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3篇“ 干旱河谷“的相关文章
干旱河谷地区造林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探究
2024年
干旱河谷地区的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利用率低,常遭受自然灾害的困扰。文章以干旱河谷地区的造林工作为对象,总结了提高干旱河谷地区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期为我国造林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南志奇
关键词:干旱河谷地区造林技术造林质量
一种干旱河谷区基于黏土压注的提水防风蚀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河谷区基于黏土压注的提水防风蚀方法,在干旱河谷区坡面1底部的沙面表层位置压注多根黏土土柱;并根据以下4个关键技术环节拟定实施黏土压注参数:确定黏土土柱设计高度;对应黏土土柱设计高度设计黏土土柱粒径配级...
于明含丁国栋高广磊赵媛媛王平
2000—2020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地形效应
2024年
针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极其脆弱的特点,利用NDVI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反演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FVC),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F显著性检验法,定量分析了FVC的时空变化规律,结合地形数据剖析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FVC趋势变化与海拔、坡度、坡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FVC由2000年0.62增加至2020年的0.67。(2)在空间上,植被覆盖度由低海拔至高海拔呈现增高趋势,低等级和中低等级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岷江干流及岷江支流杂谷脑河两岸,中等级和中高等级植被覆盖度集中分布在河谷两岸低中山和中山区,高等级植被覆盖度则主要分布在远离河谷的高中山和中高山区。(3)高等级植被覆盖面积随海拔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1100~1400 m和3200~3500 m区域达到峰值;高等级植被覆盖度面积随坡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0°~20°和30°~40°是植被覆盖度高等级和中高-高等级的峰值区;总体上阳坡植被覆盖度高于阴坡。植被覆盖状况受海拔、坡度以及坡向影响较大,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保护应考虑地形影响,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周雪妮肖成志刘磊计扬曹亚廷李小红巴仁基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地形效应岷江上游干旱河谷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汶川段风化壳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024年
选择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汶川段不同基岩类型的岩石—土壤垂向剖面,开展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工作,据此研究不同类型风化壳剖面元素垂向分布特征,探究基岩对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的影响,并从地质角度出发为该区域农业生产种植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建议。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可划分为腐殖层(A)、淀积层(B)、母质层(C)和基岩层(R),腐殖层中Al、Ca、K、Mg、Fe、Se、Zn、Cu、Cd、Pb均值高于其在全国土壤中的平均值,Si、Na、Mn、Cr、As、Cd、Hg均值低于全国土壤中的平均值。不同基岩风化壳剖面中,除去在基岩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在所对应的土壤层中含量较高外,相同元素在其余土壤层中含量大致相同。风化剖面由基岩层至腐殖层,化学风化强度逐渐增强,土壤的风化程度普遍高于基岩风化程度。元素含量除继承母岩特征外,还发生了分异,Al、K、Se在腐殖层富集,Na、Fe、Si、Pb、Cu、Zn、Mn、As、Cd、Cr、Hg在淀积层富集,Mg、Ca在母质层富集。
周雪妮曹亚廷计扬
关键词:干旱河谷
岷江干旱河谷土石混合边坡不同种植处理下乡土植被的生态效益被引量:2
2024年
岷江干旱河谷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困难,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极易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筛选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对干旱地区道路边坡的乡土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功能提升尤为重要。以岷江干旱河谷极端退化的土石混合的道路边坡为案例,选取乡土灌木和草本植物构建植物群落,进行裸地播种、播种后覆盖纤维毯和添加腐殖土后播种并地表覆盖纤维毯3种不同的种植处理,揭示了不同处理下群落结构、土壤改良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的差异。发现,乡土灌草群落是干旱河谷适宜的道路边坡植被恢复模式,种植后第3年群落特征趋近于岷江干旱河谷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多年生灌草植被。纤维毯覆盖+覆土处理在促进植物生长和群落构建,水土流失防治上效果最好,群落总盖度为74%,群落总生物量为506.35 g/m^(2);生长季内,与自然恢复相比小区径流量减少了87.8%,泥沙流失量降低了92.1%。土壤改良效应在3种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但是与自然恢复样地相比,各处理均提升了边坡0-20 cm土层土壤养分。不同种植处理下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是影响干旱河谷土石混合的道路边坡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
马少伟胡慧包维楷包维楷王子龙胡斌黄龙胡斌
关键词:干旱区道路边坡植被恢复
基于地质建造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下段土壤特征和植被时空变化
2024年
为探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地质建造对土壤性质的控制以及对植被分布的制约,支撑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治理工作,本文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下段为研究区,采用地质建造调查、元素分析测试和遥感解译方法,结合土地利用数据,从地质建造类型、土壤特征、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方面分析地质建造单元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第四纪松散堆积建造区土壤层厚、养分丰富,由于人类活动改造作用较强,区内植物种类以经济作物为主;三叠纪复理石建造区土壤层较厚,养分丰富,基岩构造裂隙较发育,富水性较好,适宜灌木和少量乔木生长,该区植被覆盖度高;泥盆纪泥页岩-碳酸盐岩建造土壤层较厚、土壤钙等养分含量高,分布大量喜钙侧柏;志留纪泥砂质-碳酸盐建造区区发育非贯穿性裂隙,受构造作用影响浅表层的岩石风化破碎程度高,水土极易流失,以低矮灌木和草地为主;元古宙中酸性岩浆岩建造区土壤层薄,裂隙发育,土壤中磷等养分含量较高,土壤层含水率最低,以灌丛植物生长为主;中元古代火山岩-熔岩建造区发育闭合状裂隙,含水性差,仅适合灌草丛生长,植被覆盖度偏低。
周雪妮巴仁基肖成志曹亚廷计扬
关键词:地质建造土壤特征植被覆盖度干旱河谷
花椒种植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土壤固碳效应与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是全球气候变化最剧烈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植被恢复困难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也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此前,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进行了大规模植被恢复工程,但均难以兼顾生态、经济和...
