词:异氟醚吸入麻醉神经认知功能星形胶质细胞
- 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麻醉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究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麻醉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实施丙酚麻醉,对照组异氟醚吸入麻醉。对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压、心率水平、麻醉效果、术后认知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肺功能等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围术期血压、心率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简要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而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吸量占所有呼吸量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接受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均可获得一定的麻醉效果,其中异丙酚麻醉可提高麻醉的效果,缩短麻醉诱导和恢复的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率控制,更好维持术中血压、心率水平的稳定性,且对患者认知功能、肺功能等的影响较小,意义重大。
- 薛海涛
- 关键词:异丙酚异氟醚麻醉效果
- 异氟醚吸入麻醉对大鼠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大鼠实施手术后采取的异氟醚吸入麻醉对大鼠的认知功能以及炎症因子影响程度和后期的效果。方法选取的模型大鼠时间为1~3个月内的,大鼠模型共计60只,将其分成不同组进行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组数一样,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药物,实验组将异氟醚麻醉以吸入的方式应用,观察后期大鼠的认知功能和表现出的炎症反应程度。结果干预第一天,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4天、7天,两组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pH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大鼠PaO2、PaCO2以及血糖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比实验组高,P<0.05。结论对于临床大鼠实验中将异氟醚吸入麻醉应用在大鼠手术中,经观察到大鼠的认知功能和炎症因子出现问题,但影响的程度不大,后期存在一定的神经组织系统保护作用,从整体上考虑异氟醚麻醉药物的使用价值可观。
- 王可心李光淳李静
- 关键词:异氟醚吸入麻醉炎症因子
- 大脑皮质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研究背景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诱导产生的一种可逆的意识消失、健忘、镇痛和运动不能的状态。全身麻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其作用的核心机制至今仍未被解析。目前关于“全麻药物诱导意识消失”的机制主要有“B...
- 郭娟
- 关键词:锥体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神经递质麻醉
- 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异氟醚吸入麻醉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异氟醚吸入麻醉时,辅以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接受治疗的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60)与观察组(n=60),常规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术中均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前后血压、心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舒适度评分、镇静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诱导后、插管时、气腹5 min、停药时血压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诱导后、插管时、气腹5 min、停药时心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1、24 h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6、12 h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1、24 h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6、12 h舒适度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h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镇静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3 d、1周的MMSE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的应用能够提高异氟醚吸入麻醉效果,改善患者血压、心率指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疼痛程度,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 张目
-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异氟醚吸入麻醉
相关作者
- 王洋

- 作品数:98被引量:19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巴马小型猪 糖尿病患者 护理干预 异氟醚吸入麻醉 丙泊酚
- 张贺

- 作品数:78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研究主题:巴马小型猪 丙泊酚 动物模型 吸入麻醉 异氟醚吸入麻醉
- 王承利

- 作品数:65被引量:2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巴马小型猪 丙泊酚 麻醉 近交系大鼠 异氟醚吸入麻醉
- 沈国全

- 作品数:9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耗氧量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疗效比较 产热量 体温下降
- 王恩真

- 作品数:115被引量:643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异氟醚 控制性降压 神经外科手术 异丙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