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2篇“ 幼竹“的相关文章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毛竹幼竹显微结构和水分含量表征中的应用
- 2023年
- 竹子节部对竹秆的中空结构以及竹秆快速高生长起着关键作用,研究竹子解剖结构有助于认识竹子生长机制。本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无创、高分辨率和准确的技术优势,对毛竹幼竹去笋箨梢部进行横切面高精度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使用MATLAB软件对MRI进行灰度值采集,分析节部、近节部和节间水分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无数维管束在毛竹幼竹节隔以及近节隔内腔反复扭曲和水平转动,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和高度连接的网络结构,通过分轴向载荷来保护重要组织免受机械应力,同时实现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横向运输,这是毛竹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高生长的重要基础。MRI信号值(亮度值)表明,幼竹维管束的水分含量远远高于周围的基本组织。节间平均水分含量和像素点间含水量标准差显著高于节部,近节部居中。MRI技术可以在未来竹子解剖学和生理生化学研究中发挥作用。
- 黄溦溦杨玉莹付鹤玲丁雨龙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维管束系统
- 地形因子对金佛山方竹天然林幼竹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以金佛山方竹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坡向、坡位和坡度对1年生金佛山方竹生长的影响,为金佛山方竹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坡向和坡位对金佛山方竹幼竹生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坡向和坡位均适合幼竹的生长;坡度对幼竹生长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坡度为45°时的幼竹生长表现最优;坡度与幼竹秆胸径、秆地径、秆高、节间数量和秆下部的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坡向与秆胸径、秆地径、秆上部及下部的节间长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坡位与幼竹各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程度。
- 贾呈鑫卓朱宇昊龙元丽孙茂盛
- 关键词:金佛山方竹幼竹地形因子
- 湘北低海拔坡地笋用毛竹幼竹人工摇梢抗倒伏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南方主要竹种。雨雪冰冻灾害严重影响笋用毛竹林的培育,造成竹株倒伏、折断,人工控制顶梢是笋用毛竹林抵御雨雪冰冻灾害的最有效手段。以湖南桃江为例,选取低海拔地区较大坡度地段的3处笋用毛竹林样地,对新生竹采取人工摇梢措施控制顶梢。结果表明:人工摇梢后的竹株能抗御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摇梢不当会对新生竹造成一定损害,熟练掌握人工摇梢技术后可使这种损害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 刘迪钦熊艳辉高定军胡建龙胡胜红胡卫红胡群
- 关键词:毛竹林幼竹抗倒伏
- 不同海拔金佛山方竹出笋及幼竹生长特性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究海拔对金佛山方竹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金佛山方竹引种及高效培育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顶箐山和箐坝山的金佛山方竹林为研究对象,在试验林低、中低、中高、高海拔处分别布设样方,观测并比较笋期、幼竹高生长、成竹生长等指标。【结果】试验区金佛山方竹笋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同海拔处日出笋量的动态变化均呈典型的正态分布格局,出笋始发及结束时间、发笋高峰期均随海拔的增高而提前,但总出笋量差异较小;各海拔下幼竹高生长均符合“慢—快—慢”的“S”形曲线,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其生长节律,决定系数(R2)均达0.99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幼竹高生长持续时间有所下降,但平均生长速率及最大生长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成竹胸径和全高分别在中高和高海拔处最大,均在低海拔处最小,较高海拔处竹林生长优于较低海拔处。【结论】海拔对金佛山方竹的笋期及幼竹生长有明显影响,较高海拔处竹林出笋更早,生长状况更好。
- 张雨峰代丽谢寅峰马迎莉汤文华袁婷婷
- 关键词:金佛山方竹海拔笋期幼竹
- 巨龙竹笋-幼竹期秆形发育的组织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巨龙竹( 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a et J. L. Sun)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木本丛生竹,其秆形分为通直型和弯曲型两种变型。为了揭示巨龙竹不同秆形的组织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定点观测0 ~ 49 d的巨龙竹笋和幼竹生长发育状况,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笋期0 ~ 45 d内样品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1)巨龙竹在笋-幼竹(0 ~ 49 d)发育期,秆高生长呈“慢-快”的趋势,21 ~ 35 d时弯曲型茎秆开始显现,易于辨别;(2)5 ~ 30 d时,弯曲型茎秆中维管束的发育早于通直型;对比弯曲型茎秆内外两侧维管束,内侧维管束导管内径较小,但纤维鞘中的纤维细胞层数更多;(3)弯曲型茎秆中薄壁细胞的分化早于通直型,20 d后弯曲型茎秆中的薄壁细胞出现明显的可被番红-固绿染色的细胞核,并呈有规律的排列;弯曲型茎秆内侧薄壁细胞稍小于外侧薄壁细胞,但内侧被染色细胞核的薄壁细胞多于外侧。研究结果表明巨龙竹弯曲型茎秆性状在笋期第21 ~ 35 d内即可通过茎秆形态判别,弯曲型茎秆中维管束的发育以及薄壁细胞分化均早于通直型茎秆,同一时期弯曲型茎秆内侧细胞分裂较外侧旺盛、维管束木质化程度更高。