吕宸
关键词:干旱河谷花椒林碳固定有机碳组分碳矿化
安宁河干旱河谷区不同类型农用地土壤抗冲性及与土壤性质关系
2024年
[目的]揭示安宁河干旱河谷区不同类型农用地土壤抗冲性变化特征,阐明影响安宁河干旱河谷区农用地土壤抗冲性的主要土壤因子,并进而为安宁河干旱河谷区农用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桉树经济林(EEF)、马铃薯耕地(PCL)、牧草地(GL)、撂荒地(AL)和青花椒园地(GPG)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水槽冲刷法进行土壤抗冲性试验,同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性质,对土壤抗冲系数与土壤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在15 min冲刷过程中,径流含沙量随冲刷时间的延长,先急剧下降随后趋于平缓稳定;抗冲系数随冲刷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增长趋势,二者关系用对数、逆函数或线性函数拟合效果较好;选取的5种类型农用地土壤抗冲性表现为GL>EEF>GPG>AL>PCL。(2)农用地土壤性质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GL和EEF土壤性质优良,AL和PCL较差,GPG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GPG>GL>EEF>AL>PCL。(3)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抗冲性主要受土壤机械组成和水稳性团聚体影响,最优回归方程为:土壤抗冲系数=84.016-1.13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7.413×黏粒。[结论]安宁河干旱河谷区耕地土壤资源受到耕作的严重危害,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园地土壤抗冲性和土壤性质相对较差,应加强对耕地和园地资源的重视和保护。
朱兆棋刘守江刘鲁光陈曦陈曦李金桓
关键词:干旱河谷农用地土壤抗冲性土壤性质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土壤碳氮含量及同位素的空间异质性
2024年
【目的】探究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土壤碳氮循环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机制,为该地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与山地森林的过渡区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橿子栎(Quercus baronii)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拉丁超立方体抽样设计对样地土壤进行取样,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样地土壤碳氮含量和碳氮同位素的描述性统计特征、空间异质性、空间相似性及其相关关系。【结果】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橿子栎灌木林土壤δ^(13)C和土壤δ^(15)N分别呈现弱变异和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土壤δ^(13)C和土壤δ^(15)N均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土壤δ^(13)C的空间聚集性高于土壤δ^(15)N。土壤δ^(13)C的空间异质性由结构性因素主导,土壤δ^(15)N的空间异质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土壤δ^(13)C与土壤δ^(15)N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并且都与土壤碳氮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土壤δ^(13)C与土壤δ^(15)N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并都受到土壤水分、碳氮含量及其比值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结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橿子栎灌木林具有不同的土壤碳氮同位素空间变异程度和耦合的碳氮同位素关系。
陈健陈淼邢红爽李非凡刘顺许格希许格希
关键词:干旱河谷交错带空间异质性同位素
安宁河干旱河谷耕地地形梯度分异及其变化驱动因素
2024年
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景观指数、地形梯度(海拔、坡度、坡向、地貌)分级和PLUS模型,探究1980—2018年安宁河流域耕地的时空分布、聚集和破碎情况、地形梯度分异及其变化的驱动机制,以期为干旱河谷地区耕地合理利用和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耕地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4%,集中分布于安宁河干流两岸的狭窄河谷地区;1980—2018年耕地持续减少,共减少61.77 km^(2),主要转出为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2)耕地呈“河谷密山地疏”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期内耕地空间聚集度波动下降,破碎化程度加剧。(3)流域内耕地分布具有显著垂直地带性(993~1879 m海拔,0~15°坡度,东、东南和南3个坡向,平原、丘陵和小起伏山地3个地貌类型为耕地分布的优势位),55.72%以上的耕地集中于平坦河谷平原带和中起伏山地的阳坡地带,这些区域耕地显著减少。(4)人口密度、GDP和距道路远近等经济条件因子,坡度、海拔和距水域远近等自然条件因子对耕地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其中人口密度的贡献度最高,达0.13。安宁河流域耕地具有显著地形梯度分异,在海拔、坡度和水域等自然条件制约下,受人口、GDP和交通等经济因素作用,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破碎化现象加剧。
周建伟吴华赵鑫永许童郭齐韵李佳潼
关键词:耕地变化干旱河谷安宁河流域

相关作者

包维楷
作品数:231被引量:4,773H指数:4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干旱河谷 岷江上游 岷江干旱河谷 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慕长龙
作品数:191被引量:1,535H指数:22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川中丘陵区 干旱河谷 防护林 官司河流域 生物量
郑绍伟
作品数:90被引量:824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干旱河谷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 生物量 川中丘陵区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
黎燕琼
作品数:101被引量:811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川西林盘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 川中丘陵区 干旱河谷 抗旱性
马克明
作品数:186被引量:8,639H指数:5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岷江干旱河谷 植物群落 土壤养分 土地利用 辽东栎