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9篇“ 异型淋巴细胞“的相关文章
基于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联合预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联合预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为RRTI将其分为RRTI组(12例)和非RRTI组(68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RRTI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异型淋巴细胞比值、MCP-1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RRTI的价值。结果RRTI组患儿有过敏史占比、C反应蛋白(CRP)水平、淋巴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值、MCP-1水平均高于非RRTI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和MCP-1水平升高均为影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RRT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异型淋巴细胞比值、MCP-1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RRT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0.703及0.821,敏感度分别为0.750、0.750及0.833,特异度分别为0.706、0.603及0.720(均P<0.05)。结论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和MCP-1水平均与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RRTI有关,联合检测异型淋巴细胞比值、MCP-1预测患儿发生RRTI的效能较高。
王娇梅马淑霞
关键词:异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反复呼吸道感染
EB病毒DNA、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小儿呼吸道EB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小儿呼吸道EB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以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选取呼吸道感染患儿65例纳入研究,均行EBV-DNA、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异型淋巴细胞检测,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指标的检测结果,并比较不同检测指标对EB病毒感染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65例患儿经检测示54例阳性,11例阴性。EBV-DNA检测示53例阳性,12例阴性;C反应蛋白检测示22例阳性,43例阴性;白细胞介素-6检测示25例阳性,40例阴性;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示33例阳性,32例阴性。EBV-DNA检测对EB病毒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异型淋巴细胞(χ^(2)=30.286、25.128、13.742,P<0.05)。EBV-DNA对EB病毒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29%、90.91%、95.38%、83.33%、98.11%;C反应蛋白对EB病毒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7.78%、36.36%、29.23%、9.30%、68.18%;白细胞介素-6对EB病毒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5.18%、45.45%、36.92%、12.50%、76.00%;异型淋巴细胞单项对EB病毒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0.00%、45.45%、49.23%、15.63%、81.82%。EBV-DNA对EB病毒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异型淋巴细胞(P<0.05)。结论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EBV-DNA能够提高EB病毒感染患儿的检出率,诊断效能很高,可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张晓明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异型淋巴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DNA与异型淋巴细胞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EBV-DNA与异型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仁怀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IM患儿纳入IM组,选取同期48例EBV阴性的发热患儿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进行EBV-DNA及淋巴细胞检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比较不同病毒载量IM患儿相关指标。分析IM患儿EBV-DNA载量与异型淋巴细胞占比的相关性。结果:IM组EBV-DNA载量、异型淋巴细胞占比、淋巴细胞占比、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病毒量患儿与低病毒量患儿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病毒量组异型淋巴细胞占比、EBV-DNA载量均高于低病毒量IM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患儿EBV-DNA载量与异型淋巴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790,P<0.05)。结论:IM患儿EBV-DNA与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异常,而且EBV-DNA载量与异型淋巴细胞占比呈正相关。
周小琴姜良飞李道霞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
3例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患者炎症指标和免疫功能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4年
异型淋巴细胞发生机制是由于病原体侵入机体,通过免疫应答和大量细胞因子释放,导致大量T淋巴细胞和少量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出现形态变异,即异型淋巴细胞。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3例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患者,最初均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检查后发现:病例1为腺病毒和衣原体感染,病例2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3为Epstein-Barr病毒感染,3例患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均正常,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64指数均升高,且以病例1升高明显;免疫功能指标CD4^(+)/CD8^(+)均降低,且以病例3降低明显;调节性T细胞均减低。细胞因子的检测显示:病例1以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等炎症因子表达升高,病例2各项细胞因子表达均正常,病例3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均明显升高。3例患者经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张娇王哲张朝付建珠成志勇
关键词:异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
EBV感染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和PBL比值与EB病毒载量的关系研究
2024年
为探究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EBV)感染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比值与EBV-DNA载量的关系,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86例EBV感染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运用RT-q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EBV-DNA载量,并根据EBV-DNA载量将患儿分为EBV-DNA阳性组和EBV-DNA阴性组,检测患者血常规,统计分析淋巴细胞数据,并通过显微镜镜检外周血涂片,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最终计算其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EBV感染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和PBL比值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共有73例患儿EBV-DNA呈阳性,阳性率为39.25%,且EBV-DNA阳性组载量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不同性别间EBV-D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1~3岁患儿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EBV-DNA阳性组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和PBL比值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揭示,随着EBV-DNA载量增加,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和PBL比值均呈上升趋势,且两者与E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EBV-DNA载量与异型淋巴细胞及PBL比值密切相关,且1~3岁患儿EBV-DNA阳性率显著较高。因此,监测上述指标对于EBV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病情监控及制定年龄特异性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刘剑烽吴伟张锐