- 郭晓娟陈凌娜杨汉奇
- 关键词:巨龙竹秆形维管束薄壁细胞
- 勃氏甜龙竹等丛生竹幼竹的高生长规律被引量:7
- 2019年
- 对勃氏甜龙竹、马来甜龙竹、黄麻竹在温州景山丛生竹种质资源圃出笋时间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勃氏甜龙竹的出笋期自5月底至10月下旬,历时5个多月;马来甜龙竹的出笋期自6月下旬至9月上旬,历时约两个半月;黄麻竹的出笋期自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历时约两个半月。3种竹的幼竹高生长过程均遵循"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呈Logistic增长;其生长速度有差异,最大日平均生长量依次为勃氏甜龙竹(50 cm)>马来甜龙竹(23 cm)>黄麻竹(22 cm)。
- 夏海涛季海宝王月英李效文卢翔
- 关键词:勃氏甜龙竹出笋高生长规律
- 石竹笋期至幼竹生长规律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研究了石竹笋期至幼竹的高生长规律以及竹秆由基部向上节间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竹笋高生长及各节间的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符合逻辑斯蒂方程;石竹出笋后12 d左右高生长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石竹由基部向上1~4节为短节,平均节长6. 9 cm; 5~12节为中节,平均节长16. 0cm; 13~23节为长节,平均节长23. 2 cm; 24节以后又为中节,平均节长15. 1 cm。根据石竹笋期的高生长规律,在竹林的经营中应适时进行强化管理,以提高经营效益。
- 许春枝
- 关键词:笋期幼竹
- 屏边空竹四季出笋及幼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揭示屏边空竹的发笋、退笋和幼竹生长规律。[方法]定点观测了30丛屏边空竹周年的出笋、退笋、秆高及地径生长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评价了不同季节出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1)屏边空竹笋期历时9个月左右(从9月至次年5月),根据出笋量的差异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春季最多而夏季最少;其中5丛(16. 67%)每季出笋,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2)退笋率随着笋期逐渐增加,在出笋末期达到最高,为87. 76%。(3)笋-幼竹高生长约130 d完成,平均秆高达6. 36 m;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可用三次曲线方程描述:H=0. 806-0. 029t+0. 001t2-5. 894×10-6t3,R2=0. 980。(4)地径的生长历时16 d左右,平均地径为18. 50 mm,也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结论]屏边空竹发笋期长约9个月,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但各季节出笋量差异显著;秆高和地径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
- 郑祥亁崔永忠陈凌娜杨汉奇
- 一种幼竹鼠的饲养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幼竹鼠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场地的管理;(2)饲养管理:每日上午和晚上用竹鼠饲料各投喂幼竹鼠1次,每次的投喂量为15~20g/只,每日下午投喂水果块1次,每次的投喂量为20~30g/只;(3...
- 韦元益
- 文献传递
- 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短穗竹的出笋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栽培、快速繁殖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 d为1个笋期观察单元,对短穗竹出笋、成竹、退笋、基径、笋高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短穗竹幼笋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短穗竹出笋历时24 d,以出笋比率P=10%为界限,将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盛期出笋数增加较快,历时较短,末期出笋数下降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穗竹盛期退笋最多,退笋原因主要是干枯和虫害。其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的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拟合度为0.999。[结论]通过对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短穗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繁殖和合理经营提供了一定依据。
- 徐雯瞿印权周少卿龙智慧韩笑荣俊冬何天友郑郁善
- 关键词:短穗竹出笋规律
相关作者
- 翁幼竹

- 作品数:79被引量:44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文昌鱼 鲻鱼 哈氏窝 性腺 神经系统
- 戴幼竹

- 作品数:28被引量:60H指数:6
-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脓毒血症 高氧液 谷胱甘肽 谷氨酰胺 患者血浆
- 陈幼竹

- 作品数:10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
- 研究主题:木姜子 远志 荜澄茄 中药 肝片吸虫
- 张幼竹

- 作品数:2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大米肽 大豆肽 低聚肽 植物源 玉米肽
- 唐红

- 作品数:39被引量:174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 研究主题:观赏竹 幼竹 光合特性 发笋 退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