关键词:EB病毒异型淋巴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免疫系统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3例IM患儿作为IM组,选取同期153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分析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IM患儿EB病毒载量的关系。检测并比较两组纳入者的免疫系统指标[补体C3、C4、CD19^(+)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表达水平,分析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免疫系统指标的关系。根据免疫情况将IM患儿分为严重免疫系统紊乱组、非严重免疫系统紊乱组,分析严重免疫系统紊乱IM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比较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差异。结果与健康组比较,IM组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P<0.001)。Pearson检验显示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IM患儿EB病毒载量呈正相关(P<0.05)。与健康组比较,IM组患儿补体C3、C4、CD8^(+)T细胞、IgA、IgG、IgM水平升高,CD4^(+)T细胞、CD4^(+)/CD8^(+)、CD19^(+)细胞降低(P<0.001)。在IM儿童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CD4^(+)T细胞、CD4^(+)/CD8^(+)、CD19^(+)细胞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IgA、IgG、IgM呈正相关(P<0.05)。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是IM患儿免疫系统紊乱程度的危险因素(P<0.001)。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诊断IM患儿免疫系统紊乱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结论IM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系统紊乱现象,以特异性免疫紊乱为主,其紊乱程度与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有关。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可作为早期诊断IM患儿免疫紊乱程度的参考指标。
柳楚楚钟筱英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系统紊乱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联合EB病毒DNA载量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ALY)联合EB病毒DNA载量(EBV-DNA)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IM患儿作为IM组,另外选择同期在龙岩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2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显微镜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ALY、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比例(LY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组EBV-DNA;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YM、LYM%、外周血ALY与EBV-DNA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考察外周血ALY联合EBV-DNA检测对IM的诊断价值。结果IM组患儿的外周血ALY、LYM、LYM%以及EBV-DN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ALY:(25.62±8.31)%比(18.01±4.62)%;LYM(×10~7/mL):8.35±2.61比5.54±0.34;LYM%:(50.35±10.36)%比(37.69±6.31)%;EBV-DNA(拷贝/mL):7.85±2.64比5.31±1.10;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组患儿的LYM、LYM%、外周血ALY与EBV-DNA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4、0.490、0.632,P值分别为0.016、0.010、0.008)。外周血ALY诊断小儿IM的AUC为0.773,95%可信区间(95%CI)为0.680~0.866,敏感度为48.00%,特异度为72.00%;EBV-DNA诊断小儿IM的AUC为0.810,95%CI为0.718~0.902,敏感度为60.00%,特异度为96.00%;外周血ALY与EBV-DNA联合检测诊断小儿IM的AUC最高,为0.904,95%CI为0.843~0.964,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92.00%。结论IM患儿外周血ALY和EBV-DNA均显著增高,二者联合检测能够辅助诊断IM。
沈肖明
关键词: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型淋巴细胞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
本申请公开了异型淋巴细胞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该方法包括:获取血液样本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根据血液样本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确定血液样本中的目标细胞;基于目标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中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确定M个待...
戴磊周文静余江琦
血小板和异型淋巴细胞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探究血小板(platelet,PLT)、异型淋巴细胞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2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5例疑似HF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体征表现,对其开展血常规检验明确PLT水平,并开展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明确此类细胞所占比例,以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PLT、异型淋巴细胞及PLT联合异型淋巴细胞对HFRS的诊断价值。结果:HFRS患者典型症状为发热,研究对象中出现此症状者占比100%。PLT联合异型淋巴细胞对HFRS的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高于PLT及异型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LT、异型淋巴细胞及PLT联合异型淋巴细胞诊断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联合异型淋巴细胞可提高HFRS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除体征以外的细胞学诊断依据。
蔡梅真张鹭坚
关键词:血小板异型淋巴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IGM抗体
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
2023年
旨在评估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诊断价值。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炎症性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心绞痛、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和细胞增多。寻找早期诊断方法对避免手术误诊和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兰溪市妇幼保健区人民医院、兰溪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自闭症患儿被认为是观察组,共50例。选择上一年在医院进行免费健康检查能力较好的儿童被认为是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及生命形态,并计算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借助具体分析非典型淋巴细胞软件检测在IM中的诊断市场价值,评估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一般作用。最后: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1.73±2.92)%,病毒载量为82.00%,对照组为(2.33±0.81)%。统计分析最终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并不完全相同,具备特别显着的统计学意义。正确结论:参考本研究内容结尾,观察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自闭症患儿中性粒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这一发现并不表明非典型淋巴细胞的软件检测在IM的诊断中具备较高的诊断价值。借助检测非典型淋巴细胞百分比的软件,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助于减少延误治疗的可能性。因此,在儿童I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作为一项简单、快捷且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之一,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管理的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识别具有主观性,检测者的辨识能力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异型淋巴细胞比例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因此,�
姚晓静孙丹妹
关键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

相关作者

王厚芳
作品数:57被引量:31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和睦家医院
研究主题:CAP 贝克曼 库尔特 蓝氏贾第鞭毛虫 抗原
李英
作品数:29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SYSMEX 免疫分型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贫血 白血病免疫分型
穆煜
作品数:20被引量:15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和睦家医院
研究主题:乙型流感 甲型 筛查试验 H1N1 CAP
柳杰
作品数:19被引量:13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和睦家医院
研究主题:CAP 蓝氏贾第鞭毛虫 抗原 隐孢子虫 异型淋巴细胞
杜振波
作品数:4被引量:13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和睦家医院
研究主题:异型淋巴细胞 血细胞 复检 显微镜 显微镜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